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千山记-第3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哀家还不够温和客气?”
    胡太后对于苏皇后登顶后位虽小有不爽,但皇帝儿子旨意已下,此事便已板上钉钉,再更改不得。她在后宫一辈子,虽看苏皇后不大顺眼,有闺女劝着,倒也晓得待皇后不能如妃嫔一般,尽管不情愿,也点头应了。
    好在苏皇后做妃子时深居简出,做了皇后亦是如此,她身子不好,将妃嫔的每日请安也改为了初一、十五,便是宫务,依旧令赵谢二人同掌,就是待受宠的新人,也极是和气,时常赏赐些珠宝衣料。大家都觉着,有了皇后,大家日子反是更好过了嘛。
    晚间,五皇子与妻子道,“我让钦天监算了,下月十六便是迁居的吉日。父皇也同意了,就四月十六搬入凤仪宫。册立大典的吉日还要晚些,最近的也要到五月了。五月初一就是好日子。”
    谢莫如道,“却也不算晚,立后大典要准备的东西多,且凤印是早就有的,但金册得现造。还有皇后有大礼服,一应用具,皆要新做,便是定在五月初一,内务司也要赶一赶了。”
    五皇子还有一事要与妻子说,只是事关自家,有些不好意思,道,“母后既为后宫之主,咱们便是嫡出了,你知道嫡皇子的待遇也有所不同呢。”
    谢莫如笑,“这事儿说来话长,当初咱们刚刚大婚,那时是殿下领着礼部的差使,若没记错,还是殿下上书陛下明嫡庶之别的。”
    “是啊,那还是你给我提的醒。”五皇子悄与妻子道,“礼部秦尚书说明儿就上书,要给咱家争取嫡皇子待遇。”
    谢莫如一幅理所当然的神色,“这本就是应该的。倘礼部不能上书,便是礼部失职。殿下有什么不好意思的,非但你我,便是侧室与孩子们,每月也要多些俸米的。”当年谢莫如就看不惯皇室那一窝疯的乱哪,当时正是五皇子掌礼部,谢莫如便撺掇着五皇子上书,明嫡庶,正规矩。自此,嫡皇子待遇便有别于庶皇子,此中,非但是嫡皇子一人的供俸与庶皇子不同,这里面还包括嫡皇子妃,嫡皇子府中子女的一应供俸。皇室规矩向来繁琐,就拿先时说,大郎几人都是亲王府庶子,他们一应供俸,便比不得别家亲王府的嫡子。今五皇子升了嫡皇子,虽亲王爵不便,但嫡出亲王的待遇与庶出亲王的待遇亦有所不同,像大郎几人的待遇,今沾亲爹的光,便可与其他府中嫡子比肩了。
    五皇子见妻子一幅天经地义的口气,心下也便安然了几分。这乍升了嫡皇子,五皇子颇有几分不适应。
    嫡皇子的待遇,自有礼部去说,穆元帝刚封了皇后,自然不会在这些小事上薄待了五儿子。何况五儿子这正风风火火的给刑部收拾烂摊子呢,五皇子先带着林凡将军与钟大人找了处五进大宅,地段儿不错,宅子保护的也不错。林凡与五皇子打交道的时候不多,他是降将,五皇子是锋头更盛的皇子亲王,两者一为云一为泥,今五皇子相邀,林凡自然不能不去。待到了这宅子,五皇子带着他们一进一进的瞧了,问他们,“二位觉着如何?”
    林凡道,“挺好的宅院。”
    钟大人自也说好。
    五皇子道,“这是父皇吩咐我找给安郡王住的,安郡王年少,你们二位与安郡王的祖上有交情,若觉着还好,我就让工部出人修缮出郡王规制,好让安郡王入住。”
    二人一听不由既惊且喜,钟大人尤其感激,起身一揖到底,“有劳殿下记挂着他们,只要能平安过活,就是大恩,再不敢肖想郡王之位。”
    五皇子双手扶起钟大人,叹道,“先前刑部的事,我实在插不进手去,哎。今事既已过去,我也不说别个话了。爵位自然是有的,姜安本就是世子嫡脉,当年世子来帝都,我与他颇是谈得来。说来,靖江王也是听信宠妾小人挑拨,方走了歪道,连累于子孙。今父皇既将安置他们的事交到我手里,你们二人怕是没与我打过交道,以后便知道了。战事既已结束,先时的恩怨便都罢了,你们只管在朝中安心当差,安郡王日后如何,由你们看着,再无人慢怠了他去的。”
    二人连忙又谢了五皇子一遭。
    此二人也皆是人老成精,焉能看不出五皇子这是有意示好,他们在朝廷这些日子,纵只是闲职,也听到不少消息。五皇子亲娘都封皇后了,要说五皇子对东宫没有想法,那就是笑话了。东宫做了初一,五皇子这是来做十五的。五皇子愿意照顾安郡王,二人也松了口气。降臣自是不好当的,若非刑部做得太过,他们也不会出声。只是,刑部行事毒辣,他们这些降臣难免生出唇亡齿寒之意。五皇子能过来说几句软话,他二人见状,自是乐得攀上五皇子这棵大树,言语间不由更亲近了几分。
    五皇子这里安排着安郡王的居所,穆元帝也没在爵位上小气,便将不满八岁的姜安立为了郡王,赐府邸一座,还指派了两个先生过府教姜安功课。
    五皇子还亲去瞧了一回姜安,吩咐其母好生照看。
    五皇子回家后有些不好受,同妻子道,“幸而当初咱们胜了,不然,若为降俘,若看着子孙过这样的日子,真是不若当初便殉了城呢。”
    谢莫如道,“殿下素来心软,殿下想一想,自来亡国之君,有哪个能有好日子过的。江南之乱,死于战乱的军民有数十万之众,这些人,一样的亲眷,有朋友,有父母有妻儿。今日靖江后裔看着惨,也是往日的因果。刑部之事,不过是李相坐蜡,可这里头,怕是推动的人多了去,那些被靖江几近灭族的江南豪族,但有一口气还能在朝说上话的,难免没在里头插上一手。”
    五皇子感慨,“所以说,越处高位,行事越发要慎重,不然,将来报应到了,真真是儿孙遭秧啊。”
    五皇子发了一回感叹,决定要在儿子教育上加把劲儿。还有一事要与妻子商议,道,“大郎几个也到了年岁,靖江王还有几个适龄的重孙女,我跟父皇说,不若联姻,我亲提的这事儿,你看……”这事儿是五皇子提的,可叫他儿子娶,他还有几分不乐意。
    谢莫如思量一二,道,“只要不是正妻,侧室倒也未为不可。只是,也别都往咱们府上送,别个皇子府上也不是没有适龄皇孙。”
    “我晓得。”五皇子道,“你只管放心。”
    谢莫如道,“大郎他们成亲的院子我都准备出来了,我想着,陛下怕也要给他们指婚了,先打扫出来,看哪里要修缮整理的,提前收拾好,该糊的糊的,该裱的裱了,家俱不用咱们费心,自有儿媳妇陪嫁。”
    五皇子听得直乐,“这个先不急,就是今年指婚,成亲也得明年去了,我不预他们太早大婚。待大婚的日子定了,提前半年收拾总来得急。”
    谢莫如也应了。
    五皇子做事向来有条不紊,既把安郡王等靖江后裔安排好了,也就把与靖江联姻的事同他皇爹说了,“大郎几个也到了成亲的年纪,侧室是无妨的。”
    穆元帝道,“此事朕自有分寸。”靖江王孙女重孙女的不少,他老人家接嫡庶给儿孙们分了分,庶出的做侍妾,嫡出的做侧室,自己挑了个不错的往后宫一塞,封了个嫔位。再有,就是江南有功的将领们,说是联姻,更似赏赐。屈不屈辱,既要活命,也顾不得这许多了。
    五皇子得的是大头,他爹偏心于大郎几个,没给侍妾,给的都是侧室……关键是,这正室还没影儿呢,侧室先进门。五皇子很得了谢莫如一番抱怨,“你这叫办的什么事儿,我是说待大郎几个大婚后,再叫她们进门儿。”
    五皇子道,“父皇这一并赏的,能如何?莫叫圆房就是,大郎几个刚刚十六,还有些个小。”
    谢莫如嗔丈夫一眼,道,“你与大郎二郎三郎讲一讲这里头的原由,几位姜姑娘入府,我先命人收拾院子住着就是。必得正妻进门,侧室方可圆房。”
    五皇子都应了。
    穆元帝果然也惦记着大郎几个的亲事,他老人家都想好了,根本没叫五皇子谢莫如操半点儿心,他便把人选给定了。大郎定的是永福公主家的长女,二郎定的是赵国公家的重孙女,三郎定的是褚国公家的姑娘,就是给昕姐儿做伴读的那位。你说这婚指的哟,三郎的亲事,谢莫如便不说什么了。但大郎二郎的亲事,直叫谢莫如堵心堵的食欲大减。这可真是亲祖父给指的亲呢!
    谢莫如还真不是挑门第,赵家虽是大皇子的母族,只要姑娘好,谢莫如也认了的。可就永福公主那脾气,谢莫如真担心她闺女的教养。
    谢莫如私下与五皇子道,“褚国公府有姑娘我是常见的,时常伴着昕姐儿读书,在咱们府上亦是常来常往,挺机伶的丫头,同三郎也相配。赵国公府的小姐见的少些,倘能有赵贵妃的性子,也是二郎的福气。我就是担心永福公主的女儿,别个不说,性子千万别像了公主,不然,以后大郎的日子可怎么过?”
    事已至此,五皇子只得劝媳妇,“将来儿媳妇进门,还不是你说了算。她纵哪里不合适,人只管教导就是。再说,永福皇姐这些年,性子也好了许多。吴家的闺女,你跟阿芝媳妇不是处的不错么。”
    谢莫如道,“就看大郎妻运如何了。”
    五皇子又安慰了妻子一回,“我给你出个招,你同阿芝媳妇打听一二,再叫吴国公夫人过来说说话,也便知道了。”
    总之,谢莫如是不大喜欢这桩亲事。
    其实不喜欢的不只谢莫如,永福公主当天接到赐婚,担心的三天三宿没阖眼,直与驸马道,“也不晓得咱们大姐儿怎生这般命苦。那姓谢的,我自小就知道她,世间再没有这般泼妇。修来这样的婆婆,又不能分府单过,以后咱大姐儿可要如何过日子哟。”
    吴驸马宽慰妻子,道,“大姐儿又不是没有父母,再说,我瞧五殿下也还和气,不是那等刻薄人。”
    “五弟自是个端厚的,可哪个做儿媳不是在婆婆手边儿过日子,与公公是不相干的。”永福公主颇是后悔,“早知今日,当年我就不与姓谢的拌嘴了。让她一二又何妨,只当是为了咱们大姐儿罢了。”说着心疼的眼圈儿都红了,仿佛已可预见自家闺女日后的苦瓜日子。
    俩亲家母都不甚欢喜,倒是五皇子与吴驸马多了一二亲近,五皇子还与吴驸马私下说了回吴家爵位的事,五皇子道,“姐夫若是信得过我,趁着咱们两家的喜事,我同父皇提一提。只是,到底如何,我也不好跟姐夫说大话。”
    吴驸马道,“吴家原是待罪之身,焉敢再想袭爵之事。殿下能帮着问一问,感激不尽。”李尚书刑部审案说是吴国公误信离间之事,这帽子扣头上,吴驸马对爵位早死了心。
    五皇子是先把丑话说前头,见吴驸马心中有数,五皇子心下一宽,又劝了吴驸马一回,“姐夫宽心,总要有个说法的。”
    五皇子正得圣心的时候,悄与他皇爹提了,道,“江南之事,既然三司有了结论,吴家也不好这样悬着。不为别个,单为永福皇姐想一想,她这几年,为此憔悴不少。”
    翌日,穆元帝令吴驸马袭子爵位。
    吴驸马很是谢了亲家五皇子一回。
    东宫瞧着五皇子府这些来来往往,与李相道,“我们上了老五的当啊!”
        
    ☆、第322章 夺嫡之二五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用通俗的一句话来形容东宫的处境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