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并虎-第3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年过去了,绝大部分的匈奴部落,已经开始施行汉文汉语,一些稍微富裕的匈奴部落,甚至联合起来主动南迁,寻找合适的地方构建城池,不再进行风餐露宿的草原生活。

    五年的时间,丁靖也早已经从十多岁的少年,成长为了一个二十四岁的壮年,并且在定势草原的时候,丁靖亲自给自己取了个迟来的字。

    丁靖的字很直接,那便是“定武”二字,就是彰显他丁靖要用绝对的武力,来安定整个动荡的天下。

    而这五年的时间,河北的人口总量也翻了近一倍,只因为物质和医疗的大幅度提升之后,就连最普通的农户,也可以放心繁育子嗣。

    当然,说到繁育子嗣,河北民众最感兴趣的,还是作为河北之主的丁靖。

    这五年时间,丁靖的子嗣也多了起来,他的五房夫人都为他孕育了后代。

    如今,丁靖膝下已经有五子三女,五子分别名为丁标、丁樉、丁棡、丁棣和丁橚,皆是丁靖五房夫人各自所生;三女名为丁幽、丁思和丁冰,除了丁冰是蔡琰所生之外,丁幽和丁思都是丁靖收养的女儿。

    只是,哪怕家中子女已经有如此多了,整个丁族和众文武,依旧觉得还是不够。

    为了保证丁靖基业的长久稳定,丁靖的家族和他麾下的势力,皆是不断劝丁靖继续娶亲,以更加延续后嗣。

    最后丁靖只能被潮流所迫,又迎娶了乔瑁的二女,也就是二乔为自己的侧室。

    (本章完)

第690章 五年变化1() 
五年的时间,对于汉末时期的人而言,绝对是一个算得上长久的时间了。

    毕竟这个时代里,世人的平均寿命,通常只有三十多岁。

    在这五年的时间里,丁靖治下的河北,可谓是变化惊人,人口、农业、商业、科技、教育和军队,都获得了巨大的提升,已经超越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

    尤其是作为丁靖统治核心的并州之地,更是进入了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新时期,用一片繁华的盛世之地来形容,也丝毫不显夸张。

    如果要把并州的繁盛,用清晰详细的言语来描述一番的话,恐怕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尽。

    只拿并州学院这块冰山一角,便可以小见大,看到并州繁盛的朦胧面纱。

    如今的并州学院,早已经不是五年前那个只有几百名学生的普通学院了;现在的并州学院,早已经构建了系统的初学、中学和大学体系,仅仅是师生数量,便已经达到了四千多人。

    因为师生数量的庞大,并州学院也不得不扩大学院规模,除了晋阳城内的学院旧址之外,如今晋阳城外数十多里处的龙山,也被全部划归并州学院修建学堂。

    并州学院的初学部,依旧留在晋阳城内的学院旧址,因为初学部的学子都是年龄偏小的孩子,现在让他们远离父母家庭而去清苦的龙山学习,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而并州学院的中学部和大学部,则全部搬到了龙山这片新的院址,虽然龙山并非什么名山大山,但是容纳数千近万的人来此建屋进学,却已经是足够了。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五年的刻苦变革,并州学院的大学部,终于有了比较系统的模样。

    虽然跟后世的大学相比,并州学院的大学部,的确显得过于简单了。

    可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

    并州学院的大学部虽然十分简单,但是其教学的严谨和开放程度,却并不逊色于后世的大学。

    如今并州学院的大学部,总计分为六个分学院,分别为政法院、天工院、军事院、文学院、农牧院和艺术院。

    并州学院大学部的每一个学子,都要在这五个分院中挑选一个座位主修学院,并且还必须另选至少一个分院为辅修。

    而学子从大学部毕业的要求,便是务必在主修学科成绩上至少为优秀、在辅修学科成绩上至少为及格,如果没有达到毕业的要求,那么无论这学子是何等背景,当他在结束学业而离开学院之后,统统不允许被授予大学毕业生的资格。

    并且,大学部各分院的好成绩,并不是那么容易获得的,因为大学部的成绩构成,分别由学院测试和实习试炼组成。

    学院测试比较好理解,就是学院本部的考试,而实习试炼就比较不同了。

    每一个并州学院大学部的学子,都必须到官方申请实习试炼,由并州官方为学子提供实习试炼的岗位,这些试炼岗位可能是最普通的官府小吏,也可能是最普通的军伍小卒。

    总之,官方提供的实习试炼岗位,也是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的,每个学子都不知道自己的试炼岗位会是什么样的,令人难以提前进行准备。

    当然,官方在面对每个学子的实习试炼申请之时,也不是随便乱给实习岗位的,而是会根据每个学子的实际情况来安排。

    比如一个学子是主修政法院的知识,那么他的实习试炼岗位,很可能的刑名、审讯、狱事相关;又比如一个学子是主修农牧院的知识,那么他的实习试炼岗位,很可能就是和农业事务、畜牧事务相关。

    正是并州学院的严谨办学态度,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并州才会涌现许多人才,弥补了丁靖建设河北所需要的各种人才的不足现象。

    同时,并州学院的盛名,也通过无数人才的毕业,而闻名整个北方。

    如今,只要是丁靖统治之下的地域,无论是河北、还是司隶、或者是草原,在面对并州学院真正的毕业生之时,都会露出由衷真切的尊崇之心。

    也正是这样的成就,让并州学院仅仅建院才数年,便成了当世名震前列的修学之地。

    更有好事者传言,说并州学院已经成为当世第一学院,连什么颍川学院、鹿门书院,都对其望尘莫及。

    不过,虽然外界对并州学院极为尊崇夸赞,但是并州学院的师生在对此感到骄傲的同时,也显得更加坚韧沉重,将一切的夸赞和尊崇,都当做自己毕生守护的荣誉。

    也正是由于并州学院的名气愈加盛重,前来并州学院求学的人也越来越多,以至于以龙山为中心,逐渐形成了一处新的聚集区。

    当然,因当世许多诸侯和世家,夜都对并州学院感到了无比的好奇。

    因此,许多的诸侯和世家,都派了密探前来,想要探究并州学院的秘密,找出丁靖愈加强大的本质。

    甚至一些诸侯和世家,还专门派出学子考入并州学院,想要更加真切的探究并州学院的秘密。

    对此,丁靖自然不会纵容,因为并州学院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丁靖的实力底蕴之一。

    如果失去了并州学院提供的优势,那么丁靖好不容易才和其他诸侯拉开的差距,必定也会被其他诸侯后来居上。

    只是,并州学院作为一个新制度的学院,一向秉持着积极开放的态度,如果对求学学子大闭门庭的话,这实在容易造成极坏的影响。

    毕竟,诸侯、世家派来的学子,也都是一心求学的赤诚学子,并不能因为身份和背景,就全部限制于外。

    如此的话,甚至可能造成举世皆敌,爆发更加严重的冲突和后果。

    因此,丁靖不得不设下了一些规则,明面上允许各诸侯、世家每年派遣三人前来并州学院求学,但是私底下就不允许其他地方的诸侯和世家子弟来并州学院求学了。

    这样,不但能够防止并州学院的知识和制度被人一下子全部山寨走,还能让一切企图不轨者尽皆闭嘴,可谓是一举两得。

    (本章完)

第691章 五年变化2() 
而当丁靖的规矩出台后,这些不属于丁靖统治体系内的世家和诸侯,一时间也全都偃旗息鼓了,尽皆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派出了族中还算聪慧子弟,前来并州学院求学。

    当然,也有一些诸侯和世家,却是真的派出了族中最优秀的子弟,前来并州学院求学,就比如弘农杨家的杨修,荆州蔡家的蔡翎。

    甚至,连一些坐镇一方的诸侯,都派出自己的子侄前来并州学院求学。

    就比如江东孙策,他就把自己的弟弟孙权,派到了并州学院来求学;还有兖州的曹操,更是一下子派来了三个亲儿子,分别为曹丕、曹植和曹彰;甚至连最为狡诈无信的袁术,都把自己的小儿子袁否派来并州学院求学。

    眼见着这些称霸一方的诸侯,居然真的如此放心派子弟前来求学,饶是丁靖也不得有些诧异和佩服。

    毕竟,在这样的世事局面之下,被派来并州求学的诸侯子弟,很可能被他丁靖挟持当做为人质。

    不过,丁靖虽然有把人挟持当人质的打算,但是这么做的风险也极大,很可能得罪天下而造众诸侯群起攻之,所以丁靖暂时不会干出这等傻事来。

    对于这些诸侯和世家派来求学的子弟,丁靖全部按照了此前设下的规矩承诺,对他们尽皆一视同仁。

    在经过严格的考核之后,只要这些世家、诸侯的子弟能够通过,那么就可以进入并州学院任意学习。

    提到曹操和袁术,就不得不说一说这五年间,中原大地上发生的巨大变化。

    这五年间,曹操终于占领了整个中原,其不但将青州最后残余的袁谭给吞并,而且还趁袁术和刘备大战之机,将整个徐州也一并攻占了下来。

    徐州一失,刘备也没了立足之地,万般无奈之下,刘备只好投降了曹操。

    对于刘备这样的豪杰人物,曹操自然是相见恨晚,对刘备的投效更是欢喜倍加,甚至将刘备带回许都,引荐给了当今汉帝。

    而汉帝见到刘备,并且得知刘备为汉室宗亲,也同样是一副欣喜万分的样子,甚至根据族谱排列,称呼刘备为“皇叔”。

    然而,在见到刘备受汉帝如此青睐器重、连皇叔这样的殊荣称呼都能直唤出口之后,曹操却是有些猜忌不悦了起来。

    他总觉得刘备将会成为自己身边的一道隐患,而为了探明刘备的虚实情况,曹操也旁敲侧击了多次,却依旧没有发现刘备的问题。

    对于曹操的各种猜疑,刘备自然也是感同身受,但是他自己现在也是寄人篱下,对于曹操的不信任,他别无他法去解释,只能唯诺是从,以此排解曹操的猜疑。

    其实,曹操和刘备都没有想到,他们二人间的疏离情况,都是汉帝有意为之的。

    由于曹操对朝廷的掌控力愈加浓厚,汉帝刘协的心中自然是不愿意的,为了削减曹操的控制力,汉帝可谓是想尽了许多办法。

    而刘备的出现,更是给了汉帝一个绝妙的机会,他刘协想借刘备之手,来重新掌控皇帝真正的权力。

    刘备这样的豪杰人物,如果能得到他的支持的话,自然能帮他刘协许多大忙。

    可如果刘备和曹操站在了一起,那么他刘协的情况就会更加糟糕。

    所以,刘协才会展现出对刘备的亲昵之情,如果刘备能因此而鼎力支持他,那么结果自然是最好的。

    就算刘备最后并无支持自己的心意,那他刘协也能借这份亲昵之情,令曹操对刘备提防小心,防止刘备彻底倾向于曹操,使曹操对朝廷的掌控力更加坚固。

    正是因为曹操和刘协的巨大权力矛盾,整个中原的曹家势力,其内部却埋藏着无数不安定分子,这令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