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美人镜-第1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姨娘这些年养尊处优,此时受了一棍却是疼得连眼泪都出来了。她不自觉的仰头看着颜步清,忍不住怯怯的叫了一声:“表哥。。。。。。”眼睑往下一动,珠泪滚滚而下,好不可怜。
  颜步清满腔的怒火被她这一声给熄了大半——他并不是蠢人,若不是对陈姨娘这个表妹有真感情哪里会冷落发妻和嫡子、甚至被贬出京城。陈姨娘素日里都依着规矩管他叫老爷,此时这声“表哥”却是叫他忍不住想起了当年之事——她少时贪玩非要爬树,颜步清只得胆战心惊的站在树下接人,人从树上摔下果然叫他接了个满怀,怀里的小表妹亦是轻轻的唤他“表哥”。少年情窦初开,至今都不能忘怀。
  颜步清叹了口气,伸手把陈姨娘扶了起来,口上交代道:“让人把药拿来,”顿了顿,他又看了眼地上的两个儿子,“这两个孽障拉去祠堂,不许送药送吃的,好叫他们在祖宗跟前好好反省反省。”
  陈姨娘看着可怜巴巴的两个儿子,有心再劝,瞧了眼颜步清的表情又只得闭了嘴。
  等回了房,颜步清亲自替她上药,见着那细白如雪的皮肤上的青紫之色不由显出几分怜惜来:“我教训孩子,你凑上来做什么?好险没伤到筋骨。”
  陈姨娘见着此时氛围正好,垂了头轻轻道:“都说打在儿身上,疼在娘心里,做娘的替儿子挨一下又有什么关系?我这辈子有老爷您照顾着,又有了二郎、三郎和大娘,再没有遗憾,这把年纪,就是立时闭了眼都没什么。二郎和三郎还是孩子,若不是叫我挡了一下,伤到了那里才叫可惜呢。”她伸手握住颜步清的手,和风细雨的劝道,“再说了,老爷就算再生气不必亲自动手,气坏了身子可怎么好?”
  颜步清一时应不出声,好一会儿才长长一叹:“实在是那两个孽障闯得祸太大了,我这一想起来就觉得头疼,还不知如何收尾呢。”
  陈姨娘心里有了数,口上柔柔的道:“这两个孩子确实该教训教训了。只是,自己的孩子老爷您还不知道吗?他们年纪轻不懂事,这都是叫那些奸人给带坏了。您这回也算是教训过了,叫他们吸取个教训,日后改过便是了。”陈姨娘小心翼翼的瞥了眼颜步清的面色,接着道,“当然,他们也确实是不知轻重,这回竟是偷偷联合外人把粮仓里的粮食卖到外边,真论起来也是大罪。。。。。。”
  颜步清阖了阖眼,好一会儿才道:“这事确实是不好说出去。”若真是把事情给揭了出去,两个儿子都逃不了关系,他对长子虽是十分看重,但真心疼爱的却是底下的两个儿子,心里犹豫了半点倒底还是舍不下。现今,也只能加紧买些粮食补上。
  陈姨娘本就担心颜步清一意要大义灭亲,此时听到这里终于松了口气。她殷勤的起身给颜步清倒了茶,双手奉上去,口上却道;“可也不能叫那两个小子好过了,这回,必是要把人关在府里,直到年底不可。”
  颜步清哭笑不得,顺势捏了捏她的手,语气软了下来:“行了,天都晚了,咱们安置吧。”累了一天,又经了一场急怒,此时倒是
  陈姨娘心中大事落下,再无不依,闻言便服侍着颜步清歇下了。
  颜家的事情落了幕,徐二爷那里确是乐得不行。他如今也算是有了地位,往日里又十分向往徐轻舟的做派,不免有些附庸风雅起来,如今在屋里放了个棋盘,拉了美人儿一起摆棋局。
  他下的棋子一为白玉一为墨玉,玉石圆润光滑,触手生温,一颗颗的放在沉香木雕成的棋盘上光色融融。
  徐二爷随手落了个子,搂了美人笑道:“颜家那两个傻子,现今大赚了一笔,等到我带人围城的时候,他们正是哭都来不及了。”他是算准了颜步清为着儿子不会把事情漏出去,等到被围城,粮仓里头没粮食,松江城守得住才怪。这事成了,之前在李景行那边吃的亏也显得无足轻重了——等松江城被破了,松江的市舶司怕也建不成了。
  美人儿闷不吭声的拿了个棋子,白玉似的手指夹了一个黑子,扬手落下。
  徐二爷看了眼棋局,不由摸着胡子一笑,抬手抚了抚美人的长发:“宝贝,你这棋艺确实需要再练一练,这一子,可不就是自寻死路?”他说着,就把棋局上面大半的黑子给吃了,抱起美人往榻上去。
  把头靠在徐二爷怀里的美人,或者说是柳于蓝慢慢的抿唇笑了笑,眼神就像是被磨利了的毒针——兵法上面正有一策,置之死地而后生,正是不破不立的道理。
  长夜寂然,等到满心畅快的徐二爷歇下了,天边已经半白了,晨光从纱窗里面照进来,流出一条金色的长河来。
  沈采薇早早的就从床上起来了,顺便把做着“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美梦的李景行给拉了起来。她梳洗过后,自个儿坐在梳妆镜前由着丫头打扮,嘴上道:“不是说好了吗,今日要去拜见祖母和大伯的。”
  李景行目光在她明丽秀美的侧面一转,随口应了一句:“嗯。”
  沈采薇正好打扮好了,最后看一眼自己耳边那摇晃的赤金镶红宝石石榴耳坠,这才转身去看还躺在床上不动的李景行:“你别光应声,倒是起来换衣裳啊。”
  李景行唇角微微扬起,伸手拉了一下沈采薇:“还请娘子伺候我更衣才是。”
  沈采薇面红了一下,瞪他一眼。自从国丧过后,李景行这家伙就天天惦记着开荤补洞房,时时刻刻引诱她,前些日子伤没好之前还算是收敛,现今又开始旧态复萌。
  美色动人,秀色可餐,沈采薇瞧着也颇是心痒。
  只是,就这么洞房了,她总有些不太情愿也觉得少了些什么:她一贯有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心里觉得若真要洞房还需天时地利人和才是。
  到底是时候未到。
  李景行瞧她样子就知道答案,主动给了个台阶:“要不,你替我拿衣服来。”
  这般忙忙碌碌,等到两人用了早膳,乘着马车到沈府的时候,沈老夫人早就翘首以盼的等了好一会。
  大伯母宋氏今日就跟在边上伺候,见了他们小夫妻来,口上不由笑道:“可算是来了,你祖母一早的就起来,一连问了三五次。回回都道‘可是二娘来了,我都听得脚步声了’,可见是惦记着紧了。”
  沈采薇自小亲近祖母,如今多年未见,听了这话却是眼中一酸,行礼道:“是孙女不孝。”
  李景行就站在边上,也跟着礼了礼。
  沈老夫人瞧着沈采薇和李景行携手而来,心中只有欣慰,连忙叫起又吩咐边上的嬷嬷道:“还不快给二娘和二姑爷倒茶?”
  沈采薇行了礼也不跟着坐下,反倒是上前去挽沈老夫人的手,甜甜道:“祖母想不想我?”她抿唇一笑,甜甜的道,“这么多年没见,我都要想死祖母了。。。。。。”
  沈老夫人本还绷着脸,被她逗得一笑,不由得伸出手指点了点她的额角,眼中含笑:“你这嘴从小时起就和抹了蜜似的,怕是一辈子都改不了。。。。。。”
  沈采薇摇着她的胳膊,撒娇道:“改不了才好呢。”
  李景行正好落座接了茶杯,故作无奈的接口道:“她也就是对着祖母您老人家罢了,要是换了我,一嘴的黄莲呢,”他这话本就是调侃,虽是自嘲却也更显出了小夫妻之间的亲昵。
  沈老夫人心里自然是跟明镜似的,既是替孙女嫁得良人高兴又替这小夫妻感情融洽欣慰,面上却还是端着教训起跟前的沈采薇道:“看吧,人家苦主都告到我前头了?你都这样大了,那些脾气可不是要改一改?”
  沈采薇难得回来一次,捧着一颗彩衣娱亲的心,豁出脸摇着沈老夫人的胳膊,眨眨眼故作天真无辜的道:“祖母你别听他乱说,您是看着我长大的,一定知道我有多乖,哪里会有什么坏脾气?”
  沈老夫人哈哈大笑,心中极是欢喜,侧头和边上侍候的宋氏抱怨道:“这丫头。。。。。。”虽是抱怨,语声里面却带着笑意。
  宋氏跟着笑了一声:“母亲莫要理她,早前听说过这么一句,这坏脾气啊,都是人惯出来的。”
  这话一出,旁的人都笑了起来。李景行搁下手中的茶杯,亦是笑吟吟的看着沈采薇。
  沈采薇面上微红却只当是没听见,拉了沈老夫人的手问起她的身体来。
  宋氏也知道她小人家正是知羞的时候,便也会意的收了口,过了一会儿才道:“景行难得来一回,不若陪我去见见你大伯?”她体贴的加了一句,“也好叫二娘和母亲再说一会儿话。”
  李景行瞧了沈采薇一眼,垂首应下:“自当如此。”

  ☆、162 既明

  李景行心知,宋氏既然说了这么一番话,必是已经得了沈既明的暗许,叫自己和这个大伯见上一面,索性沈采薇确实有许多体己话要和沈老夫人说,倒不如直接应下来的干脆。
  虽说沈既明乃是育人书院的院长,桃李满天下,闻名已久,但挂了个育人书院学生名头的李景行还是第一次得到这么一个面对面的和他说话的机会。
  沈既明既不似沈承宇那般英挺俊朗亦是不如沈三爷风流俊秀,他生得清瘦,高额直鼻,双目炯炯有神,仿若一眼就能望进对方心里。因是在家里,他一头长发只是简单的用祥云头的玉簪竖起,穿着一身莲青色细葛布直裰,倒是十分简朴。
  不知怎的,一眼望去倒是和李从渊正经时候的模样十分相似。
  李景行不敢轻忽,上前恭恭敬敬的行了个礼:“见过伯父。”
  沈既明从书桌后起身,扶了他起来,微微一笑道:“你来得倒巧。”这话却略有些深意了:一是李景行今日来得巧;二则是李景行这回来松江任职来得巧。
  李景行少时就常被李从渊这般那般的折腾,闻言而知雅意,只是拱手又是一礼:“做晚辈的初来乍到,还有许多事不甚清楚,不知大伯何以教我?”
  沈既明深深的看了他一眼,并没有立刻应声,反而随后才转身去书架上找书,口上道:“当年,你父亲来松江的时候,我曾与他秉烛夜谈,两人互不相让,最后不欢而散。”
  李景行垂了眼,静静的立在一旁等着下文,心里却习惯性的吐槽了一下一张嘴惹遍天下,九州皆他敌的李从渊。
  沈既明的声音却冷定了下去:“我当时只觉得他之所言所行,太过出格,叛经离道亦不远矣。可如今看来却是我困步自守。。。。。。”
  李景行只得接口道:“在我看来,无论是伯父和父亲都是一心为公,并无对错高下之分。正所谓‘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沈既明听到这里反倒朗声一笑,说不出的疏朗:“你倒是和二娘一样,会说话。”他正好从书架上拿了一本书,看了李景行一眼,颇有些意味深长,“我并不是死不认输之人,错了就是错了,到不需你来安慰。”
  李景行心知他这么一个大学问家必是心胸宽广、有容乃大,闻言微微颔首,缓缓接口道:“伯父所言甚是。”
  沈既明拿了书,倒也没有再和他推脱,直接问道:“我知你此来松江必有雄心壮志,准备大干一场。只是自来对战必是需天时、地利和人和,不知你占了几分。”
  李景行想了想,干脆直接的答道:“如今陛下下旨开海禁,正应了天时二字;松江城坚,易守难攻,乃是占了地利;百姓困苦已久,早已心向往之,人心所向,乃是人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