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奇幻人生-第1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凡不由赞道:“好书法!”

    至于内容,林凡是一个字都没看进去。

    等到刘晔相问信上内容,林凡才百无聊赖地说道:“也无甚紧要,你拿去看就明白,不过是责备我等拿了丹阳,又是贪心不足,越界来取会稽云云,不过是文人骚客的牢骚罢了!”林凡将手中的白绢递给刘晔,刘晔细细打量,也是发笑了。

    林凡继续说道:“唐太守也是文人脾气,竟如此不明事理,这等时候了还说些之乎者也的废话,不过他即为国丈,也不急于一时,但后方各县都已整顿完全了,也不可耽搁,既如此,就等他三日好了,先礼后兵。传我书信,请唐大人率军退出会稽郡,不然,三日之后就要攻城。”

    边上的阚泽急忙提笔书写。

    阚泽毕竟年幼,前次时候分封各人,独独阚泽未有封赏,只是因为林凡见阚泽机灵,就留在自己身边做个书佐。

    旁人说不上好坏,对于这个职位,阚泽却非常满意,身为书佐,能时常跟在主公面前办事,虽然现阶段职位不大,等以后发达了,也能平步青云。

    周瑜就是个最好的例子。

    在城墙上站了没多久,马超就带着两个人前来,是为推荐而来,及到跟前,面前两人身材皆是宏伟,面重威风之辈,定然非同凡响。

    马超身后的两人,看着面前二十多岁的林凡,一捭一阖之间威严自生,虽年岁不大,却有俾睨天下之感,心中也不敢冒失。

    “孟起此来,说是有猛将相荐,定是后面这两位,勇武过人,甚是奇伟,定非常人,我甚期待,何不介绍一番。”林凡笑呵呵道。

    “大哥别急,听我慢慢道来。”马超抱拳应了一句,继续说道:“先一人,乃会稽馀姚人,名曰董袭董元代,勇武过人,悍不畏死,此次先下四地,董元代功不可没。”

    董袭出面抱拳行礼,口中拜见。

    林凡当然知道董袭的存在,没想到竟被马超收服,推荐过来了,真是大喜过望,这董袭的重要性,远在会稽郡之上。可以说此次马超连下四地的功劳,都不及推荐个董袭过来。

    董袭是何等人也?江表之虎臣也,魏国有个五子良将,蜀国就有个五虎上将,至于吴国,那便是十二大江表之虎臣。也不知是三国人士评定的,还是后世围观吃瓜群众安排的,总之是按照个人的勇猛程度和所建的功绩评定的,做不了假。

    江表之虎臣都有哪些?

    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

    董袭便是赫赫有名的江表之虎臣其中一个,且排在前列,自然非同凡响,以英勇骁战、功勋卓著而为人称道。平时不常念叨的一个人,然而你若细细翻看他的生平,定会大吃一惊。

    董袭每战必先,冲锋在前,悍不畏死,随着孙策东征西战,组建江东家底,在皖、淮地区讨伐连连,又在寻阳征讨刘勋,到江夏讨伐黄祖,战无不胜。

    边上的虞翻也跟着说话了:“元代与某本是同乡之人,乡里就有不少元代的英勇事迹,此次跟随了主公,定能有所成就。”

    林凡不由赞道:“果然英雄,此番之功孟起说的清楚,都记载在册,等此战过后,定要论功行赏。”

    马超又介绍道:“后一人,乃会稽山阴本地人,大名鼎鼎的贺齐贺公苗。此番能快速稳定山阴县,贺公苗也有功劳。”

    贺公苗是何许人也?也是个不熟悉的,此人也是个名将,早年在平定山越的战争中立有大功,又讨平叛乱无数,身经百战,所向披靡,深受孙权器重。后来在与魏国的多次边境争斗中也屡立战功。

    事实上,三国演义重点评价了魏、蜀两国的文臣猛将,对吴国的猛将却描述极少,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北方多出猛将,南方多出文臣。但有一说一,吴国的猛将也是非常厉害的,可能武艺上有所欠缺,但论起拼命的豪迈之气,吴地猛将绝对不输。

    江东地方,被南方安逸的生活迷住了双眼,士卒不精确是事实,但若遇到几个不惜命的猛将,你你也得感叹一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话说的一点都不假。

    听了马超介绍,林凡也是赞道:“贺公苗之名,我早有听闻,今次能得公苗相助,大事可期。”

    缓了口气,将两人合在一起说道:“今时,吾不喜得会稽郡,喜得两位贤才尔!”

    两人受宠若惊,连忙还礼,口称不敢,不敢。

    闲聊了几句,诸事皆毕,只待进军,马超推荐来的两人都有封赏,都是暂为别部司马之职,各有功劳,待日后在做封赏。

第275章 兵进永宁() 
三日之后,永宁县中,太守府衙。

    会稽郡治所本不在永宁县中,因为永宁县地处偏南,连接豫章郡,为了提防林凡,唐瑁特意将治所改到永宁县中。

    此时,唐瑁立于府中,瞪大了双眼,满是愤怒,看着林凡送来的战书,也是一张上好的白绢布,上面书写这几个大字。

    愿君苏息,毋以会稽为念,三日为期,期至必战。

    几个大字下面,盖着林凡后将军的大印,也是林凡自己造的,至于其中可信度有几分,就看个人理解了。

    在这乱世之中,手上有兵权,便是可信度。

    唐瑁气急败坏,在府中走来走去,全然没有半点镇定气氛,唐瑁怒道:“林凡小儿,妄为卢公高才,竟如此不明事理,欺人太甚,骄纵行事,哪里还有半点卢公的样子来,攻城略地,无恶不作,真是有辱斯文。”

    唐瑁气急,边上郡中属吏慰藉道:“主公,林凡据有九江一地久已矣,三月前又得了丹阳之地,兵强马壮,可谓如虎添翼,如今林凡更是奇袭我会稽之地,余暨新败,山阴也丧,林凡兵锋正盛,我等力不能拒,不如暂避之。”

    “不可,我乃朝廷任命的会稽郡守,岂能委身贼子,陈扬州待我不薄,不可轻易弃城而逃。”唐瑁硬气说道,说完就弱了声势,毕竟是一届文人,变得懦弱,小声问边上属吏道:“文则,你善天数,不如为我卜一卦,看看是吉是凶?”

    临行用兵之际,求旁人卜卦问凶吉,虽然搞笑了些,但放在唐瑁身上到是合理。

    忘了说了,唐瑁身边这郡中属吏也是名人,其名曰吴范,字文则,能识天气变化,能算祸福凶吉,故而闻名于郡中,乃后世的“吴中八绝”之一。

    吴范听了唐瑁问话,微微一笑,捋了捋长约一尺的胡须,神态悠悠,一幅得道模样,对唐瑁说道:“早先时候就为太守大人卜了一卦,不过卦中乱象迭生,看不明细,实乃绝处逢生之迹。唐大人毋忧。”

    “如此就好,如此就好!”唐瑁心神稍稍安定,转头问下列诸多将领道:“谁能替吾分忧,为我出城拒敌,扬我军威?”

    下手一人,长得雄壮,出面抱拳应声:“末将愿往!”

    唐瑁视之,乃郡中猛将,名曰樊能,也是心喜,道:“有樊将军在,定能抗拒林贼!”

    话音未落,一名探马就连滚带爬地撞了进来,口中着急忙慌禀报:“报!主。。。。主公,林凡率大队人马已屯与城外不远处,分兵欲攻南、北、东三门,只有西门毫无动静,现正耀武扬威,请主公城楼上一叙。”

    唐瑁惊的离座,在厅中走来走去,安定不下来:“林凡小儿,竟真的来了。。。。”

    惊慌失措之下,复而问吴范道:“文则,现在该怎么办?”

    “主公,虽为两处相争之势,但是依照礼节,还应城楼上一叙才是。”吴范在边上回答道,提醒着说话:“林凡既然邀你城楼一叙,太守大人大可出面叙话,不然有伤我军士气。”

    唐瑁点头称是,正了正衣冠,匆匆来到城楼之上,远观林凡军人马众多,各个精锐,先从气势上看就胜过会稽军许多,攻城时分,城下的军伍站立齐整,未有嘈杂之声,行列有序,只是紧紧等待。看的人心中发毛,林凡军中那隐隐透出的肃杀之气,冷得摄人心神。

    “吾乃会稽郡守唐瑁是也,请后将军林凡出面答话。”

    唐瑁将身子倚靠在城墙垛口后边,鼓气声音,大声喊道,身后自然有军士持盾立于两侧与身后,以防危险发生。

    不多时候,林凡就策马而出,一袭青衣,颇为潇洒。

    等林凡出来,唐瑁率先开口问道:“林将军既得丹阳,何故扰我会稽之地?分明不臣,我汉室江山岂容你等这般跋扈的将军?”

    唐瑁开口责骂,林凡也不生气,笑着回应道:“非也,非也,国丈大人毋需发怒,林凡实为后将军一职,理应统御扬州郡兵马,此次听闻会稽郡中有贼寇扰乱生民,林某这才出兵讨贼,军伍之间,有所冲突,在所难免,望国丈大人体谅。”

    林凡这话跟放屁差不多,唐瑁气急,刚才自己口中责备之言,被林凡搪塞过去了,至于林凡的后将军一职,也无朝廷封赏,只是自己加的,有跟没有都一样,哪有什么出兵讨逆之权。

    只是这乱世之中,手上有兵即为有权,关东十八路诸侯不也没有讨董之权吗?不是也出兵讨董了吗?

    这事情,扯来扯去,扯上半年都扯不清楚的。

    唐瑁朗声又问道:“既如此,林将军为何围困我永宁城?”

    这也难不倒林凡,只听林凡又是胡诌道:“林某无心冒犯,只是想在城中布置军卒以防贼寇,须知防患于未然,若事到临头可就迟了。”

    “林某此举,一则防备贼寇,二则教化生民,望唐太守勿起防备之心,林某绝非有意冒犯。”

    唐瑁又是气急,这林凡说话,全然没有半点道理,饶是唐瑁多年的修身养性,都被气的不行。

    气的唐瑁破口大骂了几句,尽是些斥责之语,听了毫无营养,林凡依旧不以为然的模样,好似对牛弹琴。

    见斥责没有用,唐瑁一甩衣袖,自退去了,不想再与林凡对话,边上樊能进言道:“那林贼离城楼不远,可放箭矢杀之。”

    “不可!”唐瑁制止了他,“岂能暗箭伤人!”

    唐瑁如此说话,樊能只好退下,唐瑁有焦急地问吴范道:“文则,你如何看那林凡之意?”

    吴范出面答道:“太守大人,那林凡围攻我永宁城南、北、东三门,或是为了减少兵力,集中攻一处,兵法有云,围三缺一,西城门不得不防,其他三门也是重中之重,恐要遭到猛烈冲击。若事有不遂,太守大人出西门而去,恐遭埋伏。”

    “又或是另一种可能,那林凡忌惮太守大人名声,不愿相迫害,放西门供大人逃走,那林凡只愿取会稽郡,不愿与大人为难。”

    “两种都有可能,范也看不出来。”

    唐瑁一笑:“我自不会出城,既如此,何须知道敌军之意。我已作书陈扬州求助,援军不日即到。”

    前面一句是说给吴范的,后面一句是说给边上诸将的,吩咐诸将各自把守城池,不得有误。

第276章 攻城战() 
又到了三日之后。

    这三日之间,林凡率军士不断攻城,永宁城本就不大,如今已经破损不堪。

    城中唐瑁兵马本就不多,收拢了各地不少兵马,如今才有八千之数,其中新兵占不少比例,实不能与林凡军比较。

    要知道新兵与老兵的差距是非常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