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蜜爱春娇(种田)-第1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盘装点过,不是用萝卜刻了小花,便是拿香菜薄荷叶子摆在盘边,丰盛且精致。
  三人坐在桌边,举杯碰了一盏,各自一饮而尽。
  饭桌上,三人谈论着一年的收成经营与对明年的预期。易峋看着妻子那张娇艳红润的脸,眼波流转,笑的甜美动人,心底也充满了温暖祥和的幸福。
  明年,必定也会是幸福的一年。
  眼下家里人口少了些,有些冷清。待明年弟弟娶了弟媳,春娇也该有孩子了,这家里就会热闹起来。
  是啊,明年春娇是该有消息了,毕竟在这件事上,易峋可是十分的卖力勤奋。这一点,他有把握。
  吃过了年夜饭,一家子守岁。
  到了子时,兄弟俩出门放鞭炮。秦春娇则在厨房里,按着鞭炮的声响,把事先包好的饺子,一枚枚的下进开水锅中。
  如果家中有孩子,这饺子里还要挑一枚包上糖栗子,故意叫孩子吃到,寓意甜美如意。
  但现下家里还没有孩子,当然不用这么做了。
  这么想着,秦春娇不由悄悄摸了摸自己的小腹,那里还是平坦无比。总也快了,她峋哥可几乎每天晚上都在勤快的“耕耘”着。饺子锅里的热气,将她的脸蒸的有些红。
  过了年三十,初一便是乡亲邻里相互串门拜年的日子了。
  易家如今是村里头一个大户,赶着来拜年的,几乎踏破了门槛,从早到晚,络绎不绝。
  黄里正带着女儿也来了,听说他们一家子年后要迁到京里去,黄里正还为他女儿的亲事担心了几分。待听易峋言说,过了初七,就请媒人上门提亲,黄老爹的一颗心这才放在肚子里。
  到了初二,就是已婚的媳妇们回娘家的日子。
  这日一早,易峋和秦春娇便坐了马车,往城里去。
  同去的还有易嶟,毕竟这两口子是打算在京里小住几日的,除了能让秦春娇和她爹娘好生聚聚,二来也是要把那宅子逐渐收拾出来。独留易嶟一个人在家,也是没有意思。
  到了陈府,陈长青和刘氏早就等着了,陈德修也留在家中,没有出门会友。见了他们三人到来,都很是高兴。
  一家子五口人,热闹的过了个初二。
  当天晚上,刘氏把陈长青撵去了书房,和女儿睡了一屋。
  母女两个,说了半宿的悄悄话。
  自从初三起,秦春娇便留在陈府里,和母亲作伴。
  易峋与易嶟兄弟两个,则去了那买下来的翰林府里,四处看了看,哪里该修整,又需要添置什么,都记录下来,也自己着手慢慢收拾着,以便天暖和了就能搬过来。
  秦春娇也想去帮忙,但易峋不准,她也只好作罢。
  在陈府的日子,就和世上所有的姑太太回娘家一般,清闲安逸,每天就是陪着母亲在屋子里烹茶吃点心闲话家常。
  刘氏嫁到城里,已有些日子了,倒也结识了几个处得来的官宦内眷,年里每日都有人过来,拜年斗牌茶会打发时光。
  这样的情形,秦春娇并不陌生,相府里那些主子们几乎一年到头大半如此,只是那时候她是伺候人的,如今她成了被人伺候的。
  这般过了两日,宁王府忽然送了一封请帖来,邀请她们母女两个过府赴宴赏梅。
  这母女二人原本都是不大喜欢应酬这种局面的人,但对方是宁王府,身份不同于寻常门第,年前宁王又才帮过陈长青一个小忙,人情往来,不去似乎不大好。
  当晚,陈长青回来,刘氏跟他说了这件事。陈长青倒是无谓,若是妻女真不想去,不去也就罢了。妇人之间的往来,他不大放在心上。
  刘氏替他着想,还是答应去了。陈长青为人刚硬,人情世故上容易得罪人,平日也少有朋友往来。这半年有了刘氏,这一块倒是活络的多了。
  隔日,刘氏同秦春娇,仔细装点打扮了,乘车往宁王府而去。
  到了宁王府,丫鬟仆妇接着,将她们两个引到了王府西边的香雪厅上。
  花厅里,已先来了一些贵妇小姐,有和刘氏相熟的,便迎上来寒暄说话。众人见着秦春娇,虽明知道她不是陈长青的亲生女儿,但陈长青那护女的名声早已传开了,也都不敢小看了她,将她的容貌着实夸赞了一番,又说她温婉端庄,颇有大家风范云云。
  众人在厅上坐着,趁着王妃没来,说了几句闲话。
  刘氏从她朋友那里得知,原来前年宁王妃将府里花园重整了一番,种了许多腊梅树,今年成活开花。王妃高兴,又赶着过年,便办了这赏花宴。
  正在闲坐,忽然听外头一女子声响:“姑妈请我来,我自然是要来的。”
  这话音热络里透着一丝冰冷和不近人情,在寒冬腊月里,听在耳中,着实让人心底里发凉。
  秦春娇对这声音,是再熟悉不过的。
  没想到在这儿,也能碰到她。
  想着,就见苏婉然挽着一中年贵妇,迈进门内。
  厅上的众人见她们到来,连忙各自起身,上前问好。
  那贵妇人穿着一件大红色刻丝富贵荣华牡丹通袖袄,颈子上围着一条水貂围脖,下头穿着一条石榴红金枝绿叶盖地棉裙,头上输着随云髻,发髻上插着一支凤衔芍药金步摇,耳上也挂着一对金丝石榴耳坠,十指上戴着两个金马蹬戒指。
  这妇人生着一张瓜子脸,年近四旬,因着保养得宜,皮肤依旧脂光水净,只眼角微微有些细纹。她面容艳丽,颇有风情,脸上虽挂着笑,眼睛里却微微透着那么一分狠厉。
  秦春娇打量了一番,心里默默忖度着,这妇人就是宁王妃了。
  苏婉然挽着她的胳臂,脸上虽还是那副清冷的神态,倒是多了几分亲昵。
  宁王妃进到堂上,徐徐走来,面上含笑一一应过众人,目光才落在刘氏与秦春娇母女两个身上。
  苏婉然依着她,轻轻说道:“姑妈,这两位便是陈大人新娶的那位夫人同千金。”
  宁王妃道了一句:“我晓得。”说着,又向刘氏微笑道:“妾身对陈夫人,可是神交已久,只可惜一向无缘得见。今日见着,咱们可要好生叙叙。”
  刘氏同她客套了几句,宁王妃又看向秦春娇,将她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忽然笑道:“这孩子生的可真好,俊俏出众,脱俗不凡,说是大家闺秀也不为过,真像陈大人的亲生女儿一般呢。”
  秦春娇将这些话听在耳里,心中有些说不出来的感觉。
  她晓得这宁王妃纯是看在父亲的面上,才这样夸赞自己,但她也是苏家的人,这就有些怪异了。
  她差点忘了,这宁王妃原本也是相府的小姐,是老太太的二女儿。只是不知为何,她进相府两年,从未见这位王妃回相府探亲,两处府邸同在一城,但逢年过节她却从没回来过。偶尔,打发人来相府请安问好,探望探望阖府众人,老太太也是冷淡的很。
  也因此,秦春娇从未见过她。
  眼下瞧来,这宁王妃果然也是生了一张苏家的脸,那双眼睛和苏婉然真是如出一辙。
  苏婉然看了秦春娇一眼,满脸冷淡,竟然破天荒的什么也没说。
  众人客套了一番,宁王妃便请大伙到院中赏梅,一并开宴。
  秦春娇跟着母亲,在宁王府的花园中转了转,也见到了几个年轻艳丽的侍妾。听那些贵妇们的闲话,宁王妃嫁来多年,直至如今都未能生下一子。宁王膝下只有一个郡主,身子还不大好,只在后宅静养,等闲不出来。
  宁王妃也是无奈,只得听凭宁王纳了许多美妾。然而,这些妇人里,竟也没有一个有好消息的。
  秦春娇听着,也就罢了。
  宁王府的花园固然奢华精致,但她的心思全不在这儿,同这些贵妇小姐们,其实也没什么话说。
  蹊跷的是,今儿苏婉然倒没再跟她们母女两个为难,只跟着宁王妃在一处,偶尔说上几句话。
  晚上摆过了宴席,众人才一一拜别归去。
  宁王妃送了秦春娇一份见面礼,将她们送走。
  回到自己房中,苏婉然看过表妹,也走了过来,同她姑妈说话:“表妹的身子,可好点了?”
  宁王妃叹了口气:“还不就是那么着,好也不好,坏也不坏,太医看了几次,也还就是那些药吃着。”说着,她脸上竟然出现了一丝怅然:“也是我没福,一世无子,就一个女儿,还是个多病的身子。”
  苏婉然听着,意味深长的一笑:“姑妈放心,姑妈是福泽深厚之人,这子嗣总会是有的。”
  宁王妃脸色一凝,口吻不绝冷淡了几分:“若是那些狐狸肚子里爬出来的,宁可不要!”
  苏婉然没有接口,淡淡一笑,又问道:“姑妈今儿见着那陈家小姐,觉得怎样?”
  宁王妃不解:“模样生的好些,言行举止倒也不见什么错处。总归也是命好,娘跳上了高枝儿,不然这样的场合,哪儿能容她进来。”这口气了,就带上了一丝轻轻的不屑。
  她一言未了,便问道:“婉然,你为什么突然定要我请她们母女两个来?陈长青不是个好相处的人,谁知她们竟肯过来。”
  苏婉然笑了笑,只说道:“没什么,陈大人的女眷,多多亲近,也是好的。”
  秦春娇跟着刘氏回到了陈府,两人也没把这件事很放在心上。
  过完了初七,易峋和秦春娇果然准备了丰厚的聘礼,请了一位村中的厚朴老人为媒,到黄家为易嶟提亲。
  黄里正当然没有二话,易家上上下下,从人到财都是头等的好亲,这左近村子里的姑娘,甚而还有镇子上的人家,都盯着易嶟。他闺女黄玉竹,又自个儿相中了他。这门亲事,也就定了下来,商定了四月底娶黄玉竹过门。
  过完了年,转眼就开了春。
  易家今年忙碌,易峋与易嶟兄弟两个没工夫自己下地,便让赵三旺雇佣了些人手,把自家的那几十亩地种了。
  他们则忙着打家具,收拾宅邸,终于在三月里搬进了京城。


第135章 
  进了三月,寒尽冬消,大地春回。
  今年的天气暖和的早,才是三月初,便有了几分暖春的意思。
  三月初四这日,黄历上是个宜动土、搬迁的好日子,易家选定了这一天举家进城。
  秦春娇已换下了冬日里厚实的棉服,改穿了夹的。
  她将一头秀发判了个圆髻,没有多做修饰,只拿了一支玛瑙蝴蝶鎏金钗绾着,鬓边簪了一朵芍药通草。
  如今,她这样的首饰也有几匣子了,除了陈长青给她的陪嫁,过年之前易峋也陆续为她添置了不少。
  但今天搬家进城,里外要忙不少事情,路上车拉马拽的,戴多了首饰,反而累赘。
  她站在自家院中,看着院子里的一切。
  初春的清晨,日头暖融融的,住了将近一年的青砖瓦房静静的矗立着。
  院中的地,已经冒出了些绿意,门口的槐树也钻出了几许新芽。鸡舍里,去年年初买来的鸡雏,都已长大,连同那一口下崽的母猪,都留了下来。
  城中的宅邸,易峋请人新做了家什,连同秦春娇陪嫁的床铺妆台,已是足够了。易家人带走的,只有各人的衣裳用品,以及钱粮,余下的那些,便都留给了赵三旺和董香儿两口子。
  至于骡子、马匹以及那头叫豆子的小母驴,都是要带进京城里去的。大黄自然也跟去,它性子凶,除了易家的人,谁也不认。
  这是她住了一年的地方,也就是在这儿,她完成了从一个少女到女人的蜕变。
  一年来太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