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昏君来救国-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圣明,自古之君,未有及皇上者也。”

    这是喜庆的场合,高伟也不计较了,随便他们说,自己只是笑眯眯的听着,也不往心里去。

    他们如果想通过这种马屁话,在高伟心中留下好印象,那他们就想错了。

    高伟想看到的是他们的能力。

    周国暂时败退,但他日势必卷土重来,还有北边的突厥,南面的陈国,哪一个对大齐不是虎视眈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虽然该庆祝还是要庆祝,提高一下士气,但不能沉湎于安乐,到时候灾祸来了,哭娘都没有用了。

    房彦谦一向严谨,这个时候也来给皇帝敬酒。

    高伟笑眯眯的给了房彦谦面子,和他喝了一大口。

    “房爱卿,朕不在邺城的时候,爱卿你多费心了,朕也敬你一杯。”

    高伟打的主意是,能者多劳嘛,房彦谦这么能干,不好好笼络一下,让他替自己干活,岂不是浪费。

    皇帝单独敬酒,这样的待遇也只有他房彦谦、慕容三藏和段德举三人而已。

    房彦谦顿时有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皇上提拔自己,恩遇自己,自己一定要为皇上的事情耽心竭力死而后己。

    酒宴临近结束,高伟封赏了一批有功之士,让出了力的人都能得到好处,下次再出力。

    回到后宫,冯小怜一把抱住高伟,抽泣着说:“臣妾甚是想念皇上。”

    高伟就轻轻的拍着冯小怜的肩膀,温柔的说道:“朕这不是好端端的回来了吗?”

    “那皇上下次就不要再亲自领兵了,让大臣们去吧。”冯小怜请求道,她不再想与皇上分开,日夜担心。

    “好吧。朕答应你就是了。”

    高伟随口说道。

    但说他心里清楚,若是再遇到危急情况,怕还是要御驾亲征吧,这江山是他的江山,他不去爱护,别人也不会替他心疼的。

    高伟喝了不少酒,就提出去御花园走走。

    白天是暖阳,夜晚是溶溶月色,御花园一片静谧。

    高伟携着冯小怜,举头望月。

    皓月之下的冯小怜娇艳无比,楚楚动人。

    高伟心生一种成就感。朕拥美人月下散步,宇文邕,你现在躲在哪个山旮旯呢?像不像丧家之犬,哈哈!

    “皇上,你在笑什么?”

    “朕心里高兴,所以就笑出声来了。”

    冯小怜就“哦”了一声,跟着高伟举头望月。

第192章 堆积如山() 
一夜春风无数,高伟第二天精神抖擞的上朝。

    这是时隔多日之后的第一次早朝,高伟还有点小兴奋。

    邺城有点品级的官员都参加了朝会,高伟坐在高高的龙座望着满朝文武,心想,当初那么多人都弃官而逃,现在这么快就补满啦,看来上次自己举办的科举还是很有效果的嘛,不然说话的时候,听众都少了许多。

    于是高伟有高兴的问:“各位爱卿,有事就奏。多日朕没有理政,想必事务颇多吧?”

    皇上话音一落,地下的官员纷纷抱着厚厚的奏折喧扰起来:“臣有事要奏。”

    “臣也有事要奏。”

    朝廷一时间就如同喧闹的菜市场一般,吵得高伟头都晕了。

    可惜他不能抱怨,因为是他下旨让大臣们奏事的,人家遵旨行事,有什么不对呢?

    房彦谦看到形势不对,这么吵下去,一上午也说不了一件事情,就替高伟解围:“诸位大臣,静一静,静一静。”

    还好,房彦谦的威望足够,大臣们都给他面子,渐渐的声音小了一些。

    房彦谦就高喊道:“上午就先说大事,小事日后再议,先从户部开始吧。”

    户部尚书就上奏道:“臣接到济州急报,整个冬天都没有下雨下雪,马上就要春耕了,请求朝廷拨粮救济。还有,冀州刺史奏报,冀州任城王所部缺饷”

    高伟不想听了,不是要钱,就是要粮,自己是个摇钱树吗?摇一摇就能生财?

    “诸位爱卿,这样吧,都把奏折递上来,朕晚上看,看完了,给你们一个批复。”

    这话一说,群臣们纷纷递上奏折,内侍们收个不停,不大一会儿,高伟面前的奏折就堆积如山了。

    这事情也太多了吧,高伟有些为难。

    高伟想起了以前读过的资料,明朝就是内阁制,小事情都由内阁的大学士们处理,大事才由皇帝决策。

    现在什么事情都来找自己,累死也做不完啊。

    于是,高伟收下奏折之后,让房彦谦、斛律孝卿、户部尚书、慕容三藏及段德举留下来,然后宣布散朝。

    高阿那肱有些失望,这次出征皇上没有带着他,他反而有些庆幸,因为他觉得这一次出征是凶多吉少。

    没想到,皇上鸿运当头,没有打败战反而打赢了。

    现在,皇上宣布了几个重臣的名字,虽然不知是什么事情,但没有自己的名字,颇感失落。

    房彦谦、斛律孝卿、户部尚书、慕容三藏及段德举也有些闹不明白,皇上不议事,把他们留下来做什么。

    高伟指着龙案上面堆积如山的奏折对他们说:“诸位爱卿,大家看看,这么多奏折朕处理得过来吗?”

    房彦谦等人都点点头,是啊,皇上也不容易啊,虽然就喝得多一点,老婆漂亮了一点,但这业务量不只是多一点。

    高伟看到他们有同感,于是说道:“这些事情朕来处理,没有问题,只是朕一个人精力有限,无法及时处理,到时候耽误了政事,让官员百姓怨声载道,就于国家不利了。所以朕决定成立一个机构,叫做内阁,诸位都是内阁的成员,共同协商着处理这些奏折,大家都可以发表看法,如果看法不一致,就都表表态度,斛律爱卿就看看赞同哪一种意见的人多,就采用哪种决策。当然啦,如果实在拿不准,或者是事情太过重大,比如军情,四品以上官吏任免等必须禀报给朕来决策。”

    房彦谦等人琢磨了一下皇上的话,很快就明白了,皇上这是给他们放权。

    有权力才能做事,而他们几个都是愿意做事的人。

    “你们听明白了吗?”高伟问了一句。

    房彦谦等人拱手道:“臣等明白了。”

    “好,那房爱卿你就拟旨,把内阁的事情公之于众,斛律爱卿年长,就为内阁之首吧,房爱卿次之,李尚书再次之。慕容将军和段将军你们只参与与军情有关的议事。”

    “臣等遵旨。”

    高伟还把朝堂含光殿旁边的一座偏殿划给房彦谦等人作为常用办公场所,奏折由他们先讨论批改之后,送入内宫,由皇帝盖上玉玺确认,事情就算得出结论了。

    圣旨公布之后,朝臣们议论纷纷。

    他们都是人精,自然看得出来内阁的权力很大,内心无比抱怨,为什么自己不能名列其中呢?

    高阿那肱最为失望,他自认是皇上的心腹,怎么皇上不选用他呢?

    过了几天,高伟召见高阿那肱喝酒,高阿那肱毫不避讳的说出自己的不满:“皇上,臣对皇上一向忠心耿耿,为何不让臣也入内阁呢?”

    高伟笑笑,心里想,这个高阿那肱真是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能入内阁的都是干练之才,做事的人,他自己就是一个草包,心里没有数吗?

    但高伟还是给了高阿那肱面子,没有这么说他,而是告诉他:“那爱卿就随朕一起去内阁瞧瞧,爱卿再说说怎么看入阁的事情。”

    于是高伟带着高阿那肱来到内阁所在的偏殿,还没有进门,就听到殿内传来争吵声。

    “房大人,济州求粮,你怎么能驳回去呢?这岂不是坐视济州饥民死于非命,你这等批复与杀人何异?”

    这是斛律孝卿的大嗓门。

    接着听到拍桌子的声音,“斛律大人,这济州的折子分明是夸大其词,若是拨粮,反而为天下笑。这么简单的东西,斛律大人没有看出来吗?”

    “老夫没有瞧出来。”

    “那是你老糊涂啦!”

    站着听了一会儿,高阿那肱心里在打鼓,这活自己能干嘛?

    要是真的进了内阁,还不是天天被房彦谦和斛律孝卿等人骂个狗血淋头?

    高伟回头对高阿那肱一笑,问道:“你还想入内阁吗?”

    高阿那肱摇摇头,谄笑道:“还是陪着皇上喝酒,臣比较在行。”

    总算有点自知之明了,高伟点点头,“那你就陪着朕去喝酒吧,咱们就不进去了。”

    “遵旨。”

    两人带着内侍转身离开,去宫内喝酒。

    高伟喝着酒很得意,事情都没有耽误,自己也悠哉的喝酒,看来只要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就能落得一身轻松。

第193章 组建军校() 
麻烦琐碎的政事都交给内阁来处理,高伟舒舒服服的过了几天好日子,整天陪着冯小怜,算是补偿了一下相思债。

    不过,他深知现在还不是享乐的时候。

    宇文邕吃了大亏,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突厥人会不会渔翁得利也是说不准的事情。

    只有手握一支强军,才能毋恃敌之不来,恃吾有以待之。

    高伟带着慕容三藏、段德举多次视察新军,看到这支军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以及上次与宇文邕军的对抗,以血和意志坚持下来,进步不小,但是问题也不少。

    他们只能凭借防御工事和周军对抗,离开防御工事和周军野战,那么结果只有一个:送死。

    高伟深感惋惜,自古燕赵多有慷慨悲歌之士,如何沦落到不能与敌人刚正面的地步呢?

    军队的战斗力来源无非就几个:一是一个特别有效高效的领导机构,俗话说的军官,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将为什么熊熊?不就是没有战斗意志和经验吗?

    二是让士兵们知道为何而战。一个没有目标的士兵,只是在军队里面混日子,到打战的时候就明哲保身,或者逃跑,或者投降,指望他去拼命,是缘木求鱼。

    三是处事公平,上下有序。军法面前,人人平等,军官犯法,也不能宽宥,只要这样士兵们才能服气。

    四是装备精良,后勤充足。没有饭吃,没有好的刀枪,那明摆着和人打战就开局不利。

    最后事集体观念。不依赖个人武勇,集体行动一致,以团队的力量战胜敌人。

    高伟总结了这些想法,和慕容三藏、段德举讨论了一番,他们都觉得皇上有远见。

    于是,高伟就趁势提出自己的设想:趁着目前局势平稳,开办大齐皇家军校,培养一批种子军官。

    有了第一批种子军官,组建大齐新军,开枝散叶,让这大齐的军队面貌一新,捍卫大齐。

    慕容三藏、段德举自然是同意皇帝的想法,他们也希望手下的军官个个能干,带的兵能打胜战。

    经过一番努力之后,在金雀苑新设了大齐皇家军校,费用从商业曹的商税开支,学员从参与与周军作战过的士兵中挑选,要求身体好,略为认识字,实在不行,脑瓜子聪明也行。

    这样的条件虽然很苛刻,但数万军中,还是挑出了三百人。

    开学之日,高伟以皇帝之尊亲自出席,任命慕容三藏为校长,段德举为副校长。

    高台之下,三百名经历过血与火的学员站得整整齐齐,横排竖列,清清爽爽。

    高伟目视台下的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