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并虎-第3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现在并不是刘豹惊骇疑虑的时候,他现在要面对的是父亲於夫罗传来的军令。

    不过,对于於夫罗让他撤军黄鳍海的命令,刘豹却是太不愿意接受。

    并非是刘豹不愿服从於夫罗,也不是刘豹舍不得放弃黄鳍海的丁靖骑军,而是因为现在他刘豹统领的各部骑军,已经和张绣、赵云统领的骑军纠缠住了,双方早已经在黄鳍海战得不可开交,无论是谁都不可能轻易撤出战场。

    然而军令如山,哪怕情况再艰难万分,刘豹也不敢违抗自己父亲的命令。

    于是,刘豹趁着这天夜里,偷偷统领各部骑军向西,准备撤出黄鳍海这片战场。

    就在刘豹期盼自己的撤退行动够隐人耳目之时,其一举一动却被游弋在战场之侧的胡车儿给发现了。

    发现了刘豹的撤军迹象之后,胡车儿当即亲自前来向张绣禀报。

    张绣闻听情报之后,也是猝然一惊,连忙请赵云同来商讨。

    “赵云将军,今早我军和匈奴军的战斗还一片激烈,为何到了夜晚时分,刘豹的匈奴军却选择了撤军呢?”张绣看着赵云问道,“这其中是否有诈?”

    赵云却是摇了摇头,说道:“黄鳍海方圆数百里都是草原,四野根本就是一望无际,刘豹不可能以诈退而设伏。”

    “因此,我觉得刘豹是真的选择了撤退!”赵云继续说道,“至于刘豹为何突然撤退,我想一定是匈奴人的后方除了危机,令他们无法继续在此逗留作战!”

    张绣闻言一惊,不禁大叫道:“赵云将军,你说是不是公孙续将军突袭匈奴人腹地成功,以至于匈奴军不得不后退回去救援!”

    赵云点了点头,赞同道:“很有这个可能!”

    张绣当即大叫道:“那我们绝不能放匈奴军安然回去救援,务必将刘豹的大军纠缠咬住,为公孙续将军再创造些破坏的时机。”

    当即,张绣和赵云一拍即合,二人立即统领各自的军伍,迅速紧随在刘豹军的身后,不放刘豹军安然迅速的撤退。

    一时间,刘豹军想要快速回满夷谷和河套平原救援,却是成了一片痴心妄想。

    而随着援军迟迟不回救,满夷谷和河套平原的情况,却是每日愈下、损失惨重。

    无数的匈奴部落遭到摧毁,无数的匈奴平民受到屠戮,无数的匈奴牛羊被掠夺。

    仅仅一个月的时间过去,就有十多万的匈奴人流离失所,成为了草原上挣扎求生的野人。

    而这些流离失所的匈奴野人,想要获得活命的机会,就必须去抢劫草原上的其他部落,用其他部落的帐篷和牛羊来求生。

    一时间,整个草原到处都是内讧和纷争,而缺少於夫罗大军的镇压,这些内讧和纷争也难以快速平息,转瞬间就变得更加愈演愈烈。

    眼看着如此恐怖的场景,不少匈奴部落都放弃了反抗,向着公孙续军乞求投降,以此寻得一丝保存部落的生机。

    对此,公孙续也心生巧策,诚然接纳了各部落的投降。

    不过,在接受各部落的投降之后,公孙续也对各部落提出了要求,那就是命令这些投降的部落,必须一起参与到屠杀摧毁其他顽抗部落的行动中。

    对于公孙续如此残暴的要求,各部落打心底里想要拒绝,因为一旦某个投降的部落对其他顽抗的部落动了手,则该部落必定受到所有部落的摈弃和仇恨,将来在草原上也再无立足之地。

    只是,当灭亡的危险就摆在眼前之时,给各部落的选择根本没有第二条,要么选择加入破坏和摧毁的行动中,要么选择被公孙续军立即灭亡。

    如此情况之下,大部分的投降部落,都不得不选择加入了摧毁和破坏的行列。

    而一旦做出迫害同族的行为之后,这些投降的部落就宛如失去了一切退路,他们只能坚定和公孙续站在一线,没有一丝回头的可能性。

    一时间,公孙续军的破坏之势也愈加强大,选择投降公孙续军的部落也越来越多,草原上的厮杀和混乱也更加庞大。

    无论是公孙续军执行的大规模破坏,或者是投降部落的胁迫性破坏,或者是本就怀仇恨的部落间破坏,或者是因猜忌和疏离而造成的自保性破坏,都在顷刻间爆发。

    毫无疑问,因为公孙续的一番搅动,整个匈奴族都乱成了一锅粥,无数匈奴部落顷刻间消失,无数匈奴平民顷刻间丧命。

    一场匈奴族内部间的血雨腥风,在公孙续的推动下,竟然爆发到了至高点。

    造成如此情况的原因,除了公孙续这个导火索之外,最大的本质还是草原民族的基本属性。

    (本章完)

第685章 兵败如山倒2() 
草原,是一片广袤而又自由的土地,人们想要在草原上求活的方法并不多,除了放牧之外可以说别无他法。

    而在草原上放牧,却不可能固定在某处位置不动,牧民必须不停的移动,让放牧地保持优良,才能可持续、可发展的生存下去。

    因此,草原上的部落都是在移动中的,各部落因为优质草场的争斗和交战,可谓是数不胜数,哪怕是同族人也避免不了,所以草原上很难形成稳固而又统一的政权。

    唯一能让草原部落保持统一联合的状态,那么就是将草原民族的基本矛盾,转移到外部途经来解决。

    而这个解决途经,通常就是劫掠汉地,用劫掠耕种文明的所获,来修缮和淡化草原部落的矛盾。

    正是因为汉末的混乱,给了匈奴族再次劫掠汉地的机会,这也是於夫罗能统一南匈奴的局势条件。

    不过,自从汉武帝迫使南匈奴归附之后,南匈奴已经有数百年没敢劫掠汉地了,这也让匈奴民族的内部矛盾积存了数百年未解决。

    再加上丁靖将并州打造的固若金汤,让於夫罗失去了用劫掠汉地来解决矛盾的可能性,因此於夫罗对匈奴族的统一,只是一种表里不一的画饼充饥似的统一。

    这也正是为什么公孙续这个导火索一出现,整个匈奴族各部落就彼此分崩离析、相互攻伐的本质原因。

    ……

    此时,匈奴族腹地发生的动荡和危机,也引进迅速传达到了前线的匈奴军中,哪怕是最普通的匈奴军战士,也知道自己的部族正处于动荡之中。

    甚至,一些战士已经获悉,他们自己的部族已经遭到了摧毁。

    一时间,所有的匈奴军都一片惊慌,每一个人变得消极恐惧得异常,连厮杀交战之心也没有了。

    见着大军如此消极之态,於夫罗可谓是又惊又怒,立即让自己的本部勇士组成监军队,对各部军伍的消极怠战之人,全部处以鞭挞示众的重罚,以此来威慑消极的众军,迫使众军重拾斗志和锐意。

    然而,於夫罗的威压之策,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奏效。

    虽然不少军伍因为恐惧於夫罗,而变得积极听令了起来,但是在他们的内心之下,却依旧潜藏着不安的波澜。

    直到有一日,於夫罗麾下居然发生了一场内讧,一个名为阿烈的匈奴军统领,居然引兵趁着夜色突袭了一个名为卡扎的匈奴军统领,造成卡扎麾下勇士惨重的损失,甚至卡扎本人都当场死于内讧的乱战。

    当内讧被制止之后,於夫罗立即将发起攻击的阿烈叫来,责问他为何要攻伐自己的同族卡扎。

    然而,让於夫罗万万没想到的是,阿烈却表现得极为义正言辞,说他受到族人千里来报,说卡扎的部落摧毁了他阿烈的部落。

    为了报部落被毁的仇恨,阿烈这才袭击袭击了卡扎军,将卡扎诛杀解恨。

    听着阿烈的说明之后,於夫罗是更加骇然,他虽然知道满夷谷和河套平原的各部落有纷乱互攻的事情,却不想这些矛盾居然已经影响到了他所指挥的各部大军之中。

    此刻,於夫罗唯一担心只有一个,那就是他麾下的这些部落军,会不会继续爆发像阿烈和卡扎这样的内讧矛盾。

    毕竟,於夫罗麾下的十数万大军,除了自己的本部王庭军之外,其余的都是各部落提供的部落军。

    对于阿烈攻伐同族的行径,於夫罗并未处决阿烈的性命,而是将其鞭挞一百下示众,以此警告各部落军。

    当一百下鞭子挨完之后,饶是阿烈是族中最精壮的勇士,也不禁变得奄奄一息。

    当麾下将阿烈抬回营地之后,阿烈整个人可谓是心躁如火,恨不得将於夫罗骂个狗血淋头。

    只是,现在阿烈连大声说话都没有力气,又怎能做到大骂於夫罗呢?

    不过,虽然阿烈的怨气难以释放,但是他的内心却有了一丝异想。

    阿烈有件事情并没有告诉於夫罗,他族人除了告诉他部落被卡扎的部落摧毁之外,还告诉了他阿烈另一件事情。

    在部落被卡扎的部落摧毁之后,部落的族长带着剩余的幸存族人,向着纵横草原的公孙续军投降了。

    而在公孙续军的帮助下,他们部落成功向卡扎的部落复仇,如今卡扎的部落已经彻底从草原消失,没有任何一个幸存者留下。

    除此之外,阿烈的族人还转告了阿烈一件事情,说族长希望阿烈能够带族中勇士脱离於夫罗,向汉军的首领投降,将於夫罗这个匈奴族的罪王铲除。

    本来,对于族长的这个要求,阿烈并不敢冒然执行,毕竟於夫罗人多势众,如果冒然背叛於夫罗的话,很可能主动招来灭顶之灾。

    如今被於夫罗让人鞭挞了一百下,怨恨的阿烈也不再隐忍犹豫,立即让亲信去联络琪陵城的汉军,表达自军的投降之心。

    ……

    当驻守在琪陵城中的丁靖军将校牵招,见到阿烈派来的亲信之后,整个人也是吓了一大跳,立即让人带着阿烈的亲信去定襄面见高顺和荀攸。

    在高顺和荀攸见过阿烈的亲信之后,立即就弄清了草原上的一切,知道这是一个战胜於夫罗的最好机会。

    不过,高顺依旧有些犹豫,向着荀攸疑惑地言道:“副军师,这会不会是於夫罗的诈计啊?”

    荀攸思索了一会儿后,却是摇头说道:“於夫罗虽然有些智谋,但是却不敢用兵伍间的内讧来设圈套,以他的才智和能力,他做不出这些事情的。”

    “而且,从黄鳍海的战况来看,公孙续突袭到了匈奴族的腹地,也绝对是极有可能的。”

    “因此,我相信阿烈的投降并不是欺诈,并且我认为像阿烈这样准备投降的匈奴军更是不少,一旦我们接纳了阿烈的投降,就会有更多的匈奴军投降,这对我们战胜於夫罗可谓异常有利。”荀攸断言道。

    有了荀攸如此肯定的话语,高顺也不再疑虑担忧,当即接受了阿烈的投降。

    (本章完)

第686章 兵败如山倒3() 
得到了高顺和荀攸的回答之后,阿烈也不再耽搁犹豫,趁着某日攻打琪陵城的机会,脱离了於夫罗的指挥体系,向着定襄郡的桐过城扬长而去。

    “单于,阿烈不尊攻城之令,领着本部族军向东而去了。”立即有士卒前来向於夫罗禀报道。

    於夫罗闻言一愣,有些不解地言道:“东面是定襄郡,那里的城池更加坚固,驻防的丁靖军也更多,他向东又有何用?”

    “来人,让塘喀领军三千去追阿烈,绝不能让阿烈做出傻事来!”

    此刻,於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