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昏君来救国-第1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侦查他们的详细人数。”

    被点名的骑兵立刻拔转马头,两腿一夹,战马就奋蹄前奔,往马邑而去。

    王世泽看了看突厥人的动向,把马头转至西北方向,喊道:“大家给我一起行动,不要落单。”

    手下骑兵大声答应,跟着他们的队主打马朝西北而去。

    突厥人追了一阵子,就放弃了,转马回到他们的大队。

    王世泽摆脱追兵之后,与突厥人大队保持着十余里的距离继续往东北方向北上,他需要搞清楚突厥人是不是还有后队。

    不然的话,就凭借这数千突厥骑兵并不能有太多的作为。

    绕开突厥人大队,行进到黑夜降临的时候,依然没有碰到突厥人的后队,这时队伍已经来到了连绵不绝的山脉之下。

    王世泽就带着人马进入一处山林,准备在这里过夜。

    由于已经处于突厥人的身后了,他们不敢点起明火,免得被突厥游骑发现,都是啃着干粮,喝着水袋子里面的人充饥。

    挨到天亮之后,王世泽带着骑兵翻越山岭,继续北上。

    中午的时候,队伍来到一处山沟地形,两边是高山,中间是一道狭长的山谷。

    沿着山谷走了不到半个时辰,就听到远处传来马蹄声,王世泽赶紧招呼手下的骑兵避入一处树林。

    他在树林边缘,监视山谷的动静,先是一队游骑呼啸南下,过了没有多久,差不多四五千骑兵缓步通过。

    骑兵身后,就是声势惊人的突厥大队了,如同一道洪流,川流不息,真乃是车辚辚马萧萧,一眼都看不到头。

    突厥人都是穿着自己平时的衣服,和当牧民相比,顶多就是多了几块皮甲披在身上。

    王世泽有些感慨,这些突厥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动员起来,比大齐强多了。

    马邑城不过一万余守军,一半骑兵,一半步兵,骑兵是不敢出城和突厥人野战的,只能帮着步兵守城。

    突厥人实在太多了,差不多有两万余人,又是车,又是人,又是马,把山谷塞得满满当当。

    等他们通过完毕,已经是快天黑的时候了。

    王世泽想了想,觉得还是在这里留宿一夜,天亮了就可以追着突厥人的路线南下,再绕开他们,派人回马邑报信,自己将往西北去,查探周军动向。

    又是一天来了,王世泽按照事先的计划,开始南下。

    走了两个时辰的样子,就看到前面的一处空地之上,都是突厥人的帐篷,像天上的云朵一样,连绵不绝,看不到边际。

    王世泽想绕开他们,可是这里的山岭太过于陡峭,不好翻越。

    这就给王世泽出了一个难题,是等突厥人前进,还是回身找一处好翻越的山岭翻过去。

    等了个把时辰,突厥没有行动的意思,反而开始就地做饭起来,一时间,四处炊烟袅袅。

    王世泽等不耐烦了,就吩咐手下:“转头,往回走。”

    他就带着骑兵队向北而行,一边走,一边寻找合适的地形翻越。

    终于有了一处稍微平缓的山岭出现在眼前,王世泽手臂一挥:“翻!”

    骑兵们就跟着他开始翻山。

    翻了没有一会儿,远远的从北边传来马蹄声,王世泽一看,来的不过是四五个突厥骑兵。

    他就琢磨着,要不要抓一个俘虏,问问这次突厥出兵的情况。

    这是一个机会,这几个突厥人离南边的大队还很远,更远的北边并没有突厥人的身影。

    就这么定了,王世泽下了决心。

    “兄弟们,转头,转头,准备伏击突厥人。”

    骑兵们看突厥人不多,顿时来了信心,分为两队,一队往突厥人的身后奔去,一队去拦截突厥人。

第212章 风暴来临() 
王世泽的骑兵们埋伏在山谷一侧的树林里面,等那四五个突厥骑兵进入了埋伏圈,王世泽率先打马上前,拦住去路。

    他手中的弓弩就在他现身的时候就朝着突厥骑兵射出了一箭。

    齐军骑兵也跟着他们的队主纷纷扣动弓弩的扳机,箭雨就迎面朝突厥骑兵飞去。

    就那么一瞬间,还没有等前面的是三个突厥骑兵反应过来,拿出他们的武器,就纷纷中箭落马。

    后面的两个骑兵赶紧勒住马,看到敌人人数众多,自知不敌,就拔转马头,想要逃跑。

    但是,另外一队截断去路的齐军骑兵也现身了,拦住去路。

    两个突厥骑兵进退两难,勒住了马,愣在原地不动了。

    王世泽久在边境,接触了很多突厥人,对他们的语言了解一些,就用突厥话喊道:“投降免死。”

    骑兵们也跟着喊起来。

    在齐军骑兵弓弩的威逼下,两个突厥骑兵犹豫了一下,就翻身下马,单膝跪下,向王世泽投降。

    王世泽没有下马,而是吩咐手下的骑兵:“绑了。”

    几个骑兵就跳下马,拿出随身携带的绳子将突厥骑兵的双手反绑在身后,牵着他们上山,还有骑兵下马把尸体拖入树林,把突厥人的战马也带走,用尘土掩埋了现场的血迹。

    这是他们作为哨探骑兵平时所训练的,做起来有条不紊,速度很快。

    以后经过的人,不仔细看的话,是不会发现这里曾经发生过战斗。

    带着俘虏进了树林,王世泽就跳下马,开始审问起突厥俘虏起来。

    他掏出一把随身携带的匕首,在俘虏们眼前晃了晃,用突厥语说道:“我问你们的问题,你们要是不回答,或者不说实话,那别怪我心狠手辣了。”

    铮亮的匕首,闪烁着点点寒光,突厥俘虏们看了,心里发寒。

    他们连连点头:“长官你尽管问,我们以狼神的名义起誓,我们会说实话的。”

    王世泽冷笑一声,看来突厥人也有软骨头,用匕首稍微那么一威胁,就用他们最崇信的“狼神”起誓。

    “好,我问你们,你们是哪个部落的?”

    两个突厥人异口同声的回答:“我们是斛薛部落的。”

    王世泽了解一些突厥部落的情况,这个斛薛是个不大不小的突厥部落,臣服于佗钵可汗的阿史那家族。

    他很想知道佗钵可汗的主力有没有南下,就问道:“那这次除了你们,还有哪些部落来了?”

    突厥俘虏回答::“除了我们,还有其他一些部落,佗钵可汗的儿子阿史那庵逻殿下统领我们。”

    王世泽吃了一惊,佗钵可汗的儿子阿史那庵逻来了,看来这次突厥人的行动是很大规模的。

    “那你告诉我,阿史那庵逻带了多少人?”

    “我们也不知道,他还没有南下,只是派了使者让我们部落的俟斤带着我们的人先行南下,他会来支援我们。”

    王世泽想了一下,这些小部落南下已经有四五万人了,阿史那庵逻亲自来的话,人数应该不少于小部落,那这么想的话,此次突厥人南下,总人数接近十万人左右。

    十万突厥骑兵,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个数据。这些突厥人基本不携带什么粮草补给,一切都是就地抢劫。

    这下子会给大齐带来多大的灾难啊,王世泽倒吸了一口冷气。

    不行,得赶紧把这个消息带回去,让朝廷早作准备,派出援军。

    王世泽想到这里,转身就上了马。

    他朝两个望着他的骑兵使了一个眼色,然后带头骑马上山。

    其他骑兵也跟上了,唯独留下两个骑兵。

    突厥俘虏们不知道齐人会怎么处置他们,吓得面无人色,嘴里喃喃道:“我什么都说了,你们不能杀我。”

    两个骑兵怪异的笑笑,没有理睬突厥俘虏的话,向他们逼近

    王世泽走出不远,听到身后传来两声惨叫,过了一会儿,那两个骑兵就追上来了。

    “队主,事情办好了。”

    王世泽点点头,“我们翻山。”

    一队人马就开始翻山越岭了,能骑马就骑马,不能骑兵就牵着马徒步走。

    天黑之时,就已经来到山顶,模模糊糊的看得到山下的旷野了。

    王世泽让骑兵们山顶休息了一夜,天命之后就下了山。

    下山比上山要轻松一些,也要省时间一些。

    等来到山下,王世泽派了两人回马邑去,让他们分为两路回去,务必要把消息带回去。

    “走,我们去看看周人有没有动静。”

    目送两人走后,王世泽也上了马,招呼手下跟上。

    往西北方向倒是没有碰到突厥人,骑兵们顺利的画了一个大圈,从马邑东北百余里行进到西南百余里。

    然后,王世泽带着骑兵们往马邑方向搜索前进。

    又是一天过去了,王世泽看到有一个村子,就带着人马进村。

    村民们见来的是大齐的兵马,倒是热情的招待了他们。

    一路餐风宿露了几日,骑兵们又累又饿,这下子吃上热食,战马也吃上了干草。

    晚上的时候,还在村民们的家里借宿,不用露宿野外,这让王世泽和骑兵们感到非常的满意。

    天明之后,王世泽率领骑兵们再次上路,但是没有行进多久,远远的就看到了一支黑衣黑甲的周军步兵,人数在三千人左右。

    看他们的行进方向,也是马邑。

    王世泽不由暗骂了一句,马邑是产金子还是产银子,怎么大家都去凑热闹了。

    于是,王世泽带着人马潜伏了半个时辰,在这队周军走后,又来了周军大队,前后是骑兵,中间是步兵和大车,浩浩荡荡,人数不下万人。

    得到这些信息,王世泽基本确定了,突厥人和周人同时对马邑动手了。

    “走,兄弟们,回马邑报信。”

    王世泽的任务是侦探敌人的动向,不是去拼命。

    再说他们这么几个人,上去也是送死。

    王世泽带着手下远远的绕了一个大圈,仗着马快,还是先抵达马邑。

    望着马邑高耸的城墙,王世泽在心里想,暴风来临,马邑这次能屹立不倒吗?

第213章 别样的手段() 
邺城昭德寺,方丈圆慧正在给佛祖上香祈祷,上百个僧人跪在圆慧身后,频频稽首顿拜。

    “阿弥陀佛。”

    圆慧念了一句佛号,结束了这场法事,站起来,面对众僧,刚要开口说解散,就看到一个守门的小和尚急急的冲进来。

    “何事如此惊慌,此乃佛门净地。”

    圆慧不悦的皱皱眉头,开口斥责。

    小和尚吓了一跳,喘了一口气,恭恭敬敬的站好,低声道:“师傅,徒儿知错了。”

    见小和尚态度好,知错就改,圆慧也就态度缓和了一点,问道:“何事?”

    小和尚见方丈询问,就回答道:“师傅,邺城令派人送来一份文书。”

    圆慧伸出手,“拿来。”

    小和尚就掏出那份折叠了文书递给方丈。

    圆慧接了文书,展开一看,先看了一下邺城令的印章,果然有一个鲜红的印章。

    然后,圆慧去看文书的内容。

    看着看着,圆慧就眉头紧锁,心里叫苦。

    在场的僧人们看到方丈的脸色变了又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想问又怕方丈斥责。

    圆慧看完了,仰头看了看大殿的天花板,又低头环视了一圈僧众,叹息一口气,说道:“诸位,皇上下了诏令,让我们邺城的寺庙都要按照实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