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魏武曹操-第1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是累,看来以后这个祭天仪式,能不行还是不行的好。

    曹操心中有些疲累的呼出了一口气,迎帝神、奠玉帛、进俎、行初献礼、行亚献礼、行终献礼、撤馔、送帝神、望燎等九个步骤,过程冗长,礼仪繁缛,不但曹操本身累,同时更是耗费极大的人力物力。

    再加上每个祭祀环节,都有音乐和舞蹈,其所需要话费的人力、财力更是不知道多少,看着曹操都后悔当初的自己,为什么要让鲁肃举办这个祭天大典了。

第三百三十七章 封邦建国() 
感谢vavm兄弟投的两张月票!

    祭天大典,虽然耗费了不少的人力物力,更是让曹操整个人因此而疲累,然而这场大典所带来的,却是曹操威望的再度提升。

    如果说之前,在天下百姓的心中,曹操只是一个王的话,那么等到今日大典传遍天下之后,在百姓们的心中,身为王的曹操将会成为皇,毕竟能够进行祭天的,自古以来只有皇帝,曹操今日祭天,几乎就如同向天下宣告,他曹操乃是一个皇帝的事实。

    当然,如此一来的话,天下诸侯对于曹操的仇恨显然更加深了,毕竟想要当皇帝的,不单单是曹操一个,其他诸侯同样也想,而越是想要当皇帝的,就越容不得别人当皇帝,无疑曹操祭天,必然将会大大的拉一把来自诸侯的仇恨。

    不过时至今日,曹操也不在乎了,当今天下诸侯还剩者,不过寥寥,就算他们不恨他曹操,他总有一日,等到休养生息过后,都会大举出兵,平定剩余的诸侯,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考虑,曹操当初才会让鲁肃下去举办祭天大典,并且有自己来祭天,而不是交给汉献帝。

    祭天结束之后,曹操从祭天坛之上走了下来,但是若如有人仔细的观看的话,就会发现曹操的脚步十分的慢,宛如在等待着什么。

    “陛下圣旨,陛下圣旨,君上,陛下圣旨到!”

    走到一半的曹操,看着底下那一脸气喘吁吁的华歆,那隐藏在冠冕之下的嘴角一挑,笑道:“原来是子鱼啊,发生了何事,陛下为何下达圣旨?”

    底下的华歆听到曹操如此亲切的叫着自己的字,心中可谓是无比的激动,不容易啊,他如此马上马下为何,不就是为了让曹操看到自己,然后提拔,看重自己吗。

    “君上,天降祥瑞,君上祭天,陛下虽在深宫之中,然而也听闻了君上今日之事,陛下当时急招微臣等人入宫,向微臣说,君上之功劳,非王不可及,此乃陛下册封君上为王之诏书,还请君上接诏。”

    由于曹操在高高的祭天坛之上,因此华歆的这一番话可谓是十分的大声,更不要说此时万籁俱静了,华歆的一番话,可谓是在场的所有人都听见了。

    “喂,听到了吗,陛下要封魏公为王了。”

    “当然听到了,我又没有耳聋!”

    “如此说来,那以后不是要称呼魏公为王上了?”

    “。。。。。。”

    对于曹操被汉献帝“册封”为王,普通的百姓们到没有其他的想法,只是简单的对于一件事的讨论或者说是八卦罢了,至于反对啊,愤怒啊,讥讽啊,根本不存在。

    毕竟百姓们很淳朴,对于他们来说,谁能够给他们好日子,谁能够让他们吃饱穿好,那么谁成为王上甚至是皇上都无所谓,曹操对于百姓们来讲,就是这样,对于曹操这名给自己等人好日子过的统治者,百姓们对于他成为王,还是抱着一种祝福和喜悦的心态的。

    百姓们无所谓甚至是喜闻乐见,而曹操麾下的文武或者更准确的所,曹操的亲信文武们,对于曹操成为王,当然是狂喜的了,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典韦和许褚,这两个武将,似乎还不相信自己听到的,竟然纷纷重重的掐了对方一下,发出了一声巨大的惨叫声。

    不要怪他们失态,身为六部尚书和三省宰相的他们,同样没有好到哪里去,双眼之中满是狂喜夹杂着一下不确定、

    公和王,看起来虽然只有一级只差,然而在春秋战国时代,王其实就等同于是现在的天子了,而即使是到了秦始皇创立了皇帝之后的东汉,称王同样是一件认人振奋和激动的事情,因为,称王者,就等于他距离那至高无上的天子之位,只有一步之遥。

    而相比于明显是曹操这一方的人们的反应,身为其余诸侯派来的探子们,脸色无疑就变得很难看了,看着那站在祭天坛上的身影,这些探子们,纷纷在心中暗骂了一声乱臣贼子。

    然而不管是无所谓的还是狂喜的有或者是脸色难看的,在场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那祭天坛之上的人的身上,他们都在等着曹操的反应,是毫不迟疑的接下来,还是三推之后,再接下来。

    “拿上来。”

    曹操的声音从上方遥遥的传下来,跪在地上的华歆,脸上闪过了一抹激动之色,起身,手捧着圣旨,走上了祭天坛,毕恭毕敬的来到了曹操的身旁,双手高举道:“君上。”

    看了一眼弯腰躬身的华歆,一抹冷色从曹操的双眼之中一闪而逝,伸手将其手上的圣旨拿起,摊开看了起来。

    “呵,要是这一道圣旨真的是汉献帝下的,那么他的脑子想来也不清楚了。”

    看着圣旨之上,写着将中原上州、北方四州甚至连关中长安之地都封给自己,让其成为自己封地的圣旨,曹操差点都想要笑了起来。

    要是真的按照圣旨所写的,等到他曹操建国之中,真正属于汉室的就只剩下了洛阳一地了,其余的地方,都变成他曹操的封地了,这一份圣旨怎么看都不看像是汉献帝自己写的,如此一来的话,写这一份圣旨的回是谁,曹操也心中有数了。

    至于建国,当然不是自己扔掉汉室的大旗,自己开创一个新王朝了,而是按照华夏自古以来的规矩,被封为王者,都能够获得一定的土地,在其上建立自己的国家,比如西汉之时的各诸侯国。

    当然在更早之前,秦朝统一天下之前,不单单是王,就算是一个最为普通的士大夫都能够获得一片土地,在其上建立自己的城池,这就是所谓的封邦建国、

    其实后世的所谓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这一句话算是错误的,封建的全称为封邦建国,真正能够称得上的,就只有秦朝之前的春秋战国,夏商周,以及西汉前期的时候。

    在之后虽然封邦建国偶然出现,比如晋朝之时,但是华夏大地之上的整体,早已经从封建向着帝国化迈入,于其说那个时候的华夏是封建时代,还不如说是帝国时代。

第三百三十八章 长命江山() 
感谢党寒兄弟投的两张月票!

    两千年封建的出现,究其根本其实还是源自于马克思那并不科学的分类分发所导致的,简单的套用时间段的方式,将欧洲时间段硬生生的安放在华夏之上,使得两千年封建的说法深入人心。

    封建一词最早是用来形容中世纪欧洲社会现状的,在当时的欧洲,各国就如同春秋战国之时的华夏一般,所谓的国王就如同周朝的天子,在大多数的时候,只是一个如同武林盟主一般的存在,在其下有着众多拥有独立的税收、兵权、人事任免等权利的领主的存在,就如同周朝之时的各个公侯伯国一般。

    封邦建国一词正是来自于此,当然,等到日后维京海盗已就是后世的丹麦人,从海路侵袭欧洲各国,打着刚刚用宗教、封建两个打法脱离了蛮族话的欧洲各国,可谓是闻风丧胆。

    而为了防备来去如风的维京海盗,欧洲各国分封的各个领主,纷纷都建立起了大大小小的城堡,因此来防备维京海盗,再次,封邦建国或者说是封建割据,可谓是通过那大大小小的城堡再一次的怒刷了一遍存在感。

    然而在欧洲这一段历史之中,华夏大地之上,早已经步入了强盛的盛唐时代,中央集权在盛唐时期达到了顶峰,唐军的征伐,可谓是四面开花。

    半岛之上的几个小国的覆灭不用多说,就算是古老的西域乃至中亚各国,也大多毁灭在唐军的兵锋之下。

    唐朝皇帝的命令,可以从长安一直传递到中亚,唐朝皇帝麾下更是有将近百万之众的精锐大军,皇权的威严,在此终于摆脱了由于五胡乱华,由于世家做大而导致的朝政更替频繁,皇位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而导致的皇权的威严低到低谷的一个状况。

    如果这样还说当时的唐朝是所谓的封建社会的话,那么唐太宗大概都要从坟墓之中跳出来了。

    当然封建割据在后世可谓是一个贬义词,但是在现在却是不太好说,最起码在曹操看来,封建割据,其实算是最早的一种能够长期维持一个王朝寿命的手段。

    中国古代最命的王朝无疑是周朝的八百载江山,后世的王朝,根本没有一个能够超越周朝的,即使是四百余年的汉朝也是同样。

    毕竟真正的算起来,汉朝真正的寿命只有两百多年,西汉和东汉虽然都是刘氏皇族,但是伴随着西汉正统武帝一脉的灭亡,西汉的寿命就只有两百多年,而接下来的东汉,只能算是一个在西汉废墟之上重新建立起来的一个崭新王朝而已。

    而周朝之后的王朝,其存在时间都不会超过三百年,真实的原因,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比如皇帝昏庸无道,土地兼并,军阀坐大等等,然而追根究底,这一切的根源,不过就是权力分配的不均罢了,所谓人不患寡而患不均,就是这样。

    而历代王朝的毁灭与重生,就是一个权力的集中、洗牌、再分配罢了,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权力总是会不可避免的往少数人的手里集中,如此一来,就是王朝在场毁灭的时刻。

    在秦朝完成大统一之后,土地作为自由买卖的商品被下放到了最底层,而按照权力总是会往少数人手中集中的惯性,土地兼并将会不可避免。

    而秦朝之后,由于大统一的原因,家天下成为了主流,王朝按照土地来收税,如此一来,就等于将土地兼并所带来的隐患全部都集中在了王朝的国家机器之上,如此一来,只要再碰上一个什么天灾人祸,王朝中央反应不及,那么早已经积怨已久的农民百姓们,那些早已经吃不饱的百姓们,就会掀起起义。

    毕竟既然吃都吃不饱了那么搏命推翻那些压迫自己等人的王朝,也就成为了正常,华夏历史之上,历代巨大的农民起义,比如黄巾、红巾等,差不多都是因为此。

    而秦朝之前,周朝的天子安州夏商两朝的规矩,将天下土地分封给有功之臣,真正属于周朝统治的土地,其实十分的少,大多数的时候,那些庞大的各个诸侯国的领地,只是名义之上属于周朝天子,那些被称之为周臣的诸侯,也只是名义之上的听从于周朝天子的命令罢了,当然等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犬戎攻进首都,周平王东迁之后,各诸侯连名义之上的听从有的时候都不想要。

    周朝封邦建国,无疑大大削弱了天子手中的权利和周朝本身的领土,然而正是因为也让广大天下农民百姓们因为土地而积累下来的怨念,而没有坐落到周朝的国家机器之上,而是在各诸侯国的纷争战乱之中发泄了出来,周朝的八百载江山可谓是由此而来。

    中世纪封建社会之中的欧洲,也正是如此,由于有着众多的下成领主,广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