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昏君来救国-第1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伟闻报后,也带着侍卫登城观看敌情。

    突厥人出了山谷之后,等待大批突厥骑兵出来之后,汇合在一起汹涌的跑向马邑城下。

    高伟看了一下,这些突厥骑兵的气势还是很惊人的,数万匹战马一起奔跑,蹄声大作,明白突厥人这是在展示实力,在向齐军示威。

    不过有了马邑坚城的庇护,高伟倒是不怎么怕。

    你们突厥人有本事,就来攻城啊。

    这些奔腾而来的骑兵在城下绕了几圈,就退到离城池二千余步的空地列阵。

    高伟看了一下,这些骑兵不动了,都下马歇息,而后面山谷源源不断的出来一些突厥后军,都慢吞吞的行动,实在无聊,就把段德举留在城墙上面指挥,自己回太守府歇息了。

    突厥人似乎没有打算今天就攻城,他们开始扎营了,他们的马车上面携带了打量的帐篷,一个接着一个扎好,五万人扎起来的帐篷就满坑满谷,蔚为壮观了。

    突厥可汗的金帐也树立起来,正处于突厥营地的正中。

    突厥人还设了一些简单的防御工事,段德举看了,认为他们应该是上次吃了亏,这次重视起来防御了。

    不过段德举才不怕打持久战,城内有粮食,有兵马,打多久都行。

    唯一担心的是突厥人派骑兵南下去骚扰后方的州县。

    而那些州县基本上没有什么像样的兵力,突厥人如果会这么做,将是一个灾难。

第286章 奇怪的和尚() 
段德举在城墙上遥望突厥营地,心里担忧不已。

    但突厥人似乎没有这样的打算,他们耐心的扎好大营,然后像是开始过日子一般,烧水煮奶茶,营地上空飘起一缕缕的炊烟,安静而祥和,不像是在战场上。

    段德举也别无它法,只好让军官们和士兵们打起精神,严密防守。

    第二天天亮之后,突厥人的骑兵来到城下绕了一圈,大呼小叫的,然后又回营了,没有要攻打的意思。

    段德举不放心,派出哨探在夜黑的时候悄悄出城,让他们去侦查突厥人的动静。

    天明之后,这些哨探回报,突厥人在砍伐附近山上的树木,像是要打造云梯。

    段德举听了,反而放心了。

    中原人与突厥在野地里对垒,或许会吃亏,但是在防守城墙上来说,绝对会让突厥人吃个大大的苦头。

    数日后的早晨,突厥营地响起了一阵苍凉的号角声,马邑城墙上面的士兵们都疑惑的站立起来,往突厥大营看去。

    不多时,一队队的突厥士兵扛着云梯出了营门,齐军士兵们知道,战斗就要开始了。

    消息很快传到刺史府高伟的耳中。

    高伟立刻带着侍卫来到城墙上面查看敌情。

    他看到进攻的突厥人约有一万余人,分成十个方阵。

    这些突厥人舍弃了战马和弓箭,拿起了弯刀和圆盾,准备攻打马邑城了。

    “皇上,我已经命令将士们做好了准备,不用担心。”

    段德举在一旁给高伟打气。

    高伟也觉得应该没有问题,突厥人不善于攻坚,而现在偏要拿自己的短处来攻击大齐的长处,那就自找苦吃。

    于是高伟点点头:“嗯,段爱卿就好好指挥,让突厥人跌一个大跟头。”

    “遵旨。”

    段德举答应一声,派人四处传令,立刻备战。

    突然,一个突厥骑兵打着一面黑色的旗子,飞快的朝马邑西门而来,他一边奔驰,一边大喊着什么。

    高伟有些诧异,这都要开打了,还来做什么?是来劝降的吗?

    他们不是已经派过使团了,徒劳无功,还来这一套,有意思吗?

    等那个突厥骑兵近了,高伟听清楚他喊的什么。

    “别放箭,我是使者!”

    好吧,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这是惯例,高伟也没有想打破这个惯例,就吩咐段德举,不要放箭,放那个突厥使者前来城下。

    就这样,突厥使者安全的抵达城墙下面,他仰头一看,上面有齐军的帅旗,知道那里是齐军将领的所在,就用中原话大喊:“可汗有信要传给齐国皇帝,请开城门。”

    马上要打战了,那里能开城门呢,谁知道是不是突厥人的诡计。

    高伟吩咐士兵对那个使者喊:“进来可以,需要把你吊上来。”

    突厥使者就下来马,走到城墙下面。

    齐军士兵就用绳子吊下去一个竹筐,让突厥使者一个人坐上去,然后把他拉到城墙上面。

    等突厥使者被拉上了城墙,高伟让人带他来见自己。

    那个使者被带到高伟面前,打量了一眼高伟,见他穿着一身黄金的甲胄,器宇轩昂,定然是齐国的贵人。

    高伟没有让那个使者猜测自己的身份,直接告诉了他,“朕是大齐天子,你们可汗有什么话就直接对朕说吧。”

    使者就双上地上一封书信给高伟看。

    内侍结果信,展开了,呈给高伟观看。

    对于突厥人能写汉文,高伟已经很吃惊了,但这封信里引用佛教经书,说什么“由自利故,发智德之原;由利他故,立恩德之事。成智德故。则慈起无缘之化。成恩德故。则悲含同体之心。”

    旁边的文臣就给高伟解释,这是说佛祖劝喻世人,上天有好生之德,所以大齐最好是投降,然后突厥保证不杀生,所谓同体之心。

    高伟听了,心里嘀咕,让我们大齐投降,你们不杀生;何不你们突厥投降,朕也可以保证不杀生呢?

    于是,高伟强硬的拒绝了突厥可汗最后的劝降,让使者去回禀可汗,投降没门,要打就来。

    使者只好回去复命,不久之后,突厥方阵后面响起数声号角,催动方阵开始朝马邑走来。

    “皇上,您先回刺史府稍候,等臣击退了突厥的进攻,就来向皇上报喜。”

    段德举可不敢让高伟待在城墙上面,他是九五之尊,这里是刀枪无眼,伤了一丝一毫,都会影响士气的。

    高伟了解这种情况,就把这里的事情交给段德举全权负责,自己带着一众侍卫下了城墙,往刺史府而去。

    快到刺史府的时候,震天的喊杀声就从身后传来,高伟明白,战斗已经开始了。

    这一刻起,不知道多少人会丢掉性命,化为青烟。

    不过,你死我活,容不得慈悲为怀了。

    高伟抖擞精神,打马回刺史府。

    来到刺史府门口的时候,看到那里围着一群人,还有一些士兵在驱赶人群,显得乱糟糟的。

    高伟皱皱眉头,都什么时候了,敌人都在攻城了,城内还起了乱子,这是何道理?

    “奚昆,你去看看,前面发生了什么事情?”

    高伟喊了一声,奚昆立刻从身边驱马上前,大喊道:“散开,散开,皇上来了,惊扰圣驾,可要杀头的。”

    奚昆是个壮汉,喊起话来,声若洪钟,震耳发聩。

    他的威胁又是这么严重,要杀头!

    胆小的围观人群立刻作鸟兽散,转眼之间,刺史府门口的空地上就只有一个穿着土黄色僧袍的人坐在地上一动不动了。

    奚昆要上前驱赶这个僧人,但高伟喊住了他:“住手。”

    高伟的考虑很简单,僧人在大齐民间受到很高的尊重,若是动手殴打僧人,怕是激起民愤。

    高伟跳下马,侍卫们也都跳下马,簇拥着高伟,往那个僧人步步走近。

    甲胄的撞击声,沉重的脚步声,但都不能让那个僧人回头。

    他像是一个泥塑的菩萨一般,丝毫不动,如同入定了一样。

    高伟觉得这个僧人好生奇怪,他到底坐在这里要做什么?

    刺史府里面又没有供奉着菩萨。

第287章 孤僧要退敌() 
高伟就问那个年约四十余岁、面目慈祥的僧人:“大师,你坐在刺史府门口,可有事情要求见刺史?”

    僧人头也不回,回答道:“非也,贫僧并不是求见段刺史,乃是求见天子。”

    周围的士兵们都憋住笑,一个和尚也这么大口气,能不能见到刺史都是问题,还要见天子。

    天子有那么闲吗?

    高伟也微微一笑,对那个僧人道:“朕就是天子。”

    僧人回头,一看高伟的打扮,相信了,就站起来,面向高伟,鞠躬之后,双手合十,宣了一声佛号:“阿弥陀佛。”

    “敢问大师法号为何?因何事要见朕?”

    高伟有很多疑问,一下子问好几个问题。

    那个僧人抬起头,直起腰,高声道:“贫僧法号静如,听说突厥可汗率军前来,眼看就要起了刀兵,到时候免不了生灵涂炭。贫僧有一退敌良策,前来进献给天子。”

    高伟顿时感兴趣了,一个和尚,说有计策退去五万精锐的突厥精兵,这不是吹牛,那他是什么世外高人不成?

    想到世外高人,高伟想起了一则历史典故,秦朝末年,刘邦率军去进攻关中,攻打昌邑不利,路过高阳。一天他闷闷不乐的在房间里面让两个女人为他洗脚,忽然士兵报告说乡里有位儒生叫郦食其的求见。这位郦食其已经六十有余,身高八尺,人都称他为狂生,他自己自称非狂。

    刘邦一向轻视儒生,过去见到儒生,常以儒生帽子当尿盆,以污辱儒生。今天忽听有儒生求见,盛怒之下,叫人谢绝接见,并说:“我以天下大事为重,没有时间接见儒生。”

    在外等候已久的儒生郦食其听罢,立即瞪大眼珠子,举着剑高喊道:“你们再去告诉沛公,我是高阳酒徒,不是什么儒生。”

    刘邦手下的人赶忙进去报告刘邦,刘邦一听自称高阳酒徒,不是儒生,慌忙连脚都来不及擦,光着脚站起来让手下的人去喊郦食其进来。

    郦食其进了,见刘邦长揖不拜,说道:“你不是想要诛暴秦,为什么还这样傲慢对待长者?你是想助秦攻诸侯呢?还是率领诸侯破秦呢?”

    此时,刘邦不知所措,慌忙请郦食其上座,和自己一起吃饭,向他道歉:“过去听人说先生的容貌,今天见面才知先生的来意!”

    刘邦向郦食其问计,郦食其说:“足下起瓦合之卒,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中,又多积粟。臣知其令,今请使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大事可成矣。”

    于是刘邦接受郦食其的建议,决定先攻占陈地,并派遣郦食其为内应。

    郦食其来到县城,见陈留县令说陈秦之将,汉王将兴之理,希望他能投降刘邦。但县令惧怕秦法的苛重,不敢冒然从事,予以谢绝。”

    郦食其就在当日夜半杀死县令,并将县令人头窬城而下,让人告诉刘邦。

    刘邦见大事已成,引兵攻打县城,叫人用竹竿挑着县令人头,大声疾呼:“你们赶快投降,你们的县令已被砍头了!如若不然的话,后下城的也要斩头的!”

    城上守军见县令已死,无意再守,遂开城投降。刘邦进城得得到大量的粮食,还有数万人跟从他,遂攻入关中。

    刘邦认为这个功劳是高阳酒徒郦食其的功劳。

    高阳酒徒郦食其成就了刘邦入关大功,这个和尚莫非也是郦食其一般的人物?

    高伟立刻态度和蔼的对和尚说道:“静如大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