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喜荣华正好-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后等人也不留他,因暑热渐起,想起入暑后必是要去畅春园消夏的,便道:“今年消夏的随扈单子已经拟定了,你们两个都在其中。那施家的丫头既是在东宫养着,留她一人也不合适,到时候别忘了把小丫头也带上。”
  “是。”
  太子妃轻轻抿唇,自康熙帝二十三年南巡归来修建了畅春园之后,每年都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园子里度过。能跟着圣驾前去的,都是盛宠在渥之人,只是她贵为东宫娘娘,去与不去都无甚差别,倒是太子留守监国让她着实放心不下。
  与太子妃的迟疑相比,湄芳就痛快多了。
  她最喜出游南巡打猎这类野外活动了,鬼知道这个规矩多多的地方,把她束缚的有多紧。动不动就说什么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拜托她有不是雕塑,哪里做得到老老实实原地呆着。
  可喜这次老天开眼,竟让太后和皇上开金口,点她可以去畅春园玩玩,还允许把小丫头带去。
  哎呀呀,虽然敏瑜不让她带丫头进宫,不过……畅春园应该不作数了吧?
  真是想想都觉得激动呢。
  对了,也不知道几位阿哥去不去,最好八阿哥也去,定亲之后两人私底下的往来已经减少了很多,这一回倒可以见见面好好倾诉衷肠。
  她算盘越拨越响亮,一时想起立了夏,衣服还没做完全,不由就跟太后撒娇了几句,溜回去收拾行囊去了。
  她一走,太后含笑的脸色才缓缓平淡下来,微微叹口气,安慰太子妃道:“吉祥的那封信你不用放在心上,太子长情未必不是件好事。”
  她的话没有说尽,然而太子妃已然都明了了。
  太子长情,虽眼下不是为她,然后将来的日子那样长,只要她肯用心,终有一日,太子会明白的。
  尽管这一日,她也不确定这一生还能不能等得到……
  心里莫名的酸楚,太子妃却仍是从容的半蹲下身子,谢过了太后的提点:“孙儿悉听皇祖母教诲。”

  ☆、第八十一章 决绝

第八十一章 决绝
  
     皇太后默默看着她低眉顺目的面容,心里何尝不替她委屈?
  然而这样的委屈,比之敏瑜当日的委屈,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
  当年呵……连她都诧异,为何太皇太后在明知太子心有所爱,敏瑜情有独钟的时候,还依然下旨将石明嫣聘为太子妃。她不解,特特地去到太皇太后宫中问个清楚。
  只记得那一年的夏日比如今还要闷热,太皇太后见她来问,不过拈了一个湃在白玉冰碗里的葡萄给她。她含在嘴里,甜凉的味道直达心肺,甚至于不经意间伸手又拈了一个,却被太后含笑拍开了,她心生不悦,却不敢言。
  太皇太后却睨她一眼,慢悠悠地对她说:“口腹之欲尚不能忍,何况人之情欲乎?保成对吉祥用情至深,一言可以为她死,一言可以为她生,此是皇家大忌。”
  她怔在那里,似有一道灵光,透过层层穹宇,劈进她的脑海。
  仿佛晴天霹雳,她在天地苍茫中想起,顺治十七年八月壬寅,正当暑天,宫里宫外都旷古的炎热,连蝉噪都是嘶哑的,独有承乾宫凄清哀凉——尚为当朝天子的顺治帝的爱妃董鄂皇贵妃驾崩了。
  是的,驾崩,这个本该用于皇帝与皇太后身上的敬语,在时人看来,用在皇贵妃身上一点也不过分。
  因为年轻的皇帝,为了爱妃的辞世,不惜做出了整个大清朝立国以来的种种不可思议之行为。皇贵妃去后第三天,即八月二十一日,顺治帝便谕礼部,声称奉圣母皇太后谕旨,言皇贵妃佐理内政有年,淑德彰闻,宫闱式化。倏尔薨逝,予心深为痛悼,宜追封为皇后,以示褒崇。又说他仰承慈谕,特用追封,加之谥号,谥曰‘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
  满清天下,在礼臣们拟议谥号时,拟定的字需报呈皇上阅后才可施行。她只听人说,起先大臣们拟了四字,康熙帝不允。又拟定至六字、八字,仍不允,而后至十字而止。
  清代谥法,皇后谥号的最后四字为“某天某圣”,“天”代表先帝,“圣”代表嗣帝,表示该皇后与先帝和嗣帝的关系。如孝庄文皇后在太宗时“赞助内政,既越有年”,以后又辅佐顺、康二帝。所以她的谥号最后四字为“翊天启圣”。而董鄂皇贵妃妃谥号的最后四字则为“温惠端敬”,明显比有“天”“圣”二字的皇后低了一等。
  顺治帝竟为此感到内疚,还欲将太监、宫女30名悉行赐死,免得皇妃在其他世界中缺乏服侍者,若非诸位大臣劝阻,皇宫几乎多添了数十名冤魂。
  更兼之董鄂皇贵妃去世,顺治帝还为她辍朝四个月,按照礼制,皇后去世辍朝时间也仅仅是五天,这样的辍朝时间遍观古今,只怕再无人可以超越了。
  顺治十七年八月二十七日,董鄂皇贵妃的梓宫从皇宫奉移到景山观德殿暂安,抬梓宫的竟都是满洲八旗二、三品大臣。清制中平时皇帝批奏章用朱笔,遇有国丧改用蓝笔,过27天后,再用朱笔。而董鄂妃之丧,顺治帝用蓝笔批奏章,从八月到十二月,竟长达4个月之久。这在当时,不仅皇贵妃丧事中绝无仅有,就是前大行皇帝丧事中也未见过。
  她在坤宁宫一面为那个宠冠六宫却无福延寿的女子哭丧,一面心惊于天子的痴情绝世。
  可那时,她的心底更隐隐有一种窃喜。
  最受天子宠爱的那个女人死了,六宫再不是从前的六宫,或许……她也可以在往后的日子里成为天子的心上人。
  只是她的梦才做了不久,就愕然破灭。
  谁也不能预料顺治帝对董鄂妃竟会爱之如斯,就在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二,顺治帝安排身边最受倚重的内监吴良辅前往悯忠寺削发出家为僧,这天他甚至亲临悯忠寺观看吴良辅出家仪式。但在归来的当晚顺治帝就染上天花,发起高烧来。
  也许是预感到病体沉重,势将不支,初六日深夜天子就急召礼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王熙及原内阁学士麻勒吉入养心殿,口授遗诏。王熙、麻勒吉二人退至乾清门下西围屏内,以初七一天的时间撰拟。
  初七当夜,年仅二十四岁的青年天子便与世长辞了。
  她跪在养心殿外,听着那报丧的太监哭着喊皇帝爷驾崩了,刹那遍地哭声,直冲云霄。
  而她的齿咬着唇,一嘴都甜腥的腻人。
  只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纵是她满心嫉妒的那个女人死了,皇帝的心上人也不会是她,更不会是她们中的任何一个人。
  他宁愿死去,也不愿活在没有皇贵妃的世界里。
  她是满旗人,不重汉人文化,亦不像汉人那般爱读文史。可就是这样,为了得皇帝欢心,为了能如董鄂氏,她还是强迫自己读了。
  在迷茫与悲伤里,她莫名的就想起前人的一句诗。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好一句生死相许,她何尝不愿意与君同棺,可是她知,这一生,都再无机会了。
  生前他不会爱她,死后,他亦不会。
  连太后都看得出他的绝情,说是皇帝下了遗诏,实则是盛怒之中拟定了这个不孝儿子的罪己诏,洋洋洒洒,足有十四条罪过,几乎完全否定了顺治帝一生中最有光彩的政绩。
  是啊,他连生育他养育他的母后都不顾了,又岂会顾念她这个名存实亡的皇后?
  她一时陷在回忆里,太后看她似乎明了,方怅怅叹一口气:“表面看去,你以为我只是为了保成好,其实哀家何尝不是为了保住吉祥。你道当年皇后已废,福临那般宠爱皇贵妃,为何不封她为皇后?哀家实话告诉你,福临的确曾起过要立皇贵妃为皇后的心思,是皇贵妃苦苦哀求,对福临说了一句话:君欲置妾于炭火其上乎?福临这才作罢,立你为后。若吉祥入宫,皇贵妃的下场便是她的将来。我们爱新觉罗家代代出情种,先有太宗文皇帝为宸妃之死哀伤而崩,后有福临为董鄂妃一病不起,哀家实不愿再看到大清有第三个皇帝为区区一女子而罔顾江山了。玄烨聪慧,知我心意而恩泽六宫,不偏不倚,可是保成……他襁褓之中丧母,自幼与吉祥为伴,哀家知道吉祥就是他心里的一根刺。拔得好了,他舒坦,拔得不好,他迟早要走上他曾祖父和祖父的老路子。哀家有生之年,势必要将他这个苗头扼杀在摇篮里。”
  她听得骇然,本能的问:“那吉祥呢?”
  太子或可斩断情丝,可是吉祥……襁褓之中入宫,父母俱不在身边,唯有保成是她的依靠,是她信仰的天,若保成区了别人,吉祥会怎么办?
  太后淡然地笑:“吉祥是比董鄂。乌云珠还要聪明的人儿,她比乌云珠要更加坚韧,也更加刚强。乌云珠能忍的,吉祥忍不了,她忍不了太子纳妃,也忍不了平分杯水。你不知,哀家不过稍稍将要为太子选妃一语递给她两句,她便向哀家请了旨,要嫁给别人。”
  “这怎么会……”
  “这怎么不会?”
  孝庄太后依然笑的云淡风轻,而她却在只言片语中听见辅佐三朝帝王的女子最残忍的心意:“只要吉祥嫁出了宫,只要她在宫外好好生活,你道,太子会如何?”
  太子会如何……是啊,太子会如何……
  太子只会过得更好,甚至于为了吉祥,而一步一步坚定地迈向帝王之路。
  唯有帝王之路,将来或可重新夺回吉祥,如他的祖父得到董鄂妃。
  便是夺不回,也不会因六宫中任意一个女子,而自伤己身。更或者,他没有她们料想的那么痴情,在万紫千红里忘记了吉祥,如他的皇阿玛一般,不偏不倚,雨露均沾。
  那,才是太后与皇上期冀看到的吧?
  随手摸一摸太子妃的鬓发,这个女孩儿从一开始就是荣幸的。
  她面对的不过是一个远嫁了他人的女子,但六宫终究还是她的天下,太子也终究守在她的身边。
  含笑看着太子妃告退离开,太后轻轻捧过茶盏,慢吞吞轻嘬了一口。
  属于她的故事已经远去,而属于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而已。

  ☆、第八十二章 福建

第八十二章 福建
  
     而在遥远的福建晋江,敏瑜的日子也没比她闺女好过到哪里去。
  她原就怕水,重生之后又未曾出过远门,往来多是车马相送。自紫禁城一路南下,山水迢迢,直把她折腾够呛,趴在船舱里吐得昏天暗地。
  施世范忧心忡忡,看她似乎一副肝肠寸断的样子,抱着敏瑜的身子,只恨不得自己替她受过。
  随行的丫鬟告知老夫人处,饶是六房七房以为她装腔作势,待到看见她人都折磨得不成形,方知敏瑜舟车之苦,心里不由都软了三两分。
  三房的冯玉镜虽也是身子弱,可到底在福建那里坐惯了船舫,见敏瑜受难,不由得撑着身子过来陪她,又叫人去备了一些防止晕船的汤药,熬了伺候敏瑜喝下。
  好不容易等到靠岸,敏瑜一上轿子,直觉整个人都虚脱了,连看一眼晋江当地风景的心情都没有。
  六房媳妇郑红缨和七房媳妇马秀菊并肩坐在她后面的马车里,陪行着老夫人,二房、三房、四房和五房一众媳妇则另坐一辆马车,丫鬟婆子都套了大鞍车坐着。施世范兄弟一行人则跟在老侯爷的棺椁后面,亦步亦趋。
  这一番回府,势必声势浩荡。福建当地先一步得到消息,都知靖海侯薨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