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魔教卖甜饼-第1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转头他继续往上走:“万一没骑上大马,他岂不是要哭出来。这才六岁。”
  舒浅跟在后头:“哭就哭了呗。人一生又不是只有科举。当个丞相不也挺好的。丞相不成,回头他喜欢酿酒,酿个天下第一也挺好的。”
  段九渊被逗笑了:“哪有你这么教人的?”
  舒浅叹气:“我这不就是不会教人,这才来寻先生了么?我这人就爱让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啊。”
  段九渊问舒浅:“那你孩子呢?”
  “我孩子似乎更想要从商或者做手艺人。”舒浅觉得这两个孩子对科举似乎没什么兴趣,对当皇帝更是避而远之,现在连皇宫都不想去。
  “也挺好的。”段九渊这样说,“天下什么人都需要嘛。”
  舒浅点头:“是啊,天下什么人都需要。”
  到了。
  两人停下脚步,看向了书院门。


第159章 
  书院门是敞开的。
  此刻书院里还比较安静; 学子们都在听课,先生们不是在备课就是在讲课; 偶尔还有旁听的。
  负责看门打扫的人见了段九渊; 认出后忙将人往里头引:“大人里头请。”
  舒浅是跟随着的,自然跟着进来了。
  两人走了一段; 就不要人带路了。
  反倒是段九渊给舒浅带路; 让她听听几个先生的话。
  两人没有特别靠近,怕打扰别人讲课。
  “入国子监,可以直接考乡试; 不用再考童子试。这儿的人不成。所以在书院里; 学的东西要更多。”段九渊和舒浅讲着,“六元及第听着就比三元及第了不起。”
  他这么一说; 舒浅就跟着笑起来。
  “不过国子监有国子监的好处; 这书院里请不来的先生; 在国子监里都可能请得来。”段九渊还挺羡慕国子监的人的。
  他就不是国子监出身。
  “以后书院多了; 国子监指不定也会逐渐开始收普通学子。”舒浅是知道萧子鸿在慢慢给科举改制。
  段九渊笑哼一声:“谁知道呢。不过对天下学子而言,书院多了是好事。”
  舒浅点头。
  “这道题我们来看怎么写。起讲先提三句,即讲这两个字四股,中间过接四句; 复讲四股,复收四句,再作大结。”
  八股文,讲格式呢。
  段九渊小声:“规矩是好事,整日讲规矩就不是什么好事。太规矩; 你瞧不上。”
  他倒是清楚。
  舒浅确实不喜欢太规矩的先生,对姚华不妥。
  “邦有道,危言危行。这话的意思是……”
  论语,讲经义呢。
  段九渊:“经义谁都能讲,谁讲不来都不好意做先生。”
  舒浅觉得很有道理。
  “前些日子,我在应天,也就是现在的南京……”
  不知道在说什么。
  段九渊:“这人我知道,整日就爱吹嘘,本事是有的,不适合当先生。”
  舒浅听着一个个批判过去,觉得好像哪个都不太妥当。
  一溜烟看下来,段九渊自己都批判了一个遍,忍不住问舒浅:“你还看了哪些人?说来我听听。我也好知道你偏向于哪样的先生。”
  两人寻了个屋子,受了下仆送来的两杯茶。
  舒浅这才和他说起自己看过的几个先生。
  “徽州的汪先生,总是爱提交诉状,这是那儿的风气,不成,容易得罪人,还容易扯出大事情。”舒浅随口就说了一个例子。
  段九渊想了想徽州的风气,再想了想汪家……
  汪家?
  前工部侍郎?
  段九渊脸上放空了点,觉得自己可能低估了面前的女子。
  舒浅还在说呢。
  “瀛洲的崔先生,太拘束。这自己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现在是好了点,不过太死板。不适合。”
  崔?
  瀛洲现在的知州不就是崔嵩么?
  “崇明州也不妥,辈分不对。”舒浅又点了一个。
  段九渊:“……请问,那个孩子姓什么?”
  舒浅看向段九渊:“姚。叫姚华。”
  段九渊立刻对上了姚家,脑子里想了半天没在姚家里找到一个姚家天才小辈。
  姚长青的孩子……等等姚长青家的孩子几岁了?
  这样算确实辈分不对!
  “你这是姚家的孩子!”段九渊服了,“姚家把这孩子藏那么好!”
  舒浅觉得段九渊误会了:“没藏,就在崇明。”
  段九渊不算很清楚姚家的私事,又是满脑袋疑惑了:“在崇明?崇明有大户姓姚?”
  舒浅没细说:“不是大户,就是个小姚家,我看着这孩子聪明,不想让他被埋没了。”
  段九渊只好帮舒浅再想想,既然要辈分对一点的,又要不太死板,又不会太激进的……
  嗯?
  段九渊指了自己:“我怎么觉得我好像还挺符合的?”
  舒浅愣了下。
  段九渊补充:“我还是个状元嘞。”
  好像,也不是不行?
  舒浅是看过段九渊的卷子的,当时她就觉得有点意思。不过那时候她正怀着孩子,也就没有顾上后续。再后来各种事情上来,又三年新一个状元出现,她就把这事丢在了脑后。
  段九渊这都是好几年前的状元了。
  当过一段时间官,倒是也还成。
  “我再想想。”舒浅琢磨了琢磨,“明个我还要去国子监看看。”
  段九渊:“……国子监怎么混进去?”
  书院好混,国子监怎么混?
  舒浅朝他笑了下:“明天我来带你进去!”
  等喝完了茶,段九渊都没能套出来舒浅怎么带他进去,一脸茫然就跟着舒浅约定了明日的时间。
  转头段九渊被人寻走了,舒浅也就下了山。
  等了山脚,已有马车候着。
  舒浅上了马车,对充当马夫的红三打趣:“陛下倒是有心了。”
  红三诚恳回话:“陛下只是担心娘娘踢馆不成,恼羞成怒把人家书院拆了。”
  舒浅:“噗……”
  她的踢馆只是玩笑话呀。
  她回了宫,把这事给萧子鸿说了,萧子鸿和她一样意外:“这么巧着碰上了。”
  舒浅点头:“明日打算一道去国子监看看。”
  萧子鸿问了声李公公明日的行程,发现也没什么大事,干脆表示:“成,我与你们一道。”
  于是第二日去国子监,那就不是隐姓埋名前去了。
  萧子鸿说了一切从简,到底还是不得不带上了不少人。
  舒浅更是头上带了不少沉重的饰品,撑起了一国之母的行头,跟着萧子鸿一块儿前往国子监。
  段九渊看到萧子鸿和舒浅后,脑子空了空,下意识叩拜行礼,行礼完起来,脸上还没能有表情。
  他真没见过皇后。
  寻常官员见个皇上都挺不错了。至于皇后,几乎是只有朝中命妇才能见的。别提舒浅这个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根本不在宫里头的皇后。
  太子早有人教,皇后也不可能随意说出个小姚家。
  哪怕是寻常很是聪明的段九渊,此刻也被这消息弄得不知道要如何思考。
  这寻个先生,要皇帝和皇后一道出来,未免太兴师动众。
  他当然不知道,舒浅就是单纯不舍得好好天赋被埋没,萧子鸿则是在给自己的太子培养一个小丞相。
  萧子鸿见段九渊好半天回不了神,觉得好笑,不过也没太提醒。
  他和舒浅和国子监交代了一声后,便是在人带领下,极为寻常就那么逛了几圈,听着人介绍国子监的那些个朝中重臣。
  朝中的那些臣子,萧子鸿一个个都见过。
  不过身为臣子和身为先生,那是两码事。
  他为太子选了的先生,是不可能去给姚华教书的。
  不适合,也不符合规矩。
  夏煜要学的是治国平天下和选贤举能,姚华更是要做好统筹,以及维护所有臣子大体稳定的事。最好,还能有推动众臣往前走的能力。
  至于段九渊。
  段九渊这会儿半个字都不想说。
  他的状元身份加上六品官员身份,在国子监也就是个中上流而已。
  回过神后也就是安稳跟在后头,心想哎不知道那个聪明的小家伙会选上怎么样一个先生。反正他是没啥指望了。
  原先要是普通孩子,算孩子高攀了他。
  现在这情况,他要是还能当孩子的先生,这仅次于民间女子当皇后水准了。
  想通这点,他晃悠晃悠,装起了毫无存在感的随从。
  溜达了一圈,萧子鸿也没表明真实来意,和众人说的理,也都是:“这都是今后朝中重臣,朕便想着来看看。”
  说明了一下他对学子们的重视。
  其后收获了一群夸赞,萧子鸿再带着舒浅施施然离开。
  被留下的,跟着一起来的段九渊,就那么被众人围上了。
  “九渊,你怎么和陛下一起来的?”
  “九渊,你这是要成陛下面前红人了啊!”
  “苟富贵,勿相忘。”
  “还记得当年同住一家贡院的情谊么!”
  装了半天随从的段九渊翻了个白眼:“得了啊,我可真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我现在还没理清楚呢。莫名其妙就顺了路,莫名其妙就跟着来了国子监。”
  更莫名其妙的是。
  大半月之后,在家里一目十行还能直接背出来的段九渊,本正慵懒着,觉得当官也就那样,还挺无趣的,就被敲了门。
  门外一对夫妻,站在一个小孩身后。
  那小孩儿行了礼,仰着头对着段九渊开口:“姚华,崇州人士。段大人,您看,是您先考我,还是我先考您?”
  段九渊:“……?”
  姚华朝着段九渊解释:“是这样的。教主对您的才华非常仰慕,觉得您当我的先生,这事还算比较妥当。但是拜师总归要双方都乐意才成,就让我爹娘带我来京城了一趟。”
  条理清楚。
  就是教主是什么?
  段九渊后知后觉反应过来:“舒娘?娘娘?”
  他又看向后头两个大人。
  姚旭开扇子:“崇明教二当家,姚旭。旁边是我妻师氏。娘娘介绍来的。”
  段九渊看向这三人,最终还是将视线落在了不卑不亢的小家伙身上:“已考过一场童子试?觉得可难?”
  姚华点头:“有点。笔不太好握,差点没写完。”
  因为年纪太小,握笔写字比常人慢很多。
  不过,别人眼中的难,和姚华眼中的难好像不太一样。
  他侧身让开:“先进来再说,我要考的东西一时半会儿可考不完。你要考的,想来也一样。”
  姚华走进了门。
  身后姚旭和师华对视一眼,也跟着一道走进了门。
  大半天之后,连良辰吉日也没选,什么杂七杂八的流程都没走。
  送钱,倒茶。
  一对师生就此结缘。
  段九渊和姚华相见恨晚,颇为感慨。
  原来这世上真有天赋奇才,且有才者不止一二。


第160章 
  光阴似箭。
  转瞬十年。
  崇明教在海外各国生意越做越大; 教内人员不仅仅是寻常天丨朝百姓,还有了不少异国人。
  天下书院四起; 有朝廷督办和民间自办; 崇文同时一样尚武,逐渐发展。
  百姓耕种产量远大于十年前; 偶有一亩产量两三倍甚之过往。
  此等盛世; 并不仅仅是单单一个国家的自我盛世,还是相对于他国而言,甚至是带起了他国的盛世。
  沿海各国各自发展; 相互往来; 竟隐隐有了别的工学发展,是即便舒浅都不曾预想得到的。
  其中最为好笑的一件事; 莫过于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