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千山记-第3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莫如命人拿个荷包赏了于汾,五皇子换了衣裳随于汾进宫去了。
    穆元帝早先收了五皇子的礼,并未有怪罪五皇子的意思,只是道一句,“朕命你好生休养,你便再不进宫了。”
    五皇子笑嘻嘻地,“儿子原是要来,四哥与我说,朝中有御史参我,叫我在家少出门,预备折子自辩来着。”
    穆元帝便道,“那想必你的自辩折子带来了。”
    五皇子接了穆元帝身边大太监郑佳捧上的茶,亲自奉予他皇爹,殷勤道,“在咱们家的朝廷,当着我亲爹的面儿,敢说我的坏话。这还用自辩,我猜父皇肯定替我出头。”
    穆元帝接茶笑道,“越发贫嘴了。”到底要问五皇子一句江南刮地皮的事,穆元帝还道,“还有折子说此事是李九江替你操持,我料着,错不在你。”
    五皇子知道他爹素不喜李九江的,坐在他爹身畔道,“说儿子刮地皮也实在冤枉,那些平民百姓,儿子可没搅扰分毫,靖江城虽是识时务投降,父皇不晓得靖江那些权贵何等气焰,多少家都豢养私兵,家里刀枪剑戟都是全的。倘不收拾了他们,以后就是朝廷派去的官员为难了。再说,这些东西,原是他们依附着靖江王鱼肉百姓得来的,靖江王知耻自尽,儿子依父皇的旨意对待他们,没打又没骂,没丝毫偏差,无非是把咱自家东西拿回来罢了。再说,他们在靖江王那里也不是什么忠贞良臣呢,倘他们真能忠贞靖江,我还佩服他们有气节呢。就说靖江王最宠信的邱家,不说家财万贯不可以数计,私下金银铜铁矿都敢背着靖江王开采,何等心机,我可没动他们家财,只是咱们朝廷律法,无朝廷旨意,不可私自采矿。虽矿产没收,可这些年从矿产上得的利润不能不追缫回来吧。这些事,样样有法可依,我管他们怎么说,总不能叫咱们朝廷吃亏。靖江非邱家一家如此,多的是奸狡之辈,办的那些事就甭提了。这样不法的事多了去,我着急回把事办妥好回帝都,便做个总揽,九江为人细心,我便让他帮着查了查。争取不能错漏一个好的,也不能冤枉一个坏的。”
    穆元帝心下好笑,道,“你这差使办得不错啊。”其实穆元帝对五皇子刮地皮的事只是面儿上说一句罢了,心下却是欢喜的。靖江王的库里金银,尽皆进了国库。五皇子刮的地皮,一半献给他爹,这可是进了穆元帝私库的东西,就是穆元帝私房。谁不稀罕钱哪,穆元帝也不能免俗。再者,靖江那些臣属,不刮干净了他们,难不成还要继续养着不成?
    五皇子一幅老实巴交的实诚样,“哎,唯尽心而已。”
    穆元帝道,“御史说江南民怨沸腾。”
    五皇子可就真没法子了,道,“儿子都没对一般富户下手。”
    穆元帝装模作样的说一句,“朕还以为是你的军师给你出的什么好法子,搞出这等民怨来呢。”到底不好说自己拆过儿子媳妇的私信。
    五皇子悄悄瞅自家皇爹一眼,正对上穆元帝似有深意的视线,五皇子朝他爹眨眨眼,穆元帝就看不上五儿子这爱听枕头风的性子,点拨他一句,“男子汉大丈夫,凡事得有主见。”
    五皇子立刻拔一拔腰,道,“父皇说的事,家里家外都是儿子说了算!”
    穆元帝心说,你就吹吧。
    哎,儿媳妇太厉害,穆元帝担心儿子被媳妇辖制。儿媳妇无能吧,穆元帝又看不上眼,所以说,皇帝家的儿媳妇最难做啊!
    五皇子过来,其实也无甚并使做,就是陪在他皇爹身边说说话,他皇爹便很是开怀,中午留五皇子一道用午膳,膳后拿出许多折子来,叫五皇子念给他听。
    于是,五皇子这假期只过几日的人,又被穆元帝拉出来继续当差了。当差也无甚具体差使,无非是留在穆元帝身边打杂罢了。当然,穆元帝也未冷落东宫,仍是令太子继续听政。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这么奇怪,东宫自是有心与穆元帝亲近的,但,越是有心,反越发有疏离客套之感。五皇子倒没一门心思巴结他皇爹,可,五皇子说话做事,不由自主的便带着三分父子间的亲昵来。
    于是,穆元帝未冷东宫,东宫已然冷落。穆元帝也未刻意偏心五皇子,五皇子已然得宠。
    眼下天气越发冷,穆元帝过问了一回太孙的亲事,便命赵霖将给大孙女二孙女的指婚旨意发了,大皇子府的两个姑娘都是嫡出,故此都是郡主衔,大姑娘获封太安郡主,二姑娘获待明安郡主。太安郡主指婚靖南公嫡长子柳昱,明安郡主指婚赵国公重孙赵钦。
    穆元帝与大皇子道,“靖南公长子,朕瞧过了,很是懂礼的孩子。赵钦也不错。”大孙女的亲事,是穆元帝给相的。二孙女的亲事,是赵贵妃求来的。赵贵妃也已年老,服侍了穆元帝一辈子,亲自开口相求,穆元帝就允了。
    大皇子道,“父皇的眼光,比儿子强的多。阿钦儿子是常见的,柳大郎见的不多,也知他是个极好的。”
    五皇子笑,“大哥这话多谦虚,大嫂早相过女婿了,听我家王妃说,大嫂那天见过柳家大郎后,那脸上的笑就没停过,可见真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有趣。”
    穆元帝不禁也是一笑,他做祖父的给指的亲事,儿孙满意,再好不过。穆元帝问,“怎么,在你家相的女婿?”
    五皇子道,“我家王妃与靖南公夫人自幼便相识的,俩人是手帕交,这几年靖南公不在帝都,他家时老的老,小的小,我便让王妃照看着些,故而也时常走动,看着柳家大郎长大。大嫂知道王妃与靖南公夫人交好,便在我家相的女婿,柳大郎的确极好,堪配郡主。”“堪配”二字,就说明是柳家高攀,这话,穆元帝爱听。五皇子又贺了一回大皇子,大皇子这里早便对这桩亲事满意,眉宇间也尽是欢喜,得了弟弟们的恭贺,又谢了一回自家皇爹给孙女们指了门好亲事。
    大皇子对俩闺女的亲事都挺满意,大皇子妃却颇是心疼二女儿。大女儿嫁的是开国公府,柳扶风更是帝都新贵,有这样的父亲,纵柳大郎是个路人甲的资质,日后前程便差不了。大皇子妃还亲自带着闺女去相了一回柳大郎,显然柳大郎不是路人甲资质,柳大郎的个人素质,纵在权贵子弟中也是拔尖的,大皇子妃母女都是极满意的。可二女儿的亲事,大皇子妃险一口气上不来噎死过去。
    那赵国公府,现下的确是公府,可这公府却是要递减袭爵的,眼下是赵国公当家,可赵钦已是重孙辈,到了赵饮袭爵时,能有个子爵就是福气。且赵钦比起柳大郎来,大皇子妃便是熟悉的多,并不是说赵钦不好,但这样的家世,硬是看不出哪里就特别好来,这本身就是普通了。倒不是大皇子妃就势利,可这是亲闺女,亲王嫡女,正经二品郡主,给闺女配这么个女婿,大皇子妃心塞,深觉二女儿命苦。偏生面儿上又不能露出来,不然,她这里先撑不住,叫二女儿怎么想呢。指婚的旨意已下,倘让二女儿先对亲事存了不满,以后要怎生过日子呢?
    大皇子妃一肚子苦楚,偏生无处诉去,还得强颜欢笑的同两个女儿说话,心内大恨赵贵妃,为了娘家就这样算计孙女。实不知是娘家侄孙亲,还是亲孙女亲。
    大皇子妃也唯有回娘家时,能与母亲私下诉一诉心中酸楚了,大皇子妃道,“我竟不知什么是近,什么是远了。自我嫁给殿下这二十几年,没有半点儿不敬她的地方。我也并不是看不上赵国公府,可这结亲,也得看看两个孩子是否般配。你看父皇给晨姐儿指的是什么人家,她又是给珠姐儿安排的什么夫婿?”
    永定侯夫人只得安慰女儿,“赵国公府门第也不差的,只要郡马争气,以后郡主面儿上自然有光。不说别人,宜安公主当时嫁的不过尚书府嫡次子,那谢家也没爵位,可人家谢驸马肯吃苦,宜安公主何等体面。纵不在帝都,说起宜安公主来,也没一句不好的话。宜安公主的长子到了领差使的年纪,这不就到御前做侍卫去了。这是一样的道理,有没有爵位其实不打紧,只要孩子肯上进,以后还怕没体面不成?”
    大皇子妃叹气,“要是钦哥儿有谢驸马弱冠中探花的本事,我还发什么愁呢?”
    永定侯夫人道,“谁也不是生下来就有本事的,慢慢调理罢了。待郡主成亲后,给郡马谋一实缺,慢慢也就出息了。”
    大皇子妃给母亲劝的略好了些,虽终是不大满意赵钦,但旨意已下,木已成般,大皇子妃也唯有在抱怨之后道,“也只得如此了。”
    四皇子妃私下与谢莫如道,“听说赵贵妃原是想从娘家侄子中挑一位尚五公主,父皇没同意,只得退而求其次,给侄孙挑了明安郡主。”
    谢莫如对赵贵妃此举的评价是,“贵妃娘娘是想亲上作亲呢。”
    四皇子妃道,“虽是亲上作亲,怕是大嫂心下不喜。太祖指婚的靖国公府是何等人家,柳大郎又是嫡长子,将来可袭平国公之爵,世袭罔替的爵位。赵国公府的这位公子,比起柳大郎便略有不如了。”
    “这就是贵妃娘娘的私心了,要我说,侄孙是亲的,孙女难道不是亲的,这亲上作亲的事,还是慎重些方好。”谢莫如也认为,这桩亲事,除了亲上作亲外,彼此委实不大般配。只是,赵贵妃愿意自家孙女嫁给娘家侄孙,一厢情愿,别人也说不出什么。
    四皇子妃与谢莫如也不过私下感慨一二罢了。
    倒是与大皇子府结亲的两家国公府,穆元帝指婚旨意一下,先是靖南公柳扶风的祖父平国公上表,言说年纪老迈,不堪驱使,要让爵予儿子平国公世子。这倒不是假话,平国公八十出头的人了,的确是老迈的很了,这位老国公四五年前就想让爵的,那会儿让爵,是想着孙子出息了,爵位让予儿子吧。偏生孙子一直在外打仗,至于平国公世子,平国公一直不待见这位平庸的世子,再加上世子只给他生了一位嫡孙,偏生嫡孙柳扶风少时伤了腿,不良于行。平国公又是个偏心的,他家之所以有乱营的称呼,就是因平国公宠爱侧室所至。所以,平国公不是没动过换继承人的意思,偏生柳扶风近年突然显赫,战功累累,当朝新贵,平国公不得不息了此心。今柳扶风还朝,受封靖南公,不要说柳扶风当今权势地位,但是,柳扶风突然嘎嘣死了,这爵位,还是得留在长房。长房强势,平国公也老了,老了,便认命了。柳扶风还朝后,平国公就与柳扶风商量了让爵之事。柳扶风倒没什么意见,他父亲也是六十几岁的人了,祖父更不必说,这把年纪,上表让爵,穆元帝大笔一挥便允了。
    结果没想到,平国公世子却委实是个没福的,这位老世子,年轻时倘不是有个强势的娘,世子一位断然落不到他头上。可纵使做了世子,依旧不得父亲欢心,于帝都也没什么好差使,一辈子庸庸碌碌。此人这一辈子就做的一件最有本事的事,生了个有本事的儿子,柳扶风。
    有此一事,平国公世子得以安享半世富贵。
    接理,好容易老爹肯让爵了,偏生袭爵圣旨刚下,平国公世子当晚闭了眼。闻知此事的人纷纷说道,“世间真是没有受不了的罪,只有享不了的福。”看平国公世子就是,以往大家多有眼红他的,无他,此人啥本事没有,就是运道好。上头有个有本事的老娘,下头有个有本事的儿子,故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