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莺莺传-第1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候宋氏和孙氏已经走出来了,孙氏还像以前一样倚着门,手上挂着一小袋瓜子,一边磕着,一边说话:“哟,今儿个有人贵脚踏贱地啊!也不知道是吹的什么风,倒把咱们赵太太赵小姐们给吹来了。”
  对于孙氏的阴阳怪气王氏早就能做到不动如山了,她就像是没听到一样,直直的往前走。笑着对宋氏道:“大嫂,这件事还得麻烦大哥!我们莺姐儿这不是定亲了么,打嫁妆的事情不让孩子大伯帮着出手,又能找谁去?”
  这就是生意了——虽说是替侄女打嫁妆,可该赚的钱一样不少,所以宋氏的脸上很快堆起笑容来:“这是说的什么话,一家人的就不要说帮忙了,本就是应该的。只不过莺姐儿成亲还要好一段吧?怎的这么急?”
  王氏的眼睛笑成了一条缝:“这算什么急?就和当年的蓉姐儿一般,提前寻些好木料,也不至于临到头抓瞎!”


第146章 
  孙氏本就不爽王氏拿她不当回事; 就连她说话也只当没听见。现在看宋氏和王氏这般亲近,那就更加不舒服了——虽然她早就知道两人都和她不对付,而她也两个都不喜欢; 但是两人在她之外像是一个同盟; 这一点依旧让她很恼火!
  “呵!这世间果然是捧高踩低的!老三媳妇过来了大嫂就这般亲热; 好木料什么的就记得给莺姐儿留着。”孙氏皮笑肉不笑地指了指赵芬芬赵芳芳两个:“我这两个就不成了; 从小到大何曾得过她们大伯母一个好脸?更不要说好木料了。”
  宋氏在这些年和孙氏的斗争中早就学会了一手绝活儿; 那就是‘无视孙氏’。是的; 面对孙氏这样的滚刀肉,你是太软弱了; 她能蹬鼻子上脸。你要是和她争起来了; 那也是一笔烂账。最好而且是唯一的办法,就是无视她。
  无视她就什么事都没有了; 她总不能动手打人吧?既然不能动手; 她眼睛再喷火也不管用,反正在宋氏这里,还不至于被这点小阵仗吓住。
  赵莺莺赵芹芹两个小辈乖乖地跟在王氏身边,真个一句话不说; 一步路不走。这种长辈的争锋里面,她们这些小辈最好小心谨慎,不然不是你的错,那也是你的错!赵莺莺最多心中感叹,自她家从赵家小院搬离之后,这里过日子越发没个安宁了。
  只不过赵莺莺赵芹芹有这一份机灵,却不见得是人人都有的。一向被家里宠爱的赵苓苓见不得她娘被孙氏这样说,当即就道:“二婶这话说的让人不懂了,三婶原是为了莺莺姐办嫁妆才过来的,我娘也是为这个和三婶说话——三婶若真是想凑这个趣,那又有何难!不然这就商量商量芬芬姐芳芳姐的嫁妆该如何置办?”
  赵苓苓倒是和她姐姐赵萱萱一样,总是知道哪一点戳人最痛,堪称字字如刀、刀刀见血。
  先不说这话让赵芬芬赵芳芳两个人怎么想,就说孙氏也是被踩了一回痛脚,猛的瞪向赵苓苓——她的确是靠女儿嫁妆敛财,也从不打算给女儿置办嫁妆,而且她也不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什么问题。
  可是是个人就会在意外界的评价,所谓的不在意,其实也就是一些人嘴硬罢了。孙氏也不例外!
  她当然知道外界是如何评论她的所作所为的,她现在就是一个别人口里的谈资,大众眼中的笑话。这种事落在谁的头上谁都不会高兴的,何况孙氏本质上还是一个颇要面子的人,所以她是不在意只是装作不在意而已。
  现在赵苓苓这样说,算是一下踢爆了孙氏一直不爱提的事情,让她避无可避——在这个家里,她几乎从来不提嫁妆的事情。既不提赵芬芬赵芳芳的,也不提赵家其他女孩子的。因为一旦提及,就会无可避免地被对比。提醒她自己,她做的事情被所有人嘲笑。
  “侄女儿这话说的就伤人心了,你不看看你两个姐姐的脸色?”说到这里的时候赵莺莺不得不佩服孙氏了,她竟然能为这个事情装可怜,要知道赵芬芬赵芳芳没有嫁妆,这是谁的错啊?
  孙氏假模假式地装着可怜,跺跺脚道:“天底下谁人不爱自己的儿女?我倒是想给你堂姐们每人都备上一份厚厚的嫁妆,让她们风光大嫁。只不过你们小孩子想事太简单了,这不是上下嘴皮子一碰就能了事的,非得拿出真金白银不可。你二婶家里穷你又不是不知道的,如何能比得上你三婶家。不然侄女儿发发善心,补贴一下你两个堂姐?”
  这些话三下五除二就把赵苓苓拿下了,竟是无话可说的,毕竟赵苓苓又不能指着孙氏的鼻子说她装样子,说她敛了赵芬芬她们的聘礼钱,就是吝啬舍不得出钱而已。事实是这样没错,可是这不是她一个小辈能大咧咧说的。
  真因为这件事吵起来了,孙氏不会有事,反正她的名声也不能更坏了。而作为未出阁女孩子的赵苓苓就要麻烦的多了,外面的人知道了说不定就要觉得她是一个太过于厉害的,不肯上门提亲了。
  孙氏现在是乘胜追击,接着把矛头调转到了王氏身上:“弟妹怎么说呢?弟妹家如今也算是发达了,总不能富贵起来就不管兄弟吧?我和孩子爹就算了,这一辈子也就这样。但姐儿们还年轻,这辈子长远着呢。因为没有嫁妆被夫家鄙弃,实在是太可怜了。弟妹发发善心,从手指头缝里漏出个一星两点的,侄女儿们也就受用不尽了!”
  王氏当然不会接这个话,可是孙氏不放过她。晓得她这只老狐狸不好对付,很快就抓住了赵莺莺:“莺姐儿,你怎么说?芬姐儿芳姐儿可都是你的嫡亲堂姐啊!总不好你风光大嫁,姐姐们却半分面子也没有吧?其实也费不了多少劲,你的嫁妆丰厚,我家里的如何敢比肩,只要有个一半,我也就不愁了。”
  赵莺莺的道行说不定比王氏还要深,但笑不语之外一个字也不说。最后还是王氏冷淡道:“倒是二嫂严重了,我家不过是个刚刚吃得饱饭的人家而已,哪能接济亲戚。我想二嫂也不会自家只有一碗饭,还给别人分上半碗吧。”
  说罢也不去管孙氏,自己和宋氏就往正屋正房走去——孙氏并没有拦着。实际上斗了这么多年的妯娌怎么会不知道对方会怎么应对自己?孙氏从来没想过能拿住王氏,她只不过是在膈应人而已。
  她是这样想的,赵芬芬赵芳芳却不是。赵芬芬赵芳芳从小就心眼多,可到底还是两个小姑娘,这时候听孙氏这样说,竟把其中的一些话给当真了。眼睛直勾勾地看向王氏,想要这个有钱婶婶帮自己出嫁妆。
  就算是王氏最后拒绝了,她们的心思也没有完全熄灭。总觉得是自己娘深深得罪了王氏,所以才有王氏现在始终对她们爱答不理不冷不热。她们甚至把主意打到了赵莺莺赵芹芹身上,觉得这两个堂妹才是突破口。
  赵莺莺赵芹芹跟着王氏进了正房堂屋,这边这么多年也没有变化。王氏和宋氏说起赵莺莺的嫁妆该配备哪些家具,东西虽多,其实并不复杂。这时候各家都是这些家具,再加上上次赵蓉蓉的东西也是差不多的,现在说起来根本没个磕绊。
  王氏把单子给宋氏看,然后笑着道:“莺姐儿自己是个有主意的,她的嫁妆要什么样子她自己来说——莺姐儿,你不是之前画过样子了?拿出来给你大伯母看看。你大伯母和你大伯这么多年,成或者不成的,看一眼就什么都知道了。”
  赵莺莺爽快地应了一声,然后从衣襟上取下荷包,里面倒出几张折叠起来的纸。她之前确实抽空画了一些喜欢的家具样子,这一次自然不会忘记带出来。
  宋氏原本是不以为然的,觉得赵莺莺一个小姑娘,哪里懂得木工、家具这些东西。就选想当然画一些家具出来,那能不能做还两说呢。只不过王氏把话说到这份上了,赵莺莺手脚又快,她也没来得及说什么。
  只得把几张画家具的纸展开,乍一看,宋氏就挪不开眼睛了。倒不是这些家具有多惊艳,赵莺莺本身并不懂得设计家具,这些家具就是已有的那些形制而已。她这些图好就好在非常适合赵贵——直接说把,就是线条简约,花纹装饰很少。
  而且这样也不显得简陋,有一种不同于繁复的美。
  赵贵并不是什么特别高明的木匠,这一点在做雕花等细活的时候显露无遗。他最多也就是基本功好,做的东西实在耐用,至于说精美不精美的,那绝对和他没有关系。所以赵莺莺如果拿出来的是极尽精美的样子,那就是再好也是空中楼阁,赵贵又做不出来。
  偏偏赵莺莺没有,寥寥几笔,图样简单,偏偏做出来会十分好看。宋氏一看就感叹:“我听孩子她大伯曾经说过,那些大的木工铺子有专门画图的图样师傅。人家术业有专攻,比一般的木匠不知道妙到哪里去。如今看莺姐儿就知道了,平常画的好花样子,现在触类旁通,就连家具业画的。”
  说着打包票道:“放心吧,莺姐儿这图样好做的很,她大伯做的出来。”
  她这里应下了就没有什么反复的了,王氏也不太在意赵莺莺到底画的哪里好。之前她是看过图样的,只不过她不是这上头的行家,最多也只能觉得不难看而已。既然不难看,那也就没有什么好挑剔的,一切随赵莺莺就是了。
  这会儿宋氏认可之后她更是不在往这上头用心,转而商量起木料的事情,请宋氏让大伯帮着留意什么时候有好木料,到时候再动手做家具。这样多赚钱的事情,宋氏自然没有多话,满口答应。
  赵莺莺赵芹芹看宋氏王氏说话越来越琐碎,无聊之下便随着赵苓苓去了她的屋子——赵苓苓住在正房的耳房里,这里就是当初方婆子住的屋子,自从赵萱萱嫁人之后,就是赵苓苓一个人住了。
  若是当初赵莺莺一家也住在赵家小院的光景,只怕会十分羡慕赵苓苓有一个自己屋子!当初赵莺莺赵蓉蓉赵芹芹三姐妹可是住在同一间屋子里的,而且那间屋子还是一间屋子分成的半间,并不比这个耳房大呢!
  赵苓苓的屋子摆设很简单,就是一张床、一个柜、一个梳妆台,还有桌椅板凳这些,注意一些看,床后面应该还有两三只箱子。不过普通之中可以看见几样彩色的点缀,让人感叹不愧是小姑娘的屋子,多少都有一些心思的。
  赵苓苓打开耳房的窗子,将外面东厢房指给赵莺莺赵芹芹看:“你家原本的屋子卖给我家了,爹娘用那屋子给二哥讨了月娥表姐做媳妇。只不过这些日子月娥表姐在闹呢,说是大哥家里挤的慌,想和大哥换房子。”
  赵苓苓家在当初赵莺莺家搬出去之后就买下了东厢房,一开始两间屋子的东厢房正好住两个儿子。至于赵贵夫妻再加两个女儿,住在正房简直绰绰有余。不过这种有余裕的日子并没有过多久,等到宋氏长子赵苇讨老婆的时候就不行了。
  当时赵贵把正房的西屋收拾出来让儿子讨媳妇,原本住在这里的赵萱萱赵苓苓姐妹则是去住东厢房其中的一间。再等到赵苇娶曾月娥的时候,家里就只有赵苓苓一个姑娘了,她也就按着宋氏的意思搬进了耳房。因为只有她一个的关系,耳房住着也挺宽敞的。
  至于东厢房,两间房子都空出来给赵葵曾月娥两口子了。至此,赵葵曾月娥夫妻比老大赵苇夫妻还要住的舒服一些——赵苇夫妻只有一件西屋和一间二房,而耳房从来是当半间屋子的。
  更不要提去岁赵苇夫妻两个生下长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