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并虎-第4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是随着将晋水改造之后,晋阳码头才会有今日这副光景,以至于晋阳这座内陆之城,居然有了江河城池才能修建的巨大码头。

    而有了晋阳码头,晋阳城的物运货流,也提升了数十上百倍不止,这为晋阳城内数十万百万的物资需求,创造了极为有效的供给条件。

    因为晋阳码头自身的重要性,以及晋阳码头惊人的人员和物资流通,所以晋阳码头也顺理成章的成了晋阳城的一处繁荣区域。

    因此,在晋阳码头的四周,到处都是商业店铺,到处都是酒肆茶楼。

    而这些酒楼中最高大的一座,正是徐庶带众人前来的烟柳楼,站在烟柳楼的顶层,不但能够尽览整个晋阳码头的盛景,还能看到晋水堤岸两侧的商铺楼肆的热闹景象。

    这站在烟柳楼上而遍观晋堤景象的乐事,又被晋阳民众称为“晋堤烟柳”,是真正独属于晋阳城的景色之一。

    毫无疑问,晋堤烟柳所能带来的震撼性,一时之间是常人绝不能消化的。

    就这样,众人站在烟柳楼顶层,俯瞰了整整一天,直到天色渐黑而晋阳码头闭门停入之后,众人才缓缓收拾好震撼的心神。

    ……

    第三日大早,徐庶带着诸葛亮和庞统等人,又一次来到了晋阳码头。

    “元直,怎么我们今天又来晋阳码头,是要再看一次‘晋堤烟柳’么?”

    见徐庶带大家又来晋阳码头,石韬当即激动地询问道,显然哪怕已经一夜过去了,他的内心依旧对“晋阳烟柳”感到震撼不减,还想再继续体验一天。

    只是,对于石韬带着激动语气的询问,徐庶却是毅然地摇了摇头,说道:“今天我们不是来体验‘晋堤烟柳’的,而是来体验‘晋水波声’的!”

    “晋水波声?”众人皆是一愣,忍不住言道,“昨日我们看了一天的码头,难道今天是要在码头又听上一天么?”

    “当然不是!”徐庶摇了摇头,立即说道,“你们也别瞎猜了,听我安排就是!”

    随后,徐庶带着众人来到晋阳码头旁,寻到了一条小木船前。

    “船老,我们是鹿门书院的学子,初次前来晋阳城,可否带我们体验一下‘晋水波声’?”徐庶看着小木船上的船夫,语气亲近地请问道。

    那船老看了看徐庶等人一眼,当即点头大笑道:“来吧!都上船来!这‘晋水波声’乃我晋阳六景之一,绝对不能错过!”

    得船老准许之后,徐庶等人纷纷踏上小船,只见船老已经在船上摆好了炭炉和杯壶。

    “小老儿已经温好茶水和糕点,几位公子在体验‘晋水波声’之时,也可边饮边聊。”

    船老向着徐庶等人说了一句,便直接掌船离岸,顺着晋水缓缓进入晋阳城。

    晋水横穿整个晋阳城,因此凡是晋水通过的区域,都可谓是晋阳城最繁盛的地方。

    因此,徐庶等人乘着小船,顺着晋水直流而行,便可遍观晋阳城所有的繁盛之景,切身而快速地体验晋阳城的繁盛。

    为了让徐庶等人可以更加清晰的体验晋阳城的繁华,船老摇船行进的速度并不快,甚至可以称得上有些缓慢了。

    而这也给徐庶等人足够的时间,去仔细观摩两岸的繁华景象。

    此时,印入徐庶等人眼中的,尽皆是数之不尽的楼宇画阁,甚至所乘小船身周的晋水上,不时还能看到华丽的画舫楼船。

    当行驶在晋水之上,除了这些近在眼前的楼阁画舫之外,徐庶等人还能听到一些悦耳之声。

    无论是船只行进的波浪涛声,还是两岸楼宇的丝竹礼乐声,或者是画舫中的银铃婉歌声,亦许是豪吟猛唤的琅琅叫唱声。

    总之,荻花瑟瑟、管弦琵琶,皆是不绝于耳;清歌絮谈、泉流冷弦,亦是此起彼伏;铁骑金戈、霓裳花语,都是纷至沓来。

    行船在晋水上顺流而下,便如同进入了走马灯和连环画中,各种景色与声音纷至沓来,尤其是那真切详尽的声音,更是直透入听者心中,令听着遐想不尽、浮想联翩。

    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欲拒还休的感觉,最是令人心中思绪难绝,以至于徐庶等人都忘了饮茶闲聊,只是木然地闭目养神,仔细倾听着四周各种声音的起伏跌宕,享受着这种灵魂上的多端变化。

    横穿晋阳城的晋水足足有二十多里,如此漫长的水道漂流,足足花费了一整个白天,徐庶等人才算彻底体验完毕。

    当走下小船而踏上岸堤之时,徐庶等人仍旧处于失神之中,恍然如灵魂尚未附体一般。

    也不知过了多久,诸葛亮和庞统二人率先反应过来,庞统不禁长叹道:“今日之事,宛如梦境也!”

    诸葛亮也点了点头,说道:“士元师兄所言准确,这的确宛如梦境,却又并非梦境,而是真实,直令人感到……感到可怖!”

    “是啊!切身体验到晋阳城的繁盛后,才觉得这样的繁华是多么惊世迷人,而能够创造这片繁华的人,又是多么的可怖!”庞统也点了点头,说道,“现在,我对镇北将军丁靖已经无话可说,能将晋阳城变成这样的他,恐怕用神人也不足以形容了!”

    此时,徐庶等人也渐渐恢复了思绪,众人也不禁长叹道:“一叶知秋、一斑窥豹,世人皆言丁靖只为征战沙场的猛虎,却不想他还是治民富国的神龙,不愧是能将雒阳城迅速重建起来的神人啊!”

    “元直,明日可否休息一天?”诸葛亮看着徐庶问道。

    庞统也点了点头,跟着向徐庶说道:“昨日的‘晋堤烟柳’,今日的‘晋水波声’,已是令我等心神俱荡,若是明日再被震撼,恐怕我等心神难宁,所以还是休息一天吧!”

    对于诸葛亮和庞统的说法,徐庶当然不会拒绝,因为他自己也感到承受力不够了。

    (本章完)

第698章 晋阳六景3() 
    第四天。

    徐庶、诸葛亮等人昨日花了一整天时间,才彻底让心中激荡的情绪平静了下来。

    于是今天一大早,徐庶就带着诸葛亮等人,再次踏上了体验晋阳六景的行程。

    这一次,一行人没有留在城内,而是骑着快马出了城池,向着晋阳城南面奔行而去。

    因为,今天徐庶要带众人参观的晋阳六景之一,却并不是在晋阳城内,而是在晋阳城外数十里的地方。

    晋阳城南面三十里之外,便是一处耕耘平整的农田,此处农田结连成片,占地总计数万亩。

    如此广阔的农田,却并非属于私人或者世家,也并非属于丁靖个人所有,而是属于官府和并州学院掌管。

    对于这片肥沃而又广大的农田,其开垦的目的并非只是为了种植粮食,而是用来做粮食作物的各项种植试验,以便培育和筛选出最佳的作物种子和种植技术,类似于后世一种名为“试验田”的产物,而并州官府和百姓都称其为神农田,寓为“神农尝百草”之意。

    此时,当诸葛亮、徐庶等人来到神农田外,甚至还能看到许多农夫打扮的青年,正在田亩中穿梭行走,他们正采集、观察着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诸位,那些在神农田里穿梭行走的,大部分都是并州学院大学部农牧分院的学子。”徐庶指着那帮农夫打扮的年轻人,向着诸葛亮、庞统等人解释道,“因为这里名为‘神农田’,是丁靖专门给并州学院学子作实践用的,并州粮食产量能有今天这么高,至少一半的功劳出自这片‘神农田’。”

    听着徐庶的解释,诸葛亮等人却是更加疑惑了,石韬最先忍不住问道:“元直,你刚才说得那个什么农牧院,可是并州学院的分院之一?难道并州学院还教导农牧之技不成?这岂不是把学子教成了农夫?”

    石韬话音一落,一旁的诸葛亮却是率先说道:“广元,这并非是把学子教导成农夫,而是把学子教导成农博士!”

    徐庶也点了点头,长叹道:“并州学院岂止是在教导农博士,他们是在培养当世神农啊!”

    “根据我的打听和观察,在并州学院农牧院学子的努力培育下,神农田里的许多农作物都变了模样,各种作物不但产量提升,而且口感也越来越好、体量也越来越大,可以说是为百姓多增了不知几何的粮食富余。”

    “并且据我所知,并州学院农牧院的学子,还是并州学院中最受官府器重,最受百姓尊敬的。”徐庶又补充了一句。

    听徐庶这么一说,庞统、诸葛亮等人,也对这片神农田,以及在田中劳作的农牧院学子,愈加感到兴趣十足。

    “元直,快点带我们进这神农田中去,也让我们近距离看一看这神农田有何厉害之处!”庞统等人连忙迫不及待地看着徐庶言道。

    徐庶摇了摇头,说道:“神农田和其他并州六景不同,它属于军事管制之地,非官府之人和农牧院师生,尽皆不得轻易进入其中,否则按间谍罪论处!”

    “所以,哪怕我们鹿门师生得到了镇北将军关照,可这神农田却也进不去的。”徐庶继续说道,“不过不用担心,虽然不能进田里近距离观察,却也有另一处观赏这神农田的佳妙之地。”

    言罢,徐庶便领着众人继续向南而走,却来到了神农田以南的一个庄园中,此庄园名为“神农庄”。

    整个神农庄内,到处都是分割为小片的田土,并且这些田土的类别也不同,有水土肥美的类型,有土地贫瘠的类型,有缺水干燥的类型,有水润泥多的类型……

    并且,各种类型的田土里,还种植着各自不同的作物,甚至一些从来没有见过的植物,也在这些田土里栽种着。

    “几位可是鹿门书院的师生?”

    就在徐庶领着诸葛亮等人走入神农庄之时,一名衣着干练的年轻人,却是走到了众人面前,向着众人和气地询问道。

    徐庶等人打量了一下面前的年轻人,却见此人身带贵气,连忙施礼问好道:“见过阁下,我等正是鹿门书院的学子。”

    那年轻人也连忙恭敬回礼,自我介绍道:“见过诸位,在下乃并州学院农牧院的学子袁否。”

    其实,徐庶等人面前的袁否,不但是农牧院的学子,而且还是淮南诸侯袁术送来并州学院求学的小儿子。

    袁否和徐庶等人见过礼后,连忙担任起了向导和讲解的责任,带着徐庶等人在神农庄中参观了起来。

    经过袁否的详细介绍后,徐庶等人也终于知道了这神农庄的真正作用了。

    如果说神农田是农牧院进行农业研究的地方,那么这神农庄就是向世人展示农牧院研究成果的地方。

    凡是在神农田里取得成功的农业试验,如果得到了官府的同意之后,都会在神农庄公开展示出来。

    并且,丁靖还会让河北各地方执掌农牧的官吏,定期前来神农庄考察这些成功的农业研究成果,令各农牧官吏根据所在地方的实际情况,看看能不能将这些农业研究成果,运用到所在地方的农事耕耘之上。

    当然,除了麾下的官员之外,神农庄也对普通民众开放,普通民众们也可以亲自来神农庄考察,然后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农业研究成果回去使用。

    如此,农牧院师生的各种研究成果,也能充分而快速的发挥宣扬出去,为河北农牧业的提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