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纵横-第1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顺宗继位后,下达的第一道诏书,就是将洛王李安赐死。
京都中的皇族势力,人人自危,但因为京都的四门紧闭,并落下了千斤铁闸,他们根本就是逃无可逃,只能束手等死。
于是,所有皇族势力的关键人物,家家府门紧闭,剑拔弩张,神情绝望,特别是汝阳王李越的王府,每一名家将、护院、门客,都头束白带,迎着呼啸的北风,喝上一碗递来的烈酒,再把那酒碗摔碎在地上,一脸悲壮,摆出一幅敢死队的造型。
改朝换代,是要靠无数鲜血和头颅,来保证基础的牢固,所有人都明白这一点。
这些皇族势力的人,就算是想破脑袋也无法明白,怎么才过了一晚上,这个世界就变了一幅模样了呢?
向来保持中立,而且保持中立也最符合自身利益的城卫军、禁卫军,还有抚南大帅张崎,这些带兵的重臣,怎么可能都会去支持楚王李昊呢?这,实在是太让人难以相信了。
但,随着楚王李昊继位登基的消息传来,随着洛王李安被弑死,在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消息之后,意料中的大屠杀并没有出现。
在二十五日的清晨,风雪越来越大了,早起的京都市民心惊胆颤的发现,一队队顶盔贯甲的士卒,手持兵刃,神情警惕,昂然站立每一条街口之上,禁止任何人出行,稍有不服的抗辩者,便被一刀斩弑。
京都已被禁严,这种紧张的气氛,一直延续到辰时。
在辰时,数匹快马从皇宫中疾驰而出,在京都每一条街道上奔行着,每一匹马的马背上,都坐着一名红袍的禁卫军骑士,手中高举着传令栩檄,嘶声喊叫道:“顺宗皇帝大赦天下,有罪之臣皆不加罪,诏令各大臣依次入宫,到太和大殿上,依礼拜见新君。”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前往洛王王府传达赐死诏令的内侍太监,被一箭射死。
洛王李安站在王府的高楼上,一脸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绝然,他宣称道:“楚王李昊,为了达到谋逆篡位的目的,害死了景宗皇帝,现在又想加害与他,所以他拒绝奉诏。”
同时洛王李安还呼吁,各位朝庭重臣,不要被楚王李昊所蒙蔽,要认清楚王李昊的狼子野心,而他洛王李安,才是大齐帝国名正言顺的皇统传人,只要有认清形式者,并愿意追随他的人,他洛王李安不但继往不究,还将以王候之位封赏。
这,根本就是垂死挣扎啊!
所有人都认清了形式,所以,没有一个人对洛王李安表示同情,成王败寇,这是古往今来不移之真理,失败者的命运只有一个字,那就是一一死。
洛王王府虽然坚固,但在城卫军和禁卫军的联手攻击下,还是在短短的半个时辰之后,便被攻陷了下来,随后,洛王李安被砍下了头颅,传入宫中。
随着大赦令的传达,那些自认必死的皇族势力的人,都不由松了一口气,因为他们知道,唯一能够保全性命的机会来了。
虽然他们不知道,这个机会为什么会忽然降临,但他们心中都清楚,对抗是没有用处的,只是早死晚死的区别。
于是,他们把紧闭的府门打开,低着头,挤出一脸认罪服法的表情,前往太和大殿上,去祝贺顺宗皇帝登基,成为大齐帝国的新任皇帝。
这些皇族势力的人,有着他们自己的小算盘。
楚王李昊是在门阀豪族势力的支持下,当上皇帝的,这,无可置疑,但是,当年的景宗皇帝,不也是靠着门阀豪族的力量,发动了秋华之乱,而当上皇帝的么?!可后来怎么样?景宗皇帝处心积虑相消灭掉的,不就是门阀豪族么?!
今日失败,并不代表以后失败,只要我们这些皇族血统的人没有死绝,我们早晚会把门阀豪族的人全部消灭掉。
此刻,这些皇族大佬们,心头萦绕的最大疑问就是:楚王李昊究竟许下了什么样的条件,竟能使城卫军、禁卫军,还有抚南大帅张崎转而支持他?
正文 二百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
 更新时间:2009…4…30 13:53:53 本章字数:3449
鼓响钟鸣,一派肃穆。
众位朝臣按照品级次序,列班进入太和大殿之内,向新登基的顺宗皇帝叩首祝贺,并高呼‘万岁”以示承认新皇的正统、权威,并表示自身的臣服,同时,大家对景宗皇帝的意外驾崩表示深切哀恸。
死者为大,新皇继位朝议的第一件事情,便是确定给景宗皇帝治丧的规格、谧号、守孝的方法,等种种皇家礼仪~~想不到啊想不到,父皇他老人家便这样去了,朕真是伤心欲死,恨不能以身代之~~新继位的顺宗皇帝捶胸顿足,一身胖肉,在龙袍之下波浪起伏,龙椅子也随之发出‘吱吱’躁音,那张猪脸上,更是一幅拉不出屎来的痛苦表情。
一些曾经把楚王李昊,看成是呆傻儿童的大臣们,此刻心中都苦笑不已,他们已然明白,自己以前看走眼了,这位以前的楚王,现在的顺宗,有着大智若愚的奸滑呢。
接着,便是对那些拥戴顺宗皇帝继位登基大臣们的分封奖赏,说白了,就是胜利后的分赃!也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太尉陆平在顺宗皇帝继位一事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并运筹帷幄,算无遗策,是最应该重赏之人。
于是,问题便出现了,如何来奖赏太尉陆平。
太尉一职,乃是全国最高的军事长官,虽然在景宗皇帝时期,把太尉陆平的实权完全架空,但名份还是摆在那里的。
同时,太尉陆平又有国公的爵位。如果按照正常地进级顺序,下一步。就应该加封为王爵了,而且从太尉陆平的拥立之功、定鼎之力上而论功行赏,就算是加封陆平为王爵也并不过份。
但问题是,大齐帝国在开国之初,太祖皇帝便立下规矩。非皇姓不得封王。
所以,现有地官职系统,根本就没有一个合适的职位,用来嘉奖太尉陆平。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统治者对江山的管理,其实就是对臣民的管理,施之以威,令其从之,施之以利。令其顺之,施之以刑法。令其服之,帝王的无上威权由此而产生。
所以身为帝王者,最担心的就是这样的一种臣子,挟不世之功,同时权倾天下。赏无可赏,欲弑之,但其势力已成,便是以帝王之威,也不能与之争锋,而其身份地位,更超越在刑法之上。
这样的大臣,以后的发展趋势,只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忠心耿耿,监国护国,成为一代名臣。第二种,是阴谋造反,某权夺位,成为一代奸雄。
而现在的太尉陆平,便是这种情况,太尉陆平的选择,关系到顺宗皇帝的生死,和大齐帝国的存亡。
于是,顺宗皇帝决定,根据前朝的官制,在朝堂之上,加设相国一职,交由陆平担任,统领文武百官,就连他自己,也将改口称陆平为相父,同时,顺宗皇帝还决定,赐给陆平九锡的待遇。
在几番推脱之后,陆平同意接掌相国一职,但又严词拒绝了顺宗皇帝赐给地九锡待遇,这份拒绝,到让顺宗皇帝的心,踏实了一些。
九锡,分别是指车马、衣服、虎贲、弓矢等物,是九种礼器,在有地方面,甚至与皇帝相同,代表着皇帝对臣子的最高礼遇。
于是,便出现了这样一个怪圈,纵观历史,能被皇帝赐给九锡者,都是权倾天下的人物,便是皇带,也要看其眼色行事,否则自身的废立和性命,都将是对方一句话便可决定。
赐给臣下九锡,便代表了这样的一种求告态度~~你看,你现在吃地、用的、住的等等,都跟朕一样了,天下也交给你管理,我只是一个空壳子,一个摆设,你就别为难我了,当放屁一样,放过我吧~~
可是欲壑难填,接受九锡的权臣,常常会在不久的将来,把皇帝赶下台去,自己以身替之,于是,江山变色,改朝换代。
所以,顺宗皇帝要赐给陆平九锡,不但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试探,这份含义,陆平明白,朝中大臣的众位大臣也明白,陆平没有接受九锡的奖赐,让很多人都松了一口气,也让很多皇族势力的人,看到了~~总有一日,再让江山恢复我李家王朝~~的希望。
其实,陆平心中明白着呢,他现在,看似风光无限,其实暗含隐忧,他要是真地不知轻重的接受九锡赏赐,那么,灭门之祸将随之而来。
顺宗皇帝赐给他九锡的礼遇,不但是态度、是试探,更是陷井。
现在的陆平,毕竟多年都被架空,并没有太多的心腹势力,在他的手上,也就是那两万城卫军可以放心使用,那五千禁卫军,完全是因为他掌握着调兵金牌,而勉强顺从,抚南大帅张崎更是随时都有可能爆发的火山,驻扎在京都八关的六万南军,是##的不安定因素。
做大事者,不能急功近利,要徐徐图之,这才是老成谋国之举。
于是,陆平以新任的相国身份,提出建议,原禁卫军总统领尉迟勇,因为拥立之功,应该升级为镇国将军,禁卫军总统领一职,交由他的儿子尉迟疾接任。
这等于是变相的,把尉迟勇的军权给剥夺了,但因为接替他职位者,又是尉迟勇的独子尉迟疾,所以不用担心禁卫军士卒不服哗变。
尉迟勇站在大殿之上,心中感慨万千,自己是一名标准的军人,一辈子没有打过败仗,并忠君爱国,行规蹈矩,想不到最终,竟落得这样一个下场。他怅然良久,最后叹息一声。表示接受这份实际是惩罚的奖赏。
新任相国陆平再次提议,原抚南大帅张崎,因为拥立之功,再加上见事精明,应该接掌自己以前的职位。升级为太尉,同时兼任抚南大帅一职。
那些皇族势力的人,都大为奇怪,这个张崎,真不愧是有“玻璃蛋”之称地老奸滑啊,在这次变乱之中,不但自身势力无损,还升级为太尉,成为除却陆平以外,最大的利益获得者。真是不简单啊。
虽然别人羡慕不已,但张崎心中明白。陆平升任他为太尉,并让他兼任抚南大帅地实职,不过是在履行变乱之初时,对自己许下的承诺而已。
以前的太尉,掌管全国军事。只需向皇上负责,而现在,朝堂上增设了相国一职,统领文武众臣,自己这个太尉,便需向陆平负责,所谓掌管全国军事,便成了一句虚话,所以并不值得太过欢喜。
不过。由此也可以得出结论,那就是陆平并不打算对付自己,自己的荣华富贵还是能够得到保全的。
同时,自己想要率领南军,回到南方,成为一方割据地梦想,也化为了泡影。
而那些昔日的中间骑墙派,还有皇族势力的人,则因为陆平并没有把军权完全独揽,他们提掉在半空中的心,便也放松了下来。
一刀子割肉,都是一点点往下割的。
张崎则微带冷笑的瞅了那些皇族势力的人一眼,特别是汝阳王李越。
最后,顺宗皇帝高兴的宣布,他要把自己的妹妹玉琉公主,赐婚给相国陆平之子——威远将军陆恒,同时加封陆恒为二品定远将军。
因为陆恒聘有正妻韩氏,所以,顺宗皇帝允讦陆恒一房两妻,也就是民间说法中的两头大。
这种许婚,是示宠地表示,实在是辱没了玉琉公主的公主身份,但政治婚姻,只讲究带来地实际利益,所谓的名誉、身份、地位等等,在实际利益面前,都是虚话,所以众位大臣都高呼万岁,说皇上实在是英明识人啊,那个陆恒,我们都是知道的,从小就是一个好孩子,是一名杰出的人才,玉琉公主能嫁给陆恒,实在是男才女貌,天作之合啊。
大家都刻意的不去提那一房两妻的事情。
因为当初的斋宫赐宴,何昭仪已经许下了,要在皇宫的除夕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