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莺莺传-第1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既然怀疑曾月娥对赵莺莺做过一些什么,那么自然不会觉得这种事情仅此一回。若是她还接着下手,那显然是对赵莺莺下手更有可能,所以警示赵莺莺就十分有必要了。
  赵莺莺对此没有丝毫意外,笑着点点头就算是了。
  她也不该有任何意外的,上辈子生活的地方让她养成了很大的警觉性。当时立刻就有感觉,倒不是曾月娥是不是故意的。那一瞬间哪能想那么清楚,只不过分辨善意和恶意的话,一瞬间就够了。
  只不过她不说而已——就像王氏没有证据不能乱说一样,赵莺莺基本上也有这个顾虑。王氏还是长辈呢,她一个小姑娘更不能开口了。她能做的只是让赵芹芹以后不要凑到曾月娥那里,至于她自己,那更不用提。
  对于保护自己这件事,她向来是很上心的。
  王氏对于赵莺莺反应这样平淡有一些意外,不过仔细想想就知道原因了——这个女儿一惯聪明。


第109章 
  去找王婆子说的事情王氏谁也没说; 只是晚间睡觉之前对丈夫赵吉道:“今日我去隔壁婶子家了,求她办了一件事; 人家答应了。”
  赵吉皱了皱眉头; 因为王婆子家比赵家有钱得多,所以赵吉很注意这些事情,生怕一不小心就被人说成是傍有钱人。以往王氏很支持他这一点; 平常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他没有想到今次王氏会主动求王婆子家办事。
  这不是说他家就一定不能求邻居办事了; 像是上一次卖瓦片石灰的事情不就去求人了么。只不过这种求人的事情必定是一家人的事情,现在家里似乎没有什么大事; 他实在是想不通; 有什么值得王氏去求人的。
  “什么事值得你去特地与王家婶子说道?之前怎么没听你说过?”只能说男人家如何能看到家里女人家之间的暗潮汹涌; 他还觉得家里没有什么大事呢!在王氏看来; 家里的大事是太多了!
  “事情和小姑有关; 我想着小姑今年才三十五岁; 生的也年轻,既然如今已经回家了; 有娘家做倚靠,不愁嫁不到合适的人。”王氏轻描淡写地道。
  这件事可以不和方婆子提前说; 等到事情有些眉目了再说效果更好。方婆子其实不会反对赵嘉嫁人,她只是会反对赵嘉嫁的不好而已。若是有合适的人,她才不想让女儿做寡妇呢!她当初是做过寡妇的,那还是有儿子的寡妇呢!这都没有守住,何况赵嘉这种没有儿子的!
  赵嘉如今可才三十五!以后还有几十年好活; 要是一直靠兄嫂养着,且不说时候久了遭人厌烦。更难的是赵吉和王氏迟早还有不当家的一天,那时候就是赵蒙赵茂哥俩当家了。供养亲爹亲娘是一回事,供养个姑姑恐怕不会乐意,这是又隔了一层了。
  所以最好还是嫁人,趁着这个年纪还能生,到时候给丈夫生下孩子,这一辈子也就算是有靠了!
  但是赵吉这边还是要通气的——人家兄妹两个小时候一起长大,就算二十年不见,那也是有些情分的。王氏这里先斩后奏也就算了,若是拖延着一直不说,等到日后非说不可的时候才开口,说不定就要坏了夫妻两的情分。
  赵吉听了王氏的话,有些迟疑。一方面她的确知道,家里养个回来的小姑,对于妻子来说自然是一件不讨喜的事情。现在花钱花精力是小事,麻烦的是将来几十年还要如这一般地花时间花精力。
  实话说吧,不要说王氏会因为这个而不满了。就是他自己,有时候想想也觉得头皮发麻。只不过因为兄妹情分在那里,即使觉得不喜欢,他还是要供养赵嘉和她两女儿罢了。
  但是迟疑之后,该说什么,他还是说了什么:“你这件事怎么没和我商量一下——而且这件事也不妥,嘉姐儿就是为了躲再嫁才跑到扬州来的,我做哥哥的这就打算嫁了她,和她夫家那些族人有什么分别?”
  王氏不置可否,只是道:“吉哥你想的太多了,要我来说小姑才不是不想嫁才跑到扬州来的!而是嫌弃嫁的不好,还有那些族人要把月娥和雪梅弄去做童养媳,这才有了后来的事情。我们是要给小姑找一户可靠安稳的人家,这有什么不乐意的?”
  王氏见赵吉不说话了,便继续道:“娘也是做寡妇的人了,你难道不知道做寡妇的难处?让小姑在我们家呆着,我倒是不会骗你说我一点儿也不在意,但是该我做的礼数我会做到。但是以后呢?咱们可比小姑年纪还大!等到以后蒙哥儿茂哥儿他们都成亲了,咱们把家也交给小辈了,小姑靠谁?儿子和儿媳妇和小姑又隔了一层!我尚且不喜,何况他们。”
  王氏这番话说的有理有据,赵吉竟然说不出什么反驳的话,实际上他也不想反驳。最终只能皱眉道:“你先等一等,好歹等嘉姐儿在家里住上两三年了再提这件事不吃。现在说,到好像是我们急着送她出门一般。”
  王氏知道这是丈夫已经妥协了,嘴角泛起一丝笑意。只不过她的计划可不只是如此,一想到曾月娥或许小小年纪就能那样害人了,她恨不得明日就送人出门。
  “不急不行啊,吉哥也得想想小姑的年纪。如今才三十五岁不到,找人家还挺好找。过个三五年,那时候行情可就不一样了!人家娶的随时续弦,但也是想着越年轻越好。如今这个年纪还能挑个好的,再等三五年,还能落着好?那时候就尽是别人挑剔小姑了。”
  王氏的话可以说是正中要害,甚至赵吉自己听着也觉得是王氏想的更对!只不过他心里还是有些犹豫,这毕竟不是一件小事,要考虑的事情很多。他们的兄妹情分、方婆子的意见、外头的流言。。。。。。
  王氏并没有打算把曾月娥的事情说出来,王婆子那里不是自家人,又是一个嘴严的,可以说。而赵吉这个自家人反而不能说的干干净净,毕竟这件事只能说是八分准,若是最后是她错了,那可怎么办?
  赵吉是曾月娥的舅舅,住在一个家里。若是赵吉对都她有了意见,那才是真的难过。也正是因为那一两分的不确定,王氏才会没有声张,只想到了送赵嘉嫁人这样的主意。等到真嫁了妥当的人家,也不算对不住她们。
  见丈夫再一句话不说,王氏便宽慰他:“这件事又不是办的急,还有好些日子呢。咱们就算是要嫁小姑,那也得挑到不错的人家啊。所以我让婶子替咱们仔细寻摸,今年是不可能得到信的了,怎么说也是明年的事情了。”
  这个消息让赵吉好受了一些,不说话也就是默认。看着着急闭上眼睛睡觉,王氏知道,反正赵吉这里是认可了这件事。而得到了丈夫的认可,她还怕什么。
  此时此刻,赵嘉还对于王氏打算一概不知。等到第二日早上起来的时候她就看到李妈妈已经在忙碌了,笑问道:“李妈妈今日好像格外忙一些?”
  李妈妈福了个身,又立刻手拿锅铲不停。只道:“姑奶奶用水的话,锡壶里还有半壶。只不过劳烦您用了给添些冷水——确实有事儿,太太说了,今明两日难得天时好,所以不等初六和初七了,今天就开始做腊肉。”
  这里的腊肉不只是指的猪肉,还有鸡鸭鱼,都是要做成腊货的。
  李妈妈现在是在炒牛肉酱,这个做起来十分简单。她事先已经把牛肉和辣椒切的碎碎的了,烧热了锅就下油,然后就放牛肉。把肉里面的水慢慢炒干,差不多的时候放料酒、葱、辣椒块儿,再接着炒,炒出香味就可以了。
  然后就放好友、豆瓣酱开始熬,等到出锅的时候放熟花生,要是想要更香更好看,还可以加一点儿白芝麻。
  整个做下来只要一刻钟!而熬好了牛肉酱,李妈妈就可以准备烙饼了,烙饼用平底锅比较好,身为山东人,她烙饼才是行家!这里要用的是薄饼,所以不需要和面,只要水里面加面粉成为面糊就可以了,为了更香更好吃,她还在面粉里面放了鸡蛋。
  平底锅上耍上一层薄薄的油,一次烙一张饼上来,等到一盆子面糊用完了。另外一个盆子里也就磊起来了高高的烙饼。
  李妈妈又寻出切碎的榨菜和大葱,再加上豆芽菜、黄瓜丝、腌黄豆等。每一张烙饼上面依次放上牛肉酱、豆芽菜、黄瓜丝、样黄豆、榨菜、大葱,然后卷起来,成为有婴儿小手臂粗的烙饼卷。
  用盘子盛着,足足装了四个盘子。每个盘子上都磊成了三角形。再等到一锅排骨汤好了,两样都被端上桌。
  赵嘉母女在山东的时候自然是吃惯了煎饼的,他们吃这些比吃饭还多。只不过那时候吃的煎饼,往往是各种杂粮面混合着白面粉,里面的馅儿,也少有用牛肉的。一般就是用鸡蛋酱或者猪肉——不过说起来猪肉比牛肉还贵呢!
  只能说牛肉比猪肉价格便宜,但是牛不能随便杀,那都是有数的。所以市面上牛肉很少,嫩牛肉就更少。毕竟大多数向官府申请宰牛的人家,那牛是十分老了,这才要求宰杀的。
  而近日李妈妈用来做牛肉酱的牛肉就是正宗的嫩牛肉,王氏吃的舒服了,还问道:“哪里来的好牛肉?今天菜市场竟然卖这个?家里买了多少?”
  李妈妈陪笑道:“自然是菜市场里面的牛肉,家户人家有私宰的,可是我哪里有那个单子去买!听说是那家才一岁半的小黄牛跌断了腿,因此向官府申请了,官府的人看了才批的。我见十分难得,这寒冬腊月的又存的住,所以约了三十斤。其中最好的里脊肉都要了,只怕太太怪我自作主张。”
  王氏自然不会怪她自作主张——其实这也是她摸准了王氏的脾气才敢这么做的!她知道,只要不是她把菜钱贪了,这些采买王氏一般不会说什么。至于说牛肉,这是赵家人都爱吃的,更不会说她什么了。
  果然王氏并不责备,反而赞她会办事。就连赵吉也道:“待会儿就从杂物间里取一个大坛子出来,牛肉存在里面,然后放在屋子外头,这样才能冻住。别忘了压上大石头,免得有什么活物来偷吃。”
  赵莺莺也咬了一口烙饼,上辈子在皇宫吃不上这种吃食。这辈子再家里,一般也沾不着这种北方的食物。但是如今一吃就忍不住大家夸赞起来,里面有牛肉酱的咸香可口,也有黄瓜丝的清爽,再加上腌黄豆、榨菜的佐味,都包裹在薄薄的面皮下面,一口下去十分满足。
  “牛肉酱煎饼真好吃。”赵芹芹忍不住赞叹。
  “是好吃。”赵莺莺也道,唯一的遗憾是她胃口不大,吃到第二个就已经差不多了,只能拿刀切开第三个,和赵芹芹分着吃。
  吃完早饭之后肉铺的人过来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赵家定的肉多,竟是老板娘亲自带小伙计送来——赵家买了半扇猪肉、四对蹄膀、两个猪头、一腔羊肉、两条有成人手臂长的草鱼以及已经宰杀干净的鸡鸭各两对。
  最后还拿出了好长一串的肉肠,肉铺老板娘笑道:“按着三嫂子说的口味调的味儿,一共是三十斤!”
  赵莺莺家要的肉乍一听似乎和四年前没什么差别,至少猪肉和鱼并没有变多多少。但这是因为她家的人相比腊肉腊鱼果然还是更喜欢吃新鲜的,所以不会为了一个虚名多买。
  但是其他的就不同了,那一腔羊肉并不是为了做腊肉的,而是要放在外头冻起来,让家里一直有羊肉可吃。说起来冬日里吃羊肉多,这一腔羊肉未必足够,说不定趁着年前还要再买一次。
  另外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