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莺莺传-第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买完了肉赵家一家人却不是马上回去,这可是一辆板车,平白无故推出去算什么?这时候兵分两路,赵吉和赵蒙去一家小布庄拿要染制的布料。赵莺莺赵蓉蓉和王氏则是去平常去的店铺,卖绣活儿的卖绣活儿,卖绸的卖绸。
  天上不下一滴雨,这样干旱那都是穷人家的事情,真正的有钱人家生活是不会改变的。王氏的绸布依旧在卖,甚至因为丝的价格上涨,卖家也贵了。至于赵莺莺的结子也不是普通人家会买的,绣庄老板也没有停止要货。
  到了绣庄,赵蓉蓉的绣活也一并卖掉,拿上这一笔收入,赵家母女三人才慢慢的回家了。
  到家时候赵吉和赵蒙已经到家,赵吉也不要王氏回来才做事。这腌咸肉的活计简单,过年时候他也曾帮忙,便干脆把准备好用来腌肉的大缸打开给猪肉抹上适当的盐巴,这就放好。
  王氏回来也就是检查了一下,发现没什么可挑剔的,便没有管了。
  “幸亏之前怕盐价也上涨,多多囤了一些盐,不然今天还要买盐。”现在的盐价可不是那时候的盐价了。
  虽说扬州有八大盐商以及一众小盐商,是绝对不会在盐价上太夸张的,但是涨涨跌跌是市面上的事儿,这也是不能避免的。
  不过这些都不关赵莺莺一家的事情了,晚上的时候王氏把送的猪血,依旧一部分猪杂做了出来——这些东西可不好存放,还是尽快吃掉比较好。
  于是今天饭桌上就全是一些猪内脏,爆炒猪腰子、心肺汤之类的菜色摆在桌上。有一段时间没吃这些了,一家人也吃的津津有味。
  “那里还剩下一些,明天也不用另外买菜了。还有骨头,吊在井里能多放一段时间,但也放的有限。等到猪杂吃完了,赶紧把骨头炖汤吃掉——不然就明日拿来熬猪骨粥,这也是不错的。”
  王氏一边吃饭,一边十分精明地做计划。对于她们这种主妇来说,最无法容忍的事情之一就是有浪费。
  等到吃完饭之后王氏又进了厨房,不一会儿传来的猪油香喷喷的气味。赵莺莺知道这是王氏把那一块猪板油炸了出来——家里的猪油没有了,急等着用呢。
  这时候赵蒙就在厨房门口张望了,赵莺莺知道他是想吃油梭子——油梭子就是猪板油在炸完油之后剩下的东西,吃起来又香又脆,是很多人家炸完油之后小孩子梦寐以求的美食。
  刚刚家里人吃完饭是吃饱了的,但是这会儿赵蒙,还有他身后跟着的小尾巴赵芹芹依旧会觉得嘴馋。
  相较于哥哥和妹妹的喜欢,赵莺莺的反应就很平淡了,因为她好像不大喜欢吃油梭子。上辈子怎么样她不知道,在皇宫里也没有油梭子这种吃食,但是这辈子她只吃过一口油梭子,然后就再也不肯吃了。
  不过这也没什么,吃的东西这么多,有一两样不吃的东西一点儿也不奇怪。譬如说刚才的饭桌上方婆子根本不朝那盘猪肝伸筷子,因为她不吃猪肝。
  她不吃,就在一旁看赵蒙他们吃——其实刚刚吃完晚饭,肚子饱饱地,也吃不了多少。更多的是一种欢快雀跃的气氛,才让赵莺莺一直站在屋檐下看着。
  “莺姐儿吃不吃?你吃的话给你放白糖。”赵蒙咯吱咯吱吃的津津有味,见赵莺莺站着看,便问她。
  油梭子的吃法有很多,就这样放着,之后的吃法可以和肉一样,炒菜什么的。不过刚刚起锅的油梭子正是最香脆的时候,还是和肉有区别的。一般来说要么什么都不放或者放点椒盐直接吃,要么拌上白糖来吃。
  赵蒙是直接吃的,赵芹芹拌了白糖。大概在赵蒙眼里,拌上白糖是小姑娘家家的吃法吧。
  王氏这时候也从厨房出来了,手上端着一盘油梭子道:“剩下一些明日炒韭菜也就是了——莺姐儿你吃不吃?”
  赵莺莺笑着道:“不吃,娘,我不爱吃油梭子。”
  正说话间外面有人敲门,王氏和赵蒙他们手头都忙,赵莺莺干脆就去开门了。一看竟是麦瑞娘她娘,便问了一声好。
  麦瑞娘她娘一进门就看到赵蒙和赵芹芹正在吃油梭子,外头闻到的香味更加明显了,不由得咽了一口口水。这些日子她家算是好的了,一直能吃个半饱,这都是她之前有远见,看到赵家存粮也跟着存粮。
  单吃吃荤油这种事就不敢想了,实际上这些日子家里饭桌上什么菜都吃不起,是拿以前做的酱菜、咸菜之类的应付。也幸亏她之前勤快,家里的腌菜坛子总是慢慢的,这时候才不至于陷入无菜可吃的境地。
  这些日子啊,涨价比粮食还夸张的也只有各种青菜了。
  王氏见是麦瑞娘她娘,便笑着道:“原来是麦家嫂子,你稍坐,刚刚熬了猪油,还要存起来。”
  赵莺莺知道,熬出来的猪油和豆油、菜籽油一样,但是冷却之后就会成为洁白的油脂。而这种膏状的油脂能存放不少时间,但还是比不过豆油这些,想要在大夏天长久存放是要经过处理的。
  这也是主妇们都会的小诀窍,赵莺莺这些日子在厨房里跟进跟出,在年前的时候倒也见过一次。也就是往还没有凝固的猪油里放一些特定的香料,譬如小茴香这些,然后猪油就能长久储存了,办法还是比较简单的。
  麦瑞娘她娘显然也知道这一点,所以没有催促王氏,立刻道:“赵三嫂子你接着忙,我先和婶子说会儿话。”
  这时候方婆子正和往院子里泼水,直起身来笑道:“和我这个老婆子有什么好说的?”
  正说着,对赵莺莺道:“莺姐儿,帮你娘去收拾。”
  赵家人正吃着油梭子,却没有人提出来要拿这个待客。这不是赵家人不懂礼节,而是现在外面生活艰难,除了关系很亲的亲朋能够互相请吃东西,一般的人家是没有这个举动了。
  赵家虽然请的起,但是和光同尘的道理都懂。既然大家都不这样做了,他们当然也不会出这个头。
  赵莺莺一边帮着王氏收拾厨房,一边竖起耳朵听麦瑞娘她娘闲聊。虽说现在无事可做,但上人家门来聊天怎么可能是一点事儿也没有,必然是有事相求,或者发生了什么大新闻,过来分享一番。
  果然,听到麦瑞娘她娘刻意压低了声音,神神秘秘道:“婶子,你知不知道今日甘泉街姚家米铺出了什么事儿?”
  甘泉街是离太平巷子最近的街道,也是扬州城一条中等偏上繁华的街道。一般来说太平巷子的人家要买什么都是在甘泉街上买,所以对整个甘泉街都十分熟悉。
  听麦瑞娘这样说,方婆子一下就记起来姚家米铺是什么情况了。姚家米铺是甘泉街数一数二的大米铺,后面的主家是浙江的大粮商,所以财大气粗。只不过赵家并不常常光顾姚家米铺,因为他们家有一贯买东西的米铺。只要不是熟悉的米铺东西次,或者卖价比别人铺子高,他们肯定会一直光顾下去的。
  “要说外地人开的米铺就是靠不住,你们家常去的是祝掌柜当掌柜的那一家吧?”麦瑞娘撇撇嘴道:“这就很好了,到底是咱们本地人做的东家,一般来说还记得照顾乡里——真要是做的过火了,大家是知道他们家住在哪里的,戳脊梁骨也有地方不是。”
  “但是姚家米铺是什么人的本钱?人家老板住在湖州呢!就是上门找麻烦也不能够。。。这几年但凡有粮价波动的时候就看到他们家先上蹿下跳,别人没涨价他们就涨了,别人涨三分,他就敢涨五分。。。。。。”
  赵莺莺给这家自己并不熟悉的米铺做了一个总结,简而言之,这是一家奸商米铺。大概就是灾荒年间最不会顾忌老百姓死活,只管赚钱的那一种。
  麦瑞娘她娘絮絮叨叨抱怨了姚家米铺一通,颇有一些穷苦人大骂地主的气魄。不过其实她心里没有多恨,反正她平常又不到姚家米铺买粮食,也没受过姚家米铺的厉害。
  等到好不容易絮叨完了,赵莺莺的耐心快用完,懒得往下听的时候,她总算说到了正题。
  “您不知道!姚家米铺做事情实在太绝了,别的米铺限制了每日卖出去粮食的数量,他们家就不限。但是不同的是,他们家的粮价说生生比人家高出去两成。而且这就是个开始,以后粮价只会越来越高。”
  说到这里麦瑞娘她娘也是心有戚戚。
  “有的人家有些家底的还能支撑,可是咱们城南穷人多,有些人家就不能支撑了。活人不能被尿憋死吧。都到了要饿死的地步,其他的也管不了了。有几个更南边巷子的人家就联合起来,晚上摸到了姚家米铺粮仓那边。”
  这时候一般的粮铺也没有多少粮食了,都是每日从大仓那边运过来。如果粮食充足,扬州城也不会是这样的情势了。但是姚家米铺不同,他们家背后是浙江的大粮商,湖州米运过来填满了粮仓,这也是他们没有限制买卖的底气所在。
  “他们看的准,姚家米铺那边准有粮食。只不过他们也不想想,这个年月敢开米铺怎么可能没有一些依仗。人家墙高院深的,粮仓更是有大锁。外头还有看家护院的汉子和恶狗,不是江洋大盗谁敢打这个主意。”
  赵莺莺这才知道了事情到底怎么回事——简单一点说,这就是话本里的故事一样。‘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粮铺不给这些穷人家留活路,这些穷人家就只能自己给自己找活路了。
  都是正当壮年的汉子,总不会挺着饿等死。
  不过姚家米铺显然早有准备,这些普通人出身,从来没干过盗窃事情的平头百姓一下就被抓住了——如果按照话本故事的走向,接下来就该有一个绿林好汉冒出来劫富济贫惩治坏人一番。
  不过很可惜,过日子并不是话本一样,这件事的走向完全不同。


第71章 
  姚家米铺的事情影响很大; 到了第二天,差不多整个太平巷子都知道了; 毕竟这里离着甘泉街足够近。
  当时南边巷子的穷苦人家晚上摸到了姚家铺子的米铺; 打的当然是铺子里粮食的主意。只不过粮食没摸到,人先辈米铺的护院给抓住了。米铺倒是没有用私刑,而是直接把人送到了衙门。
  如今扬州的各大衙门都为了大旱的事情焦头烂额; 哪有功夫亲自审理这种日日都有的偷盗粮铺事件,所以这件事就直接落到了衙门的文书吏目那里。
  一般来说; 这些本乡本土出身的文书吏目还是会做事留一线的。特别是如今进来的都是城南最穷苦的人,这些人身上什么油水都没有; 催逼的过分了也没有用; 最多把人给逼死而已。
  而且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这些人要真是出了人命; 谁知道会不会记恨在他们身上。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他们家有人不要命了大街上拿菜刀和他们拼命; 那可怎么办?
  损人可以,但是一定要利己; 损人不利己的事情这些精明的老油子可不会做。
  不过如果有利益,损人也就无所谓了——姚家米铺的交代; 一定要让这些‘刁民’好看!
  姚家米铺的掌柜是东家从湖州派过来的,自然也不在乎本乡本土,送上白花花的银子直接与管这件事的要害人物道:“非得让这帮刁民受到教训,不然到时候全须全尾地放回来,人以为咱们的米铺是想进就能进的呢!要告诉后头的人; 这些人就是榜样!”
  财能通神,这些官府里的小吏见了银子眼睛就放光,自然是人家说什么就是什么。
  “那是当然了,那些刁民盛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