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莺莺传-第1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漕帮到底是草莽江湖人物,名声和街面上话事人家差不多。若说有差别,那也是漕帮人家更加凶狠——漕帮丁口实在是太多了,所谓挟民自重,这么些青壮拧成的漕帮,里头人说话都比一般人大声一些。
  很多普通人家,就算知道某些漕帮人家富贵,也轻易不敢嫁女儿,漕帮内部通婚也更常见。这是为什么?不就是因为这名声!人当漕帮的是洪水猛兽,若是沾上了,也不知日后会有什么麻烦。
  王氏倒不至于这么想,但多多少少的担心是有的。所以只是勉强笑笑,问媒人:“那子弟又是怎么回事儿?还有,我家离着漕帮地界可远了,怎的巴巴到我家来做媒?可别说我家名头大到这个地步!”
  媒人见王氏不是自谦,也只得收敛了神色,给王氏解释:“托我求亲的梁姓人家子弟今年十八岁,与太太家姐儿正相配。他可是家中的独子,以后家业一应由他承担!如今他已经开始在漕帮里头做事了,因为能干的关系,上上下下都是极称赞的,以后恐怕前途不可限量。”
  说着她又解释了梁家让他来说亲的原因,并不是听闻名声。而是梁家那个子弟梁清河在清明节踏青的时候见过赵莺莺一面,这一面之后就极喜欢,回家之后就说要讨她做老婆。他是家中独子,纠缠了一些日子,家中如何磨得过他!再加上遣人打听,也知道了赵莺莺的品格,觉得倒也般配,就让人来上门提亲了。
  王氏听到这里脸色好了很多,若这个媒婆说的是真的,这个漕帮子弟到还真值得托付——除了出身漕帮这一点让王氏有些犯嘀咕之外,也没有什么不好的了。而又有什么人可以苛求十全十美?话说若不是漕帮,这样的子弟,也轮不到自家。
  想通了这一点,王氏的表情就好看了很多,笑意盈盈道:“听你说倒真是极好的,只不过这孩子的婚事也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定下来的。您先回去,请梁太太家略等一两日,我这边与孩子她爹商量商量。”
  这样说让媒人很快笑了起来,她知道的,但凡是这样说,那就是有了一半的把握了。说到底,女儿的婚事拿大主意的人还是母亲,其他人也就是敲敲边鼓而已。与其说另外一半不成的可能在家里其他人,还不如说是在男方这边。
  这时候重要的是,女方这边肯定会去细细打听来提亲的后生到底是怎样的人。媒婆虽然也会说,但说的不会很详细,而且很多人根本不信媒人的话,人家肯定是要打听一番的。
  得了这个消息的媒人是心满意足的告辞的,王氏这边这次则是真的有些意动了。回去与赵吉说的时候赵吉也点头:“除了是漕口人家,其余的都无可挑剔。不过这也要看是不是真的,明日我且托人打听打听。只不过漕帮人家自成一派,外人是针扎不进,水泼不入的,恐怕打听来的消息也不会很多。”
  不仅是与赵吉说,第二日的时候王氏甚至与赵莺莺说。其中的意思自然是她也要尊重赵莺莺的意愿。嫁人过日子的始终是赵莺莺,若她不喜欢这个漕口子弟,那么就算再好,那也是枉然了。
  王氏若是不提有个漕帮子弟来自家提亲,赵莺莺都要不记得清明节踏青的时候有人给自己送了一块玉佩了。根据王氏所说,漕帮子弟是踏青的时候认识自己的,那就只能是那个送玉佩的了。
  若说她喜欢不喜欢那个子弟,那肯定是没什么好喜欢的。一个才见面一次的后生而已,说什么喜欢不喜欢的呢。但要说讨厌,那肯定是没有的。人家虽然强塞给了她一块玉佩,但也没什么表现失礼的地方,反而纯是一股少年人的直率,赵莺莺是不讨厌这个的。
  婚事?顺其自然吧。赵莺莺倒不强求这个,毕竟只要不讨厌就可以了——天底下过一辈子的夫妻大多也就是这样,平平淡淡不讨厌。
  王氏也没有这时候就问赵莺莺的意思,只不过是知会赵莺莺一次而已。毕竟要是赵吉打听来的消息说那个梁姓子弟很不好,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反正王氏是不会把女儿许到不好的人手里的。
  漕帮果然是自成一体,赵吉想要打听那边的情况很是费力。若是想不动声色地打听,那就更难了。幸亏还有王大这个邻居,人家是真的人面很广!虽然那是一种底层人士的人面广,但始终也是人面广不是!
  赵吉把事情这么和他一说,他立刻拍胸脯保证了。就是王婆子也在旁说:“我也替莺姐儿探听一回,若是得了信儿了,我亲自上门与你媳妇说!说起来咱们两家做邻舍这么多年了,我是看着莺姐儿长大的,如今她也到了说人家的时候了!”
  今年一开年,王婆子的儿媳妇就被诊处有身孕了,这时候刚刚坐稳l胎。王婆子如今是看什么都顺眼,对于这种小儿女婚嫁事更是有一百分的耐心,何况赵莺莺还是她一直喜欢的小辈,自然是紧着帮忙!
  大概过了两三日,王婆子就提着一笼自家做的白糖糕去到了赵家。关上门和王氏小声嘀咕:“这梁家后生倒真是不错,那媒人也没有诓你。不过有些话她肯定是没给你说完的。”
  媒人说谎话那是老黄历了,那时候人淳朴,也就信了。如今的人越来越精明,根本不信媒人的话,只要有办法,总归是要自己打探一番的。所以媒人也就换了一种法子,那就是不欺瞒,却也不会把话说完。
  是呀,人家句句话都是说的真的,只不过一些不好的地方没有说出来罢了。这样,即使是日后发现了,也没办法发火。毕竟人家当年也没有骗你不是,最多就是一些事情没说。可是没说说不定是人家也不知道呢,这种迁怒就很没有道理了。
  “那梁家子弟叫梁清河,十八岁,在漕口已经崭露头角,颇受赏识,这都是真的。只不过媒人恐怕没怎么说他家中父母!”王婆子在王氏耳边小声说明:“公公也就罢了,女人家过日子最看重的还是婆婆如何。”
  王氏心领神会:“莫不是梁家太太十分严厉?”
  王婆子深深地点了点头,何止是十分严厉!梁家到梁清河这一辈就是四代单传了,漕口的日子虽然算不上刀头舔血,但也绝不是升斗小民那样安逸的。要是一个不小心,梁家可就断了香火了!
  这样的人家,父亲尚能当一个严父,母亲就是完全的溺爱了。梁清河没因为这溺爱变成废物,这已经是他自己十分争气,一起他父亲格外厉害了。但是,梁家太太这个做婆婆的绝对不好惹。
  何况,这一条信息背后隐藏着另外一个问题——四代单传啊,这对于子息的渴望一定是一般人家不能比的。到时候赵莺莺真的嫁过去,只怕三个月肚子没动静,梁太太就要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了。
  王氏自己是从来没有生育的事情感到压力很大的,但是她有眼睛,生活中这种事看的并不少。最接近的一个人就是孙氏了,孙氏前头是生了五朵金花才有的赵蕴。那时候王婆子还没有说什么呢,她自己就已经不对了。
  拼死命求医问药,各种偏方各种神佛,就是为了生儿子——只不过,生不出孩子来才是病,生女孩算什么病!但是在孙氏眼里,生女孩那就是病!王氏那些年冷眼看着,都觉得要是后来没有赵蕴出生,只怕孙氏都要疯魔了。
  “还有这梁清河有一个大姐,姐弟年纪差了有十岁,早就嫁人出门了。不过前些日子,这梁家大姑还在说和梁清河和夫家堂妹的亲事。据说原来梁太太都要答应。。。如今因为梁清河自己的意思,这件事再不成了。你说说看,梁家大姑怎么想?人家虽说嫁人了,可那也是梁太太的女儿,梁清河的大姐!”
  王婆子的话真是金玉良言,民间过日子就是这般啊。
  “是这个理!”王氏深深吐出一口气。


第137章 
  “要我说还是刘四姐好!先不说我这娘家表妹不比别的小娘子差。就是略微不如; 那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呐!”崔家老二媳妇尤氏忍不住和丈夫抱怨,她的话虽说有些胡搅蛮缠的意思,但也不算没有道理。
  这世道讲究的就是知根知底; 讲究的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相应的; 外人就是不如自家人来的可靠。只不过她想把娘家表妹嫁给崔本这件事必定是不成的了,因为崔本不喜欢; 一切就休了。
  就连她丈夫崔义都道:“你歇歇吧; 若是没有分家还有一些说法。如今都分家了; 七小子娶妻关你什么事儿?没看到大嫂都不怎么说话!你那给娘家的心思但凡收一收; 我也少打你一些了!”
  尤氏表面上不再说话; 但是心中依旧有些不忿。在她看来,她虽然是想把自家表妹说给崔义,但又没有存什么坏心——家世刘家比崔家略差一些,可是低门娶妇想来是惯例。至于人才之类的东西,表妹刘四姐并不比其他任何人差,凭什么配不得崔本?就是他从外头自己去聘; 不也就是这样?
  其实并不是,因为崔本体现出来的能力并不是他的哥哥们可以相提并论的。崔父一声生了八个孩子; 其中七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暂且不说,七个儿子中只有一个没有站住; 其他的都安然长大了。
  排行在崔本之上的五个哥哥,崔仁、崔义、崔礼、崔智、崔信; 除了崔信死了,其余的都已经成家立业,并且过上了扬州城里中等人家的小康生活。崔仁继承的是崔父的厨艺,也是众多儿子中唯一学厨的。
  只不过他在这一道上的天赋远没有他父亲来的高,所以依旧是在一家中等酒楼中做厨师,另外就是空闲时做酒宴厨管师父挣外快。所谓饿谁都饿不到厨子,靠着还算过得去的手艺,以及当年崔父留下来的人脉,崔仁的家境也相当不错。
  老二崔义是做菜贩子的,只不过他这个菜贩子可不是市场里面的小贩!他每日要去乡间菜地收菜,然后大量贩进扬州城里。扬州城人口何其多,每日的嚼用也多的惊人,再多的物资也能吞的下去,这的确是一门好生意。不过这么生意十分有讲究,不是人人都能分一杯羹的。大一些的需要大背景,小一些的需要小关系。什么都没有的,一定会被同行排挤出去!
  而崔义当年入这一行做事顺利,一样是靠的崔父!崔父不只自己厨艺非凡,攒下不少家当。同时,他收了很多学徒。因为他教学生用心,不像一般的老师一样,各种难为,最后还不忘记留一手。到最后,这些学徒大都成了独当一面的厨师,差别只在于一些在大酒楼做事,一些在小食摊做事。
  这些厨师对于酒楼的采买是很能说的上话的,这时候关照一番师父的儿子,小事小事,毛毛雨啦。这个社会始终是一个人情社会。。。。。。
  这些年下来,崔义也算是站住了脚跟。甚至他老婆尤氏,也借着他从乡下批菜的便利,在菜市场上开了一个菜摊——中间少了一层本钱,怎么都是赚的。只不过尤氏斤斤计较,以至于买她菜的街坊都多有抱怨。
  排行第三的崔小月正是崔家这一代唯一的女孩,嫁到了城东,这并不用多说。第四的是崔礼,他开了一间油铺。他大概是兄弟中的第一等老实人了,但就是老实人有老实福气。他做生意实诚,油比别家好,斤两也比别家的足,所以周围的邻里用油都是找他家买——再加上酒楼食摊那边,也有不少订单,他的生活也颇过得了。
  然后就是崔智,这位哥哥经历的事情多,年轻的时候做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