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并虎-第3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几日之后,丁靖就带着一拨人马离开了河东,准备去昔日大汉都城雒阳所在的河南尹,将那片真正富庶的土地彻底掌控到囊中。

    不过,在前往河南尹之前,丁靖却是绕道去了一趟弘农,准备与牛辅、李儒见一面。

    此时,弘农郡除了潼关和华阴两地之外,其他的城池都已经被牛辅军占领,所以丁靖一路来到弘农,也没有遇到任何的阻拦。

    当丁靖抵达弘农城之时,牛辅和李儒二人早就带人出城数里相迎,一副期待了许久的样子。

    “将军可算来了,让我二人等得好是心急啊!”

    见到丁靖之后,牛辅忍不住激动言道,立即领着丁靖等人入城。

    而在弘农城中,牛辅和李儒也早就备好了酒食,使丁靖等人入城便能直接享用。

    牛辅、李儒二人之所以表现出如此亲善之态,是因为他二人终于等到了丁靖完全接纳他俩的这一天。

    原来,自从当初做出依靠丁靖的决定之后,李儒和牛辅便想彻底投到丁靖的势力之下。

    只是,他二人身份不佳,带着浓浓的黑历史,所以始终得不到丁靖的彻底接纳,只能依靠着丁靖这棵大树而独立。

    有绝对独立的权力自然很好,但是在这个乱世天下,保持独立自主的小势力,只有被人吞并灭亡的下场。

    所以,为了保住一身性命,二人可谓是极其想要投拜到丁靖麾下,供丁靖如臂驱使。

    而且,在依靠丁靖的这段日子里,牛辅和李儒也认识到了丁靖的不同。

    毫无疑问,丁靖是一个干练狠辣、杀伐果断的枭雄;但是在狠辣果断的同时,丁靖却也是一个克己讲理、极有原则的英雄。

    也因此,二人对于完全投入丁靖麾下,却是更加的迫切希冀了。

    就在二人心怀焦急之时,却突然得到丁靖传令他们出兵弘农的命令。

    也正是通过这个命令,心思灵敏的李儒,顿时知道许久希冀,终于是有结果了。

    因为丁靖的这道命令,代表着丁靖已经准备正式接纳他李儒和牛辅了。

    (本章完)

第659章 师徒分离() 
果然不出李儒预料,丁靖在吃了一番酒食之后,终于开始讲起正题,对着李儒和牛辅直接问道:“牛将军、李先生,二位觉得我丁靖是个何样的人?”

    听着丁靖的问话,李儒和牛辅不禁对视一眼,笑道:“镇北将军,我二人现在依附于将军这棵大树之下,若是让我二人来描述将军,岂不是显得太过奉承?太过苍白无力了!”

    见二人表现出如此谦逊的态度,丁靖也是有些错愕,不禁大笑道:“哈哈哈,好吧,我丁靖也不拐弯抹角了,我只问你们一次,你二人可愿彻底投效于我?”

    “若将军愿意接纳,我俩岂有拒绝不受之理?!”

    李儒和牛辅肃然一言,随即立刻出席而跪,对着丁靖行礼参拜,道:“参见主公!”

    事情进行的如此顺利,丁靖也是满心喜悦,当即上前扶起二人,言道:“我非董卓,你二人从今投效于我,必有机会洗刷昔日污名!”

    “多谢主公器重!”二人立即再次恭敬言道。

    丁靖点了点头,又言道:“如今我准备彻底掌控司隶之地,然而北伐草原的战事不休,河北兵力难以南济,所以这司隶之地,还需要你二人多加效劳!”

    “我俩必赴汤蹈火、万死不辞!”牛辅、李儒再次言道。

    “很好!”

    丁靖又点了点头,继续言道,“牛辅,现在我任命你为奋威将军,领南阳太守之职,屯军于南阳以防刘表和曹操进犯司隶。”

    “李儒,我任命你为中垒令,兼领弘农太守,主领弘农军政事务,尽可能于吞并河东的徐晃将军配合,务必防范吕布再有兵出潼关的可能。”

    听到丁靖的正式任命,牛辅心中一安,立即向着丁靖领命道:“必不负主公托付!”

    只是,牛辅虽然满心安定,但是李儒却是面露严肃,向丁靖请言道:“主公,儒愿去晋阳做事!”

    听着李儒的请命,丁靖不禁一愣,不知道李儒为何会想去晋阳。

    不过,丁靖很快就理清了李儒心中所想,忍不住看着李儒言道:“我丁靖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文优你不必心存顾忌,安心在弘农做事就行了!”

    原来,在李儒的谨慎考虑下,丁靖虽然接受了他和牛辅的投效,但是他和牛辅毕竟身怀黑历史,因此担心丁靖仍旧不愿信任于他二人。

    所以,李儒便想前去晋阳做事,如此他和牛辅二人相隔遥远,又近在丁靖眼皮底下,也能安定丁靖的心思,减少丁靖对他二人的怀疑。

    只是,李儒的谨慎和担忧,在丁靖这样性格的面前,实在有些多余了。

    他丁靖都敢把数十万大军的指挥权交给部下,又岂会恐惧李儒和牛辅会有他意二心?

    如果担心李儒和牛辅心存阴险,他丁靖今天也不会前来弘农城!

    果然,听到丁靖的话语之后,李儒的内心也是彻底安定,当即对着丁靖一拜,言道:“儒必不负主公所托!”

    在弘农安排好了李儒和牛辅二人之后,丁靖也不在弘农多留,当即领人向河南尹而去。

    送离了丁靖之后,牛辅也和李儒作别,整兵返回南阳驻守,只让悍将胡车儿领着数千人在此听命于李儒。

    一时间,偌大的弘农郡,便全部肩负在了李儒一个人的身上。

    只是,治理一个区区的弘农郡,对于李儒而言,也算不上什么难题。

    不过,在专心治理地方的同时,李儒也不忘教导自己的学生诸葛亮。

    因此,在李儒处理各项民政军务之时,他都会让诸葛亮从旁观看,并且时不时的询问考察诸葛亮。

    而年纪小小的诸葛亮也不愧为绝世奇才,仅仅跟在李儒身旁观看了几日,便对政务的处理流程熟络于心。

    甚至,李儒布置的一些政问考察,也能被诸葛亮一一解决,并且解决的效果也十分完美。

    对于诸葛亮在政治上的天赋,李儒再次叹为观止,不禁感慨自己这个徒弟在政治上的天赋,简直比其在军事上的天赋还要厉害几倍。

    “徒儿,你对镇北将军的感观如何?”

    忽有一日,李儒将徒弟诸葛亮唤到面前,对着诸葛亮严肃地询问道。

    诸葛亮不懂师父李儒为何这样一问,只是老实地回答道:“回先生所问,世人云:勇毅、仁德、智信,此乃先贤所设下的三种善性,若能追求其中一种于自身,便可称为豪杰;若得其中两种于自身,便可称为英雄;若得三种于自身,当可称为神人!”

    “我观丁靖行事风格,又岂只是拥有勇毅、仁德、智信于身,故而我观丁靖乃神人之上!”诸葛亮目光熠熠地言道。

    听诸葛亮如此夸张的夸赞丁靖,李儒却不觉得自己的这个徒弟是在奉承拍马,反而笑着斥责道:“小小年纪便如此高抬于人,有失少年人的锐气,不好,不好!”

    诸葛亮连忙恭敬言道:“谢先生教诲!”

    忽然,李儒凝目看着诸葛亮,眼中露出一丝不舍之态,似乎心中正在做着什么困难的抉择。

    良久之后,李儒才对诸葛亮又言道:“徒儿,古人有言‘学若有成、不吝一处’,想要掌握更多的才学,必须多向他人追寻才对,绝不能自闭一地一人。”

    “如今为师我先后教导你也有一年多了,该传授给你的东西也都传授了,我这里已经没什么能够教导你的了。”

    “因此,为师想让你去其他地方求学,如此你才能择本逐质,追寻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才学!”李儒继续言道。

    然而,诸葛亮却是面露苍白,不禁仓皇地轻言道:“先生这是在驱逐我么?”

    李儒摇了摇头,言道:“徒儿,你虽是一块璞玉,但我一人之力,却难以将你完全雕琢。”

    听着李儒的解释,诸葛亮也明白了,当即止住悲伤的眼泪,向李儒询问道:“先生觉得我应该去何处求学?”

    “昔日天下最好的求学之地,非颍川书院莫属了,只是中原战乱涂炭,颍川书院也受到波及,其院中许多能师皆避难南方或投身于诸侯,就好如司马徽和钟繇。”

    (本章完)

第660章 鹿门书院() 
“如今,北方已经处于大争之局,至少十年时间是安宁不下来了。”李儒继续对着诸葛亮语重心长地言道,“因此,在北方之地寻求学问,也只剩一个地方最为适合,那就是丁靖在晋阳设办的并州书院,而且并州书院的院长还是大儒蔡邕。”

    “不过,并州书院属于丁靖主办建立,其教学基准有个人意志参与其中,而且又是新设学院,基础和氛围皆有所不足;再说就算并州学院有大儒蔡邕坐镇,但是你现在最需要的光纳各家才学,并不是要拘泥于一家之言。”

    诸葛亮点了点头,向着李儒恭敬地拜言道:“正如先生所言一般,我兄长诸葛瑾此前回信家中,说他前往晋阳之后,便被并州书院吸引,如今已拜入并州书院许久。”

    “依我兄长信中对并州学院的经历见闻,那并州书院的教学之内容,也的确颇为独到,尤其是在术算、奇巧等方面更是独特。”

    “不过,我兄长还说过,并州学院尚处于起步阶段,其许多学识并未构建完善。”

    李儒点了点头,言道:“正如你兄长所言,这些都是并州学院的不足之处。”

    “因此,我推荐你不妨去荆楚求学,在襄阳北野有一座鹿门书院,其院长为当世大才庞德公。”

    “此外,这鹿门书院除了庞德公之外,还有许多从中原南迁避难的名士大才。”

    “当然,这鹿门书院除了师资力量雄厚之外,其院中的学生也非同寻常,皆是各家大族的聪慧子弟,其求学氛围比并州书院要强上不少。”

    “不过,到底是选择鹿门书院还是并州书院,还是徒儿你自己来做最终抉择,为师只是为你提供一些建议罢了。”李儒又补充了一句。

    随着李儒话音落下,诸葛亮也低头沉思了起来,也不知过了多久之后,诸葛亮才抬头看向李儒,言道:“先生,我想去鹿门书院!”

    李儒点了点头,微笑道:“不错的选择!”

    本来,李儒觉得并州学院对诸葛亮而言,其实也算是不错的选择。

    并且,以诸葛亮的才智,想要在并州学院脱颖而出,也并非是什么难事。

    甚至,当诸葛亮从并州学院里学成而出,便肯定会受到丁靖的重用,前途可谓不可限量。

    不过,并州学院虽然很好,但是对诸葛亮而言却是一道牢笼;以诸葛亮的天赋和能力,在并州学院求学并不能发挥出他最大的潜力。

    只有鹿门书院那种多家学识聚集之地,才能将诸葛亮最完美的塑造,也只有在各家学说中流转观览,诸葛亮才能找到自己的真道。

    ……

    此后,诸葛亮又在李儒身旁好好侍奉了几日,才正式作别李儒回南阳,准备到南阳的家中收拾准备一番之后,再前往襄阳的鹿门书院求学。

    临别之际,李儒不忘对诸葛亮再三叮嘱,言道:“徒儿,你前往荆楚之地后,万万不能与人说自己是为师的弟子,否则休怪为师与你师徒恩绝!”

    听着李儒严厉的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