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陌上有农家-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冰镇这样,冰镇那样的吃食,晚上还能在屋子里放块冰解暑的………
  “没有卖冰的,冰是大户人家的东西,他们有冰窖,冬天可以储存很多冰在里面……”
  冰可是大户人家的专属物,就算在镇上,能够在夏天使用冰的大户人家,一个手掌也数不完。
  “邵大哥,你要实在热,我去给你熬点儿酸梅汤给你解暑吧!”
  “算了吧,现在去厨房多热啊!”邵逸棠摇摇头,他到是忘记在古代,冰不是一般人能拥有的了。
  哎,这古代真是的,连冰都这么稀罕,这么热的夏天可怎么过啊………
  早知道这里夏天这么热,他一定要想办法像那些大户人家一样冬天存冰,然后夏天用,现在,上哪里去找冰啊,他又不是神仙,难不成还能凭空变出来………
  等等,变出来!!!
  邵逸棠猛地打起精神,对啊,他怎么就忘记了,就是变,把水变成冰!
  “安安,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咱们自己造冰去!”
  “啊……”

  ☆、55。硝石制冰

  硝石,化学名称硝酸钾,是一种白色味苦的晶体,矿产,喜欢呆在低温的墙脚下,颜色如霜,因此又被人称为“墙霜”。
  它溶解于水时会吸热,温度降低,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使水降温到结冰。
  唐朝末期,人们在生产火药时开采出大量硝石,并且发现了硝石吸热降低温度的特点,从此,人们就开始使用硝石制作冰,当时………”
  邵逸棠回忆起上学时候某位老师讲过的化学知识,具体是哪位老师,是男的,又或者是女的他已经不记得了,若不是当年考试逼着背书留下了深刻记忆,他还真想不起来可以用硝石制冰。
  据他所知,古代将硝石运用最广泛的地方就是自制火药烟花和入药治病。但来这里这么久了,他没听说过烟花火药,看来要寻找硝石,只有去药铺了!
  说做就做,邵逸棠向来是个行动派,拉着许安就跑镇上的药铺去了,弄得许安还以为他生病了要去抓药,一路上不停的问邵逸棠哪里不舒服。
  邵逸棠才没有哪里不舒服,神秘的对着许安一笑,就拉着人上药铺买硝石了。
  硝石别名芒硝,粗糙点的叫朴硝。古代常用来入药,两人在药铺很容易就找到了,因为不常用这东西,药铺存货不多,邵逸棠花了十文买了一包手掌大的硝石粉末。
  两人买到硝石之后,又买了些米粮补充家里的存货,才回到小溪村。
  一回家,邵逸棠就兴致勃勃的开始准备制作冰了。
  “邵大哥,这个叫硝石的东西,真的能制作冰啊?”虽然是疑问,但明显听得出许安也是兴奋的,主要是邵逸棠已经将太多不可能变成可能了。
  就说那甘蔗吧,长在后山那么多年,肯定有人发现吧,但是就没有一个人想到那是可以吃的东西,并且还能制作出糖来,现在邵逸棠说硝石能制冰,许安是绝对盲目的信任!
  “我什么时候骗过你,马上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看好了,安安………”
  将事先准备好的一个大盆里倒一些水,再将一个稍小的铁盆放入其中,然后将小盆里也倒上水,最后再在大盆子的水里放入硝石粉末,然后示意许安稍作等待。
  这就是最简单的硝石制冰方法,等硝石将水中的热量吸收之后,盆子里的水就能结成冰。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两人盯着桌上的盆子都十分紧张,直到盆子里的水开始降温,一点一点凝结,最后变成散发着白色冷气的冰,两人都激动的说不出话来了,以后,他们夏天也可以有冰了!!!
  大盆子里的冰加了硝石粉末不能吃,小盆子里面才是可以食用的冰块。
  “邵大哥,咱们真的造出冰了,太神奇了,这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法术啊,还有这个硝石,就是传说中的法宝吧!”
  “差不多吧,咱们现在终于可以吃到冰了……”邵逸棠也不知道怎么跟许安解释,说什么科学的他肯定听不懂,现在可以制作冰了,这个夏天没有空调也能熬过去了。
  “吃冰啊?”许安趴在桌子上盯着盆子里的冰块有些犹豫“邵大哥,咱们真的要吃冰?”
  好奢侈啊,竟然要吃冰,这可是夏天有钱都买不到的好东西啊!
  “是啊,这天这么热,没有空调冰淇淋,会中暑的好不好!”邵逸棠可受不了每天穿着长袖,还没有冰箱空调的夏天,好不容易做出冰了,难道就放着等它融化啊?
  不过看到许安犹豫并且心疼的表情,邵逸棠顿时明白了,冰在古代的夏天可比在现代稀罕多了,按照安安的性子,多半儿又心疼了………
  “安安,咱们有硝石,想要冰随时可以有的哦!”
  “对啊,咱们随时可以做哒。”许安恍然大悟,接着双眼发光的看着邵逸棠道“邵大哥,那咱们可以做冰去卖对不对?……”
  “聪明!”
  拉过许安在人额头亲了一口,邵逸棠喜滋滋就端着冰盆子跑到厨房去了,赚钱是可以,不过现在能不能先给自己消消暑气,他都快热死啦!
  制作冰赚钱,这个倒是可以,夏天天气炎热,如果有冰,那会好过很多,相信只要有点儿条件的人都会来买冰。
  不过邵逸棠并不准备大量制作冰,这里有条件购买冰的人并不多,而且真正的有钱人肯定都有冰窖,并不稀罕他制作的冰。
  所以,邵逸棠准备做冰棍,没错,就是冰棍。
  在古代,人们学会用硝石制冰之后,就有买卖人逐渐把糖加到冰里吸引顾客,后来更是有人在里面加上水果或果汁,甚至牛奶,这和现代的冰淇淋十分相似,换句话说,也就是现代冰淇淋的鼻祖。
  冰淇淋什么的他做不来,可是简单加糖的冰棍他会啊,而且不麻烦,虽然没有冰箱,可现在有硝石,制作起来就非常简单了。
  一个冰棍几文钱,普通人都消费得起,加上天气炎热,想必大家也愿意花上几文钱吃个冰棍吧,这可是冰耶,大户人家才有的冰好不好!
  这真正的消费体并不是有钱人,而是平民啊,这没钱的人在哪个时代可都是占了多数啊,虽然一个冰棍几文钱,但这买的人一多,那可就是财神爷了。
  现在两人刚盖了房子,手上的银子都花得差不多了,玉米,葡萄,甘蔗,都不是马上就能赚钱的东西。
  两人手上已经没多少银子了,不可能坐吃山空,家里人少,地里的活干不完,到时候请人帮忙可是要银子的,所以,赚钱,是必须的。
  既然决定制做冰棍赚钱,那用硝石制冰的方法就不能传出去,否则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了,他们还赚什么钱。
  虽然药铺有卖硝石的,但一来量太少,二来价格贵,三来渠道不安全,邵逸棠到处打听药铺购买硝石的渠道,最后为了保密,只能舍近求远跑到隔壁县城一个比较偏僻的村子收购硝石。
  而许安则到镇上去定制“冰箱”,其实就是一个方形的两层木箱,下面一层和四周放保持冷度的冰块,上面就放做好的冰棍,这样就可以延长冰棍融化的速度,和七八十年代街上寻街叫卖的货郎所用的泡沫箱子相似。
  自此,两人的卖冰事业是如火如荼的开展了起来!

  ☆、56。卖冰棍

  邵逸棠和许安正式准备卖冰棍的时候已经是六月初了,天还是那么热!
  头一次卖冰棍,两人并没有做太多,打算试一下水,毕竟这里没冰箱,想要保存就得浪费硝石!
  两人一共做了两百根,定价无味的冰棍一文钱一根,单独加糖的两文钱一根,加糖中间有果子的三文钱一根,酸梅汤做的冰棍五文钱一根。
  其中无味的八十根,加糖的五十,加果子的五十根,酸梅汤的二十根。
  糖是邵逸棠当初留下来的蔗糖。
  果子是山上的野果,拇指大的一颗,有点像酸枣,因为太酸了,没人去摘,山上一抓一大把,两人就摘了回来,做冰棍的时候一根加几颗,半透明的冰棍看上去立刻高端大气上档次了。
  这两种味道的冰棍除了买硝石的钱,基本没要什么成本,就是酸梅味儿的冰棍,要购买酸梅,花了成本,所以卖的也比较贵,但是酸梅五文钱一斤,卖一根酸梅冰棍就回来了,这样算下来,两人可是赚的不少。
  至于硝石,虽然药铺卖的比较贵,但实际的进价非常便宜,镇上药铺的硝石都是在隔壁县城的一个山村购买的,一贯铜钱可以买上好几麻袋的硝石了。
  邵逸棠感叹药铺暴利的同时,当即就装作药材商人在那里购买了十几个麻袋的硝石,够他用一个夏天了。
  虽然感叹药铺的暴利,但邵逸棠将自己卖冰棍的成本算了算,就和许安躲在房间里偷笑了,咱的冰棍不比药铺赚的少啊。
  一切准备工序做好,邵逸棠和许安将装冰棍的木头箱子放到板车上,驾着驴车就朝镇上出发了。
  平远镇虽然是小镇,但却非常繁华,原因就是方圆千里之内,只有平远镇靠近大河,有一处码头,来往商人的船只都要经过或者停留在这里。
  今天的码头和往常一样热闹,此刻正直午时,天气十分炎热,忙碌了一上午的苦力脚夫用布帕擦了擦汗,顶着烈日跑到不远处的棚子里准备吃饭休息。
  休息的草棚子是苦力们自发一起搭的,很大很结实,足够整个码头的苦力呆在里面休息。
  苦力挣得是力气钱,为了省钱,大多数人的午饭都是自己带的,杂面窝窝头和咸菜,最多就是花上一两文钱到路边的小摊上买上一碗糙米粥。
  孙二柱就是码头苦力中的一名,他家就住在小溪村的隔壁村子,父母早亡,尚未娶亲,家中也没有姐妹,属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那种,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挣钱娶媳妇,码头收入不错,只要再干上几年,他就可以取媳妇了。
  码头虽然挣钱,可确实幸苦,此刻正直夏天,每日顶着烈日搬运货物就连孙二柱这个壮实青年也快受不了了。
  “三叔公,我凉汤喝完了,把你的分我点儿……”
  孙二柱吞下干涩的杂面馒头,朝身边一起上码头干苦力的三叔公道。
  “你省着点儿,今天你婶儿就熬了一壶。”三叔公抹了抹头上的汗,将水壶递了过去。
  “晓得晓得………”
  孙二柱接过水壶喝了一大口,稍微解渴之后才接着吃手上的馒头,望着天上的烈日,暗道只要存够了钱,以后打死也不来码头了,真是热死他了。
  此刻码头的最后一艘船也已经下完了货物,剩下的苦力也陆陆续续进了草棚,众人三三两两的坐在一起吃饭聊天,准备在下一艘货船到来之前,好生休息一会儿。
  邵逸堂和许安到码头的时候苦力们已经吃过饭,躲在草棚里躺在地上休息,因为烈日的原因,没有几个人在外面走动,就连码头卖东西的小商贩也挑着东西在草棚里面摆摊,好在草棚够大,并不拥挤。
  从小溪村到码头要不少的距离,两人就算驾着驴车也要走上半个时辰,为了保证冰棍不融化,中途两人又往木箱中加了一次硝石粉末。
  天气虽然炎热,但一路上两人都是打着油伞,靠在冰冰凉凉的木箱之上,还算能忍受。
  将驴车驾到草棚内时已经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码头虽然人多,但来来往往也就是那些熟悉面孔,连小商贩也是那几个而已,此刻突然出现一个新面孔,还驾着驴车来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