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莺莺传-第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就是铺上南瓜面糊,观察、翻检、放油,重要的是对于锅里情况的观察。总之绝不能等到锅里的南瓜饼糊了再去翻身。
  一批一批煎好的南瓜饼被拣进了盘子,堆的满满的。正在切蒸好的咸肉的赵蓉蓉看到了赞:“挺好的,莺姐儿做饭利落。”
  虽然只是很简单的食物,却也能看得出来一个人适不适合做饭。有的人从小在厨房里就能干、利落,等到将来学大菜的时候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有的人厨房里的小事都做不好,那还能指望她将来学更难的时候开窍吗?、
  “只不过做的有些多,干脆中午吃米饭,晚上就不做粥了,这南瓜饼做主食也很好。”
  夏天的吃食可不能放太久,赵家有水井,但是在水井上面没有盖棚子,这下着雨的时候,水井也不能用来存东西了。赵蓉蓉当然记得这件事,所以打算地很精细。
  中饭上桌,桌上摆着一瓦盆的麦穗鱼汤、一碟咸肉、一盘子南瓜饼,依旧见不到菜蔬。不过这样的饭桌在如今扬州城里的小门小户已经算很奢侈了。
  没错,天上是下雨了,但是下雨并不能解决几个问题。首先之前菜地里长的不好的菜苗不是一两天下雨就能彻底长好的,其次,夏收的粮食已经彻底没希望了,最多就是期待雨后天气恢复正常,看看田地里能不能再种上一季作物。
  所以,现在的情况是,粮食短期内不可能长起来。唯一的指望是外地运来粮食——之前就是这样做的,所以一切和之前也没有什么分别。
  或者说其实更糟糕了,没下雨之前无论是走水路还是走旱道都能运来粮食。但是下雨之后呢,这可不是扬州一地的干旱,也自然不是扬州一地的雨水。这一路都在下雨,河里涨水,地上泥泞,运粮船不敢开,运粮车队动不了。。。
  当然了,这件事并没有给大家带来忧虑。大家都认为这场雨下够了就会放晴,而在那之后一切恢复正常,粮食自然可以运进扬州城了。
  所以在满城不再急着屯粮食,等着外面的粮食运进来之后。粮食明明没有增多的城内,粮价却没有上涨——大家这个时候没有深思,只认为这是理所当然,事情不都是在往好的方面发展吗?
  一家人呼噜呼噜吃浓稠的鱼汤,十分开心。
  这几天下雨,染坊也做不了事,赵吉也清闲,大中午的时候还喝了二两小酒。
  赵莺莺知道,这是因为家里人都放松下来了。之前担忧旱灾越闹越大,最后会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现在雨水下下来了,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面发展。
  到现在为止家里损失有限或者说没有,只不过买了一些比平常价高一些的粮食罢了。但是再往下不下雨的话,损失的事情可就说不准了。
  不只是赵家,往外推,整个太平巷子,再到整个扬州,谁不为下雨而高兴呢。
  “雨水下下来了就好,这一阵雨下过,天时就恢复正常,说不定到时候乡下还能种出一季粮食。”
  “稻子是错过了,但是还有别的粮食可以种哇!总之比什么都没有要强!”
  “乡下地方稳定下来,咱们城里就更不用担心了。粮铺外头买粮的也该陆陆续续回来了,现在最多就是下半年的粮价比往年高个一二分,不能更夸张了。”
  “一二分?现在就是和往年一个价我都买不起!前些日子干的厉害,每日买一些高价粮吃,家里本来一点儿积蓄都没了,现在还犯难下半年怎么熬过来。”
  “别多想,总比一直旱下去要强,以后会慢慢好起来的。”
  “苦尽甘来,会慢慢好起来的。”
  这就是现在所有人的想法,也就是这一点希望支撑着现在的扬州贫苦人家——旱灾是过去了,可是伤了元气就是伤了元气,有的人家在这一场干旱里,从温饱沦为了赤贫!
  赵莺莺想到这一点叹了一口气,整个扬州恐怕也只有她完全知道这一点希望何等虚幻,很快就会被打破。这雨下的很大,只两天就已经涨水厉害了!虽然现在有变小的趋势,但是赵莺莺知道这是不会停的。
  吃过饭之后家里人都聚集在堂屋里,或者像王氏一样织绸做活儿,或者想赵芹芹赵蒙一样悠哉玩耍。因为下大雨的关系,赵吉也不用做染坊的活计,一家人算是难得白日一起悠闲了。
  赵蓉蓉在绣的是一幅枕巾,从赵莺莺来看手艺一般,不过绣庄不只收顶好的手艺,也收这种中等的——当然也不是人人都收,不然绣庄的活计可卖不完!但是赵蓉蓉不同,前有王家外婆的老关系,后头赵莺莺的活计也正需要,她的活计绣庄是要的。
  赵莺莺心里正乱着扬州涝灾的事情,根本静不下心做自己的活计,干脆在一旁帮赵蓉蓉分线。这个活儿她是熟到闭着眼睛也不会做错的,正适合现在心不在焉的她。
  一根本身就很细的丝线因为绣图的需要,要被分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甚至到六十四分之一、一百二十八分之一——这是顶尖绣娘的手艺,当年赵莺莺做到过,现在的她做不到。至于赵蓉蓉,那就更不用提了。
  她现在是绣枕巾,一幅再普通不过的鸳鸯戏水枕巾,也用不着那样。
  活计慢慢做,赵蓉蓉沉浸在绣花中,没有注意到赵莺莺的不同。倒是织绸的王氏,见赵莺莺心不在焉还思考了一下为什么。不过很快也抛开了,这个年纪的小孩子谁知道他们想什么呢。
  正哐当哐当横纬竖经,外头敲门声响起。一家人面面相觑,实在想不到这种大雨天有谁会出门。
  最后是赵莺莺撑伞去看门,来的是隔壁王婆子家的小红。她一手撑着一把大伞,另一手提着一只篮子,赵蓉蓉赶紧让她进。
  她进来之后先把篮子奉上,原来正是之前王氏托付吴妈发的豆芽。小红道:“豆芽发好了,我们老太太让我送来。”
  赵莺莺递了帕子给她,她却挥挥手:“还要回去呐,这雨下的大!现在揩干了之后还是要湿的,可别糟蹋你一条帕子了!”
  之后赵家给她的茶果也不要,撑开伞又闯进了雨帘当中。
  这豆芽是之前王氏亲自上门拜托发的,但是中间经过了下雨这一件大事,她就给忘记了。要不是今天王婆子让小红送来,她那里还记得。
  这种意外之喜非常好,这算是填充了一下家里见不到菜蔬的饭桌。
  “今晚上的菜算定下来了,白切的咸肉像中午一样再切一盘,再拣一盘酸黄瓜出来。中午的鱼汤还有剩,然后加上一盘炒豆芽,配着南瓜饼也很不错了。”
  自然没有人对这份饭食有意见,纷纷点头。一时之间堂屋里又恢复了之前的平静,赵莺莺在这种平静有序中想起了上辈子的事情。
  “扬州遭了涝?那是什么样子。”
  “我不知道,扬州城里地势低的地方积了一层水——那是我和我家人先落脚的破庙,后来我们就去高一些的地方了。不过那些扬州的有钱人还是一样过日子,就是一般人家也比咱们乡下的好多了。”
  “我们乡下的地先是旱,然后又是淹,一年的收成没有了。娘说看样子第二年指望也不大,我不知道为什么娘说第二年指望也不大。总之后来就跟着里长一起跑到扬州城里了。”
  赵莺莺当时也不明白,但是后来懂了一点。无非两个原因,一个是家里实在活不下去了,只能来扬州。遭灾的乡下跑到就近的城市那是本能,因为城里最怕的就是难民越聚越多,最后发生乱子。
  为了抑制乱子,官府还有富户都会出粮食施粥。有这一碗粥在眼前吊着,人就无法真的下定决心铤而走险。虽然那一碗粥又少又薄,有时候还抢不到,很多人就在这种越来越虚弱中饿死了。
  另一个原因则更加残酷,因为水涨起来了谁也说不好会不会决堤——一想到河堤是官老爷们修的,大家心里就直打鼓,谁知道当时贪了多少两银子进自己的腰包,最后剩下一个豆腐渣般的堤坝。
  虽然黄河两岸决堤更多一些,但是运河和长江这边也不是没有这样危险的事呢!最多就是没有黄河那边那么大的决堤而已。
  而临近扬州的地方这段时间就很危险了,因为扬州是不容有失的,所以在堤坝眼见得要出问题的时候,上头必然要选一个地方泄洪。这说的好听,叫两权相害取其轻。但是对于被选中做泄洪区的百姓而言,这是何等的残忍。
  虽然泄洪之前会提前通知撤出,但是东西财务肯定是来不及带出来了,最多就是带一点最要紧的。而后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家乡被淹没,不知道是骂老天还是骂官府。
  这个时候家里不可靠,只有扬州最可靠。因为朝廷是不会让这里出事的,这就是这些百姓积累下来的经验。
  “你怎么这么喜欢打听这些,怎么,你是扬州来的?”
  “对,我是扬州来的。”
  这是赵莺莺那时候和隔壁新买的扬州小丫头的对话,多少次午夜梦回都是这一段,所以才能字字清楚。
  “扬州那边今年乱的很,城里人应该好一些吧。反正我们这些乡下过去的都是在破庙、会馆、烂房子凑合。不然有亲戚在城里的能想办法住到亲戚家里去,不过很多人这时候就不认亲戚了。”
  “我家也有亲戚,是个远亲,那时候敲门叫了好久,反正没人来应门。我娘说不能怪他们,这时候能保住自家就不错了,把人接进来又能怎么样?多几张嘴可不是小事啊。”
  赵莺莺还听隔壁人家的小丫头说了那时候扬州穷人家挨不住了卖儿卖女的事情——当然,大多是扬州乡下的,只有少数才是扬州城里的。大概是晓得赵莺莺是同乡,所以她说了很多。
  那些事赵莺莺记得很多,所以心中挂着事。明知道这场灾自家应该能挨过去么,但是那一刀没有落下来,心中就惴惴不安。
  看向王氏和赵吉,她忽然很想立刻把自己的担忧说出来。回到这个家已经一年了,过去十多年的习惯就已经被洗掉。相比较独立自强地自己忍受,她现在更想依靠家人。


第73章 
  雨一直不停地下; 到了第二天早上起来,赵莺莺睁眼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趴在窗户边看天。雨是比昨天小一些了; 但是缠缠绵绵的样子完全没有停下来的迹象。
  除了赵莺莺并没有人开始为这个忧虑; 一个是所有人才从下雨的喜悦中走出来,感觉上并没有下多久的雨。至少相较于那段一直不下雨的日子,这不过才两三日而已; 这是一种感觉上的麻痹。
  另一个就是雨确实小了一些,这就让一些注意雨势的人也放心下来了; 这样看起来像是与随时随地可能停一样,既然是这样; 那又有什么好担忧的呢。
  但是赵莺莺知道; 这件事没完!老天爷就是换着法子折腾人呢!
  知道是知道; 但是说出来就是一件很讲究的事情了。她必须要像上次学习; 不能直说; 而是要婉转; 四两拨千斤达到提醒家人的目的——说的容易,实际上从第一天开始下雨的时候她就在想该怎么说了; 但是到现在还拿不定主意。
  “莺姐儿,起了没有!”
  赵莺莺发了一会儿呆; 就听到大姐赵蓉蓉在叫自己,连忙应道:“起了,起了!”
  然后麻麻利利地收拾自己,等到洗漱完毕,赵蓉蓉分给她一定斗笠:“今日我们两个出门买菜; 只要是看看菜市场上有没有菜了。”
  赵家其实用不着日日出门买菜,像是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