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伐明-第1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宣传司下设若干宣讲员,专门编写各种民谣、评话、戏文。里面还暗中招收了一些说书人、戏班子、游方郎中、青楼歌妓暗中散布谣言、宣传政策。

宣传司司长刘宣任命了额投降的安邑知县杜建忠。此人算是少见的投降文官,虽然有些怕死,但是还算是有些才干,被刘宣任命为宣传司司长。此外这次科举考了好成绩的宋义德被任命为宣传司副司长。

警卫处处长由刘宣亲兵营营官王双喜担任。官职为正六品。秘书处处长刘宣挑选了程皓担任,程皓之所以能脱颖而出,成为天子近臣,也是因为其文采斐然,得到了刘宣的看中。毕竟刘宣每日下达几十条诏令,也确实需要一个文采出众的秘书郎。

此外军中主力七个旅,中军四个营,地方二十个守备营也一并纳入官职中。军中队官为正九品官员、副队官为从九品。待遇与文官齐平。

哨长为八品武官,副哨长、哨军法官为从八品。营官位六品武官。副营官、营军法官为正七品。旅长为正四品武官、副旅长、旅军法官为正五品官员。武官的待遇也与文臣相同。不过军中武官违法反击不归中书府管辖,而是由枢密府军法处惩处。

此外,什长虽然不是官员。但是待遇等同于一等吏员。

军中的士卒,主力野战军士卒每月下发饷银一两。饷银不由上官发放,而是由银号司直接发放在士卒手中。如果谁敢贪污漂没,可以直接去廉政、反贪二司揭发告状。

守备营的士卒待遇就差一些,他们与练兵司的新兵一样,每年的饷银只有四两。此外还要参加地方上的屯田。职能上只能算作民兵。

另外因为刘宣连续查抄了四家藩王,没收的良田超过百万亩。这百万亩良田。除了分给贫苦百姓、伤残士兵一部分外,剩下的八十万亩都被刘宣定为了军屯。

这八十万亩良田,这一次也全部分给了底层的士兵。每一个没有分过田守备营的士兵,这次也能分到十亩良田。而主力军中的士卒,能分到的良田为二十亩。

按照刘宣的治下,主力军士卒分到的这二十亩田地,也享受免税田待遇。而守备营士卒的这十亩田地,就没有这个优惠了。

在刘宣的大力支持下,军中的官制迅速的制定出来。

按照这个官制,他的治下,共有三品官员三人,从三品官员四人。四品官员十二人,从四品官员四人。五品官员二十余人,从五品官员三十人。六品以下的官员八百余人。

按照现在这种官俸,再加上他麾下的几万大军,刘宣每年都需要支付一百六十万两官俸。

而现在刘宣查抄了四家藩王,还抄家灭族了无数士绅,总共积攒下四百万两白银。所以暂时他并不会太过缺乏饷银,即便稍微大手大脚一些,刘宣也能坚持两年时间。

整个刘宣治下,整个五府四十九县共有良田两千八百万亩。其中水田一千九百万亩,旱田九百万亩。

这两千八百万亩的农田中,免税田不足百万亩。按照刘宣制定的收税标准,每亩水田每年的税银为一分二钱,或是二十斤粮食。每亩旱田收税为四钱白银,或是七斤粮食。

如果遇上了灾年,还可以酌情减免,要事颗粒无收,那么不仅不能收税,官府还要负责赈济灾民。

这样算下来,仅仅田税一项,正常年月,刘宣每年就能收取二百六十万两白银。再加上他攻克了安邑、解州,占领了河东的盐池,每年贩卖私盐也能刮出一百五十万两白银。

如果算上盐铁税、茶税、矿税、商税等各种杂税。虽然仅仅占据了半个山西,刘宣这个将军府每年最少收入四百五十万两白银。

虽然因为刘宣宣布废除徭役,导致政府的开支大大上升。但是按照他现在的家底,短时间之内还能继续扩编几万大军。

即便崇祯年间北方连年干旱,每年的粮食最少减产三分,但是只要地方上能够稳定下来,收取的赋税就足够刘宣大规模扩军。(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四章同年一

时间仿若白驹过隙,在磕磕绊绊当中,又过了一个月。随着时间流逝,气候也逐渐变暖,盛夏终于姗姗来迟。

根据监察气候的农官来看,今年又是一个干旱的灾年。自从四月的春雨之后,一个多月整个平阳府又没有下一滴雨水。所幸平阳府土地肥沃,有汾河流域的河流灌溉,所以才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但是吕梁山以西的隰州府,永和、大宁、蒲县、隰州、吉州、乡宁的旱情就比较严重。这几个县城大部分都在山区,靠着黄河流域的支流灌溉,本来就是水田少、旱田多。如今遇上了旱灾,农耕的工作也更加艰难。

隰州知府赵瑨上任以来,虽然在任上兢兢业业,但是整个隰州的灾情还是越来越严重。面对这种局面、赵瑨只能三番五次上书中书府,要求调集人力物力兴修水利,减免灾情严重地区的田税。

现在已经进入五月,哪怕太阳刚刚升起,城外早已经一片繁忙,百姓早已经出城耕作。

临汾县城西门,廖光器、宋德义、袁镇、孟真、艾皋等同年好友全部聚集在一起,为即将去吕梁山以西的隰州府任职的孟真、艾皋二人送别。

他们几人即是同住在一间屋子的旧识,也是一起高中的同年,关系自是不同寻常。因为赵瑨的求援告急,虽然中书府现在也没有太多富余的银子支援。但是还是拨付了三万两白银让赵瑨兴修水利,同时还调派了一部分官员去隰州府听候差遣。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孟真、艾皋二人被调往隰州府当官。

“两位官老爷。公车辰时一刻就要来了,两位老爷可不要迟到。这一次前来接人的是隰州府同知老爷周恒,此人资历很老,在永和县担任县丞之时,就是李侍中的好友。周大人性格强硬,眼里不揉沙子,两位老爷千万不要怠慢。”说话的一人四十来岁。一口陕北口音。此人虽然只是一个一等吏员,但是却是追随刘宣已久的陕北老人。

“多谢老差官直言相告。下官二人定会如期上车,不会迟到。”艾皋拱了拱手,面带笑容的说道。

对于这种资历深的陕北吏员,孟真、艾皋二人虽然已经是高高在上的官员。但是心中也不敢怠慢。毕竟他们也不知道这个吏员在上面是不是还有贵人。

比如在汾西县当役卒的李友、就是第四旅旅长李自成的堂兄弟,而在介休县担任屯田小吏的何世飞、与枢密副使张虎成相识已经十年,可以说是患难与共的生死之交。而汾州城外五牛庄的郭坨子,更是与刘宣也能攀扯上几分交情。

在刘宣制定官制之后,科举选拔的几百官员迅速的分配到了下面。这一次因为赵瑨连番告急,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所以最贫困的隰州府反倒是第一个配齐了官员。

眼见快要到了辰时,袁镇擦了擦嘴角说道:“广澣兄怎么还没有赶来?现在时间可是快要到了,广澣兄如果再不前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两位贤弟见上一面。”

孟真此人因为屡试不第,连一个童生也考不中,性格早已经变得愤世嫉俗。听了袁镇的话。他言语尖刻的接话道:“人家当上了秘书处处长,堂堂正六品官员,位处要津、身为天子近臣,自然不屑于与我辈微末小吏相提并论。”

袁镇连忙摆了摆手劝道:“良诚兄慎言、慎言!大将军现在既没有称王,更没有称帝,怎能用天子相称。良诚兄僭越了!僭越了!”

艾皋此人当过多年的游方郎中。性格非常圆滑卑微。他知道孟真的话说的极不妥当。于是岔开话题说道:“这次科举,除了状元郎王公厚、榜眼李三才二人之外。剩下的一位五品官就是咱们宋大哥了。宋大哥当上这个宣传司的员外郎,最近几天有何感想?”

虽然刘宣制定的官制为司长、副司长,但是下面的文官仍然固执的用郎中、员外郎称呼。

宋德义摆了摆手苦笑道:“小弟虽然因为刘大将军抬爱,当上了这个副司长,但是上面还有司长杜建忠,那里能比得上王李二位同年大权独揽。”

“莫非这个杜郎中不好相处?”袁镇疑惑的问道。

宋德义见身边都是至交好友,于是稍微吐露了一些心声道:“小弟在宣传司上任,轻松悠闲地好事自然轮不到小弟这个副职,反倒是既苦又累的苦差全部轮到小弟的头上。宣传司算是草创的衙门,这里里外外的事情全部都由小弟掌管,但是杜郎中却事事不放权,小弟在这个职务上也是非常为难。”

孟真拍了拍宋德义肩膀说道:“宋大哥不要灰心,咱们都是大将军的学生,能在这个时候投奔就是亲信之人。只要慢慢熬下去,自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一天。”

宋德义此人也算是有些城府,显然不想继续诽谤上官。他看了看城外在田间忙绿的农人,长叹一声说道:“希望如此吧!”

廖光器见宋德义情绪不佳,于是笑了笑劝慰道:“仲能兄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仲能兄身披朱紫,位列朝堂,从一个小小吏员摇身一变成为五品高官。现在正是奋发向上,报效大将军之时,怎能如此颓废?况且那杜郎中身为明廷降臣,在朝堂上也没有根基,仲能兄有王李二位同年相助,该争权之时还是要争一争的。”

孟真虽然考不中一个童生,性格也有些不好,但是见识还是相当不错的。他接过廖光器的话说道:“廖大哥说的不错,大将军既然任命了你担任高位,当然不会拿六百两银子俸禄养一个酒囊饭袋。如果你们宣传司最近还是拿不出成绩,任由官绅诽谤义军,只怕都落不下好处。无论是杜郎中,还是你这个员外郎,都会受到大将军的严厉惩处。不如你与杜郎中直言相告,将权责分开,各自负责一片。”(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五章同年二

“就是、就是!宋大哥你都当上了五品大官了,以后可要照顾小弟这个八品芝麻官啊!如果将来小弟那天求到了你的门上,你可千万不要将小弟赶出门外。”袁镇大部分时候都是嘻嘻哈哈,这时候也出言调笑道。

“咱们六人在阳曲王府中同处一间屋子,关系自然不比常人,多少也算是患难之交,袁贤弟就不要损我了。”宋德义苦笑的摆了摆手说道。

“咱们六人中,仲能大哥考的最好,官位也最显赫,已经成为从五品高官。广澣贤弟虽然考的不算最好,但是因为文采被刘将军看中,也算是位列中枢,虽然官职稍微低一些,但是前途却最为远大。剩下的四人,廖大哥被委任为河津县正七品通判,袁贤弟被任命为灵石县八品典吏。”

“只有小弟与孟贤弟,被调任到了条件最苦的隰州府为官。孟贤弟被任命为永和县水利科八品科长,小弟则被任命为吉州县八品医官。”

“老艾,在隰州府未必不能出人头地。咱们中书府侍中李翰李文恭,首次任官就被刘将军任命为永和县令。现在的隰州府同知周恒,当时也是一个不得志的老童生。你们永和县的县令,更是不满十八岁的少年人孙可望。只要你能在吉州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以后也未必不能立足朝堂。”说话之人,正是大家左等右等的程皓。

只见他手中提着十几个白面烙饼。急匆匆的朝着几人方向跑来。程皓一手拿着烙饼、一边拱手赔罪道:“今日大将军府中有些急事,小弟刚刚上任,还有些手忙脚乱。稍有来迟。还请诸兄不要怪罪。”

程皓将手中的烙饼递到孟真、艾皋二人手中,连续对几人拱了拱手,表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