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嫡-第3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祝氏说到此处,转头去看一旁的小祝氏,笑着就道:“我与二娘当初一个去了江洲,一个去了青河,姐妹分隔两处。原本以为,阿洛当初嫁往青河,已是全姐妹缘份了,哪知太后入宫之后生了皇上,阿沅远赴洛阳,娘娘最终却与皇上成就了那月老谱上的姻缘,可见这缘份一说,实在是妙不可言的。”
  小祝氏微微笑了笑。
  她身为青洲当家太太,气势也并不差,只是大祝氏说话,她坐一旁一言不发,也没让人将她忽略了。
  傅明华也抿了抿嘴角,笑道:
  “昔日太后仍在时,数次也提及青河,思念故里。”
  大祝氏听到此处,便笑着说道:
  “臣妇也猜着如此,所以当日娘娘才会令人召了四郎入洛阳,前来陪她。”她提及崔四郎,在场的人无一不知崔四郎当日进洛阳缘由的,此时大祝氏提起,小祝氏牵披帛的动作一顿,便仰头来看她。
  “臣妇生平儿女双全,子孙听话,唯有两个遗憾,却是终身难以弥补了。”
  大祝氏说完,傅明华便捏指掩唇,垂眸笑道:“不知夫人有哪两遗憾呢?”
  “一是当年我孜儿最聪明可人,可惜身为女儿身,却不得承欢我的膝下,反倒远来洛阳,从此至亲母女,分隔两地,想见一面,难以登天了。”
  她说着,低垂下头去,以帕子压眼。
  傅明华抬起头来,似笑非笑:
  “第二遗憾呢?”
  大祝氏便叹了口气:
  “第二遗憾,便是孜儿去得太快,等不及皇上登基,便早早去了,白发人送黑发人,使我连她最后一面也未瞧见。”
  宫中一片静谧,小祝氏眉头一皱,正要说话,傅明华却扬了扬嘴角,抬眸望着大祝氏看:“此事也不是没有解决之法。”
  她含着笑意,目光至崔、谢二氏的人脸上扫过,大祝氏听她如此一说,眉峰微不可察的皱了皱,随即笑道:“哦?娘娘有何解决之法?”
  大祝氏身旁带了崔氏的三个女儿在,傅明华微微一笑:“太后灵柩如今安放在洛阳里,等昭陵开启之后再放入。”
  不知为何,大祝氏一听这话,就觉得有些不大对劲儿了,傅明华接着又道:“太后在时,也总数次三番忆及青河,十分思念亲人。”她看着大祝氏,笑道:“如今既然夫人有此遗憾,我便成人之美,令夫人及大太太一干人等,尽数留在洛阳之中,陪伴太后左右,直至送太后入昭陵之中!”
  她这一举动,还是与当初崔氏惹恼了燕追,崔贵妃强召崔四郎入洛阳,有异曲同功之妙的。
  崔家如何能一日无主?
  大祝氏一听傅明华这话,脸色顿时就微微一变,脸上原本挂着的笑容也维持不住了,正要说话,紫亘却从侧殿进来,傅明华看了她一眼,站起身来:“先失陪一阵。”
  碧蓝上前扶她,殿后燕追兴许是才刚过来,端了茶杯,见傅明华进来了,笑着就问:“你要将崔氏的人,留在洛阳?”
  傅明华点了点头。
  她这样做,不是为了与大祝氏一时置气之举,而是经过细细琢磨的。
  碧云上前替她整理衣摆、头发,她便侧头隔了张桌子与燕追说话:“虽说要分大家,但也得从小家入手,凡事由易至难,从细微处入口,总是要方便许多的。”
  她意有所指:“提及青河,人人想的就是崔家。”
  此话就如当初燕追提南诏。
  他曾说过,南诏乃是大唐的南诏,不是武安公府周氏的南诏。
  同理,青河也非崔氏的青河,乃是大唐的青河。
  “世族如树,扎根越广,便越繁茂,直至长成参天大树,枝繁叶茂成为荫萌。”她细声细气的笑:“定国公府世子夫人曾与我说过一句话。”
  燕追便去握她放在桌上的玉手,扬了一侧眉梢:“什么话?”
  “三郎还记得,王府之中,我院中种的那一片木香吗?”
  燕追自然是记得的,他此时已经明白傅明华所指是何意思,眼中露出若隐若现的笑意来,点头道:“那片木香,是我每年令人从江洲挖来的。”
  “世子夫人看到此物,十分稀奇的问我,为何洛阳会有独在江南才开的木香。”她微笑着,玉容生色:“我曾与她提过原委,但她不知有没有听进心中。”
  怕是当时的阴丽芝,还会误以为自己是在向她炫耀燕追对自己的百般宠爱罢了。
  
  第六百二十二章 出奇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燕追将她握得更紧,那眼中笑意简直要将人溺在其中了。
  他自小读书,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
  只是那时他心慕少艾,一心一意想要讨好傅明华,使她心中愉快。
  成婚的第一年,得知她自小吃穿用度等物俱是来自江洲,教养她的嬷嬷也是江洲旧人,为了傅明华,燕追也就挖空了心思,成婚之时秦王府大兴土木,亭台楼阁都曾重新布置过,府中挖了河渠,种以荷莲。
  从江南搬来木香,种植于秦王府中的事,算不得有什么稀奇的。
  燕追自然也知道木香在江南开花,在洛阳这样的气候里未必会开花,但他当时爱她心切,总想着将一切最好的堆到她面前。
  移植的一片木香不开花,他便后来再让人移植第二片……第三片……
  可惜直到后来,那木香也未开花。
  傅明华当然知道他心中想法,所以那木香心中虽然未开花,但燕追当时试图讨好她的举动,却也使她心中香甜,每当见着园中合她心意的草木,便比见着了木香真正开花还要令她心情舒畅。
  碧云上前来拿了帕子为她擦手,她正色就道:“老树茁壮,较之幼苗更能庇护根须枝芽。”
  若将崔氏比作老树,如今青河崔氏一族,便如一棵枝叶繁茂的参天大树,荫着底下的子孙,供其繁衍发展,代代不绝。
  “可树林根深,扎根极稳,发展得也好,若是要将其移植呢?”
  便必会断其根须,砍其枝芽。
  到时一来,无需将树砍断,它自不再能成活。
  燕追要想从崔氏下手,且不愿轻易大动干戈,便要细细斟酌。
  要分裂四姓,先从崔氏下手。
  而崔氏,傅明华抿了抿嘴角:
  “则可以从长房入手。”
  如她所说,一层一层抽丝剥茧,分裂崔家,从崔家内部着手,一层一层实力削弱,循序而渐进,终有一日,堂堂青河崔氏,会成为普通世族的其中之一罢了。
  更何况哪怕此次强留大祝氏不成,她要想回青河,总得付出一些好处。
  此事总归对燕追有益无害的。
  燕追嘴角微扬,点了点头,她似钻入了他心中,明了他心中感受。
  说完了正事,傅明华抿唇而笑:
  “三郎可瞧见崔氏的三位小娘子了?”
  一旁碧云听了这话,便脸上现出焦急之色,只是当着傅明华的话,不敢出声罢了。
  她唯恐傅明华大度,要将崔氏的三位小娘子留下来,燕追才刚登基,宫中只有傅明华一人独大,她又有子嗣在,地位稳固。
  可碧云就担忧她重名声,而使自己吃亏委屈的。
  傅明华抬头看了她一眼,以眼神安抚了她,才望着燕追道:“我记得,义兴王府杜老相公有嫡孙、庄简公府里世子之子也与崔氏几位小娘子年纪相差不大。”
  燕追便忍了笑,招手示意她离近一些:
  “你瞧着做主就成了。”
  他端起桌上茶杯饮了一口,过来的时间也差不多了,燕追仍有他自己的事情要忙,傅明华坐了一阵,也不能将崔、谢二氏冷落太久,燕追便准备离开了。
  等他一走,碧云便急道:
  “娘娘怎么能问求皇上那样的问题呢?”
  傅明华当时就瞧见碧云脸上的急色了,此时见她忍耐不住,不由便笑道:“急什么?”
  她手上香脂才将抹过,一双玉手显得柔软细腻,光泽如上好的珍珠,香气幽幽。
  傅明华站起身来,提了提领口:
  “我心中有数。”说完这话,她转头去看碧云,淡淡道:“皇上曾允我,只爱我一个,他既有过承诺,自然不会不认的。”
  燕追什么样的人,没有人比她更清楚了。
  他野心勃勃,且又高傲自大,不屑于受人挟制的。
  若他能为旁人妥协,当初娶的便不是魏敏珠而是她了。
  当日的他高高在上,身为皇子,自己不过是‘母亲’早逝的侯府长女,他若想要,哪怕她万般不愿,也细胳膊扭不过粗大腿的。
  可是他并没有。
  他抵挡着当时柱国公府的压力,一心一意要娶自己为妻,事后处心积虑拿下幽州,而不是借柱国公府之手,这样的男人,他清楚他心中想要的是什么,也不会受旁人挟制而纳女人的。
  燕追长于宫中,成婚之前府里没有服侍他的宫人女婢,可见他自制力是极佳。
  年少之时都没有左拥右抱,对于他这样性情的人来说,如今性情大变的可能性不大。
  当然傅明华也自有方法,使他对自己一心一意的。
  他爱权势,有野心,欲灭四姓,那就使他心思全放在灭除世族、治理江山及看自己身上便成了。
  “更何况我也非贤明豁达的人,皇上要看谁一眼,”她抿唇而笑,笑得眼中都染了妍丽的光泽:“那可是不成的。”
  她声音虽低,语气却十分坚定。
  傅明华心中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她从未担忧过碧云等人心中所忧,因为她也有自己骄傲的。
  碧云咬了咬唇,点了点头:
  “可,可若是有旁人看皇上呢?”
  “不招人嫉是庸才。”傅明华抚了抚头发,“若旁人不看皇上,如何能说明我的丈夫优秀?”
  碧云便不出声了。
  观风殿主殿之中,大祝氏的脸色已经十分难看了。
  她没想到崔贵妃尸骨未寒,傅明华便打了这样的主意。
  她抿紧着嘴唇,忍了心中的怒火。
  若崔贵妃仍然在世,自己这个母亲出面,她还能不记得将她养育长大的崔氏,她长大的青河故土?
  时至今日,傅明华又怎么敢留她在洛阳,使她在皇帝眼皮子下,不使她回去呢?
  皇上才刚登基,崔贵妃才刚去几天,傅明华便敢这样做,长此以往,岂非崔氏的人都要遭其羞辱?
  一旁小祝氏看了她一眼,她勉强笑了笑,一连深呼了好几口气,傅明华出来时,大祝氏的脸色才缓和了许多。
  “久候了。”
  傅明华由碧蓝扶着坐下了,笑着说道。
  
  第六百二十三章 不意
  
  谢、崔二氏的人早早起身迎接,听了这话便福礼:“哪里。”
  “我近来也时常梦到太后,想她昔日音容。”傅明华叹了口气,一句话说得大祝氏及崔氏一干人等冷汗涔涔。
  经过刚刚傅明华要强留大祝氏所说的话,崔家的人此时已经回过味儿来了,与她谈及早逝的崔贵妃,怕是于己没有丝毫好处。
  “太后曾说,崔家教女极严,礼仪规矩,都是我大唐楷模。”
  大祝氏听她如此夸奖,心中有些不好的预感,急急忙忙便要开口:“娘娘太……”
  “我昔日也曾见过十二表妹,如今又见三位表妹,礼仪出众,年纪小小,规矩却不出半分差错。”傅明华像是没听到大祝氏的话一般,含着笑意打量了崔氏三位小娘子几眼。
  她目光之下,崔家的人浑身紧绷,各个如临大敌似的。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