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老关家的六零日常-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子吃完了饭,脑子也清醒得差不多了,就跟纪承打电话。
  酒店那边儿的合同已经办好了,纪承已经带着人过去接收了。大哥和大姐夫也一直在呢,一边儿是帮着做酒店的交接,一边儿是给大米的店铺收尾。剩下的大米,去掉发霉的,都直接送酒店了,酒店有冷库,也配着餐厅,用不上几天,那些米就消化了。
  公司这边儿,老总和主要的管理人员一下走了一半儿,剩下副总带着另一半儿人一个人当两个用的维持着公司运行,还得顺带着带新人。公司都这么忙了,明子也不好意思还在家当米虫,在电话里答应纪承会到公司上班,先带一段时间。
  小文哥跟老姐夫回来就进工地了,批下来的地都拆迁得差不多了。接下来就是进料,打地基了。小文哥账算得可明白了,今年先把地基和框架打好。等下半年大哥在南岛忙完了回来,明年砖厂正好复工,他工地上的砖就有着落了,他一次开这么大的盘,大哥开工也不怕销不出去,一个盘,两家都赚钱,多好。
  要说大哥这运气也真是没谁了,去南岛卖了两年大米,虽然大米没挣着什么钱,但是“捡”了个大酒店回来。最重要的,也是让同行嫉妒得眼睛都红了的是,这两年天气都不好,总下雨。干砖厂就怕下雨,一下雨砖坯子晾不干,没有坯子烧,大窖就得灭火儿,场地上的砖又拉不出去,钱压着钱,赔得上吊的都有。大哥正好完美的躲过了这两年。
  虽然谁也不知道明年会什么样儿,但是人家没开工呢,下家儿都找好了,小文哥这么大的盘,别人拖人拖关系,砖都送不进来,人家直接就是自家的。就是天气还那个死样儿,他也赔不上啥。气人不……
  学校开学之后,家里人也都开始了各自的忙碌。明子爹回来在县城里住了两天就让小文哥送他回高官屯了。小文哥拉了小半车的东西回去给三姨,还有前院儿的八爷爷。三姨家的老三两口子这段儿时间也带着孩子到高官屯儿陪老太太住了几天,虽说他们是陪自个儿的亲妈,毕竟三姨都到关家了,这个情儿关家还得领着。有啥东西都少不了他们的份儿。
  明子开始每天到公司上班,过起了朝八晚五的上班族生活,早上跟着孩子们一块儿出门,晚上回来就到了晚餐时间了,在公司天天事情也多,忙啊,人手不够用。郝建国现在不光得天天跟明子当司机了,在公司干的活儿都快赶上个部分经理了。明子已经跟顾向北说了,再给找个司机,郝建国的才能不能浪费了,这孩子是个做生意的料。
  入冬的时候,大哥跟大姐夫带着陈国栋从南岛撤回来了,吴迪留在南岛了,他在酒店能帮上忙,而且跟他那个小女朋友也订下日子要结婚了,把他爸妈都接过去过年了,过完年直接就办婚礼了。
  还有一个特别好的消息,就是飞鸿跟海燕结婚一年多之后,终于有宝宝了。关家有第四代啦!大姐乐得都不行了,天天干啥都乐呵呵的,飞鸿结婚一年多,虽然她嘴上没说,小两口年纪都不大,她也没催着他们要孩子,可是心里还是着急的吧,不然有好消息传出来,不会高兴成这样儿。
  大姐夫一回来,就听到当爷爷的消息,也是高兴得不行,连饭量都跟着大了,一顿饭吃一小盆儿,还说呢,觉得混身都是力气,吃多少饭都跟吃不饱似的。
  海燕进入孕吐期的时候,就不在家开火了,每天下了班直接就到大姐家来,大姐天天换着样儿给好吃的,晚上吃完了饭,小两口再一块儿回自个儿家去。享福享得咧……
  因为海燕怀孕了,明子原计划的全家到南岛过春节的计划就实施不了了。大姐家肯定不会再折腾了。姐夫们也都上有老呢,过年的时候,都是回老家陪老人过年的。就三姐家四口人不用折腾。三姐夫是个很会生活的人,这几年家里日子缓过来了,不紧张了,明子当初让他们留着的国库券正经的挣了一笔,再加上市里房子的房租,也算是小富之家了。放寒假的时候,人家四口人就出门旅游去了,年前才能回来呢。
  顾向北过年的时候没有假了,走不开,不光走不开,还得下部队。明子没像往年一样带孩子出国,她的海边餐厅建好了,她要去验收了。就带着孩子到南岛过了个寒假。
  高雪这回也跟着到的南岛,她跟明子提出来要到酒店上班,在公司里,她只能做做文职,挣得钱并不多,她想到酒店附带着奢侈品店里当售货员,因为售货员有提成,奢侈品店里的提成还特别高。她家里负担重,想着挣钱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儿。明子就同意了。带着她一块儿到的南岛。
  餐厅完全是按照明子专门找人设计的图纸盖的,就是她想像中的样子,门前的老树上还吊着秋千,随着海风,每一下都晃动出浪温的气息。
  海边儿嘛,海鲜是方便,所以餐厅就是个海鲜餐厅,明子本来想弄海鲜烧烤了,因为她自个儿爱吃烤生蚝,但是烟熏火燎的,跟装修实在是不配套,才退而求其次的改成海鲜餐厅的。


第110章 
  明子开餐厅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挣多少多少钱,最初她只是想块地,后来发现位置好,才开了餐厅,也只是不想浪费了这块地,这么好的风景。
  关于餐厅的定位,她更在意的,也是自己的口感体验。所以餐厅的大厨是高薪聘的,活儿少工资高。
  服务员也都是精挑细选的。
  然后菜的价格嘛,也跟餐厅的品质一样,脱离了平民的范畴。
  明子求的不多,只要不赔钱,能维持收支平衡就行,她不用这个餐厅挣钱。
  不得不说,冬天在南岛待着真的挺享受的,二十度左右的天气,不冷不热的,穿着单衣正好。
  高雪到了南岛就去酒店上班了。因为长得太好看,要个儿有个儿要样儿有样儿,嘴还特别会说,情商超高,从上班第一天就人销量,之后几乎每一天都有销量,这就绝对是本事了。酒店经过整改,管理各方面都比原来高了不只一个档次,客流量比之前要大不少,但是能随时随地买得起奢侈品的人,说实话,还是有限的。可就是在这样有限的资源里,高雪还是每一天都有收获,那就绝对不是运气的问题了。
  好看的姑娘谁都乐意多看几眼,可光是长得好看,并一定就能让人心甘情愿的接受你的推销。还得有情商。
  这样的姑娘,到了哪里,都不会被埋没的。
  明子在南岛待了一个月,高雪在这一个月里就挣了两万多块钱。她一直住在酒店的员工宿舍里,平时除了工作服,很少买衣服,钱大部分都汇回家里去了。高风明年就要退伍了,他这种就是正常的二年兵。高雪跟明子说,想攒些钱,给她大哥在县城里开家小餐馆,也让他有个谋生之地。明子能说什么呢,只能羡慕,人家养出了这样的孩子。
  部队那块地,一直没有动,纪承把那一栋楼稍稍整修了一下,做员工宿舍了。所以子来南岛,还是得住在酒店里。怎么也是自家的酒店嘛,纪承给娘仨安排了顶层的总统套房,明子终于也有机会享受了一把“总统”的待遇。
  周围的景点儿已经都玩过了。明子每天就是到餐厅去客串服务员,全面的感受一下餐厅的经营情况,服务水平。每天在餐厅吃两顿饭,每顿一到两个菜,打算走之前把所有的菜都尝试一遍。
  两个小的,不怎么跟明子在一起,他们自己能照顾好自己了。平常明子到餐厅上班的时候,他俩就自个儿待在酒店里写作业。或者去游戏池游泳啥的。每天早晚两次,到海边跑步,顾向北时常打电话过来,督促他们两个训练,说是回去之后要带到队里去考核的,达不到新兵的标准就要惩罚。
  要么说是特种大队大队长的孩子呢,八岁就得达到十八岁成年新兵的标准了。明子倒是不心疼孩子,顾向北又不是后爹,肯定能照顾好他们。她只是犯愁,小龙儿当然怎么练都没问题了。要是可心儿练得五大三粗,孔武有力的,可怎么整?都已经是那么个脾气了,再加上比脾气更爆的武力值,哎,未来简直不敢想像。
  平常他们俩到海边儿跑步也不是就他们俩,早在明子娘仨刚一到南岛的时候,吴迪就安排了人跟着两小的。都是他们以前的战友,后来投奔过来的,知深知底的,没啥不放心的。
  九七年,就是在这么简单又安逸的气氛当中到来的。
  过完了年,在顾向北终于可以从兽营里面回来的时候,明子早早就买了回程的机票,带着孩子们回家等着团聚。
  然而他们才团聚了没到三天,顾向北又走了。伟人逝世,他们有很多事情要做。连明子爹过生日,都没有赶回来参加。
  家人团聚的时候,也都感既了一番伟人的离逝。其中大哥的感慨最多,他说,如果不是因为邓,关家可能还在高官屯里种地呢,他们家不会有现在的日子。住着自己家盖的楼房,开着几十万的车,拿着大哥大,想吃什么就吃得起什么,想用什么买得到什么。还能花二十几万块钱全家老老小小的出去旅游。明子爹他们那辈人认知中的现代化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现如今,何止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啊。
  大哥说得大家伙儿都挺感慨的。给明子爹过生日的不光是他的七个子女,还有别的亲戚,可就是过得最差的,也没有穿带补西的衣服的,没有挨饿的,甚至日常还在吃粗粮的都少了。
  这就是进步,整个国家的进步,受惠的就是他们这些再普通不过的小老百姓。
  电视上循环播放着关于邓的电视剧,记录片和影像资料啥的。特别是他说的等到港岛回归之后,要到中国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特别的让人唏嘘,老爷子只差了不到四个半月就等到了。
  看电视新闻上每天报道港岛回归的进度,明子才恍然想起,下半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她这种小老百姓,每天吃饱不饿就行了,哪里有空关心那么多国家大事,上辈的九七年,她还在上学呢,一天天的一点儿不知道愁,傻乐呵傻乐呵的,什么金融危机啥的不过就是新闻里的名词,对于他来说,还不如一个化学方程式背不下来的危机大呢!
  但是对于现在的明子来说,金融危机的意义就大不一样了。
  危机危机,是危险,更是机遇。
  别的她没什么印象,但是港岛在这样席卷了整个亚洲的金融危机当中安然挺了过去,她是知道的,她上大学的时候,好多课程的老师都会从各种角度分析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实际意义,总是拿港岛举例,如果没有祖国这个强大的靠山,港岛的境遇不会比其它三只小龙更好。在亚洲四小龙当中一枝独秀了后面的那么多年。
  明子还记得一件事儿,就是上辈子她的一个朋友结婚,那朋友很传统,买首饰的时候,就认准黄金了。当时是她陪着逛了好多家金店,对金价的印象还是很深刻的,三百多块钱一克。那时候跟金店的店员聊天,还聊起过,金融危机的时候,金价触底,才不到一百块钱。那店员还感慨,要是谁那时候存上点儿金首饰啥的,都能赚到三四倍的利润。
  还有房价,这个不是前世的记忆,是明子这辈子的知识积累,她买了这么些年的房子,就研究了这么些年的房子,自己家做了这些生意,她也不是经济上的小白了。经济不好,企业破产,房价肯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