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王爷夫君缺心眼-第1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子拉着卫三跪下磕头道:“珏儿给外祖父、外祖母请安,祝外祖父、外祖母福寿安康、事事顺遂。”说完,给卫三使了个眼色。

    卫三第一次见自己的外祖父、外祖母,不免有些紧张,略带生硬地说道:“蒙琰给外祖父、外祖母请安,祝二老万事如意、平安喜乐。”

    “琰儿,快过来让外祖母看看。”谷主夫人红着眼眶说道,“跟珏儿还真是一模一样啊,只这眼下多了一颗痣。苦命的孩子,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啊!”

    “哎呀,老婆子,这高兴的事,你怎么哭起来了。”谷主在一旁有些嫌弃地说道,“琰儿可见过你母后了?”

    卫三沉声说道:“母后一直被软禁在宫中,并无机会相见。”

    “唉,你母后此生最后悔的,就是将你送出宫去。她常说自己当时是鬼迷了心窍,若知道你二人的未来如此,当年就不应该贪恋太子之位,应该将你二人送至万枯谷,以我万枯谷的能耐,护住你们两个,还是绰绰有余的。”谷主有些感慨地说道。

    梓瑜听罢,暗暗惊心,饶是落叶山庄,都不敢夸下海口说能护住两个皇子,这万枯谷在东莱,还真是不同一般啊。

    慕容苏一直暗中观察着众人的表情,见梓瑜脸色微变,便猜到了梓瑜的想法,急忙出言解释道:“让各位见笑了。我万枯谷虽没有千军万马,但这常年缭绕的瘴气,再加上二哥用毒如神的本领,想要护住两个人,还是可以的。而且东莱的军队本就不强大,连北境都攻不下的万枯谷,东莱就更拿不下了。”

    梓瑜点了点头,表示了然。

    接下来就是人家处理家务事的时间了,梓瑜识趣地拉着王若知先行告退了,卫三日后若真要假扮太子,那么从现在起,让他多跟蒙珏在一起,也是十分必要的。至于小南,丑媳妇早晚见公婆咯,见不到公婆,先见见其他亲人也是一样的。

正文 第二百零八章点兵

    及至夜晚,卫三和小南前来找梓瑜和王若知商议。

    “外祖父刚收到消息,北境王在东莱边境,向大乐进攻了。征北将军向东莱连发了几封文书,三皇子都没有回应,看来是想当缩头乌龟了。”卫三忧心忡忡地说道。

    “皇帝哥哥那里可有消息?”王若知担忧地问道。

    小南接话道:“皇上派的人,在我们逃出东莱皇宫的时候,已经失去了联系,如今只能靠落叶山庄传送消息了。根据最新收到的消息,朱丞相已经将我们的情报告知了皇帝,席指挥使已经出发了,一路上会集合五万兵马前往支援。只是苏南王那里战事也有些吃紧,皇上派了忠王前去协助,如今不知情况如何。”

    “我们可能赶回大乐?”梓瑜皱着眉问道。

    小南摇了摇头道:“如今东莱境内遍布北境的军队,想要回去,只怕是难啊。而且,这种大战,我们回去也并无多大帮助,不如留在东莱打探些情报,并及时传回征北将军和皇上那里,或许更为有效。”

    梓瑜心知小南说得有理,便点了点头,不再说话。

    “既如此,便先安心养胎吧,我看那潭水清澈,应该有不少鱼,明日我去钓几条肥鱼,给你补补身子可好?”王若知笑着对梓瑜说道。

    梓瑜有些无奈地说道:“你这心态可真是好。”

    “既然无能为力,随遇而安不是最好的方法吗?否则,我又如何在丽宁宫度过漫长的十几年呢。”王若知理所当然地说道。

    梓瑜没由来地心疼了一下,上前抱了抱王若知。卫三和小南见状,十分有眼力劲地退下了。

    几日后,大乐皇宫御书房内

    “报——周大将军身中剧毒,如今危在旦夕,苏南王叛军已经过了淮河。”传令兵匆匆而至,带来了令人震惊的消息。

    “什么?!周大将军缘何会身中剧毒?”文德帝吃惊站起身,大声问道。

    传令兵被吓了一跳,壮着胆子说道:“启禀皇上,是……忠王殿下……下的毒。”

    “这个逆子!为何要下毒?”文德帝诧异地睁大了眼睛。

    “忠王殿下下毒之后,便和叛军里应外合,攻下了宁京城,想来应该是早就和苏南王勾……勾结在一起了。周大将军幸得部下掩护,才得意逃脱,目前大军已经退守济安。但这毒十分凶猛,周大将军目前已经昏迷不醒了。”传令兵有些气愤地说道。

    “逆子!居然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文德帝气愤地拍了下桌子,怒吼道,“来人呐!传旨,命镇西、镇南指挥使,即刻点兵五万,前往济安支援。”

    次日,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和众皇子都露了面,忠王谋反一事,昨日已经传遍了,据说皇帝派人去府中抓家眷的时候,发现留在忠王府的,都是一些小妾而已,忠王妃和几个儿女早已乔装成随从,随忠王一同南下了。

    据说文德帝气得将忠王府的人悉数斩杀了,今日还让众皇子都来上朝,显然是被刺激得不轻。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的时候,一声尖细的唱和声忽然响起:“皇上驾到!”

    众人急忙理了理仪容,整齐地跪拜道:“参见皇上。”

    “众卿平身。”文德帝威严的声音响起,不知为何,众人总觉得从中听出了一股苍老的意味。

    “忠王的事,相信众位爱卿都听说了吧。”文德帝扫了众人一眼,将目光停在了众皇子的方向,“朕正值壮年,是以一直未立太子,但有些人,似乎按捺不住了啊!”

    三皇子、四皇子和六皇子急忙跪下道:“儿臣惶恐。”

    文德帝接着说道:“今日朕就把话说清楚,太子之事,自古立嫡可,立贤也可。如今忠王谋逆,八皇子一心向佛,这太子,必然在三皇子、四皇子和六皇子中产生。至于究竟是谁,该你们知道的那天,你们自然会知道,若操之过急,只会如忠王那般,入了歧路,众卿可知晓?”

    “臣等谨记。”百官和三位皇子恭敬地应道。

    文德帝还欲再说几句,忽听殿外传令兵急急来报:“报——北境王斩杀征北将军,俘虏镇北指挥使,现已攻破北方三城。”

    百官瞬间一片哗然,这北境王居然如此骁勇善战,竟能让大乐连损两员大将。如今周大将军身中剧毒,镇南、镇西指挥使已经出发前去支援,这镇东指挥使即便去了北边抵御北境,只怕也是势单力薄,难以抗衡啊!

    文德帝心中也感不妙,但当着百官的面,不能表现出慌乱的情绪,只得故作镇静地说道:“如今北方缺少将才,谁愿与镇东指挥使一同前往?”

    “臣愿往!”两个声音同时响起。

    “何人愿往,出列!”文德帝朗声说道。

    “御林军左统领李墨,愿往!”一个魁梧的身影出列道。

    “御林军带刀侍卫朱景鸿,愿往!”朱丞相回头看到了表情坚毅的儿子,心中默默叹了一口气,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虽然此行凶险,但既然是景鸿多年的心愿,自己也就不再阻挠了,只希望老天保佑,别让自己中年丧子。

    “好啊!自古英雄出少年啊!传旨,封李墨为征北将军,朱景鸿为征北副将,点兵十万,即刻前往北部边境!”文德帝欣慰地说道。

    “启禀皇上,如今战事吃紧,可以调动的兵力,只有四万而已啊!”镇东指挥使的声音忽然响起。

    文德帝有些吃惊地问道:“缘何只有四万?”

    “回皇上,先前周大将军为了速战速决,领了二十万兵马前去攻打叛军,后来席指挥使又带了五万前去北边支援,忠王走的时候带走了两万。昨日,镇南、镇西指挥使又带走了五万。这前前后后加起来,已经是三十二万了,大乐所有的兵马加起来,也只有五十万而已,算上各地需要留下守卫的兵力,能调出四万,已经是极限了!”镇东指挥使有些痛惜地说道。

    文德帝闻言,沉默不语,众臣纷纷屏住了呼吸,大乐如今面临的形势,还真是不容乐观啊!

    不一会,只听文德帝沉声道:“李将军、朱将军点兵四万,即刻奔赴北方。朕率一万兵马,御驾亲征,赶去济安!”

正文 第二百零九章亲征

    “请皇上三思!”众臣闻言,纷纷劝谏。这御驾亲征,好处就是可以提振士气,若皇帝正好武略过人,则胜算就会大幅提高。这文德帝年轻时确实打过不少仗,尤其是当年和北境那场战役,在缺水缺粮的情况下,硬是撑到了援军赶到,最后以少胜多,打得北境服服帖帖,换来了边境这十几年的安宁。

    可是,今昔毕竟不同往日了,文德帝已经四十多岁了,单从体力上而言,就大不如前了,而且只带了一万兵马前往,一旦有什么闪失,现在太子未立,只怕朝纲不稳啊。

    朱丞相首先出列道:“皇上,如今内忧外患,还需您在朝中坐镇啊。”

    “无妨,朝中之事,可暂时交由怀翊打理。”文德帝不甚在意地说道。

    众臣面上不说,心里却炸开了锅,放着三皇子不用,让刚满十七岁的四皇子来打理朝政,这太子之位,只怕是意属四皇子了!

    “皇上,苏南王手段阴险毒辣,此次给周大将军下毒一事中便可看出,他为了争夺皇位,已是穷凶极恶了。这御驾亲征,还请皇上三思啊!”朱丞相不依不饶地继续劝道。

    文德帝叹了口气道:“朕也知道此次风险极大,但北有北境王,南有苏南王,若此局面长期持续,只怕大乐会就此一蹶不振。为今之计,唯有各个击破!苏南王既已过了淮河,离京城就不远了,两相比较,还是先解决他比较好。”

    朱丞相心知文德帝所言句句在理,为了大乐考虑,御驾亲征确实是最好的办法了,但这其中的危险却也不容小觑,既然皇上心意已决,那自己能做的只有誓死相随了。思及此,朱丞相上前一步说道:“臣愿随皇上一通前往!”

    “朱相,你得留在朝中,辅佐皇儿啊。”文德帝有些动容地说道,这么多年过去了,盛轩待自己依然如当年一般,实在是难得啊!

    “况且,小瑜儿在东莱,景鸿也要去北方,你朱家,总得有人在京里吧。”文德帝温和地劝慰道。

    朱丞相闻言便不再说话,皇帝固然重要,但四皇子年幼,确实需要有人从旁辅佐,一旦皇帝发生不测,稳固朝纲才是最重要的。若真发生不测,与其跟皇帝一同死去,不如留下来帮他守住这江山。

    “众卿不必担心,朕将王若勉赶过淮河便即刻回京,相信用不了多久的。”文德帝自信满满地说道,“京中就劳烦朱相和怀翊共同打理了。”

    “父皇,儿臣年幼,只怕有些力不从心,还是让三皇兄打理朝政更为合适。”王怀翊急忙推辞道。如今太子未定,父皇去了苏南,还要仰仗周大将军,若被人觉得自己就是未来的太子,只怕到时候周大将军心怀不满,不愿好好配合。不如将这差事让给三皇兄,既给了周贵妃希望,也能让周大将军死心塌地。

    文德帝闻言,便明白了四皇子的打算,这个儿子,果然是太子的不二人选,短短几个呼吸之间,就想了这么多,真是难为他了。

    文德帝点了点头,说道:“好吧,那就由怀文和怀翊共同打理朝政吧,一些简单的差事,也可带上怀翰,这大乐的江山,日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