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莺莺传-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儿她们是吃她家的米长大的,所以她怎么管教都有道理。
  赵莺莺根本不把自己和孙氏交手算一件事,等到清洗完了才叫大姐赵蓉蓉。赵莺莺身高不够,不好把被面挂上晾衣绳。
  两姐妹一人提着被面的一端,赵蓉蓉轻轻一甩,把被面一端甩过晾衣绳,然后再拉扯平展。
  “嗳!好勤谨的姐儿,还是方姐姐家的女孩子调理的懂事。不像是我家隔壁姓孟的那家,那家闺女也十六七了吧,横针不动竖针不拈,整天只知道躺在床上挺尸。到如今婚事还没有定下来,这是为什么?不就是因为谁家都瞧不上一个懒闺女呗!”周卖婆又提着她的小竹撞上门了,脸上笑意盈盈的。
  今日天气晴好,如果不是想后面还有晴朗日子的,都忙着打扫洗晒。无论是因为自己忙碌,还是因为不想打扰别人忙碌,一般不会上门做客。
  方婆子见是周卖婆也满脸堆笑:“说什么说什么,不过是帮着家里做些许小事而已。你这样夸,没得夸坏了女孩子,她们若是尾巴翘到天上去了怎么算?”
  周卖婆笑着道:“我这是实话实说,难道有好的还不夸?”
  说着两个人就到一角说悄悄话:“方姐姐,我与你说。我有一桩好亲事与你说,官河上面开河船卖小食的史家你知不知道?虽然只不过是个河房小酒家,可也算是有些本钱了,人家也是在岸上置了宅子产业的——还有活钱,做小食生意的日日都有活钱走手上过,日子可滋润。”
  方婆子听到这个颇有些动心:“这样听着倒是不错,若是后生好,自然没的说。说起来我家蕙姐儿翻过年去就十五岁了,正是要说亲了,你倒是及时雨。”
  这话听的周卖婆连忙摆手:“哎哎,我的方姐姐,可不是这样!上回我不是就与你说了么,我就是做媒也只是给你家老大和老三做,至于你那老二媳妇,我惹不起!若是做了媒,日后有个不好,找我的麻烦怎么说?”
  “周婶子不用担心,你给几个小丫头片子找的婆家我自然会看看好不好。最后出了事,我也不会找周婶子。”孙氏悄无声息地从这一角栀子花树后面闪了出来。
  她说是这么说,周卖婆却不能相信,只笑着打哈哈,想要混过去。孙氏却不会愿意她这么简单混过去:“周婶子怎么说?要不然刚刚说的那个官河上开河船的史家,咱们两家就相看相看?”
  她这么说周卖婆可不敢应:“侄媳妇刚才听岔了,这官河上开河船的史家虽然拜托我打听,但人家已经有属意的姑娘了。我之所以来说,其实是为了蓉姐儿。”
  孙氏认定这是她在扯谎,因为之前根本没有听到周卖婆说这个,当即冷笑:“周婶子,我晓得世人都是捧高踩低的,这些日子外头对我家和老三那家可是一个地上一个天上。我却没想到,你这个家里认识的长辈竟也是这样的人。”
  周卖婆则是只能苦笑:“侄媳妇这句话不是挺明白的么?我就直与你说了吧,不是我捧高踩低,是人家官河河船上史家的意思。人家自己决定的,要的是蓉姐儿——也不能说是要蓉姐儿,只说是要三侄儿家的女孩子。”
  说着又补了一句:“侄媳妇别生气,这世界上的事情不就是这样。你仔细想想,你将来给蕴哥儿挑媳妇想要个什么样的。您若不是蕙姐儿她娘,凭良心说,蕙姐儿和蓉姐儿选哪一个?自然是要选一个有丰厚嫁妆。”
  有一句话周卖婆没说,那就是蕙姐儿有这么个家带累,人家也要再看一看了。


第45章 
  腊月中年味已经很浓厚了; 不过进入腊月下旬才真是忙碌着过年的时候。每当这个时候,人们是既喜庆又忙碌; 忙碌到了脚跟打后脑勺的地步。好在这时候人们总结出了口诀规矩; 安排生活。
  “二十一,送闺女;二十二,送小四;二十三; 祭灶官;二十四,洒扫尘;二十五; 和煤土;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 去赶集;二十八; 蒸年馍;二十九; 打壶酒;三十; 墙上贴上胖孩 ;初一; 撅的屁股作揖。”
  按着这个口口相传的口诀来做; 中间各家不同再做调整,安排年事也就尽够了。
  腊月初八之后; 整个腊月有一个重要日子到了,腊月二十四; 过小年、祭灶神。赵莺莺跟着大人忙来忙去,倒是觉得新奇。她在宛平县刘家和皇宫里的时候都有过年,但南北习俗迥异,倒是有很多不同。
  就譬如这时间吧,在京城的时候; 无论民间还是皇宫里都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神,扬州就是腊月二十四。听说还有船家是二十五,山东二十二,云贵土司那边更不同。
  不过不管怎么说,过小年、祭灶神都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小年也就算了,没有多少额外习俗,最多就是吃的好一些。譬如王氏就准备了鱼肉鸡蛋之类的大菜,即使在腊月也不是日日都能吃的。不过也有穷人家,过大年且没有多少油水,小年更兴不起来了。
  但是祭灶神不同,有一套极重要的规程要走——据说这一日灶王爷要上天述职,给玉皇大帝说民间各家情况,有不好的要告状。人人都想灶王爷能说自家好话,这样自然免不了好好送一送灶王爷。
  赵莺莺就跟着赵吉一起去厨房,把自家炉灶旁经过一年烟熏火燎的灶王爷画像给揭了下来。赵莺莺给赵吉递了一块极粘的麦芽糖:“爹,给你。”
  赵吉这就把糖往画像上灶王爷的嘴巴上抹,念念有词:“灶王爷回上界,吃了糖就多多说好话,小民谢过了。”
  赵莺莺心里暗笑,这就是‘拿人手短,吃人嘴短’了。用糖块粘了灶王爷的嘴巴,即使是神仙也要说好话。正准备还要看赵吉烧掉草马,送灶王爷,没想到赵吉赶她:“莺姐儿,你还在这里做什么?去叫你大哥。”
  女子是不准祭拜灶王爷的,只有男子才可以。赵莺莺当然知道这个规矩,还以为可以混过去,没想到赵吉这么重视祭灶王爷。只能悻悻地跑到院子里:“大哥,爹叫你一起祭灶王爷!”
  “嗳!”赵蒙痛快地应了一声,对于他来说,祭灶王爷有什么重要的不知道,他只知道,祭灶王爷用的灶王糖好吃,滚了芝麻又香又脆。放在灶王爷神像前头,等到过了今天灶王爷上天,自己就可以放开了吃了。
  灶房里赵吉和赵蒙两个赵莺莺家男丁祭灶王爷,赵莺莺无事可做,往事又不准她年节下动针线。便干脆去了巷子——平常这里就是巷子里小孩子玩耍之地,因为临近过年更热闹了。
  有许多小孩子都在唱童谣:“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过五,六天,大年就来到。辟邪盒,耍核桃,滴滴点点两声炮。五子登科乒乓响,起火升得比天高。”
  赵芹芹正在远处和小伙伴跳马索,一边跳一边也唱童谣。赵莺莺笑着跑过去:“算我一个行不行?”
  赵莺莺平常很少出来玩这一些,但是出来几次都显出了她早踢毽子、跳马索这些游戏上的擅长,所以小伙伴都乐意带她玩,争着把她算作自己这边的。
  “来来来!”
  跳马索跳的小脸通红,等到各家大人都到巷子里叫小孩子吃饭d时候才和赵芹芹手挽着手回家。这时候赵莺莺家的饭已经做好了,上桌一看果然是好菜!
  一家人洗手吃饭,忽然有人来家。正是来找赵吉的:“赵三哥,有件事来求你。”
  说话的人是个和赵吉差不多年纪的汉子,赵莺莺看他有些眼熟,估计他曾经来过自家,只不过不是常常走动的。
  他吞吞吐吐半晌:“三哥,但凡有一点办法我绝不会张这个嘴。只是,只是。。。兄弟这是真的没办法了。家里刚刚分家,什么东西都没有,钱也没有积攒下来。可是年不能不过,孩子老婆都在家等着,年菜都没有着落。。。。。。”
  哦——,赵莺莺心里明白过来了,这是来借钱的。过年难,有的人难在有人催帐,要还钱,有的人则是过不了年,要借钱。之前赵家也有人借钱,找赵家三兄弟的都有。
  不过借钱这件事不是那么轻易的,这年头谁家都过的不容易。就算是自家,今年算是很不错了,但家底子薄,也不敢轻易地随便借钱出去。况且,往亲戚朋友借钱如果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世上也就没有那么多放高利贷的了。
  正是因为没得办法——自家穷的话,亲戚朋友一般也是产不多的人家,哪里借的来钱。这才有了无路可走的贫苦百姓像钱庄、当铺借钱的事情,不然谁不愿意借自家亲戚呢?既然是亲戚朋友,总不会管你要利息吧!
  就赵莺莺知道的,正房里的大伯和西厢房里的二伯都没有和借钱的人家说太多。前者是自知自己不大会应对,后者是从来懒得应对。所以最后的事情都是宋氏和孙氏应对的,这样结果也就可知了。
  孙氏忒难说话,她站在那里来借钱的人家就不敢多说了。宋氏好一些,但也有限。谁都知道,宋氏平常还算可以,但是一但有损她小家的利益,她从来是‘冷心冷情’的一个。
  不过这也没什么好说的,佛祖割肉饲鹰那也只是佛祖才能做到的而已。至于放在百姓人家,都只会顾好自身。
  不过也不能说谁都不管,总有那些格外相熟的,平常又有信誉。这样的人上门来,那就不能太过了,不然人情上实在过得去,时人还是重人情的。
  眼前的这一个似乎就是这样的人,赵吉请他坐下吃饭:“老弟先坐下,一起吃顿饭。”
  赵蓉蓉身为长女立刻起身就要去加筷子盛饭,那汉子却叫住了:“三哥别留,侄女儿也别忙,今日是小年,家里老婆孩子还等着吃饭呢!”
  赵吉笑着点点头:“行吧,今日就不留你吃饭了。走走,我送送你。”
  于是赵吉就把人送到了门口:“兄弟你也知道,我家今年年景是好一些,但一个是家底子薄。另外也不好开个大口子,不然借了你,其他的亲朋也就躲不过了。”
  那汉子脸色倏地暗淡了,赵吉却接着道:“三哥晓得刚刚分家的难处,手里也没有多少余钱。不如这样,这银子你拿去,至少置办份简单的年菜再说。只是老弟要记得,可别告诉人家在我这里借到钱了。”
  赵吉从荷包里倒出几块碎银子,从里头拈了一块最大的,掂了掂大约有半两重。说多不多说少不少,至少置办一桌年饭是不成问题的。
  受了人感激,赵吉才背着手回了东厢房吃饭。桌上好饭好菜的,他的酒还没喝完呢!今日送了灶王爷上天,就算是平常管着赵吉喝酒的王氏都没有多说,随便他添酒。
  因为按照习俗,这几日到灶王爷重回凡间,凡人都可以随意吃喝,因为监管这方面的神仙不在么。
  吃了中饭赵芹芹又出去玩了,赵莺莺却再懒得去,和赵蓉蓉在炭火盆旁做了——赵莺莺自己针线活多那是为了做针线卖钱,但是赵蓉蓉和王氏这样就不同了,纯粹是因为勤勉,手上停不下来,于是有了做不完的针线活。
  赵莺莺看了那些厚实的鞋垫,针线笸箩里已经放了半打,实在不知道要多久才能用完。她就不掺活了,寻了这几日家里多的红纸和见到,折了红纸,剪刀如飞一样剪起窗花来。
  窗花是剪纸的运用之一,而剪纸是女红的一项。所以理论上来说,只要是个学过女红的,就应该会剪窗花。但是事情并没有那么容易,至少并不是人人都能剪刻出真正精致复杂可以过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