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殁者-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看守军,地图上标识的是十多个师,但这些部队都是从上海撤下来的,大家都知道这些师还有多强大的战斗力。鬼子本来就占有优势,现在在兵力上我们也少于鬼子近一倍有余。这仗还有什么可打的?”

    日本字他们不认得,但颜色区别阵营,数字代表部队番号他们还是很清楚的。这此保卫南京的部队目前无异于螳臂当车,就算把情报传到国府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之下只是血拼,根本就没有任何策略可用。

    “仇战,标识我们的路线。还是尽快赶到南京外围,能参战更好,不能参战也要想办法救出老胡的家人。”老喜摇了摇头说道。

    仇战在地图上开始比划着直接标识出一条通往茅山方向的线路图。然而在茅山外他却停了下来问道:“鬼子两个师团进攻溧水县,我们正处于鬼子两个师团的夹缝中。

    如果我估计没有错的话,鬼子又赶到我们前面了。在我们赶到茅山时会处于两面重兵围困的位置。”

    “大兵团作战的情况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他们不会象我们这十一人那样行动迅速。”老喜摇了摇头解释道:“他们的前锋接近我军防线之后并不一定会马上进攻,战线这么长,他们也得要待后续部队和辎重上来之后再开战。

    如果能象我们这样轻装前进,鬼子用不了两天就可直取南京。这仗还有什么打的意义!你说说当时你以什么标准判断鬼子的侦察兵会向西,而不是撤回长兴县城?”

    “虽然没有地图……”仇战想了想说道:“但在这山后和太湖沿岸必有我军防御阵地。鬼子的侦察兵可以在不离开这座山脉的情况之下指引另一个方向的战斗……”

    “这不就结了?那怕只在这些位置摆上一个团,布置很多的假阵地。鬼子也不会冒进,他们所凭借的是重型武器开路,只要那些重武器没有上来他们就会等。”老喜笑了笑说道:

    “不说鬼子,就算是我指挥这场战役,有优势不用还用士兵的生命去填这种傻事我也不会去做。象鬼子这种骄横的人,他们往往把自己看得高人一等,他们的命可比我们珍贵得多。”

    仇战点了点头,马上明白了其中的一个窍门。虽然是热兵器时代,但在行军方法战术运用上仍然脱离不了冷兵器时代的思维模式,也脱离不了那种手段。

    此时他后悔在学校时没有多读古兵法的书籍,要不然也可以运用上几个谋略杀杀鬼子的威风。

    “从地图上的我军布防来看,在溧水地区的防御明显不足。我们可以趁快穿过去。”胡有权见国民军不利,他心中更急于赶回南京。

    “溧阳是第133师守卫,溧水是144师布防。”老喜皱了皱眉头说道:“这两个师都属于川军,据说出川之后就受到排挤,而第133师好象参加过上海会战,一定也出现兵力不足的问题。两个师的战斗力并不强,国府也不会委以重任,这其中必有变数。”

    这涉及到国民军内部混乱的问题,他们也是在部队中道听途说的。此时拿来作为军事参考资料明显有点不适合。

    “我看这两个师并不能象第七军守长兴和吴兴一样卖力。”胡有权摇了摇头说道。

    “仇老,事实上南京保卫战中第144师和第133师的记述并不多,而且不在南京保卫中的部队序列之中。”赵政国不解地问道。按仇老所说这两个师应该参战过,但百度名词上这两个师并没有算到其中:

    “当时你就想到过你们有可能会进入鬼子两个师团的夹缝之中,他们这两个师岂不是会被鬼子合围包了饺子?”

    “是呀,我们当时都没有去想这个问题。”仇老苦笑地摇了摇头说道:“当时进攻南京的鬼子部队可以说是长驱直入。”

    “川军当时应该参加了南京保卫战呀,而且第145师师长饶国华自杀成仁。”赵政国又追问道:“那么这两个师当时去哪了?”

    “一言难尽呀。”仇老苦笑了一下说道:“我不是说过鬼子到达长兴之后就兵分两路,一路从南线西进,一路转道北线太湖西进吗?川军并没有按原定的作战计划布防。

    第144师直逼宜兴接防太湖一线的防御工事。他们阻敌一天之后师长受伤部队随后撤向广德,而133师同样也撤向了天目山区。

    第145作战的区域是广德泗安。也是当时我们所在的山脉与天目山之间的丘陵地区。当时负责这一线防御的就是川军第二十三集团军。而这几个师就属于第二十三集团军刘湘所辖,他把这几支部队收拢也在情理之中。

    饶国华将军奉命在泗安阻敌,一方面是执行第二十三集团军阻止鬼子占领芜湖一线的作战任务,另一方面也是守住第144和133两个师的退路。”

    “这么说还是派系之争,刘湘这不是在保存实力吗?”李家豪突然问道。

    “前期川军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这是有目共睹的。刘将军做出这样的决策也是迫于无奈。”赵政国想了想说道:“国府把太湖防线和溧水防线交给这两个师就是准备让这两个师当炮灰,刘将军那能看不出这步棋?”

    “你们的想法都错了。”仇老摇了摇头说道:“国之将亡,淞沪会失去了国民军多数精锐,损失一两个师对于一个集团军来说算不了什么。”

    赵政国和李家豪都看着仇老。他们所接受的信息都指向这个结果。好奇地等待着仇老结出另外一个答案。

第83章:仇老的激动() 
“我们曾经讨论过淞沪会战后,国府采取的几个重要战略策略。”仇老想了想说道:“其中就有放弃保卫南京之战,然后退守山区恢复实力再与逐次进行消耗作战的策略?”

    赵政国点了点头,昨天是讨论过这个话题,记得当时谈到了三点策略。最后一点就是放弃南京,这是第三个选项。

    “当时国府就为守与不守产生过激烈的争论。”仇老淡然地说道:“一方以李宗仁将军为代表认为在军事上军队在淞沪会战中受到重创不宜再与鬼子进行决战。在政治上把南京设为不设防城市,这样鬼子就不会拿占领南京来说事了。

    另一方以唐生智将军为首,在军事上坚持要战,不战对不起百姓对不起孙中山先生,可以借南京消耗鬼子实力。在政冶上我军不战而弃守首都会影响到全力的抗战信心。

    而当时蒋委员长他还是坚持抵抗,他也很赞成唐将军的意见。不过在军事布置上选择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这个争论没有影响到平民百姓,也没有影响到普通的将士。但在国民军高层中造成很大的影响。影响面非常广泛。

    其一、成为本已对抗战失去信心的将领放弃抵抗的借口,也就是影响到将领抗日的决心和意志。其二、让很多将领质疑国府这个决定的正确性,直接影响到国府对军队的领导力,部队的执行力。

    其三、让本已错踪复杂的国府内部产生更严重的分歧。象刘湘将军他并不是怯战,也并不是为了保存实力。

    而是这场争论也影响到了他,他当时也应该支持放弃南京保卫战的观点,从而心中认为把几个师白白送在南京战场上有所不值,才做出这个决定。其实在国民军将领中有很大一批人都支持养精蓄锐,支持长期抗战的观点,而并不在意是否守南京这个决定。”

    “按正常的军事理论来解释他的做法并没有错。”赵政国点了点头说道:“做无所谓的牺牲的确不值得提倡。”

    “我也认为放弃南京的选择很正确。如果当初放弃南京就不会有南京大屠杀了。”李家豪插嘴道。他的观点代表一部分网友的观点,在网上有很多这种说法。

    仇老的脸色变得很严肃,看上去有点生气的样子。赵政国忙问道:“仇老,你是支持守南京的吧?”

    “小李呀,你这种观点很危险!”仇老用教训的口气说道:“你认为亡国事大,还是牺牲一部分国人事大?”他失去的冷静说话也拿捏不到关键,这话听起来他有点冷血,那可是几十万条生命呀。

    不过他也说得在理,相对于国家存亡之事,几十万人的确算不了什么,要知道在漫长的抗战岁月之中军人死伤的数字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仇老。老蒋炸花园口难道也是正确的!”仇老的话也刺激了他,李家豪好象与仇老铆上了一般。他的表情是在指责仇老是老蒋的忠实信徒。

    “幼稚!此事非彼事,不能相提并论……”仇老有点激动地站了起来说道。

    “仇老,不要激动。”赵政国一边劝仇老一边对李家豪说道:“狗改不了吃屎的毛病,鬼子除了制造南京大屠杀,你知道他还杀了多少中国百姓吗?屠过多少的村庄吗?没有南京大屠杀就会发生武汉大屠杀、杭州大屠杀、长沙大屠杀……

    炸花园口包括火烧长沙城都是老蒋决策上的失误。后果也应该不是他所想见的,就算他是一个独裁者,把自己当皇帝,也不想让他的子民陷入绝境之中!”

    仇老听到赵政国的话心情平静下来,他低着头象是在沉思,脸上露出一丝痛苦的表情。可想而知他此时的心情有多沉重。把南京大屠杀归结于国府和中国军队,那么他这个支持南京保卫战的抗日老兵能承受得起吗?这三十多万人中有他的兄弟和他们的家人!

    赵政国忙示意李家豪认错,李家豪低头对仇老说道:“仇老,对不起!”经赵政国这么一解释他也知道刚才他所说的话错了。

    “唉……”仇老有点失意地坐了下来:“我不怪你……只是死了那么多弟兄,死了那么多兄弟姐妹一时感到伤感而已。

    作为一个军人,从军事和政治两个角度上来考虑,这南京保卫战是必须要打的!”赵政国心中感叹仇老的心志非常坚定,很快就再一次坚持自己的意见。

    “从军事角度上来说意义还没有政治上的意义大。仅仅是从军事角度上来说,这场战役可打可不打。这也是多数将领坚持的观点,都认为打到适可而止就行。事实上南京保卫战也是这样打的。事后国府也没有追究刘湘将军的责任。

    唐生智将军开始准备背水一战,然后自己提前离开南京,撤退组织不到位造成溃败之势,国府也没有追究他的责任。因为他们都清楚国府的意图。”仇老接着说道:

    “从政治上的意义来说对于当时的抗日大局至关重要。其一、抵抗与不抵抗会影响到全国军民的抵抗信心。其二、抵抗与不抵抗会影响到国际上对中国的看法。

    其三、抵抗与不抵抗会影响到整个国府高层在日后处理与日本方面关系的走向,甚至会影响到委员长自己对日本人的态度。

    其四、抵抗与不抵抗会助长日本人的野心。其五、抵抗与不抵抗会影响到整个中国军队的团结问题。”

    经仇老这么一说赵政国明白了当时国府的苦衷。不抵抗放弃首都全国人民和将士如何看待国府?一旦对国府失望,这人心还能聚在一起?如果出现这种局面中国还能抵抗下去吗?

    不抵抗会影响到国际上对中国政府和军队的看法,要争取他们的帮助阻力会增加无数倍。如果不抵抗汪精卫组建的伪政府中的汉奸就会更多,最终老蒋也不得不出于政治考虑向日本人低头。

    如果不抵抗各地的军阀会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