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古代考科举-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面无表情地说:“谁用得着你请,我上楼吃。”说完自个儿点了饭菜,吩咐让小二送上楼,就扭头走了。

    王复在背后“切”了一声,十分不屑地说:“稀罕了,落毛的凤凰还不如鸡呢……”周家在镇上也挺有名,王复自然也知道周其琛家里的事迹,这句话可算是直戳人七寸了。

    还好周其琛没听见,不然这梁子可是越结越大,难以回寰了。

    方长庚本来只认为是少年人一时置气,没必要理会,但大家都是一个地方出来的考生,将来难免要互相扶持,想了想还是说:“他性格就是这样,你这么说有点过分了。”

    王复嗤鼻:“我管他,这种人就不能惯着。”话虽这么说,但语气已经缓了,毕竟还是个半大孩子,不过是家里养得娇气,不甘示弱而已。

    还算和气地吃完饭,接下来三天每天都考一场,最后考的是诗赋,题目为《望衡山余雪》,要求作五言六韵试帖诗,衡山正是湖广一带的名山,看来县令出题也挺随意。

    方长庚把平时练习的描述雪景的试帖诗写在草稿上,临时修改了几字,然后誊写到试卷的红格子里,就算完成了。

    考完试,所有人都松了口气,但愁眉不展的也不在少数,方沐君就是其中一个,原来他还想留在县城逛一逛,考完就没了玩乐的心思,其余几人自然照顾他的心情,谈话时很有默契地避开了和考试有关的内容。

    因五个人都提早出了考场,足够在天黑前回到永镇,王复在县里还有亲戚,打算过去看望,他们四个则合叫了一辆驴车回去,只因马车十分紧缺,价格也比来时翻了几倍,都不愿花那冤枉钱。

    “去永镇方秀才家。”

    “好嘞!”

    大约一个时辰后,驴车在方家停下。

    今天私塾提早放学了,四人进去见了方思成,把考试的情况介绍了一遍,方思成久经考场,从每个人的表情中也能寻出一些蛛丝马迹,更何况方沐君这样不懂掩饰的人。

    “先不管结果如何,既然考完了,就各自回家和家人说一说,明天准你们放假,后天继续上课。”

    方思成看了方沐君一眼,意有所指地补充:“没考好就好好反省哪里做得不好,你们都还小,机会多得是,千万别因为一次考试失利就丧气,要记住这句话!”

    想想他这把年纪还在考秀才的道路上汲汲求取,每次入场都要被年轻人明着暗着嘲笑,脸皮早已经修炼得堪比铜墙铁壁,一次县试没过又算什么?

    方思成不自觉对自己的儿子产生了同病相怜之感,难得没有对方沐君疾言厉色,不一会儿就放了几人离开。

    但方长庚并没有马上走,而是去了方万明的书房。

    说完题目和自己的做法,方万明明显十分高兴,连说了几声好。眼看天快要黑了,方万明也不耽搁,转身取了一个不知装了什么的布袋子给方长庚,让他带给他爷爷,而后又叮嘱方长庚一番后就送他出了门。

    方长庚带着东西去了药房,方启明已经和另一个学徒换好班,在门口等着他了。

    随手接过方长庚的考篮和包袱,方启明又兴奋又期待地说:“回去让咱爷奶爹妈高兴高兴!”

    方长庚看看他背上的背篓:“哥,你带了什么东西,看起来挺沉的。”

    方启明边走边说:“给娘她们买的布料,还有给大丫几个的小玩意儿,一些烟丝啥的。多亏你上次想的法子,那些药渣原来都是扔掉的,没想到还能盘给酒楼,虽然一年也就二两银子,那也很不错了,你看我买了这么多东西呢。”

    方长庚说:“袁大夫没意见吧?本来是人家的东西。”

    方启明不以为然地笑笑:“我一开始就跟袁大夫说了,本来想着还是别要这个钱了,结果袁大夫客气,说那药渣随我处置,以后都用不着和他说了。”

    方长庚说:“那是袁大夫信任你,只是人家跟咱客气,咱们不能就觉得理所当然了,要不给袁大夫送点礼过去?”

    方启明看他一眼:“你就当我这么蠢?早就送了东西了,用不着你个读书人操心。”

    “……”

    一路说说笑笑,倒不觉得路途遥远了,远远看着云岭村家家户户温馨的灯火,两人不自觉加快了步伐,带着笑容冲进了老方家的篱笆门。

第20章 第三

    寻常农家人这时已经要准备回屋钻被窝了,但今儿个老方家一大家子齐齐整整地坐在堂屋里,互相也不怎么说话,各怀心事地等待着什么。

    两道轻快的身影映入院子时,两位老人和方大山夫妇眼睛一亮,就连何氏也松了口气似的,抱了抱身边的三丫。

    “回来了回来了!快过来喝口开水,瞧这两张脸冻得红红的!”老李氏又喜又急地招手。

    进了屋,方启明和方长庚的脸暴露在灯光下,又精神又明亮,就像承载着某个沉甸甸的希望,看得每个人心里一振,不由得生出了欢喜之情。

    小李氏立刻站起来,去厨房灶头舀了两碗滚烫的开水。

    方启明把背篓什么往地上一放,上前两步接过海碗:“要喝水我们俩自个儿有手,娘您赶紧坐下,有好东西要给您呢!”

    “什么东西,娘又不缺什么。”

    “待会儿你就知道了,大家都有……”

    说着几人都坐了下来,老李氏让方长庚去她跟前,捏捏方长庚的手臂,又摸摸他脑袋,心疼地五官都挤在一块儿:“看看,这考那么几天试,人都瘦了一圈,脸上都没肉了!”

    有这么夸张!方长庚在心里呐喊。

    老李氏没有听到他的心声,继续说:“你去第一天就下那么大的雨,可把我和你娘急得!那两天冷不冷?吃的啥?没省银子吧?”

    方长庚乖巧地一一答了,表示自己吃得饱穿得暖,什么都用不着操心。

    老李氏这边那边问了半天,觉得差不多了,终于满怀期待地开口:“乖崽,考得咋样?”

    一众目光跟百瓦灯泡似的聚焦在方长庚一人身上,他承受着压力点点头:“我觉得挺好的。”结果没出来他也不敢下定论,虽说他对自己有信心,但这世上最怕乐极生悲,这么说已经是极限,还是给自己留点余地比较好。

    老李氏张了张嘴:“啊?那,那能过不?”

    方万英一脸“我就知道”的表情:“长庚都说挺好了,那就是很好的意思!这孩子啥都爱往不好的说,从不吹牛,你就等结果吧!”

    老李氏冲方万英啐了一口:“就你懂!”

    众人都不自觉笑起来。

    方万英不跟她计较,慢悠悠地抽了口旱烟,转眼瞟到方长庚的目光,僵了一下,有些悻悻地放下烟管,原来踩在凳子上的左脚也放了下来,换了另外一只。

    方启明开口道:“爷爷,我托人给你带了点城里人抽的烟丝,以后你就换我买的抽,对身体好。”

    老李氏瞪他一眼:“又乱花钱!你一年才得多少?你爷爷抽了一辈子老烟,用不着换!”

    “孩子一片心意,您就别说他了。”小李氏心里高兴,见老李氏问完话,立刻拉过方长庚继续要问。

    方长庚赶紧岔开话题:“哥买了好些东西呢,哥,你快拿出让我们瞧瞧!”

    方启明收到信号,弯下腰从背篓里往外掏东西,边说:“这还要多亏长庚脑袋灵,想出法子挣的钱……烟丝,布料,桃木梳,还有两个花样子……”幸好没买吃的,不然老李氏定要心疼坏了,嫌吃进肚子里待个一天就出来,浪费。

    东西摆了一桌,大丫她们收到梳子还有发绳都很开心,方小宝捧着花样子,嘴都咧到耳朵根了,看样子是真的喜欢上了刺绣。

    至于布料就不大好分了,毕竟都在一个家,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裁了新衣服谁不知道?要是直说何氏没份肯定不好。不过方长庚一家都不是小气的性格,也不计较这些。

    老李氏算得清楚,把布匹一收:“多亏了两个孩子在外头脑瓜子活,这些都是他们俩孝敬长辈的。我先收着,到时候算算能做几身衣裳,先给小的们做,剩下的再管大的。”

    方启明“诶”了一声:“我用不着,袁大夫那儿给了我两身,你们自个儿分去吧。”

    方长庚也说:“我也不用,去年的新衣裳还能穿呢,再说这颜色我们也穿不了。”

    这么推来推去,一家人的气氛越来越和谐,何氏看到自己三个女儿都收到礼物,就连她都有份,先前心里的郁闷去了许多,也心知许多事还要指望家里两个男孩儿,隐隐开始盼着老大一家好了。

    分完东西,方长庚又把方万明让他带的东西给方万英,最后也是老李氏收了,没说里面是什么东西。不过方长庚自己后来也掂量出来,应该是一些碎银子加上别的。这么多年下来方万明时不时接济他们家,方万明拒绝不了,只能回报些自家养的、种的东西,估计心里也不好受。

    方长庚心中默想,很快,他们家就会好起来,再也用不着别人同情了。

    *

    各回了各屋,小李氏又算了一笔账。

    现在方长庚上私塾都要花钱,起先方万明还不肯收,方长庚表示不收就不念了以后才肯接受,因此这里就要二两银子打底,再加上笔墨纸砚以及买书本的钱,一年下来需十两以上。

    这回去县里考一次试,客栈三百文一天,加上吃食路费就用了三两,更不说之后还要去府城、省城,怎么算都是个无底洞。

    种地一年总共就那么点收成,怎么也不可能再生出钱了,加上织布、卖药材也只能勉强应付现在的局面而已,以后可怎么办呢?

    眼看小李氏眉头紧皱,方长庚开口道:“娘,银子的事您就别操心了,我会想办法的。”

    小李氏不赞同地看着他:“你现在读书要紧,别想些乱七八糟的。过阵子你爹再去镇上打短工,娘也打算捡起绣活儿,供你上学还不是问题。”

    方大山在一旁应和:“你娘说得没错,你就好好念,考个秀才回来比什么都强!”

    方长庚知道自己说什么他们都不会听,只有自己真的拿到银子才最实在,便也打消了劝说的念头,决定专心学业之余开始攒钱,等府试一过就想想种药材的事。

    第二天也在家里度过,吃完晚饭,方启明和方长庚又踏上了回永镇的路。

    进了药房,学徒小高正趴在柜台上眼巴巴拼一张纸,方启明过去问:“这什么?”

    小高烦恼地叹了口气:“袁大夫开的药方,让我给人家府上送去的,一个愣神就撕坏了。”

    “那再抄一张呗。”

    小高更郁闷了:“就我那字,和袁大夫写得也差太远了,人家看了还不笑话咱?”

    方启明也有些郁闷:“我就更别提了……这忙我可帮不上。”

    方长庚看了看:“我来吧。”

    小高一抬头,顿时笑了:“我怎么忘了咱这儿还有个小童生呢,来来来,那就劳烦小先生帮我这个忙了。”

    方长庚接过毛笔,到桌边坐下,按着药方一字一句抄下来,小高在一旁看着,嘴里啧啧称赞:“我看你这字写得比袁大夫还好。”

    方长庚放下笔吹了吹,等墨迹干了递给小高。

    “小高哥,你不是凉州人吗,有没有认识的同乡或外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