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奇幻人生-第1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扩充水军,隔江自治,天下再无人能胁我等。”

    这是事实,在这些疯狂的谋士眼中,荆南之地已经成了林凡的囊中之物。

    张纮话题一转,“然天下诸侯强盛,也不可大意,诸君请看,还有一处能威胁扬州腹地。”

    张纮边说边划,将众人眼光引到广陵郡上,“徐州只有一处近海,那便是广陵郡,徐州水军虽弱,也不是毫无作为。昔日刘正礼辟扬州牧之位,便是取这道直抵吴郡,腹地之间,不可忽视,若能趁此机会,渗透入广陵,也不失为良机。”

    徐宣继续急切说道:“子纲先生,还是荆南最为重要,江淮之兵不敢轻动,还需防备刘表反扑。。。。。”

    张纮点头示意了解:“当然如此,此番用兵定然以荆南为主,广陵为次,张辽将军只需派遣一副将,将兵支援即可,无需大费心机。至于广陵,趁着战乱能有所收获自然最佳,没有收获也无不可!”

    张纮说的这计策也说服了徐宣,徐宣点头道:“此言大善!”

    林凡闻言,抚掌大笑,对张纮说道:“子纲先生之言,又使某茅舍顿开!”复又问出兵之事:“子纲先生以为江淮该出兵几何?”

    张纮认真想了想,又和众人小声商讨了片刻,才回复林凡说道:“只需出兵万人,过下邳至阴平,威慑兖州即可,也无需与陶徐州一道!”

    林凡却有不同想法,摇头说道:“子纲先生与我所想有差!今早张昭所言确实有理,陶谦若死,徐州就成了无主之地,若是任由曹孟德做大,非我所愿。”

    “如今汉室遭劫,天下豪杰四起,共逐汉鹿。曹孟德此人,一带雄主,若是趁势发展壮大,比陶恭祖在徐州之时更加不利,我恐。。。。。恐陶恭祖不敌,这出兵是否还得多些。”

    “小兵灵动,大兵恐牵扯其中不易退却!”张纮反问。

    林凡摇头,“我恐曹孟德做大,一心退敌,不思退却。”

    “既如此,又与先前所说不符,江淮之地轻动,恐遭报复。”

    这话又引起谋士团的讨论,林凡此举有些过于冒险,真正的出拳十分,不留防身。

    趁着别人讨论的间隙,林凡也在认真地思考着,缓缓才确定下来自己的想法。

    如今的局势,不知道还有没有引吕布入兖州的好戏了,从后世而来的林凡,对于曹操的忌惮程度,远在陶谦的十倍之上,说些不好听的,就算自己得不到好,也不愿眼看着曹操做大。

第360章 林凡点将() 
想通之后,将眼睛一眯,林凡徐徐说道:“当今之势,自然要逆流而上,扬州本就是偏安之地,若再心思偏安,那得守成到什么时候?兖州四战之地,尚且能征讨徐州,我扬州富硕,还比不上曹孟德不成?”

    林凡说的都是实话,任何事都有两面性,偏安之地自然也有偏安之地的好处,就说周围之敌,近来也只有袁术与刘表罢了。

    更何况这两处,也只是假想之敌罢了。

    曹操的形势可差多了,四面环敌,两者天差地别。

    “主公之言,振聋发聩!此番我军荆州之战折损也不大,只是僵持日久罢了,怎地就无一战之力了?趁势而起,方为英雄本色!”

    刘晔率先起身附和。

    顺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林凡的越来越果决,众谋士也大都接受了这意思。

    就是正人君子的张纮,也不淡定了,咧着嘴一笑道:“既然要出全力,那就该他陶恭祖多出点本钱了,嘿嘿!”

    。。。。。。。。。。

    商议既然定下了,林凡派人又将张昭请来,将自己出兵一事说个清楚,亲笔书信一封,安慰陶谦。

    之后也有张纮与张昭去讨价还价,此次既然要出全力,那陶谦就得亏出血本来了,谈判桌上自然有文臣去办,也用不了林凡操心。

    反正筹码都在自己手上,纵然陶谦如何小气,纵然张昭如何精明,都改变不了要被痛宰一刀的事实。

    抛开张昭不谈,林凡又拿出地图,看向此次的荆南一行。

    。。。。。。。。。。。。。。。

    为了夺取荆南,扬州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其中探马伏兵无数,也是因为荆北战事,刘表将大部兵马全部抽调过去了,如今的荆南,防备必然不当,扬州诸将亦是摩拳擦掌,想要大干一场。

    如今征战一年,恐怕这荆南之战就是最后一场了,若是再不争取,恐怕荆州战事彻底安息以后,又不知何时才能立下战功。

    是以,众多猛将有些坐不住了。

    太史慈守州陵,李通守乌林,自然是去不了的,此刻也不再岳阳山脚下这兵营中。

    不过剩下的人都是纷纷起身应命,甘宁、董袭、陈武、凌操、邓当等等,都是如此,林凡正了正衣冠,望着营中一派猛将,也是心喜,肃然说道:“荆南四郡虽然险峻,其中守军却并没有多少。更兼如今荆北战乱刚定,吾料定四郡之中粮草军械不多。”

    “如今太史慈与李通将领驻守州陵与乌林两地,尚需要大军接应,吾不能擅离岳阳山。今次,吾欲派遣两员上将,分兵夺取长沙与零陵两郡,至于武陵与桂阳两郡,道路暂且不同,等长沙与零陵平定之后,再说不迟,此二路之行,不知何人愿往?”

    林凡话音刚落,只见甘宁急忙出班奏道:“禀报主公,末将愿往!”

    甘宁应声,复而对着其他将领言辞激冽说道:“某新来军中,立功颇少,手中大刀都尚未开光,你们可不能和我抢这功劳!”

    董袭却不对付:“战场之上杀敌立功,哪来的先后顺序?末将请主公予我五千兵马,末将定能攻破城池,不到一月时间,就为主公建功!”

    甘宁也急了:“末将只需本部三千兵马,便能功成,也无需一月时间,只需半月即可。”

    “你。。。。”董袭不岔,急忙抱拳道:“末将也只需带本部兵马即可,半月尚且多了。”

    两人在帐中争个不停,林凡也不知是该喜还是该忧了,苦笑连连。

    在林凡的心目中,大奖之选也有数人,目前在他麾下的就有张辽、马超、太史慈、甘宁、孙策等等。至于董袭,似乎差了半筹。。。。

    其实董袭的本事真不差多少,比不过前几人,还是林凡受前面几人的名声所累,心里有固定看法。

    听得两人请战,林凡当即说道:“元代勇武过人,威震扬州,自然能够担此重任,然而兴霸初来军中也是事实,兴霸虽有出海之功,但放在军中却不显威风,此次不如让给兴霸如何?”

    林凡做个烂好人,让董袭止步了,接着转头对甘宁道:“兴霸,我与你五千步骑,更调遣校尉陈武为你副将,越长沙而至零陵,希望兴霸你莫要令我失望。”

    甘宁自然大喜过望,急忙领命谢恩。

    见林凡同意了甘宁的请战,零陵郡这一路既然定下了,剩下的就是长沙郡了,长沙郡之大,还在零陵郡之上,其余诸将再也无法保持淡定了,众人纷纷说道:“末将亦愿领兵出征!”

    林凡放眼一看,发现出声之人正是营中全部将领。。。。。。。说的也不准确,事实上是除了一人在外。

    这人正是孙策。一方面,孙策为父报仇而来,两个大仇人刘表与黄祖都在荆北之中,对这荆南四兴趣缺乏,不愿争功,也是常理。

    另一方面,孙策为报仇而来的,然而此刻事情却耽搁了下来,与刘表与黄祖战罢,林凡以扬州一家之力,也不敢托大,只能偃旗息鼓。这时候,倒把孙策难住了,是该回去继续守孝,还是待在军中?

    眼前这战局,说是千变万化也不为过,荆南空虚,必能一战而定,剩下的就看刘表的意思了。

    刘表若反扑,那战事必然一触即发,孙策自然不能回去守孝;

    荆南战事若结束的太快,刘表认怂,那这仗就打不起来,孙策待在军中自然无益。

    由此,孙策现在也在苦恼之中。

    营中热闹,甚至一些稍弱一筹的将校,不入流的将校等等,他们也都知道,凭借自身的才能以及勇武,很难抢到这个任务,但还是踊跃争功,他们都是面带期盼之色,希望能够担任副将的职位。

    不得不说,连番大战,林凡手下兵马的信心也打出来了,营中将校各个不怕死,不怕事。扬州精兵定能远近闻名。

    林凡先将目光放在董袭身上,再一次拒绝了董袭,道:“元代,这次出征荆州,你之功劳我都看在眼中,岳阳大营也需大将坐镇,此次就有你坐镇好了,这次夺取荆南四郡,你就不要掺和了。有你坐镇两地之间,以为联系,我也放心。”

第361章 孙策出战() 
林凡自有他的想法。

    “诺!”董袭心中虽然有些失望,却也没有什么不满。毕竟,正如林凡所言,他从军多年,平定扬州的时候就跟着了,立的功劳也已经够多了。

    现在的林凡军中,凌操、陈武、李通,甚至是太史慈与甘宁,论辈分也比不过自己,自己身上挂着的扬州之功,可比他们多多了。坐镇大营虽然功劳不多,但也是主公看重之意,倒也不差。

    林凡的话,使得其他将校又是大喜过望。董袭投奔扬州的时间最长,并且屡立奇功,深得林凡信任。

    军中不知不觉也是隐秘且模糊排了名次的,有以武艺派的,也有辈分派的,综合起来,太史慈与甘宁因为自身武艺高强,猛地不行,隐约排在一三号位置,第二号便是董袭。

    在他们看来,董袭自然是这次竞争的最强劲对手。但是现在,林凡两次拒绝董袭,而且已经发话让董袭镇守大营,那这次出征,自然是人人都有机会。

    不过也没高兴太久,林凡心中已经有了定计,看着众人的表情,嘴角翘起了一个微不可查的弧度,旋即,他又将目光放在了孙策身上,说道:“伯符!”

    孙策本不愿争功,此刻听见林凡喊他表字,心中也猜测了几分意思,苦笑一声,不得已昂首挺胸,答道:“末将在!”

    不愿争功是不愿争功,但孙策身为一个武将,还是那种猛地不行的武将,建功立业、驰骋沙场、封侯拜将,也是他的理想。

    江东小霸王的称号岂是白来的?

    虽然有些不得已出面,但一颗战斗的心已经躁动起来了。

    “伯符你也是新来军中之人,一直为文台兄守孝,此次为了报父仇,才来荆州大战之中。伯符你信义为先,我自然会记在心上。怎地,这次没有出战之心吗?”林凡笑着问道。

    “非也,实在是心中困顿,不知该何去何从。”

    林凡宽慰着孙策,道:“伯符你之所想,我自然知道,然而此时荆襄战事未了,你自然不能情理,不如收紧心神,自有用功之处。”

    林凡说的是荆襄,并非荆南,言语间不清不楚,也是上位者爱搞的小把戏,故弄玄虚。

    孙策听了却心中更喜,似乎有了方向,林凡说话,绝非无的放矢,也绝非空虚来风,似乎别有用意,又似乎在传达着什么风向标,孙策心中臆动,急忙表忠心道:“末将一时不惑,才落于人下,愿替主公取长沙之地。”

    林凡大笑两声,道:“哈哈,既如此,长沙易平,吾无忧矣!”

    林凡这话也绝非无的放矢,长沙地方,从区星作乱说起,孙坚便是从讨伐区星作乱发迹,进而做了长沙太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