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千山记-第4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道补办了。
    昭明皇帝六位皇子,只此一位公主,自然爱若掌珠,连公主的封号,也是昭明帝亲自拟的:端宁二字。
    从此以后,大家就不能称昕哲公主,而是要改口叫端宁公主了。
    文康大长公主很荣幸的成为端宁公主及笄礼的主宾,谢莫如命紫藤取出一支金簪,这簪子赤金打造,无甚出奇。谢莫如道,“这是当年世祖皇后及笄时所用,后来世祖皇后过世,她的东西,一部分留给了辅圣公主,最后传到我这时。这簪虽不稀奇,却十分吉利。世祖皇后一生,虽有颇多坎坷,最终皆化险为夷,得以平安。”
    端宁公主道,“母后,这也太珍贵了。”皇室什么宝物没有,反是这样先人用过的东西难得。便如世祖皇后这支金簪,多少人怕是见都没见过。
    “东西就是给人用的,就你一个女儿,你兄弟他们又没及笄礼可用,这个给你用,也算相宜。”谢莫如将簪递给端宁公主,端宁公主接了,见簪身还刻有一行小字为:爱女程霜及笄特制。
    端宁公主谢过母亲。
    昭明帝也趁机欣赏了一回自己曾祖母及笄时用的金簪,让闺女好好去休息,明天典礼估计要忙一整天。
    端宁公主便退下了。
    这支金簪,连文康大长公主都说,“这东西,世间仅此一件,亏皇后舍得给端宁。”几位长公主、皇子妃知此簪来历,都很是开了回眼。
    端宁公主因是及笄礼与册封礼合并,故此,场面极是盛大,帝都能来的公主、藩王妃、诰命等都来了,都想着,端宁公主这般荣宠,不知谁家小子有福气,能尚主了。
    端宁公主册封礼后,昭明帝便令诸藩王就藩去了,连带新封的鲁王也带着妻子去了自己的藩地,陈王宋王因尚未娶妻,待他们娶妻后再行就藩。当然,这其间也少不了一番离别宴饮。晋王尤其与昭明帝说了赵时雨的事,昭明帝对于他大哥跟他要官儿的事儿,也只得道,“待朕一会儿问问,看陕甘何处有缺,尽量安排。”
    晋王笑,“我就全都托给陛下了,陛下可不能因时雨同我好就挑剔他啊。”
    昭明帝道,“朕是得挑剔一回赵时雨,朕可是大哥的亲弟弟,大哥为个外人还来说朕。”
    晋王大笑,“反正我把人托给陛下,陛下多关照吧。我与时雨,已经约好一辈子都在一处了。”
    昭明帝当即怀疑他大哥和赵时雨是不是有什么特殊关系。
    晋王这个性子,虽说有时候讨人嫌,但他喜欢把话说在明处,这一点,亦不失光明磊落。昭明帝同谢皇后谈及此事时,谢皇后道,“如今在陕甘做总督的是朱雁,朱雁此人,陛下也是打了多年交道的。既然晋王想让赵时雨去晋地,陛下遂了晋王的意也无妨。”
    昭明帝悄与谢皇后说了几句,道,“父皇这一手,倘不是我登基,再也想不到的。大哥有所请,我自然不会回了他的面子。就让赵时雨去陕甘吧,他在那里,我也放心。”
    谢皇后倒着实未料到赵时雨是奉先帝命令与晋王来往的,亲儿子都这般对待,可见先帝机心了。谢皇后正在心里唾弃先帝,昭明帝就跟她八卦起来,道,“你不晓得,大哥那话酸的哟,什么‘我与时雨,约好一辈子都在一处了’,我的天哪,当下酸掉我半嘴牙。就是跟大嫂,怕他也没说过这样的话哩。”
    谢皇后笑,“晋王能有今日,还真多亏赵时雨肯时时规劝于他。赵时雨于晋王,不算无功了。晋王能说出这样的话,可见也知赵时雨的情的。”
    昭明帝点点头,道,“就是太酸了。”昭明帝道,“这样的话,我就只能与你说,不会与外臣去说。”
    谢皇后心说,你们兄弟酸起来一个样,谁也别说谁。
    昭明帝最后设宴,送了诸藩王一程,别的晋王齐王什么的,走便走吧,昭明帝真正舍不得的是楚王,拉着楚王的手,是当真舍不得啊。
    再舍不得,藩王也是要走的。
    走前再去宫里见了一回母亲,叮嘱了一回留帝都的儿子们,藩王们便各去藩地,自此,无旨不得回帝都。
    同时,穆元帝也开始命工部在外择址,为诸皇子公主开府。
    昭明帝与妻子商量四儿子五儿子的亲事,谢莫如道,“陛下叫我看的几家闺秀,唐姑娘、贺姑娘、韦姑娘都不错。”
    昭明帝点点头,未多说儿子们的亲事,反是说起端宁公主来,昭明帝道,“咱们闺女这里,委实让我发愁。看来看去,并没有觉着哪家小子能配公主。”
    谢莫如笑,“是陛下眼光太高了。”
    “我眼光已是放低了的。并不拘泥一定要是有爵人家,也没要求非得一甲俊才,放宽这许多,仍没看到合适的驸马人选。”昭明帝说着,谢莫如不禁笑道,“眼下也不急,不若放放再说。”
    昭明帝又道,“你觉着忠勇伯如何?”
    谢莫如以为丈夫没有人选呢,不想这家伙竟是心里有数,欲扬先抑了。谢莫如道,“要说忠勇伯的本事,那自是一等人,年纪上虽大了端宁几岁,却也不算离了格,只是不晓得他们性情能不能合得来。”谢莫如看事一向冷静,并没有否定丈夫的想法。
    昭明帝道,“忠勇伯这些年,一直未曾成亲,我观他为人,平素里颇是端持自守,当差亦是勤勉。”
    谢莫如道,“不若先让端宁见一见忠勇伯,看两人可还合得来。只要性情相投,别个一概不论,我都愿意。”
    昭明帝笑,“这事全由皇后安排。”
    谢莫如便将此事应下。
    整整一年都在守先帝国孝,多少人家的孩子都等着出了国孝办喜事呢,故而,一时间,帝都喜事不断,就像三郎说的,出门就能遇着吹吹打打办喜事的人家。
    连驸马李宣都媒婆了一把,李宣倒不是给别人作媒,他是很关心自己庶兄李九江的终身大事问题。说到自己这位庶兄,人品相貌才干,都是经过时间得到证明的,更不必说如今的地位,户部尚书,入阁为相。
    李宣与妻子长泰长公主说起此事时道,“凭大哥的人品才干,无人不可匹配。”
    这话虽有些狂,但,用在李九江身上还真不算过分。毕竟,李九江当朝正二品,且有子爵爵位在身,虽年纪略大,但也不离谱,不要说他这是初娶,便是再娶,也有大把帝都闺秀想嫁。长泰长公主道,“这事儿,还得李大人自己愿意,这些年,你也没少提,李大人要是愿娶妻,早娶了。”
    李宣道,“先前是先前,现下是现下,我再去劝一劝大哥,他定能乐意的。”
    李宣颇有自信,长泰长公主笑,“那我就等着听驸马的好消息了。”
    长泰长公主与谢皇后谈及此事,道,“驸马一直记挂此事,又去给李大人做媒了。”
    谢莫如道,“倘九江愿意成亲,我必请陛下赐婚。”
    长泰长公主笑,“只要李大人点头,帝都多少人家都愿意把闺女嫁给他呢。”早在李九江洗清名誉,他的亲事就不是问题。及至后来建功封爵,那更成了帝都成亲市场上的热门人选。小唐和三皇子三郎当初弄了个帝都十大黄金光棍,便将自己师傅李九江排在了榜首。
    如今,李九江还牢牢占据着帝都十大黄金光棍的榜首位置呢。
    谢莫如安排端宁公主与忠勇伯的相亲,忠勇伯在禁卫军任职,也是当朝重臣,谢莫如便以端宁公主要学骑马为由,让忠勇伯指点端宁公主的骑射。
    谢莫如只对端宁公主道,“你父王已经说了,今年要去秋狩,你先练练,别到时一无所获,多没面子。”
    端宁公主也未多想,至于忠勇伯,就更不会多想了。这些年,给他说亲的人不少,忠勇伯一个都没应,倒不是人家姑娘不好,是忠勇伯完全没有成亲的意思。当然,小唐不会这样想,小唐觉着,他家彭师弟之所以单着,完全是受了光棍师傅的李九江的影响。
    忠勇伯曾得李九江指点,小唐拜李九江为师的,故此,时常自称人忠勇伯师兄。
    忠勇伯得了指点公主骑射的差使,很是尽心尽力,谢莫如问公主,“忠勇伯教的如何?”
    端宁公主道,“挺好的,就是我骑马还好,射箭没准头儿。”
    谢莫如笑,“这得慢慢儿的来,急不得。”
    端宁公主悄悄同母亲道,“以前我听人说,忠勇伯打仗屠过城的,以为是个很凶神恶煞的人呢,其实人很是斯文,一点儿不凶恶。”
    谢莫如道,“看人不能只听旁人说,老话都说,耳只为虚,眼见为实。忠勇伯全家都为靖江所害,他是为报家仇,方得从军。要说屠城,打仗哪里有不死人的,你以为靖江打下咱们的城池会善待百姓么?那忠勇伯一家是如何死的?打仗,向来是以杀止杀。莫以为忠勇伯是凶煞之人,当时他转战湖广,一无援兵二无粮草,一路下来,都是以战养战。如今天下太平,多赖将士之功啊。”
    端宁公主点点头,道,“我对忠勇伯也很和气的。”
    谢莫如笑,“这就好。”
    谢莫如觉着,不能光叫俩人这么一个教一个学的,干脆把小唐派了去,这是个热闹人。
    小唐跟皇室的关系一直非常好,诸皇子中,三郎与小唐性子最是相投,小唐一去,三郎也跟着去了,三郎又是个嘴上不停的,打小儿就爱笑话妹妹,端宁公主学骑射,用三郎的话说,“骑马也成,射箭也成,就是凑一块儿就不成了。就端宁那水平,估计秋狩时啥都打不到。”
    端宁公主气死了,道,“三哥你都不用当差的?总去看我练骑射做甚?”
    三郎笑,“我单去看你那笨样儿。”
    端宁公主白眼白他,道,“你还不去瞧瞧嫂子,嫂子有身孕了,你知道不?”
    三郎一声大叫,自椅子里跳起来,“这么快!”
    端宁公主哼一声,“也不知成天忙什么,就知道笑话人,正事丢三落四的……”端宁公主正要好生奚落一回三哥,三郎已跑回去看媳妇去了,端宁公主道,“母亲,这就是有了媳妇忘了娘啊。”
    谢莫如笑道,“你这是哪里学来的俗语。”
    端宁公主道,“听小唐哥说的,他说话可有意思了。”
    谢莫如把事情安排下,就看两人的缘分了。对于谢莫如这般安排,昭明帝也表示很满意。倒是朝中多事,今年既出国孝,除了改元、恩科、藩王就藩等事,亦有大臣上本,言说新帝登基,后宫空虚,是不是要选秀充实后宫。这折子一上就给昭明帝驳了回去,昭明帝道,“朕有子六人,后宫亦有妃嫔数位。今国库不丰,选秀便罢了。”真的,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昭明帝登基后才晓得,这当家有多难,处处是用银子的地方,国家大了,哪年都有受灾的需要减税格外照顾的。还有每年朝中开销,军队开销,反正,银子就没够花过。
    好在,也能周转。
    昭明帝直接驳了选秀的折子,委实令朝中大惊。他们当然知道谢皇后的地位,但,帝王选妃实为常例,如昭明帝他爹,宫里三宫六院都是满的,而且,还时不时有臣子献美,穆元帝也是来者不拒。怎么到了昭明帝这里,就能驳了选秀的折子呢?
    又不是撺掇着皇帝换皇后,只是选妃嫔而已。
    男人们都疑惑死了。
    倒是文康大长公主得知此事后道,“昭明对皇后,委实情深意重。”
    这是文康大长公主的看法,如另一些人,就觉着,皇帝陛下的口味实在太重了。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