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时候那些爱情-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青石棋盘之上,纵横十七道,白棋黑子一步步成局,正值酣战……他们二人时常对弈,孔明的棋风稳若审慎,格局严谨,总是步步筹谋而后一击决杀。黄硕却是灵巧机,时常出其不意,而后多有奇招。
  所以常常一局棋下了数个时辰也难分胜负,最后,孔明提议索性二人制一卷棋谱,将这些难解的玲珑局都记叙下来,闲时遣兴也颇为有趣,黄硕亦欣然应允……翰墨知交,琴棋良友。
  所谓幸遇知己,大抵莫过于此了罢。
  小阁幽窗之间,正是弈棋至酣,二人皆凝神注目之时,外间传来童子叩门之声。
  “何事?”孔明并未分神,只淡声问。
  “有客来访,自称姓刘,单名备,复字玄德。”外间童子带了几分稚气的语声传了进来,清晰入耳。
  手上那枚白石棋子似是一滞,青年的神色微微凝了一瞬,而后语声却未稍缓:“去回刘将军,今日主家访友未归,且多涵容。”
  “诺。”外间的童子恭谨应道。
  ※※※※※※※※※※※※
  次日,又是隅中时分,那位刘玄备将军如期而至。
  “先生今日入山览胜,仍是未归。”童子将早先记好的说辞拿来应客。
  主客身边的黑面武人和长须将军脸色都不好看起来,但他仍是神色不改,歉然道:“是在下搅扰,明日再来拜访。”
  黄硕与孔明跽坐在棋枰前,透过疏窗竹影,隐约看着那个年近半百,当得起他们长辈的男子谦和执礼的模样,她不由微微凝了眉……折节下士至此,也是亘古少有了。
  而那厢的青年,却只凝目静静端量着一局弈棋,神色许久未动,温静隽致的面容在光线幽谧的室中愈显清华,但神色太静,一双眸子如何也看不分明。
  第三日,刘备再访,终于见到了诸葛孔明。
  而后入室相谈,论天下大势,军政时局,从隅中时分一直到了日暮。
  三顾成佳话,一对足千秋。
  许多许多年后,这拜访,这相谈,都被演绎作了精彩曲折的故事,家喻户晓。
  而那个躬耕陇亩之间,却怀经天纬地之才,凡君主三顾茅庐方得相见,隆中千言对策针砭中原时局的传奇士子,便成了天下读书人高山仰止、心向往之的楷范。
  但,建安十二年,他们初见的这一日,黄硕却是在一堂墙之隔的侧室中静静坐了良久,目光无意识地落向窗外的疏疏筠竹,许久也没个定处……孔明呵孔明,你当真不求闻达么?

  ☆、第105章 诸葛亮与黄氏女(九)

  三日后,清晨时分。
  用过了朝食,二人依例坐在庭中,临风煮茶。孔明生了红泥火炉,将秋日扫落的枯黄竹叶在炉下燃了,竹露清馨,滇黑的茶团一点点碾碎,而后入姜、橘等调味,不一会儿,便有清郁的茶烟携着高香袅袅而起……
  红泥炉上水沸三遍后,他取了木勺汲出茶汤,缓缓斟入竹盏之中,姿态矜雅,水声潺潺宛若乐律。
  “竹叶烹茶乃是雅事,无琴未免单调了些……孔明,我抚一曲与你听可好?”她忽然开了口,清越已极的语声里带了些笑意。
  他神色有些莫名,却习惯了她偶尔的意外之举,所以只是温和地点头以应。
  黄硕身边的侍婢领命抱了琴来,那是一尾连珠式瑶从,桐木乌漆,素丝五弦,清晰可见的古旧梅花断。
  黄硕敛衽,就这么不拘不束地席地跽坐下来,横琴于膝,皙白纤指随意一划,流泻出一串铮铮泠音。
  随手调过了音,她垂眸,抬手缓缓拔弦,轻勾淡抹,倚琴曼声而歌,嗓音清越,玲玲入耳——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他听到此处,蓦地抬眸看向对面的女子,她只连托吟弦,眸光随着琴音漾动——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踞要路津?”
  孔明听罢这一句,一向澹然从容的人,蓦地眸光骤然波动起来,而后只凝目怔怔看向她,却正对上那女子泼墨般灵动深远的一双眸子,此刻,洞明而了然……
  是呵,她什么都懂,什么都明白。
  自那日刘玄德走后,他看似与往常无异,但走神发怔的时候却比之前多了许多——这样性子稳若,从容不惊的人,究竟是怎样的犹疑难安,才令得他心神恍然,举棋不定。
  其实,他早已是起了意的罢。
  而令他犹疑难安的,恐怕是如何向她开口罢?
  时逢乱世,战火连绵,中原大地上处处纷乱,离开了荆州,谁知会遭遇怎样的艰难,历经多少险祸?而这天下,又有多少像他一般心怀抱负的年轻士子择主而随,最终……死于争伐战事,死于同僚构陷,死于主上猜忌。
  他这一去……前途未卜。
  而她,定是不能与他同行的。那,若等,她又要等他多久呢?一年半载?三年五载……或者,十三年,十五载?乱世之中,苦守家宅侯着夫君归来,一等十数载的,几曾少过?
  所以呵,若有一线希望,她怎么会愿意他走?
  二人共制的棋谱才只完成了小半,他为她新斫的那尾桐木琴才上弦,她手植的那两株辛夷到明年春才开花……
  可此时,她一曲琴歌表意——她,愿让他走。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何不入世进取,一展所学,博得他心中所求所愿。既有凌霄之姿,又何肯敛羽收翼,终老于山野?
  我怕,待到华发暮年,你会后悔今日的选择。所以,我索性替你做了决断。
  “孔明,你的行囊,我前日便开始打点了,若你愿意,明朝便可起行。”她语声极为清越,眸光清润柔和。
  “至于家中,不必忧心,我自会料理妥当。你的书阁会每半月扫一次尘,那套棋子我会时常自弈,不令闲置。还有这几株辛夷,明岁便能开花,我会蒸了花制茶,挑最好的茶团予你留着……”
  若来日你衣锦荣归,我备着花茶醇酿为你庆功;若你功业无成,那,这南阳隆中,总还有一个贤惠的妻子,一个温暖的家在候着你归来。
  他看着妻子,神色几番急剧起伏,最终竟一时哽咽,只怔怔与她对视,良久语凝。
  黄硕心底里划过丝触动……其实,这世上,不论再艰难的决断,也不过取舍。
  而眼前这个人……她莫论如何也舍不得。所以,愿意以自己的一生作赌,成全他的意愿。
  ※※※※※※※※※※※※
  建安十九年,暮春三月,南阳隆中。
  两树并种的辛夷迎着清晨的阳光绽得烂漫,粉白的花朵儿繁开满枝,沾了晶莹露水的花瓣儿在晨阳下微微泛光。黄硕立在树下看着一树繁花,眸子里有微微的笑意。
  如今这树,已长了两丈多高……齿轮已是八岁,他离开,也是七年了。
  自从他离开之后,几间之间,陆续关于他的许多事情,竟都成了众人交口争传的奇闻,巷陌皆知。
  建安十三年,初出茅庐,在刘备兵败之际,临危受命,结成孙刘之盟,而后与曹操战于赤壁,大破曹军,居功至伟——这一年,他只二十七岁。
  同年十二月,在赤壁之战后,助刘备平定荆南四郡,被任命为军师中郎将,住于临烝,督令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负责调整赋税,充实军资。
  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刘璋派法正、孟达请刘备助攻张鲁。他便与关羽、赵云等入蜀助阵,留关羽负责荆州防务,分兵平定各郡县,与刘备一起围成都。至建安十九年,刘璋投降,刘备入主益州
  ………
  当年那个躬耕陇亩,不为天下所知的青年士子,短短数年之间,已是名闻诸侯,饮誉中原。
  仿如囊锥脱颖,锋芒崭露。
  想到这儿,她眸光不由落在了树下小竹几上那厚厚一摞绢帛间,那人清隽轩峻的字迹落入眼中……七间的家书,任是绢帛轻薄,也积得几乎满了一箧。
  自他离家起,书信便未曾断过。有时一旬,有时半月,现下战乱,驿亭传舍许多已废置,所以都是军中将士送来……千里传书,天晓得他是费了许多工夫?

☆、第106章 诸葛亮与黄氏女(十)

    这些书函,看得出许多都是仓促之中匆匆书就,那人一惯端敛清隽、笔力遒劲的字迹竟带着些微潦草……不难想象他落笔之时的情形是何等急迫,甚至险恶。但即便这样,整整七年间,卷卷绢帛自夏口、柴桑、临烝、蜀州……他所走过的每一个郡县陆续送来,从未间断。

    长时数卷千言,短时寥寥片语,总是先报平安,这人呵,从来就是这般的细致妥帖。

    每一卷她都反复逐字细阅了一遍又一遍,而后按着月份细致地收进竹笈中,闲暇时候便拿了出来,坐在庭中辛夷树下,细细从头一卷卷翻看……往往一遍看下来,便消磨了整日的辰光。

    此时,黄硕便是敛衽跽坐在花荫下的竹簟之上,自搁在小几上的那只竹笈中取出了十余卷来——这些都是建安十三年时,他受命到柴桑,会见孔权时的家书。

    在江东的那段日子他似乎过得比往日更惬意些,以至于数月之间皆是长信。他每到一个地方驻留,一旦有了闲暇,便会执笔细细详述各地的风物俚俗,从市坊宅邸的特色到五谷作物的种类,还有饮食风俗甚至各类草木花卉……她细细读来,便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遍览九州风物,尽看天下山川,这也是她自小的愿景……原来,他都知道,而且一直记得。

    这些千里寄来的家书中,他写予她道,江东气候暖润,乃是鱼米之乡,百姓大都饭稻羹鱼,而且常常会做鱼鹾。有腌制或糟制的熟鹾,也有将鲜鱼脍作薄片的鲜鹾。而江东之地,池塘水泊星罗其布,几乎遍植荷花,所以士人之间便盛行以莲叶裹了鱼鹾分赠亲友,格外有一种淡郁清香之气,他近日里,刚刚收了周公瑾赠的一卷裹得十分精致的熟鹾……

    那一回收到信时,随函附赠的那只匣子里,竟是半份置在素青瓷罐中的鱼鹾……他将周瑜赠的那份鱼鹾分了一半寄予了她。

    ——因为是糟制的熟食,所以并不担心腐坏。

    她收到之后,启开匣子愣愣看了许久……而后忍俊不禁,兀自笑了出来——这人呵,竟也会做这样儿的事!

    她太过清楚他表面温文,但行事一惯冷静审慎。所以,实在想象不出,这人将异乡佳肴封入瓷罐,而后嘱咐兵士千里送回家乡时的情形……

    千里寄鱼,回乡赠妻,谁能想到,那个市坊传闻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算无遗策,谋略冠绝,神仙一般的人物,竟会做出这般情思缱绻的小儿女事?

    ——连她,也意外之极呵。

    她一分分地摩挲着那绢帛上端敛清隽的平直汉隶,默然许久之后,方提笔回信。

    缠丝苇杆的兔毫笔在素丝薄绢上落下一个个飘逸灵秀的汉隶,行云流水,思绪万千,一件件细叙了家中这月余以来的细琐趣事……院中的那丛云丘竹今春生出大片新笋,如今几竿翠筠已长到书房柏木长窗前,疏影交横,虽雅致却碍了室中光亮,她正犹豫是确还是留。她自己近日新得了几卷古藉,竟意外地在其中发现了《诗》中那一曲传闻中早已佚亡的《子衿》曲谱,心下惊喜,试练了数日如今已弹得娴熟……写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