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并虎-第4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且,西域也是真正的天赐宝地,不但适合种植瓜果粮蔬,而且还适合放牧养殖。

    此外,在西域的更西边,还有大量富饶的山河大川、王国番邦。

    所以,当西域的权力被完全掌握之后,丁靖更是让杨阜重新建立丝绸之路,将大汉生产的商品向西方贸易输入,并且以此换回西方的各种香料,引进西方独有的优良动植物。

    而随着丝绸之路的成功建立,丁靖治下的那些商贸和工坊,更是有了一战拳脚的地方。

    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丁靖治下所有工坊生产的产品,就有接近两成的数量是通过丝绸之路,被销售往西域和西方。

    而丝绸之路的贸易所带来的税收增长,更是让丁靖的政府欣喜无比,这种真金白银实打实收入国库的感觉,简直让人不要太爽了!

    除了贸易带来的各种实际利益之外,一些无形中的好处也在不断滋生。

    因为西域政权的稳定,丝绸之路所产生的利润,也能很好的反哺西域之地,使久经数十年战乱的西域之地,几乎以一种目光可见的速度变得繁荣昌盛。

    而在西域的更西方,甚至是远在极西地的大秦帝国(罗马帝国),都再一次闻听到了极东地的国富民强。

    面对繁荣富强的东方帝国,这些罗马帝国的王公臣民,皆称其为圣人眷顾的神国。

    一时间,西方各国对于东方,再次充满了幻想和向往,无数的西方人想要去东方探访求学。

    正是这种情况,西凉、关中等地,也逐渐出现了西方人的影子。

    一些西方国家的代表团,更是不远千里的来到长安,想要和丁靖、曹操所执掌的政权,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和合作。

    对此,丁靖也是乐见其成,并且丁靖还想西方公开表示,中央帝国(在面对西方世界时,丁靖对大汉朝的称呼)欢迎西方的人才和商队前来东方,若是有西方人能为中央帝国做出贡献,那么也可以接纳此西方人成为中央帝国的国民,甚至可以允许他在中央帝国为官从政。

    面对丁靖所展现的开放和自信,整个西方诸国皆震动了,无数的能人异士对这个“中央帝国”,更是变得越加趋之若鹜。

    然而,树大必定招风,中央帝国在西方如此风靡,吸引而来的不仅仅是能人智士,许多野心勃勃的家伙,也向着要来东方发财。

    若是这帮人安分守己、遵纪守法的话,那么丁靖对他们也不会太过在意,若是这些人不按规矩来的话,那就休怪丁靖露出残忍暴躁的一面了。

    ……

    在这四年里,丁靖和曹操的联合朝廷,始终在蒸蒸日上的发展。

    而大汉朝因为长久的乱世而造成的损失,也在这四年的时间里得到了恢复,各种物资水平急剧提升,新生儿也是不断增多。

    只需要再过十几二十年,大汉因为战乱而折损的千万人口,就可以彻底恢复过来,甚至出现人口剧增的盛世局面。

    (本章完)

第813章 刺杀() 
    经过四年的发展,大汉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尤其是法律大于王权的理念,更是被许多有志之士所认可。

    直到现今,刘邦创造的家天下理念,才开始受到各种各样的质疑。

    天下,不应该属于皇帝一个人!

    天下,应该属于皇帝和每一个人!

    朝堂政权也是如此,皇帝对朝堂之事可以参与其中,却不能凭个人意志而掌控。

    皇帝应该作为天下的象征、国家的代表,而士大夫才应该负责掌管朝廷以治理天下,这才是最为理想的社稷国家!

    为了让这个理念深植天下,丁靖和曹操可谓是耗费了无数的精力,他们需要修改独尊儒术后的王权至上思想,用儒家学术中的民治大同思想作为根基,来将王权唯一的理念,转化为宪政唯一的理念。

    为此,丁靖和曹操甚至愿意化身为屠夫,将一切试图阻挡宪政理念的势力,全部铲除诛杀、绝不姑息。

    因此,在这四年的时间里,大汉虽然欣欣向荣,但是却也暗藏着血雨腥风。

    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到底有多少维护王权的人,死在丁靖和曹操的屠刀下,却是难以统计清楚的。

    在暴力压制和理念引导的双管齐下中,丁靖、曹操所统治的区域内,才逐渐淡化了王权唯一的理念,渐渐树立起了宪政唯一的理念。

    当这种理念被所有的士大夫接受之后,那么丁靖、曹操推行那规范虚君立宪制的宪法,却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宪法是一个新产物,它不同于普通的法令,它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东西。

    一旦宪法被正式颁布,那么这个国家的存续,就不取决于该国的皇帝是否换人,也不取决于该国的国号是否改变,更不取决于该国的朝堂是否更替。

    当一个国家有了宪法之后,决定这个国家是否存续的,将是该国宪法是否仍旧通行。

    如果宪法仍旧通行于国内,那么这个国家无论换了几个皇帝、变了几个朝廷,这个国家都没有灭亡。

    宪法永存!国家永存!

    因此,颁布宪法这件事情,对于丁靖和曹操、对于支持宪法的所有人,都是一件比生命更加重要、更加荣誉的事情。

    所以,丁靖决定为宪法的通行,制造一个旷世的诞生仪式。

    为此,在宪法颁布的日子到来之前,丁靖已经让人印刷了大量的宣传报纸,并将这些报纸免费送往全国各地供人传阅,甚至连西域和南中之地也不放过。

    当然,报纸虽然可以印刷出成千上万份,但是却依旧难以做到最深入的传播。

    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宪法即将颁布,丁靖发挥出了前世赤红的宣传理念,在治下的各州县、各村镇,挂起了条幅、涂起了大字、喊起了口号。

    虽然村民们大多不认识文字,但是只要这口号跟着喊起来,这些条幅和大字就能发挥出提醒作用。

    一瞬间,什么“宪法一颁布、粮食就丰收”,“宪法真的好,多子又多孙”,“宪法给出路、宪法给平安”等等一系列的宣传口号,在整个华夏大地上疯狂流传,其效果比当初的黄巾道传播还要迅速。

    对于许多的老百姓而言,他们不在乎谁来当皇帝,他们只在乎怎么才能多产粮食、多生小子!

    当然,大多数的老百姓,也肯定是不懂宪法、不懂宪政的。

    然而,不懂宪法也没有关系,丁靖本就不指望农民立即懂得这些,他只需要农民支持宪法、宪政,不要被有心人给误导了,而起来反对宪法、宪政。

    而这些粗俗不堪的口号和标语,却能够帮助丁靖完成这个目的。

    总而言之,农民这个阶层天生就是被动的,他们是最为广泛的力量,却不能起到领头带头的作用。

    对宪政的施行而言,最需要说服的阶层,其实是士大夫、商贾和工人等阶层。

    丁靖对商业的支持、对制造业的支持,早已经让丁靖获得了商贾、工人的全力支持。

    而士大夫阶层,也因为丁靖和曹操的联合,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并且丁靖的宪政制度,本就极为符合士大夫的利益。

    经过为期半年的宣传之后,全天下都知道了宪法即将颁布的消息,甚至连荆州的刘表、江东的孙策,都对这宪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同时,丁靖还在许都城外,修建了一处雄壮的高台,丁靖将在这里宣读宪法施行的令文,而这座宣读令文的高台,也被世人称之为“立宪台”。

    立宪台极高,足足有数百层台阶,当人站在高台上之后,方圆数里皆能清晰可见。

    并且,立宪台四周的土地上,却也可以容纳数万的观众。

    ……

    很快,宣读宪法正是颁布的日子就到了,而立宪台方圆数里的土地上,也站满了前来观摩这一大事的民众。

    无论是朝堂中三院百司的文武官吏,或者是西方来的诸国使团,还有许多民间而来的团体和个人,皆一脸肃穆且激动地站在这里。

    终于,三道人影出现在了立宪台上,却分别是丁靖、曹操和汉帝刘协,而丁靖的手里,更是捧着一面纯金文卷,铁卷上用小字刻满了二十三条法令。

    这二十三条法令的内容,彻底规范了法律的权力,将代替皇帝的权力,并且解释了朝廷(政府)的责任,将国家民族的概念更加规范化。

    此时,只见丁靖捧着这沉重的黄金文卷,站在高台之上威严的朗读其上的法令。

    丁靖每念出纯金文卷上的一个字,便有壮士用原始扩音器跟着念出这个字,以使丁靖念出的一字一句,都能被立宪台四周的数万观众清晰听见。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在竖耳聆听丁靖的宣读之时,立宪台不远处的人群中,却是有个人掏出短弩,对着立宪台上的丁靖,猛烈地瞄准射击。

    事情来得实在突然,而丁靖的注意力,也全部集中在手中的纯金文卷上,以至于丁靖根本没注意到这突然的袭击。

    因此,尚在宣读宪法条令的丁靖,便正好被这根弩箭射中胸口,以至于丁靖的身体向后微微一颤,胸口也流出了刺眼的鲜血。

    (本章完)

第814章 气愤() 
    “主公!”

    “总理!”

    “丁靖!”

    眼看着丁靖胸口被射中一支短弩,整个立宪台上下皆是惊呆了,所有人都吓得忍不住惊叫着。

    尤其是和丁靖同站在台上的曹操,更是立即走到丁靖的身旁,微微扶住丁靖的身躯,忍不住想要大叫道:“快……”

    “曹公且慢!”

    未等曹操彻底喊出声音,丁靖便肃然制止道:“我现在的情况,只有靠近立宪台的人们能看得清晰,稍微远一点的民众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若是让大家知道有人刺杀我,那么必定引起巨大的混乱,以至于这立宪仪式就要彻底毁了。”

    “一旦立宪仪式毁了,恐怕还会引发出更多的连锁反应,所以现在绝不能声张,更不能终止宣读宪法!”丁靖毅然地言道。

    只是,曹操虽然也认为丁靖的话在理,可是看着丁靖胸口的大片鲜血,他却不得不担忧地言道:“丁靖,你的胸口还在……”

    “曹公,我没事的!”丁靖继续言道,“你让人去抓刺客,我还能再支撑一会儿,读完宪法条令没问题的!”

    言罢,丁靖便挣开曹操的搀扶,再次站直了身躯,依旧用浑厚清亮的声音,继续宣读着宪法上的条令。

    听到丁靖的声音再次响起,在立宪台四周观瞻的民众,才算是彻底恢复了镇静,刚才丁靖的宣读声一下子戛然而止,可是吓坏了不少人。

    不过,虽然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突发了什么状况,可距离立宪台比较近的人们,却是能够清晰地看到丁靖染血的胸口,一时间这些人皆是脸色苍白、无比担忧。

    只是,对于旁人的紧张和担忧,丁靖的脸色却很平淡,似乎完全不在意胸口的箭伤,依旧宣读这手中纯金文卷上的一字一句。

    可是带伤毕竟是带伤,随着血液的流失,丁靖的身躯都要站不稳了,甚至连说话的声音,也在不断的减弱。

    似乎,只要一阵微风吹过,丁靖就可能要倒下了一般。

    不过,丁靖的内心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