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暴君养成史-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曜也是不嫌事大的,殿试的最后一题,他直接就问了这些贡生对火器的看法、以及对术道两方的看法。这一下,在场所有人都想起了那一场发生在悦然居的大戏。殿试的这一遭, 真正地把技术这一个概念推广到了全国,而那几个得见帝后真容的贡生们又都震惊地说出了两人的身份,这一下, 天下可都炸开锅了。
  悦然居那番话出自普通贵妇人之口和出自皇后娘娘之口,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效果,更别说当时陛下曾抚掌而赞。虽然说这次的殿试,有一名坚持“道”而不认同“术”的考生也入了三甲,但天下学子还是知道陛下的倾向。这世上,哪个饱读诗书的学子不想入朝为官、平步青云?知道了陛下这么明显的政策倾向,自然有的是人往这个方向去琢磨。
  一年时间,各地府衙里头,精通水利、农耕技术、兵器制造的年轻小吏和主簿一下子就多了很多,最重要的是,各地的官员在考虑自己政绩的时候,都会有意无意地将当地科技发展情况写入例行汇报中。
  这风气的形成,还真起了不小的最用,各地关于农具和水利器械的改革,一下子就盛行了起来,各地有需求,自然也有商家跟进,再加之赵曜也着令工部的官员要多关注地方上的此类改革,及时地将真正有用的发明推广开来,所以一时之间,民间发明之风盛行。
  当然,这里头真正引起了一定轰动的发明,来自江南。一年的海上贸易,让国库立刻丰盈起来,而同样的,也带动了江南及周边等地的飞速发展。大周最出名的拳头产品,无外乎就是丝绸、茶叶、陶瓷器,正好,这些东西,江南都有,质量还都不错。故而江南,又是港口,又是货源地,富商们赚得盆满钵溢,老百姓也一下子多了许多收入,尤其是江南的劳动妇女们,很多都走出家门,做绣娘、做织娘、采茶叶,一下子就给家里增加了很多收入,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即便是封建观念横行的古代,这条根植于生存本能的原则还是能起很大作用的。
  江南之地,自古以来就有女性做绣娘、织娘赚钱养家的,所以相对而言,对女性的压迫和歧视本就稍比其他地方要好些,而现在因为海上贸易的推广,所需的丝绸、茶叶成倍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一下子巨大了起来。特别是一些技艺精湛的绣娘们,各家都抢着要,给出的工资待遇,自然也是极为可观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对女性束缚较少的社会环境,这项轰动大周的纺织机发明,才得以诞生。发明这个纺织机的,正是一个普通的织娘和她的木工丈夫。大周原本的织布机是前朝黄道婆发明的织机,在本朝这种织机得到了大力推广。这种织机是脚踏式的,最多为三个纱锭,也就是可以同时纺三根线,但这刘姓织娘不满足,她想往织机上装更多的纱锭,想着能同时纺更多的纱线就能赚更多的钱了。这一琢磨两琢磨,这对夫妻还真琢磨出了能装十个纱锭的织机。
  他们俩也聪明,还想到把织机卖出去,正巧,现下浙江的布政使是田沐阳,他了解到这一发明后,立刻意识到这东西极为有用,不仅立刻往上写了奏折,还帮助在江南地区推广新式织布机,让整个江南地区的布匹产量翻了数倍。
  看到这样的情况,沈芊自然是无比欣喜,她来到这里之后的两大愿景,一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最好能为推动大周的工业化进程奠定基础;二便是提高女性社会地位,解除社会束缚和社会歧视。虽然要做到这两点,难如登天,可能她这辈子都未必能够看到任何成果。但江南织造的这一次变革,让她一下子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为这样的曙光,当浮三大白!
  “来,儿子,咱们庆贺一杯!”沈芊握着个小酒杯,摇头晃脑地碰了碰儿子的小手,喜滋滋地喝了一口。
  小康宁已经一岁了,虽然还要人抱着,但已经咿咿呀呀得很能说话了。这不,被自家母后调戏了,他立刻皱着小眉头,咿咿地要扑过去抢沈芊手里的酒杯,那小眼神儿好似在埋怨自家母亲不跟自己分享好东西。
  小孩儿这个时候,正是逗起来最有趣的时候,毕竟不会说话,就算被爸妈逗弄地委屈了,也只能“哇哇”地大哭。这娃那恶趣味的爹就最喜欢逗弄儿子,每次不把儿子逗哭就不算完事,每日一逗儿子,几乎成了赵曜的人生乐趣。
  至于孩子的娘嘛,在孩子爹面前还是很正经,每次都帮小康宁伸张正义,帮他揍他那不靠谱的爹,但是私底下……嗯,儿子真好玩。
  小康宁不停地想拽沈芊的手,抢她手里的酒杯,沈芊拿着杯子左晃右晃,惹得儿子的小脑袋也跟着左转右转,那模样,就跟一只咪呜呜的小猫咪似的。
  沈芊逗逗他,又不给他,小家伙终于委屈了,乌溜溜地眼睛瞪着她,小鼻子一抽一抽的,“哇哇”地开始哭了起来。
  “呀?怎么哭了。”
  正当此时,赵曜的声音从外头传来,沈芊一回头,就见他穿着一身朝服,显然是刚下了朝回来。
  沈芊边哄儿子,便眼珠一转,指着赵曜:“你瞧瞧,你一来,儿子就哭了!”
  赵曜一头雾水,无辜至极:“那什么……我刚到。”
  沈芊理直气壮地诬赖某人:“就是因为你老欺负儿子,所以他现在一看到你就哭,你说你要不要反省反省。”
  赵曜哭笑不得,跨步进门:“好好,是我吓着咱们乖儿子了,来来来,父皇抱抱。”
  小康宁瘪着嘴,破天荒地伸手向他父皇,显然是要他抱。赵曜受宠若惊地接过儿子,又忍不住出门抬头看了看天:“我还以为今儿太阳从西边出了呢,咱儿子也有赖着我的一天啊!”
  沈芊心虚地咳嗽一声,不敢对上小康宁那控诉的眼神,只能立马转话题:“嗯,今儿早朝没什么事吧?”
  沈芊只是随口一问,赵曜的脸色却有些不太好,他凝着眉:“不太好,克都死了。”
  沈芊一愣,反应了好一会儿,才想到这克都是谁。当初鞑靼大王赛迁被俘虏之后,鞑靼王的位置就落到了一个据说有汉人血统的王子克都的手里。克都此人据说也是跟随大军入侵大周的,当初围城也不知道真的会让他逃脱了,逃回鞑靼后,此人也挺有能耐,愣是从个不受宠的汉人混血混成了鞑靼的大王。此人心机深城府重,不似前几任鞑靼大王那样好战好杀,以武力统御一切。他很能忍。这次战胜后,大周朝难得地强硬了一次,不仅陈兵北上,还要求对方必须赔钱割地。也不知是大周这难得强硬的态度震慑了对方,还是鞑靼这位新王确实忍辱负重,鞑靼方倒还真让步了,虽没同意割地,却同意了赔偿,两个月前,第一批赔偿的款项在双方扯皮之下,终于运到了大周境内。
  “所以,克都是因为容易赔偿才被反对派杀了夺位?”听了赵曜的解释,沈芊倒也明白了,鞑靼人嘛,烧杀抢掠惯了,向来只有他们抢人家的份儿,这次轮到自己割肉,国内反对声浪想来是很激烈的。
  赵曜点头:“所谓橘生淮北则为枳,克都这两年的执政,很明显能看得出是想学中原王朝的模式。但是,他那些族人早习惯了游牧掠夺的生活方式,更何况他的王位不过是靠着国师撑上去的,我估摸着,那国师撑他,也无非是看他无母族,好掌控…现在闹得厉害了,他被几个兄弟不满赔款割地和各种新政的兄弟联手杀了。”
  “这个国师,就是当年的那位?那项青云…”沈芊想到了项老将军的冤案,当初就是被诬陷与这国师暗通,如果这次内乱涉及国师的话,项青云必不会罢休。
  赵曜无奈点头:“项青云已经上过三次折子,请命领兵北上,说要扫平鞑靼。但我之前一直没批,所以今天早朝,他当廷说了。”
  “那…你怎么想?”沈芊犹豫地问。
  “国内战事结束还不满三年,北伐鞑靼又将是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赵曜顿了顿,忽然话锋一转,“但是,没有比这次更好的时机了!”
  沈芊微笑,对上他坚定的视线:“是啊,鞑靼王室现在多方混战,正是群龙无主的时候…你想打,咱们就打!”
  “好!”一个稚嫩的声音忽然兴奋地叫起来。赵曜和沈芊惊异地对视一眼,低头一看,刚刚还委屈抽泣的儿子不知怎么,竟然正高兴地拍小手,这句“好”还真是他说的!
  儿子第一句话,不是叫爹,也不是喊娘,竟然是说了个“好”字。沈芊无奈摇头,赵曜却相当高兴地把儿子抛起来,一边抛还一边朗笑:“好!果然有雄主之才!父皇听你的,咱们这就踏平鞑靼!”
  

第154章 大结局
  出兵鞑靼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千百年来,华夏子民便与脚下的土地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他们不喜远游, 同样的,也从来没想过要打过长城,打到草原、漠北、西域去, 当然, 这一切并不是没有前人做过, 只是,已经失去太久太久了。
  赵曜想要效仿汉武帝, 退鞑靼于千里之外,将北方沃野草原都收入大周的版图之中。这样的雄心壮志让所有人臣子既感慨又害怕。作为炎黄子孙、大周臣子,谁不想让大周重现当年的汉唐盛世?四方拜服、万国来朝, 这是多少年未曾见过的景象了, 自唐后,中原大地战火纷争百余年, 及宋时, 只余半壁江山,待得前朝,国祚更是落入蒙古人之手……大周虽已立国百年,可国库长年空虚, 疆域远不及盛唐,更别说百余年来,北方还一直都深受鞑靼边之苦, 打,所有人都想打,可真到了落子出兵的这一天,很多人却都忍不住惶恐起来——他们输了百余年,真的能赢吗?会赢吗?
  满朝文武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有人问出口,也有人心中自语。面对浮动的人心,赵曜只有一个字:“战!”
  他没有回答任何人的疑问,在正式出兵之前,他召集了朝中所有战功卓著的武将,不拘职级大小,仔细地听取了他们对这场战事打法的意见。本来这些武将进宫的时候,都以为陛下会问他们是否要打,可没想到,陛下开口第一句话就是怎么打。
  如此斩钉截铁的态度,让所有人都明白了此战必行。有了这种觉悟,满朝文武反倒全部被激起了热血,尤其是以陈赟、管振勋为首的武将们,也全部排除杂念,全心开始谋划攻打鞑靼王庭,一群人本来还存着争利之心的人,反倒如同之前击退侵略者一样全心合作了起来。
  计划很快定好,粮草也在户部等部门的协调之下全部调配完毕,火器局的火器已经全部调拨到前线,这次由大都督陈赟负责坐镇,由项青云任副帅。之前项青云在江南抓了不少人,彼时钱谷用就打算鱼死网破地爆出他的背景,但还没等项青云的身世背景发酵起来,英国公就接手了江南案,项青云不再是那个众之矢,关于他的那些风言风语自然也无用武之地了。此次由项青云为前锋,陈赟为主帅,倒也得到了满朝文武的认可。
  项青云很清楚赵曜的意思,这次伐鞑靼是赵曜给他的机会,如果他能抓住机会,那么项家的污名就会被洗清,他这么多年背负的一切也能有个了结了。但如果他失败了,那么一切便会被彻底掩埋,项家这通敌卖国的罪名还会一直背下去,没有证据和好处,赵曜绝不会为他做任何担保。
  这场战事对项青云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