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嫡次子-第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建业帝当年被立为太子的时候比这还要小,但建业帝毕竟是嫡子出身,立他为太子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但是五皇子非嫡非长,如今又只有十二岁,能力、才干都还没有表现出来,在建业帝不缺儿子的情况下,着实难以服众。
  所以朝臣们全都恳请皇上再三斟酌,其中也包括五皇子的外家和他的几位师父,毕竟别人跪下了他们不能站着。
  朝堂基本上就是建业帝的一言堂,但凡是他决定了的事情,谁也拦不住,更何况是太子之位,膝下的六个皇子,头两个已经被削成了光杆儿司令,中间两个存在感不高,也没多少势力,两个幼子更谈不上在朝堂上有什么势力可言了,连他们的外家里头也没有很出类拔萃的人物。
  所以建业帝坚持要立五皇子为太子,朝臣只有听从的份,就算其余五个皇子想要蹦哒,在建业帝面前也算不了什么。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大齐朝就立了太子,而太子的众位师父自然也要跟着加封,出人意料的是资历不高的方之平居然被封为从一品的太子太傅。
  要知道一样是从一品的太子太师和太子太保,虽然之前的官位跟方之平差不了多少,但这两位都是德高望重之辈,而且没有哪个人低于五十岁,跟他们比起来,方之平的资历还是太浅了。
  甚至正二品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和太子少保都比方之平要年长,而且方之平教的是算术,就算他引经据典把户部的案例搬出来,也改变不了算术这一学科在当下是不怎么受重视的,连科举考试都没有把算术作为考察的一项。
  但谁让人家是驸马呢,皇上偏心,朝臣也没有办法,再者看兵部如今的情况,怕是过不了两年,方之平就从左侍郎升为尚书了。
  不过,比起五皇子就任太子之位这件事情来,方之平被任命为太子太傅的事儿就算不上什么了,皇上在这个年龄立了太子,只要太子不做大逆不道的事情,那就是板上钉钉的下一任皇帝了。
  方之平当年接到要教导五皇子的旨意时,还真没有想过会有今天,沾了弟子的光,三十五岁的生日还没过呢,就已经成了从一品,这也算是躺赢的一种了。
  以前想着不掺和夺嫡的那些事儿,教导五皇子的时候也觉得他还年幼,一时半会儿掺和不到这些事儿里去,但是没想到,还没怎么着呢,大皇子和二皇子就折了,朝臣还没有想好给谁站队呢,五皇子就成太子了,他也跟着‘鸡犬升天’了。
  对比那些因为站在大皇子和二皇子身后摇旗呐喊,而被外放,被免官,甚至被抄家流放的官员,真是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


第137章 
  无独有偶; 这一年; 二十四岁的长生也终于吊车尾考中了秀才。
  不过可惜的是,方道如那个庄子算是白送了; 时隔几年,方道如也不好意思跟人家再提孙子拜师的事儿; 而且那家伙去年生了场大病,虽然熬过去了; 但是身子骨却大不如前,如今走路都需要人扶着。
  “秀才和童生不一样,有了秀才功名,再借点门路,就可以入仕做官了; 只不过肯定跟那些考中进士的人不一样,起点肯定比人家低; 路肯定也没有人家顺; 你好好想想,看看是接着往下考,还是托人做个小官。”方之铭道,折腾了十多年了,才是个秀才,而且排名还在最后,要考中举人的话,还不知道要几年呢,考中进士就更不敢想了。
  他实在是不敢再抱什么希望了; 府里能提供的条件基本上都提供了,之平当年可没这么让人操心,但两个人的天赋差距就是这么大,一个二十一岁便已经是状元了,一个二十四岁才考中秀才,所以想让儿子复制之平那条路入仕是不太可能了,还不如早点儿入朝呢,哪怕是从九品官做起,也好过在家里死读书。
  他爹的意思,之前长生就考虑过很多遍了,他是不想再读书了,但是又怕以秀才的身份入仕会被人家看不起,而且辛辛苦苦这么多年,才是个秀才,难免心灰意冷。
  想当年二叔还夸他天赋好,他就真的以为自己的天赋特别好,能跟二叔一样一路走得平顺,哪怕运气没有二叔那么好,中不了状元,考中进士还是没问题的,但是现在想想,二叔当年可能真的只是随口一说,他哪有什么天赋呀,有天赋的人谁会连个秀才都考的这么艰难。
  “我回去好好想想,过几天再过来跟您说。”长生道,现在他脑子里一团乱麻,实在没有办法做决定。
  方之铭见状也没说什么,这事的确要好好想想,不能草率的做决定。
  从出生到现在,几乎每件事情都是别人帮他做好了决定,不到三岁就启蒙读书,是因为他爹娘当年见二叔读书有了出息,所以想让他和二叔一样,娶梅氏为妻,是因为爹娘觉得梅氏的兄长梅文清对他将来走仕途有帮助,所以做主给他定下了梅氏,身边的几个姨娘,是因为他娘觉得他身边伺候的人少,所以陆陆续续给他送过来的……
  一直以来他的事情几乎都是爹娘帮他决定,头一次需要自己做选择了。
  ****
  “长生怎么说的?是接着往下考,还是入仕从小官做起?”方之铭一进屋,小崔氏便急急忙忙的问道,照她的意思就是别往下考了,长生孩子都有两个了,还读什么书呀。
  “长生说要好好想想,过几天再跟我说他的决定,不过我瞧着,他差不多会选择现在就入仕。”知子莫若父,长生想什么,他大概还是能知道的。
  这孩子早先或许有几年是喜欢读书的,但是现在读书对他来说应该是件苦差事了,拿不定主意不是因为两边不好取舍,而仅仅是因为那份虚荣心,毕竟书读的多了,人就容易清高,总觉得如果只是个秀才的话,以后容易被同僚取笑,这是还没长大呢。
  “这样也好,省得整天在家里闷着,没病也要闷出病来了。”这一年一年的,长生不是说不努力,而是很努力的去读书了,比起当年的方之平来,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就是不如人家脑子好使,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既然没那份天赋,就不要在这方面浪费时间了。
  方之铭点头,“梅文清的岳父被外放了,没有几年怕是回不来,所以长生做官的事情还得找之平帮忙,你准备些礼物,咱们过两天带着去长公主府,给之平和长公主赔个礼、道个歉,才好托人家给长生办事儿不是。”
  说来这事儿也是他们糊涂了,想着之平都三十几岁的人了,也没有再要个儿子的打算,以后养老送终还得靠侄子才行,长生以后是可以继承爵位的,哪怕只是一个子爵,但是有这个爵位和家产在,他们两口子也不用担心了。
  长寿就不一样了,他虽然也是嫡子,却不占长,没有爵位继承不说,到时候被分出去了也分不了多少家产,而且他们两口子也没有在长寿身上费多少精力,读书是糊弄着读的,这么些年了也就是能把字认全,指望他去考什么功名,等到将来真的被分出去了,这孩子指不定要吃多少苦呢。
  所以才有了把长寿过继给之平的这个想法,有长公主和之平护着,长寿以后的日子肯定过不差,甚至过得比长生还要好,而有了长寿以后,之平和长公主也算是有了能养老送终的人,百年以后也不至于连个烧纸的人都没有,他们这个儿子就算是给之平和长公主养的了。
  这本来两全其美的事情,他和小崔氏也没想过对方会不答应,结果兴高采烈的去了,换来的局面却是两家撕破了脸,当时都在气头上,两家谁也不跟谁来往,这都已经两年多了,也该缓和缓和了。
  一听这话,小崔氏的脸就僵了,阴阳怪气的道,“人家根本就瞧不上我们这些穷亲戚,咱们腆着脸上找人家干嘛,梅文清的岳父外放了,不是还有梅文清吗,他好歹也是正六品,安排长生做个小官还安排不了吗?”
  她们都愿意舍一个儿子了,对方居然还不领情面,白捡一个半大小子做儿子,这样的好事儿上哪找去,偏偏长公主和方之平居然一口就拒绝了,连商量的余地都没有,这不是瞧不起人是什么!
  方之铭安抚的拍了拍小崔氏的肩膀,说实在的,要不是有事求到之平了,他也咽不下这口气去,但现在低头不是没有法子的事情吗。
  “梅文清才是正六品,待的又是翰林院,那地方可不好弄人进去,之平如今可都已经是从一品,又和太子关系密切,他给长生弄个小官儿做,远比梅文清要容易得多,再说了就算是如今用不上他,以后长生在官场上遇到什么事儿了,少不了还得麻烦他,这冤家易解不易结,咱们就算是为了儿子,先低头又怎么样。”
  这个道理小崔氏也明白,今时不同往日,方之平都已经是太子太傅了,哪怕是新帝上位,他也还是宠臣,长生若是想在官场有所作为的话,少不了还是要倚仗着方之平。
  但是都两年多没来往了,当年又闹得那么凶,她可不想上门去看人家的脸色。
  “要不然让爹去,长生可是他的嫡长孙,这事他也该管,大不了咱们从库房多出几份礼,让爹去找方之平算了。”小崔氏试探着道,之前不还送了个庄子,要给长生找师父吗,现在不过是让他给儿子说几句话,这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方之铭皱了皱眉头,“爹过去给之平说这个事儿,之平当然会答应了,只不过心甘情愿的办事,跟心不甘情不愿办事,效果是不一样的,对之平来说不过是抬抬手、说几句话的事情,但对长生来说可就是天差地别。”
  下面这几个儿子,也就是长生还有点出息,当爹娘的不能给儿子拖了后腿。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小崔氏心里再是不甘愿,也只能同意,左右就走这么一遭,为了长生怎么样都得忍。
  不过,方之平和长公主他们也就是如今得意,再过上十几、二十几年,到时候说不定就风水轮流转了,官位做的再高,势力再大有什么用,连个儿子都没有,诺大的家业早晚是要充公的,或许临了的时候,还得拜托长生和长寿帮忙看顾他们那两个女儿。
  这么一想,小崔氏心里就舒服多了,低头忍气不过是一时的,早晚有她们还回来的时候。
  也就是两天的时间,长生那边已经考虑的差不多了,不出方之铭所料,长生的确选择了去做官,而小崔氏这边,给长公主府带的礼物也差不多都备好了,毕竟是想要跟人家和好,之后又得求人办事儿,哪怕再舍不得,拿出来的也都是库房里一等一的好东西,小崔氏几乎是咬着牙列出的清单,甚至这些东西都影响到了她用膳的食欲,可见有多心疼。


第138章 
  方之平和靖嘉既然已经决定了不再要孩子; 而长乐又早早的定下了要招婿; 所以也没必要拿三从四德来约束长乐,那些用来教导女子的东西; 就不太适合再来教导长乐了,所以方之平和靖嘉基本上就长乐当做男孩子去教养。
  府里的产业该知道的要知道; 该插手的地方也要插手,为人处事的本事要学; 各处的人脉也得清楚,甚至读书学的也是四书五经,当然没必要学精了、学通了,但是里面的道理还是要知道。
  所以不管是方之平还是靖嘉,都拿出十足的耐心来教导长乐; 免得真到了顶门立户的时候,被旁人算计了去; 不管将来招到的赘婿人品如何; 还是自己有本事最放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