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莺莺传-第2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莺莺想了想:“你先找找看,我看看好不好——最少是做布料生意的,这个行当我熟悉一些,心里有底。”
  又补充道:“找不到就算了,我自己相反倒腾布料。”
  赵莺莺因为赵吉和王氏的关系,在这方面确实比较熟悉。而她若是真想做这门生意的话,其实回娘家找父母要容易的多——王氏和赵吉认得的行内人可比崔本要多得多。
  崔本也不觉得哪里有问题,只是赞同道:“经营布料确实是个好生意,你又有眼光,最是合适了。”
  在衣料方面,扬州常常引领天下风气,这就使得大江南北很多上人都会来扬州买入当年流行的料子。长久以来扬州的布料生意都很好做——前提是要么有行内关系,要么自己足够聪明。而这两者赵莺莺都算是有,所以的确十分合适。
  赵莺莺本来是没有这个打算的,她只是想依靠皇后今年驾崩的消息赚一笔快钱。但是这个主意一说出来,她自己都觉得不错了。到时候她可以找个靠谱一些的掌柜帮着前头经营,依靠自己的人脉和对流行的把握,生意多多少少做得的!
  固然不可能凭这个一夜暴富至于大富大贵,可她也不求这个呀!细水长流本就是她最喜欢的。
  这样想着她兴趣大增起来,成日只是绣花也有些无聊,找到这个事情倒是很好。
  当然,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听风就是雨要不得,她多少要对这个行当更了解一些才好下手。以前的了解都只是浮在表面的而已。
  赵莺莺第二日就回了太平巷子一趟,却不是找王氏和赵吉,需要他们两个的人脉是生意做起来之后的事情。如今还在先前准备呢!这时候最好找的是大嫂林氏,她家正是做布料生意的。
  林氏娘家在十三湾巷子,是大名鼎鼎的多子街的一条支巷。至于多子街,其实就是缎子街,里头街面两边全是绸缎庄,偶尔有一两间做别的营生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一般来说大户人家的布料,以及外面客商买进扬州料子,最先都是到多子街来看。其中的名气之大,从南到北都有人知道扬州有个多子街呢!
  只不过多子街做的是高档生意,一些等而次之的就不大做了。这就被两边数条支巷里的住家看到了机会,于是一个个的也开起铺子做布料的生意。这些铺子大多不大,也没什么人请伙计掌柜,都是夫妻父子这样经营,林家就是这样的人家。
  别看人家只是一间小铺子,进货销货的渠道都不算好,可那也是正正经经的布店了。做这一行该知道的该注意的肯定都是放在心里的,赵莺莺不好一头撞进去,最好就是找人家问问。
  赵莺莺这一次回娘家回的突然,王氏都有些预料不及,拉着她皱眉道:“怎么这个时候回来了?难不成有什么困难?”
  非节非年,娘家又没有一件拿得出手的事情,出嫁女一般是不会回娘家的。而非要回娘家一趟,而且回的如此突然,最容易让人想到的就是在婆家吃亏了,要找娘家搬救兵。
  赵莺莺笑着道:“娘多想了!我回来是有事儿商量!”
  说着把自己打算做布料生意的心思一说:“我那些钱放在那里也不是一个事儿,之前不是打算买个铺子?这时候正好做了,到时候对外遮掩是租来的。然后做点布料上头的小生意,也是月月来的活钱。”
  王氏这才放心下来,只不过关于赵莺莺拿钱做生意她还是有些拿不定主意:“这倒是一个好事儿,只是做生意这件事并不简单。有人亏有人赚的,你又要绣花,根本放不了多少心思在这事情啊。”
  赵莺莺却想的简单:“我又不是做大生意——实话来说吧,我也做不起大生意!绸缎庄是出了名的本钱大的行当,我的钱全投进去也没个水花。我就是做个小铺子而已,这种小铺子总能赚钱,只不过赚的不多而已。至于打理的事情,请人就是了。”
  市面繁荣的好处就在于只要不贪图利润多同时也风险大的生意,像那种小本经营总是能养活人的,一般来说也很难亏损。当然,这也就是天下进入太平盛世,越来越繁荣才有的好处。
  王氏听赵莺莺这么说也算是放心下来,能仔细思索帮着赵莺莺合计:“这件事肯定要找你大嫂,她就算没学过她爹娘如何做生意的,十几年看也应该看出一些门道了。你等着,我去找她来。”
  林氏乍一听赵莺莺要做布料生意也有些惊讶,直到知道是小生意的时候才算是镇定了一些。算账就知道了,市面上最普通的棉布是五六钱银子一匹,绸缎则是一二两银子一匹。一家绸缎庄备货,光是货物恐怕就要压上大几千两!这就是大本钱的生意了。
  不过若是当小本生意做,那就另当别论了。最小的,那种出摊子的,整个摊子上也值得几十匹料子而已,而且都是便宜货,全部下来只有十几两银子的本钱呢。
  她听说赵莺莺要向她打听这门生意如何做,立刻给赵莺莺道:“这门生意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和别的生意一样,最要紧的就是如何进货如何销货。若是那种做的大的,那便是销货比进货要紧。小姑你是做小本的,自然是进货比销货要紧。”
  大本钱的生意必定拿货多,那样的人根本不需要自己多上心,自然而然就有织厂的老板和牙行的经纪找上门来。谈生意的时候也愿意给他们最低的价格和最新的货色,如果签的货量足够大、时间足够长,哪怕是微利,这些人也愿意做。
  做生意可怕的不是生意都利润微薄,而是所有生意都利润微薄,甚至没有利润。
  承接这种大主顾的好处在于,不管赚多赚少,至少有了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足以养活自己生意本身。至于赚钱的事情,可以看其他的订单。
  所以对于大本钱的生意,难处从来不在于进货如何,难处在于如何把手上大量的货物给销出去。如果是有销货渠道的,那就可以十分滋润地过日子。至于没有的,那就想破脑袋也得找到卖东西的好办法。
  小本生意立刻反过来了,只要找到一个差不多的铺子,东西又不比别家来的贵,维持起来赚点小钱总是不难的。可是进货就是千难万难了,他们拿货少,很多时候那些织厂和牙行大经纪甚至不愿意和他们打交道。他们只能直接向绸缎庄买货——因为他们拿货比普通人,也是长久的生意,绸缎庄给他们的价格算是一个批发价。也就是靠着这一点差价,这些小商贩艰难度日。
  一个好的进货渠道足够让小本经营也舒舒服服,可要是进货的事情做不好,一分钱赚不到,最后还倒搭钱进去,这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林氏拈了一枚果脯在嘴里,大概是觉得有些酸了,立刻又喝了一口茶,这才接着道:“我家还算是好的,十三湾巷子,临着多子街呢!整条街的街坊常常几家合伙一起进货,从来没这种难处。可是外头有这个麻烦的,好多呢!”
  “不过小姑要做这个生意就不难了,到时候要什么货直接和我爹说,不过是进货的时候添小姑一个——说不定进货多一些,还能便宜一些!”林氏倒是大包大揽了下来。
  赵莺莺笑着千恩万谢,林氏说是这么说,她又不是傻子,人家这是帮她呢!要是没有林家帮忙,她不知道要多多少麻烦!
  说起来赵莺莺做这门生意是挺合适的,到时候还可以多买一些白绢、白缎、白布,赵吉这里只能染无花色的素缎素布,可是对于小本经营的铺子来说,各种花哨高档的布料本就是少数。这样一来,中间染布一道她又可以用很便宜的价格了。
  更重要的是白绢、白缎、白布之类也有了囤积的理由——可别忘了她一开始的目的是为了趁着皇后今年夏天驾崩囤积白布,好赚一波快钱!
  赵莺莺一旦决定之后办事情是很快的,立刻就跟着林氏去了一趟十三湾巷子找林家说这件事。
  扬州这么大,赵莺莺又碍不着林家这点小小生意,所以林家对于赵莺莺要做同行并没有什么同行是冤家的心态,反而十分欢迎。正如林氏说的,多一个人一起拿货,说不定还能让供货的让一些利出来。
  虽然这个可能性很小,可是想想好事儿又没有错!
  林母因为女儿这几年在赵家过的好的关系,对赵莺莺格外亲热,拉着她的手道:“你来就来了,还带这么多礼!”
  赵莺莺确实带了不少的礼物,崔本酒坊里的就都有六坛,然后还有火腿、点心、米粮之类,就连现在在逐步涨价的绿豆都带了一包过来。总之这些礼物是看着丰盛,同时还十分实惠。
  林家人本就不排斥帮赵莺莺这个忙,现在见她如此有眼色,带了许多礼物过来,就更加满意了。林父不方便和赵莺莺这个亲家侄女儿说太多话,只能让林母和她说这生意里的门道。
  林家铺子是林父林母一起经营的,林母懂的不如林父多,可也足够赵莺莺学的了,整整小半晌,可以说的上是倾囊相授。
  赵莺莺离开林家的时候林氏的大弟弟,如今已经跟着父母做生意的那个,甚至拍着胸脯道:“二姐放心吧,你要找个帮你经营的人也容易,就在这十三湾巷子里也有好多呢,到时候我替你看合适的。”
  “那就一切托给大哥儿了!”赵莺莺笑着道。
  赵莺莺也是打算好了,大可以在林家这边把帮她经营的人也一并找好。
  她是小本经营,也用不着什么经营上的奇才,只要熟悉这一行的做法,然后老实诚恳就够了。而这样简单的要求,在十三湾巷子这一带实在是太容易了!这里几乎家家户户举业做布料生意,哪一个子弟对这个行当又不熟悉呢?
  而那些家里孩子多的,有些孩子就顾不上了,只能让他们自己想办法找出路。这个时候到绸缎庄做小伙计就是最好的路子了,来钱稳定,收益也不错。可是像这种子弟太多了,还有很多别的年轻人也在争抢这个机会。
  这种情况下,很多多子街两边支巷的年轻人也没有比扬州普通人家的青年人好到哪里去,一无所长之下只能做一些钱少活多十分累的工作。这时候要放风出来找一个伙计,那实在是太容易了。
  只不过赵莺莺并不是这边的人,要说熟悉当然是林家更加熟悉,一事不烦二主,赵莺莺也就一应拜托给他们了——更重要的是,林家显然对自己的街坊邻居更加了解,找一个靠得住的显然比赵莺莺简单多了。
  林家拜访完之后赵莺莺就要去找铺子,这件事不好托付给其他人,赵莺莺只能抓住了崔本——崔本这才知道赵莺莺办事情这么快,他没留神的功夫竟然就进展到了要买铺子的地步了。
  赵莺莺与他细细道:“这件事只好让你去做,到时候对外就说是家里租下来的。我的嫁妆里头有一大笔钱,这你是知道的,那是我在家做绣活赚的。我本打算补贴给家里,反正我有这门手艺,总能赚回来。可是我娘一定要给我,最后我拿了一部分走——这笔钱不好招摇出来的。”
  所谓财不可露白,赵莺莺这点钱对于扬州大户来说肯定不算什么。可是她周围的亲朋好友大多就是她家那样的,甚至不如她家的。要是她那样会赚钱的名声传了出去,到时候恐怕会有许多不方便,光只说借钱打秋风的就会多不少了!
  崔本也是明白赵莺莺意思的,当初收到赵莺莺的嫁妆册子也没有传扬出去。这时候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