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莺莺传-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呢晚饭时候就和你三嫂说说这件事,你就让月娥和雪梅两个各用心做一件活计出来。到时候让莺姐儿给她外婆送过去,到时候有你们三嫂在旁边说话,要是手艺真好,想来事情也不是不可能。”
  晚饭时候方婆子果然和王氏说了这件事,本心来说她是不想答应的,毕竟她清楚自己娘的想法,她是真不喜欢教人。教玉姐儿是因为媳妇苦求,又是亲孙女,没得办法了。教莺姐儿则是见猎心喜,实在不肯莺姐儿浪费了好天资。
  要知道王氏当年她都没教过呢,她何曾是一个好为人师的。
  只不过这件事是小姑子回来后第一件相求的事情,又有婆婆在一旁说话,她要是不答应,倒好似她是不喜小姑回来一样——虽然的确也算是不喜欢了。
  “这样啊,那过几日莺姐儿再去她外婆家的时候我跟着一起去,和她外婆说一说这件事儿。”王氏不动声色地应下来,反正最后她娘拒绝的话也怪不到她身上。她三个女儿还不是只有莺姐儿有份学这些,任谁也说不出个什么来。
  这话说的赵嘉满心欢喜,倒好像是事情已经成了一样。只不过她又奇怪道:“怎得要过几日?我记得我们当年学针线的时候都是十分勤恳的,日日不辍。莺姐儿去的这般稀疏,这恐怕不大好罢。”
  赵莺莺眼观鼻鼻观心不说话,倒是芹姐儿笑嘻嘻道:“小姑多想了,我二姐姐在针线上恐怕是最勤勉的一个了。一日十二个时辰,她能坐在那里做女红六个!我问她眼睛花了怎么办?她说闭着眼睛打结子就算是休息眼睛了!嘻嘻。”
  赵莺莺其实是很注意保护眼睛的,平常喝明目的茶,吃明目的食物。做一会儿针线总要极目远眺看一看外面的绿色。如今家里有条件了,她还在她房间里摆个一个广口的白瓷缸,里面养了两尾红金鱼。常常过去看鱼儿游动,为的就是保护眼睛。
  赵嘉听这话有些尴尬,她本想说莺姐儿是不是有些惫懒。赵芹芹这样一说,虽然不是有意的,但也是立刻把她的话堵了回来。更憋屈的是,只有她自己才觉得不顺,其他人都觉得赵芹芹完全是实话实说,并没有什么问题啊。
  方婆子还顺着孙女儿的话往下道:“你才回家,不知道。莺姐儿在女红上天赋好的很呢!她跟着她外婆学手艺其实也就是学一些针法,至于其他的,都是她自己琢磨自己练习。她外婆都说了,她这样的天赋非得是天授,倒是不好多教,就该让她自己学才好。不然跟着人学,多了一身俗气!”
  “我是不懂什么俗气的,不过绣庄老板都赞莺姐儿的活计好是真的。”
  赵嘉当然懂得了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所谓绣庄老板觉得好,那就是肯开高价来收。什么样的称赞也不如这个来的真实了,什么样的称赞也不会比这个更加有力。那些街坊邻里的妇女出于礼貌称赞年轻姑娘活计鲜亮的时候好多呢,但是问她们愿不愿意出钱请这些年轻姑娘做活计,那又一个钱都没有了。
  既然东西好,为什么不肯?不肯出钱的称赞不能说都是假称赞,但九成九都是假的,这是没错的。
  赵嘉倒是有心说两个女儿手艺也很好,十里八乡同一个年纪的女孩子都比不上,各家妇女都问她是如何调理女孩子的。。。但是相比绣庄可出钱收购,自家女儿货郎那里都没有卖出过钱,这差的太远,实在不能说了。
  最后她只能笑笑:“那敢情好,月娥和雪梅原来在家的时候每日也是要做针线的。这些日子一路上自然不好做,现在安定下来了,也该重新勤谨起来。明日起,明日起就让她们两个和莺姐儿一起做针线罢。”
  对此赵莺莺当然无所谓,和人一起做针线什么是常有的。何况还是和表姐妹们一起,这也算是闺房趣味了。
  方婆子当然喜欢外孙女们和自己最得意的孙女一起亲近,便道:“小姐妹们一起做针线,莺姐儿还能教一教表姐表妹。到时候月娥和雪梅做出更出色的活计,拿去给莺姐儿她外婆看,她外婆应该更喜欢。”
  方婆子并不觉得自己这话有问题,在她看来天资绝无仅有的好的赵莺莺,自己勤奋又师从她外婆这样的绣女。在女红上不知道早把年轻女孩子甩出多远了,而从鲁地乡下来的外孙女,就算心灵手巧,那也是万万及不上的。说教导教导,顺理成章啊。
  然而在赵嘉听来这话就很刺耳了,要说雪梅也就算了,虽然小的也不多,但确实是表妹。表姐教一教表妹的女红,这种事再没有二话的。但是月娥可是比赵莺莺打了两岁!这个年纪的女孩子,十二岁被当作是小孩子,十四岁却会被当作一个大人。
  让还是小孩子的表妹教导已经是大人的表姐,这算什么?


第97章 
  只不过再刺耳又能如何; 赵嘉心理愤愤不平。晚间对两个女儿道:“这就是寄人篱下的苦处了,各处都要谦让着; 自己的脾气都不能有。不然啊; 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小女儿曾雪梅想的简单一些,立刻道:“这有什么的,姐姐针线好; 明日一起做针线的时候压莺表姐一头,到时候自然知道谁好谁坏了。”
  在十二岁的曾雪梅眼睛里; 八岁就开始跟着娘学针线,心灵手巧的姐姐根本没人能比得上。在老家的时候; 那些邻里的女孩子; 哪一个不来看她姐姐新做了什么; 或是荷包或是鞋子; 总之要照着来就是了。
  然而每每做的时候才晓得有多难; 很多东西都是最后他们嫂子、娘亲等人帮忙完成的。
  曾月娥听到妹妹的话莞尔一笑; 别看她看起来十分纤弱腼腆,其实她是一个十分自傲的人。原本在老家的时候她根本看不上除了她妹妹以外的女孩子; 后来她爹去世了,尝遍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她才晓得把自己的傲气收起来,至少不能让人看到。
  可是根本上是没有变化的,她依旧是那个自矜自傲的曾月娥,她擅长的东西绝不认为会比别人做的差。
  赵嘉看两个女儿这般有志气,心里就像是出气了一样; 笑着道:“明日好好做,让人也晓得我家两个姐儿如何出色——你们别当这是小事儿,女孩子家女红好的名声传出去了是有大大的好处的。”
  赵嘉并没有把话说透,但是年纪渐渐大了的女儿们显然都懂得其中的意思了。特别是曾月娥,她今年都十四岁了,听到这种话,立刻低头拨弄衣襟上的带子,根本不肯再抬头。
  第二日吃过早饭,曾月娥曾雪梅姐妹两个就和赵莺莺赵芹芹姐妹两个一起进了赵莺莺西厢房的屋子一起做针线。这也是曾家两姐妹第一次进赵莺莺的房间,多看了好几眼。
  之前赵家的屋子她们只进过堂屋、方婆子屋和她们现在住的东厢房的一间。堂屋先不说,方婆子的屋子是住她一个老人家,多的是素色,也不见得多加装饰。而她们住的东厢房一间呢,这是以前赵蓉蓉住的屋子。只不过赵蓉蓉嫁人,屋子里的摆设等也大都做了陪嫁,只有几件旧家具留了下来罢了。
  这些东西只能说是齐整,要说多鲜亮,那自然是不能够的。直到今日进赵莺莺的闺房,她们才晓得扬州城里殷实人家的女儿是住的什么样的屋子。
  赵莺莺的屋子是西厢房的一间,只不过地方大,屋子也不小,所以一间也颇为阔朗。赵莺莺用了一个博古架将屋子分成了前后两段,后面有一张月洞架子床,上头挂着一定杏色绸布帐子,用黄铜宝莲勾拉了起来。
  床后还放着几只茶叶箱,放些用不着的被褥和需要防蛀的东西。窗前则是一张梳妆台,上面有梳妆镜梳妆盒,梳妆盒半开着,里头的瓶瓶罐罐足够让十三四岁的小姑娘羡慕的眼睛发光——普通人家的女孩子在这个年纪也会讲究装饰了,一瓶便宜的花露,一盒小摊上买来的胭脂就足够她们高兴的了。至于这么齐全的化妆盒,也只能是想想而已。
  另外还有靠墙的一个大柜子,上面挂着锁,并不知道里面有些什么。
  博古架上并没有什么古董,只不过垒着这些年赵莺莺所有用过的书籍。另外茶具、鱼缸、盆景,以及一些不值钱的小玩意儿,也错落的摆着。虽然没有宝物做装饰,但有赵莺莺在皇宫里练出来的品味,倒也像模像样。
  博古架前面这一半的屋子,靠墙是一个脸盆架子,靠窗是一张嵌着大理石桌面的小桌,四周摆了四张鼓凳,赵莺莺平常就是坐在这里做绣活儿的——当然还有支在一边的绣花架子,她现在偶尔也会绣大件的东西,那就只能在绣花架子上做了。
  此时绣花架子上盖着一层防尘的白布,曾家姐妹两个也看不到什么。两个人倒是有心看一看赵莺莺到底针线如何,只不过找不到机会罢了。
  赵莺莺请她们两人坐,然后拿出两个簇新的竹篮。里面有各色丝线、棉线,一整排的金尾针,另外就是零碎布头和圆圆的竹制花撑子。这显然是一个比较齐备的针线篮子。
  “表姐和表妹刚来扬州,行李带的也有限,恐怕针线上的东西不齐备。这是昨晚我临时收拾的,将就着用吧。”赵莺莺的心思很细,昨晚就想到了这件事。便问李妈妈要了两只新篮子,从自己针线东西上拣出两套。
  要真等到今日才发现无东西可做针线,那就实在是太尴尬了。
  曾月娥曾雪梅接过针线篮子,月娥脸上通红,颇觉得不好意思——昨日她娘只想着和她们抱怨外祖母的话,却把准备东西的事情忘记了!这时候要从别人手里接手这种不值钱的小东西,她真觉得丢人!
  只不过她确实没有准备,这时候就是想拒绝也不行了。
  “多谢表妹了!”捧着针线篮子,曾月娥和曾雪梅坐在了小圆桌旁。
  赵芹芹跟着坐下,赵芹芹把昨日做到一半的鞋面子拿出来。她如今也十岁了,针线上面比不过同一个年级时候的赵莺莺赵蓉蓉,比起其他一般的女孩子还是强的多的。这绣花撑子上勾出了一个鞋扇的形状,鞋头上则是五福捧寿的图案。
  下个月是方婆子的生日,这是她打算孝敬祖母的。
  五福捧寿中间的那个‘寿’字已经绣完了,五只蝙蝠也完成了三只,只剩下两只小蝙蝠了,所以这时候她的绣艺如何已经能看出来了。见中间‘寿’字十分古朴,若是这个还可以说是扬州这边花样子新奇,旁边蝙蝠细致,绣地惟妙惟肖,让人一看就觉得憨态可掬很有福气,这就是绣艺真的不错了。
  十岁会扎花这在曾月娥曾雪梅的老家是不敢想的,这倒不是说老家的人比较笨,而是地方不同造成的。城里的女孩子比起乡下的女孩子来说,不用做农活儿,空闲的时间自然更多,女红上面更有造诣本就是应该。
  再加上城里资源多啊,要想使想学一些女红手艺——不外传的技艺还是很难学到,但是那些一般的技艺呢?她们总有办法学到的。
  于是一般情况下,城里的女孩子的女红胜于乡下女孩子也就是无可奈何的了。
  何况扬州不是一般的城市,这里是东南第一城,这里的繁华与富庶不一般,女孩子在女红装点上自然更不一般!
  十岁扎花在曾家姐妹的老家是罕见的,在扬州不能说人人都可以做到。但是注意教导女儿的人家,在这一点上总是差不离的。
  讲真话,十岁的赵芹芹比十二岁的曾雪梅还要强许多,就算是比十四岁的曾月娥似乎也不差什么——曾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