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嫡次子-第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等看到拦官轿人的衣着打扮; 便知道肯定不是卖身的; 大庭广众之下; 拦住官老爷的轿子,怕是有什么冤屈。
  这世上从来都不缺少看热闹的人,不管是来卖身的还是来诉冤的; 反正围观的百姓是越来越多。
  方之平连轿门都没下,沉声问道,“前面是什么人?何故拦轿?”
  这一大家子早就跪在地上了,领头的是一个中年男子,闻言朝着轿门磕了一个头,才道,“草民穆念,是留郡郡守穆泽的侄子,草民有天大的冤屈禀告青天大老爷。”
  方之平掀开轿门走出来,“既是穆郡守的侄子,便起来回话。”
  穆念不肯,跪着道,“草民父亲死得不明不白。还请青天大老爷,给草民做主。“
  穆念这么一跪,身后跟着的人便控制不住呜呜哭了起来,很是凄惨的样子。
  在江南,哪怕是个乞丐,也听过李家和穆家的名声,穆念既是李毕升的侄子,那他的父亲便是穆泽的兄弟了。这么一个人,死的不明不白,还是他儿子亲口所说,周围的百姓就跟炸了锅一样,知道有这么一个人的,开始跟周围人介绍,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的,则竖着两个耳朵听着,生怕听漏了。
  这可是大事儿,方之平瞬间就认真了,“皇上勤政爱民、恩泽天下,本官虽然不才,但也有心上报朝廷,下安黎庶,来人,带他们去官衙公开审判,再把李郡守请过来。”
  这样几十年难得一遇的热闹,大家不凑才怪了呢。
  方之平的官轿走在前面,后边儿是被禁军押着的穆家人,在后边儿就是黑压压一片的百姓了。
  这两年,方之平示弱,甚至比前盐政御史王玮更没有存在感,李家的底蕴远远高于穆家,但后辈却远远不如穆家,所以在没有共同对手的时候,这两家的斗争也日趋白热化。
  听到穆泽的侄子穆念拦轿喊冤的消息,李毕升幸灾乐祸的笑出了声,活该他穆家出了乱子,若不落井下石,都对不起穆泽这么多年给他找的麻烦。
  “方大人,可问清楚是什么事儿了?”李毕升克制住内心的喜悦,一脸哀愁的道。
  方之平为难的咬了咬唇,“穆念告的是他的亲叔叔穆泽,而且还是弑兄的罪名。”
  李毕升心里一喜,几乎以为自己要听错了,莫不是连老天都看不惯穆家,要让他们就此没落了。
  “这,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本官虽然跟穆泽有几分交情,但请大人放心,本官是绝对不会偏袒他的。”李毕升面带诚恳的道。
  “李郡守果然深明大义,不如本案就由你我二人共同来审,省的穆家的人说闲话。”方之平商量道。
  “是该如此。”李毕升完全赞同,前段时间听探子回报,驸马去城外打猎的时候,跟穆家的子弟发生了口角,这也就难怪方之平这会儿提起穆家面带不忿了。
  真是天时地利人和,天也佑他李家。
  这案子说来也简单,穆念的父亲也就是穆泽的长兄穆霄,原是穆家的嫡长子,三十年前病逝,穆泽也就顺理成章的继承了穆家的家业,但穆念却查出证据证明自己的父亲是被叔叔所害。
  案子已经时隔三十年,穆念拿出来的物证是当年他父亲病逝时,穆泽从公中支取了一千两两银子,而这一千两银子的用途,却没有记载,穆念认为这笔银子被穆泽用来买通下人,给他父亲下药。
  这物证实在牵强了些,不足以定罪,但还有两个人证。
  其中一个便是三十年前伺候穆霄的下人,他承认自己曾被穆泽买通,在穆霄的喝的药里又加了一包药,以至于一场风寒便要了穆霄的命。
  这人证之一差不多就算是认罪了,若是他所说的属实,要丢了性命的不止穆泽,这个人证也是要赔命的,更何况一个下人,哪怕是被买通了,要害主子的话,跟他有亲缘关系的人怕是都要被卖出去。
  围观的人虽然奇怪这个下人为什么会出来承认自己被买通了害人,但无疑穆泽弑兄这事儿差不多已经被咬死了。
  最后的人证则是一个老郎中,他证明当初穆泽的小厮曾派人到他这里来买过使人身体衰弱的药。
  李毕升以为穆念能拿出来的证据只是模棱两可的,要想惩治穆泽,他还得加把火才行,但没想到这个证据居然这么全面,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但这两个人证,一个豁上性命和亲族,一个豁上自己的名声,也要把穆泽的罪名钉死。
  他还真是小看了这位幼年丧父的穆家小子。
  接下来的一切就顺理成章了,该收押的收押,该捉人的捉人。
  李毕升和穆泽同为正四品官,他没有权利逮捕穆泽,但方之平却可以,只不过方之平虽然有五百禁军,但在江南的地界上对付穆泽也是不能够的。
  李毕升一心想着打压穆家,方之平就更想重创穆家了,两人联手,穆家的现任家主穆泽便从留郡被绑到了宛城,画了押,进了牢房。
  方之平把案宗通过驿站上交给皇上,而李家和穆家也开始大范围开撕,不过无主的穆家很快就败退下来了。
  退是退了,但两家利益纠葛多年,双方都互有把柄握着,要人命的大事儿不敢摆出来,但小事可就不顾及了,什么强买农田、欺压弱小……都给抖落出来了,方之平在里面时不时的插一脚,挑挑事儿,反正水是足够浑了。
  李家虽然伤了元气,但如今在江南却一家独大,假以时日,会比之前两家联合的时候都难对付,方之平可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发生。
  正所谓‘趁他病,要他命’,总有人会撕急眼,舍得一身剐,也要把对方拉下马,方之平作为第三方的人这段时间可没少审了案子、抄了家。
  不到三个月的时间,穆家便已经不成样子了,本来穆泽被收押以后,各房就各干各的,凝聚不起来,再被李家一打压,就更是一盘散沙了。
  李家的后辈原本就不争气,留给穆家的把柄也多的很,现如今,已经有不少子弟在牢房里关着了,李毕升有心像当年盐商一样,用银子来抵罪,把人给赎出来,但方之平狮子大开口,一人一年一万两。
  李家被关进去的子弟有将近百人,一人判十年的话,还需要一千万两银子呢,若是把整个李家都掏空了,倒是能凑出来,但也不能就为了这百十个人,便把家底都给挖空了。
  但凡是能犯事儿进去的,无一不是在李氏家族比较得势的人家,若是不熟的话,李家怕是要和穆家一样分崩离析了。
  李毕升恨得牙痒痒,他早就料到方之平会趁火打劫,但没想到他会打劫的这么厉害,一人一年一万两银子,他还真敢说。
  没法子,这位驸马爷你能压着他,却不能和对付穆家一样,不管不顾的直接上,毕竟他若是出了事儿,京城怕是就得派人来了。
  李毕升不能砸锅卖铁的掏银子,家里就只有几百万两的现银,剩下的就只能让盐商们拿了。
  盐商是有钱,但每年的税费、上下打点所用的银子加起来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如今又要往外拿,而且一拿还是这么多,心里能乐意才怪了。
  不过李家是不能得罪的,心里再不乐意,该拿多少银子的,还是得拿多少银子。
  得了银子,方之平便把人给放了,李家如今差不多就靠李毕升一个人撑着了,族里的子弟不争气,再大的家业都能给败坏了。
  而李毕升已然垂垂老矣,且不说他还能再活几年,单是精力就已经不足了,盐商们又不是傻子,怕是李毕升一旦露出疲态,率先找下家的就是他们。
  所以方之平如今要做的就是擎等着人上门来寻便是了,就像穆家衰败了以后,不少盐商过来走他的门路一样。


第96章 
  方之平走的时候,江南大半的盐商已经投效到他这边来了; 李家也已经不复当初的声望了; 更别提早先就被‘打趴下’的穆家了,想来新任巡盐御史上任的时候; 就不会像他当初一样被掣肘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近年来不断操心的原因,李毕升老的很快; 之前还花白的头发,如今已经全部变白了,脸上的皱纹也徒然增多了不少。
  得知方之平要回京的消息的后; 李毕升倒是不怎么惊讶; 早晚都是要回去的人,更何况不管方之平走还是不走; 李家都注定要衰败下去了。
  不同于当初来江南时的忐忑和忧虑,这次回京方之平却是轻松多了,这三年怎么也算是幸不辱命。就算假盐政御史的这个‘假’一直没能去掉; 回京授官的时候可能按照惯例还得降一级; 从三品地方官变成正四品京官,但他也不嫌弃; 总算是从江南回来了; 离家三年; 不可能不想回去。
  不过; 他原本就被破例提拔上来的,哪怕降一级,也比同年要高出好几级来; 这仕途走得用顺风顺水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他可不能太贪心了。
  比起方之平的轻松惬意,靖嘉则是喜忧参半,盼了三年,总算是回京了,但先帝的孝期已经过去一年多了,肚子却始终没有动静,前段时间她也请了好几个郎中瞧了,但都说身体没有问题,只是缘分没到,让她不要心急。
  这事儿根本就不可能不心急,她和景文都已经二十四岁了,到了这个年龄,还没有孩子,难免会让人说闲话,侯府和婆婆那边怕是也会有微辞,大齐可没有驸马不许纳妾的规定,若是因为这事儿,他们想给景文纳妾的话,就是皇兄也不能说什么。
  在皇家,嫡妻没有孩子的并不少见,更何况她还是长公主,有没有孩子都不会影响她在府里的地位,只不过不想因此便让旁人插在她和景文之间。
  方之平算得上是男生里心思比较细腻的了,若是刚开始还没有察觉到的话,那接连几天靖嘉都时不时望着窗外发呆,或者蹙着眉头托腮想事情,他哪还能没发现问题,仔细一想便知道是为了什么事儿。
  先帝孝期过去之后,他再出去应酬,李家和穆家总有那么几个人颇为委婉的提醒他‘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能因着长公主的身份,便守着她一个人过,要拿出男人的勇气来。
  能说出这样的话来,方之平觉得就算皇上不打算对付他们,李家和穆家也撑不了几代,虽然不想跟这几个弱智计较,但他们也只是说出了大多数人的想法。
  不过,二十四岁,的确是可以要孩子了,这事儿虽然急不得,但还是要做好准备,顺其自然,缘分到了,孩子也就到了。
  方之平到底是有前一世的影响,心态放松的很,别说只是一年半载,就是七年八年没有孩子也不会忧愁,大不了收养或是过继一个,若是不想养别人孩子的话,过一辈子二人世界也没什么不好的。
  不过显然靖嘉还没有这样的想法,刚刚一年半,便已经开始发愁了,跟枕边人没什么好藏着掖着的,方之平索性把话说开了,“孩子的事情不急 ,咱们俩身体都好好的,该来的时候就来了,没必要忧心。”
  话是这么说没错,靖嘉也知道景文是在宽慰她,心里舒坦了几分,若是旁的男子可能早就有纳妾的心思,甚至付诸于行动了,哪有心思陪她这么耗着,还有心安慰她。
  不过事情不只是要随缘,江南的郎中看不出问题来,若是有毛病的话,早知道早治,若是没毛病,心里也就不惦记着了。
  得,让太医看看就看看,反正也不是什么坏事儿,不过,他也跟着瞧瞧,生孩子可不是女生自己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