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莺莺传-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黑夜里她微微闭着眼睛,脸颊上却已经湿了一片。咬着嘴唇并不能不哭出来,只是抑制住了哭声而已。
  真好啊,她回到了家人身边,而家人都是很好很好的家人。这样的话,她也能够无怨无悔地死去了。
  睡在娘亲与爹爹中间,是一种十分安心的气味——赵莺莺知道那是最普通的香胰子和驱蚊香的味道,相比起皇宫里使用的那些一两金子一钱的精贵香料,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但她就是安心,她知道这是她的家。
  沉沉地睡去,赵莺莺直到第二天早上也是嘴角弯弯的,大概是因为已经满足了吧!看着她这个样子,王氏和赵吉自然不会叫醒她。只是小心地穿了衣裳鞋袜,走出了卧室。
  王氏拿了一领围裙往腰上围,见大女儿已经起来了就对她嘱咐:“莺姐儿还睡得沉,你记得待会儿吃饭的时候再去叫她,也不许芹姐儿去闹。莺姐儿这时候最该好好休息,把魂儿养牢靠。”
  蓉姐儿温顺地点头,然后就掀开自己屋子的门帘子,先去带着同睡一个屋子的最小的妹妹起床——赵家小院的一天开始了。


第10章 
  夏天天亮地早,其实看时间并没有多迟,然而外头已经天光大亮了。赵莺莺是在恍恍惚惚中被一个轻柔的声音叫醒的,她以为一切都已经结束了,一个已死之人要去他该去的地方。
  但是睁开眼睛后,她看到是大姐赵蓉蓉,这当然不可能是阴曹地府——这时候她总算肯正视一件事了,她或许并不是什么临死之前回光返照,也不是死了之后走了魂,非要做个梦来求一个圆满。
  虽然听起来是无稽之谈,但事实在眼前,她可能真的回到了小时候!实际上如果不是太过于震惊,她应该早早就意识到的。梦境什么的,怎么可能在细微处都这样真实,真实到了不可能是虚伪的。
  怎么做到的她不知道,上辈子的二十几年她并没有信过神佛,不是信徒,也就无所谓是神佛之力了。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
  她怔怔地愣神,然而外面家家户户已经起身,忙着做早饭、忙着上工的声音交杂在一起,偶尔还有孩童嘻笑的声音。嘈杂、有序、生气勃勃,这样她忽然就不想追究了。
  追究了又有什么用呢?这也不是她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能够做什么的事。她微笑着倾听外面的声音——无论如何,这是上天赐给她的机会,她终于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她会努力生活,平平淡淡而幸福安康地过新的一生。
  赵蓉蓉看见了莺姐儿的脸色变化,一开始是非常担忧的,她以为真像爹娘担忧的,妹妹受了惊,只怕要走了魂。后头莺姐儿脸色生动起来,这才放下心,当之前那个是起床的时候有些发懵。
  “莺姐儿,快穿衣穿鞋,要吃早饭了,不好让爹娘和奶一起等你。”赵蓉蓉没有上手帮她穿,这个年纪的孩子已经会很多事了,其中自然包括自己穿衣洗漱。赵蓉蓉只是替她把牙刷牙粉热水之类的准备在堂屋里,她穿好了直接洗漱,方便的多。
  赵莺莺是受过训练的,做这些又好又快,等到上桌的时候,赶的正好,最后一碟小菜正好上桌。
  赵莺莺坐在桌边看早饭,普通人家的早饭当然不能多精致。主食是米粥,用的是最普通的稻米。桌上还有四样佐粥的小菜,两样是和昨日一般的酱菜,一样是一碗鲜炒的瓜菜,一样是一碟小银鱼。
  扬州是湖泽地方,自然不缺鱼。这里各样鱼都卖的比别处贱,其中这种小银鱼又是最便宜的一种。每到当季,王氏都会买来,或者做汤,或者做下酒菜,好吃不费。
  今天就是下酒菜的做法,也十分适合用来配粥吃。
  这些就是一个普通扬州人家的早饭,朴素简单。这当然不能和赵莺莺曾经在宫里吃的那些相比,宫里的早上同样吃粥多,只是花样就多得多了。
  即使是最普通的稻米粥,也是普通人吃不到的上品——她们吃蚌珠米粥,这种粥最粘稠。吃红稻米粥,因为是温泉的水养的,所以熬出来的粥是红色的。也吃小米粥、玉米面粥、薏仁米粥,按照太医的说法,这种粗糙粮食做的食物最有固本培元的功效。所谓五谷杂粮最好养生,太过精细终归不好,就是这个道理了。
  至于配粥的菜色,那真是怎么丰富怎么来——皇宫里何曾会少这些东西呢。
  但是吃着远不如以前的早饭,赵莺莺没有一刻比得上这时候心里踏实、满足——皇宫里所谓的好吃好穿只能迷惑那些没进去过的小孩子而已。进去过的人才知道,多好的东西在那里使也不会觉得享受。
  这边正吃着早饭,忽然有人进来。来的人是一个老妇人和一个中年男子,穿着打扮要比赵家好一些,不过也是平常人的样子。赵莺莺看他们十分眼熟,却想不起来是谁。
  好在王氏手脚最快,早就接住那老妇人:“娘,这个时候这样早,你怎么来了?”
  赵蓉蓉与赵蒙两个也立刻站起来叫外婆,叫舅舅。赵莺莺虽然不认得他们,但也知道小尼姑跟着大尼姑,人家念什么经,她就跟着念什么经。一起喊了外婆、舅舅。
  老妇人十分和蔼,应答着‘好好好’,最后停在了赵莺莺跟前:“这一回咱们莺姐儿受苦了!好在孩子回来了。”
  旁边的方婆子端了一把椅子过来请她坐:“姚姐姐快坐!唉,可别再说这件事,我心里悔地跟什么似的。要是孩子回不来,我这一口气只怕都咽不下去——不过,甘泉街上算命瞎子说的果然不错,我们莺姐儿是个命格好的,就是逢凶也能化吉。”
  两个亲家之间低着头说话,中年男子,也就是赵莺莺的舅舅,王氏的兄弟。他举起手上一个篮子道:“大姐,这个是给我外甥和外甥女的,你收下。”
  那篮子里装着五十个鸡蛋、两大包杂拌糖、一包云片糕、一袋子红枣、两斤红糖。不是什么名贵东西,但对于赵家来说再实用不过了。甚至当作好东西,充作孩子的补品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不然普通人家的孩子病了有什么吃,难道当是大户人家的少爷小姐,有燕窝菜之类?
  王氏知道弟弟现在已经在医馆里坐堂,每月来钱多了一些,比她宽裕。况且这些东西显然是给孩子们的,也就没有扭捏,痛痛快快就收下了。
  “阿恒,你给莺姐儿看一看,昨日看着似乎有些受惊吓。”
  王舅舅点点头坐在了赵莺莺身边:“莺姐儿,把手伸出来,舅舅替你看一看。”
  赵莺莺在王舅舅身上闻到了一阵药香气,知道他应该是大夫之类的。没有犹豫,立刻就伸出了手。
  王舅舅号了一会儿脉,中间还换了一次手。这才与王氏道:“不用担心,是有些惊吓之后心思不宁的脉象。不过并不重,只要这几日静养着,过些日子就自己好了。”
  这边正说着话,一阵响动又从门口传来了。众人回头看,见赵福夫妻两个以及两人的大女儿赵蕙蕙,合力推着一辆板车进来,就立刻收回的目光。
  赵莺莺看了一眼,发现那板车上多的是一些锅碗瓢盆桌椅板凳之类,在最后面似乎还有炉灶之类。她心中猜测自己这大伯家是做早饭食摊的,这才会早早不见,这个时候又收工。
  赵福还笑嘻嘻地打了招呼才进西厢房,孙氏却是看也没看这边就掀开门帘子躲进去了——她不喜欢王氏,自然也就不喜欢王氏的娘家人。不过说起来,整个赵家也没有她喜欢的人。就连她的丈夫,赵家老二赵福,她也不怎么喜欢。
  王家人也不在意这种冷遇,倒是方婆子还有些尴尬。赶忙岔开话:“姚姐姐,你难得过来一次,这次就留下吃个午饭——若是这一回你放下东西又走了,我家也不要往外头做人了!”
  王家外婆摆摆手,语气是温温和和的:“我儿媳妇正怀着身孕,底下的孙子孙女年纪也小,两头都要照顾,不能留。至于恒儿,他要去医馆坐堂,若不是为了这个,也不会这么早就上门。”
  “别虚留啦,我看看我几个外孙,这就要走了。”
  说着多摸了摸赵莺莺的头,眼睛里全是慈爱:“莺姐儿这几日乖乖呆在家里,等过些日子外婆接你到家里玩儿。”
  赵莺莺愣了愣,轻轻点了点头。虽然并不熟悉,但是她知道外婆和舅舅一定也很疼爱她。
  旁边才五岁的赵芹芹听到这里也坐不住了,立刻指着自己红扑扑的苹果脸,声音脆脆的。
  “外婆,那我呢?我呢?只接二姐过去,难道不带我?”
  “带你带你,忘记谁也不能忘记我们芹姐儿。”外孙这样有活力,王家外婆自然高兴,连忙答应下来。
  要不怎么说孩子都是自家的好呢,哪怕是歪瓜裂枣的孩子,在自家大人眼里那也有数不尽的好处。赵莺莺和赵芹芹姐妹两个,一个是太安静了,反应也迟,另一个则是以女儿家来说太活泼了,甚至聒噪。
  但在王家外婆看来,这就是一个孩子沉静,另一个孩子娇俏可爱。这种事怎么说?也不用说,谁家都是这样的。
  等到送别了王家外婆与王舅舅,早饭也完了。赵蓉蓉作为已经知事的女儿,和王婆子去收拾碗盘。
  赵吉则是换了一件染上许多颜色的外套,去屋后空地上染布——他是个染匠,靠着与人染布染衣之类的养活家里。他一个人单干,唯一的徒弟就是儿子赵蒙,这时候也抹了抹嘴,立刻跟上了。
  王氏则是坐在了堂屋一张织机前,开始‘唧唧’织绸。她在这上头可是一把好手,织出来的绸缎又平整又紧密,销路极好。每岁赚的钱也不少,之前赵吉还在染坊里做学徒的时候,家里就是靠着她支撑。
  赵莺莺无事可做,只得陪着小妹妹芹姐儿玩游戏——照管她让她别淘气,也算是帮娘亲王氏的忙了。
  忽然一阵拍门声,进来几个大户人家下人打扮的人物。
  “请问这里是太平巷赵吉家里吗?我们是江都孙家的人,来给你家小姐儿送东西。”


第11章 
  来人的穿着打扮一看就知道是大户人家的小厮家丁,虽然式样简单普通,颜色也不出挑。但王氏是整日与绸缎打交道的人,一眼看出来衣服料子质地极好,若是一般的富户,自身都用不上这样的。心里清楚,这个江都孙家,并不是什么普通富贵人家。
  来者是客,她连忙去叫赵吉来待客。自己则是进了厨房,撮了一把本地苦丁茶叶,壶里添上水,在火上咕嘟咕嘟烧滚了,再端出来送与来人吃。
  一个管事和几个穿青衣的小厮连忙推辞,赵莺莺认得那个管事,那就是那一日去知府投帖子找他们小少爷的人。当时她并没有在意,现在想一想倒是记起来了,他当初是说过,找到了他家小少爷,要来谢她的。
  孙家小少爷确实找到了,就在昨日晚上——昨日下午就把那几个拐子审的一清二楚了,自然不会迟疑,立刻找到了地方。不只是孙家小少爷,还有其他十几个孩子,以及一大批贼赃,全都找到了,
  晚上自然不好来酬谢赵莺莺,不过那管事是厚道人,哪怕莺莺是个小孩子,也没有说话糊弄她的意思。就把这件事从头到尾与他主家,也就是孙家的几位太太奶奶说了。
  这些妇人听了这些话没有不赞的,或许是为了听了一个新闻觉得有趣;或许是真的觉得感激这个素未谋面的小姑娘;又或许是之前放话说过要答谢帮忙的人,不能反悔?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