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伐明-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旭升几乎算是生长在马背上,从小在塞外草原长大,马术过人,远不是刘宣这个半吊子可比。

所以刘宣就物尽其用,将自己骑的两匹河曲马让给了李旭升,充当探马,至于刘宣自己,自然不好意思与妇孺抢骡子骑,只好弄了一头老黄牛,充当自己的新坐骑。

骑牛自然比不上骑马舒服,所幸这头老黄牛性子非常好,不乱发脾气,刘宣才没有弄出乱子。

这一次从董家堡出来,刘宣一共带走了两匹马,七匹骡子,十一头牛,除了受伤的一匹骡子,刘宣将董家所有的大牲畜,都搜刮一空。

李旭升这个斥候相当的合格,这一路上,他留下了各种记号,刘宣等人也没有遇到任何意外情况。

就在刘宣等人赶往县城之际,今日清晨,董家族长董述带着十来个族人,连夜奔行了二十多里,直到清晨才赶到县城,一进县城,董述就直奔县衙,找到了正在床上睡觉的县令张云柯。

张云柯举人出身,在明朝中期之后,只有考中二甲进士,在官场上才有作为,张云柯连续落榜多年,直到中年之后,才好不容易补了个缺,经过多年辗转,才熬成七品县令。

在张云柯上任之前,自然也做好了准备,像《红楼梦》中贾雨村一样,也准备了自己的护官符。

在延长县中,董家族长董述算是最不能得罪之人,董述的嫡亲侄儿董文生已经是四品京官,位居大理寺左少卿,地位显赫,哪怕是三品的陕西布政使,只怕也稍有不如。

在整个明朝官场中,京官地位高贵,地位远远超过地方官员,京官外调地方,通常都会越级提拔。

如果董文生外调地方,已经可以出任一省巡抚,哪怕情况再差,也是一省布政使,这样的朝廷显贵,张云柯这个没有老师提携,没有同年相助的县官,哪啦敢稍微怠慢。

尽管张云柯被扰了清梦,心中也有些厌烦,但是当看到董述之后,却不敢有丝毫怠慢,张云柯慌忙穿起衣服,快步走向董述,连连拱手,开口说道:“原来是董乡绅,本县昨日公务繁忙,睡的有些晚,今日劳董乡绅等候,失礼之处,还请不要怪罪。”

董文生虽然官大,但是董述却没有功名,连一个秀才也不是,之所以被县令大人称呼一声董乡绅,也是因为生了一个好侄儿的缘故。

董述也不敢过于托大,开口说道:“好叫县令得知,昨夜一股贼寇深夜而至,打破了我家的堡坞,流贼凶残成性,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为了满寨百姓,还请县令大人马上出兵,在下也修书一封,决定通知文生侄儿,将家中的大祸转告一番。”

张云柯听到这里,‘啊’的一声,失手打碎了手中的茶盏,这一套茶具本来是张云柯心爱之物,现在却哪里能顾得上,张云柯心中痛叫一声:“大祸临头矣。”

听到这个噩耗,张云柯心中顿时没了主意,还是后面的袁师爷反应迅速,连忙拦住了董述,开口说道:“董老爷且慢,董老爷此信一写,只怕朝廷也会震动,当时候弄得满朝风雨,整个延绥,陕西的官场都会有所震动。”

“不如让我家老爷命令顾守备马上发兵,夺回董家堡,到时候一切风平浪静,董老爷的恩德,我家老爷也一定铭记于心。”

张云柯惧怕董文生知道本县出了民变,饥民攻破大寨,斩杀高官的亲眷,在朝廷看来,也是少有的大事,朝廷一旦追究,张云柯只怕马上就会丢官罢职。

张云柯匆匆叫来延长县守备顾世虎,嘴里噼里啪啦的训斥了一番,严令顾世虎马上出兵,剿灭董家堡贼寇。

顾世虎本是正五品千户,延长县守备,但是被七品县令张云柯仿佛训斥奴仆一般责骂,这样的景象在明朝中后期之后非常正常。

在明朝中期之后,文贵武贱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七品县令的地位远远高于五品的武官,袁崇焕擅杀毛文龙,也正是在这种环境之下,所以军将士卒都不敢有丝毫怨言。

张云柯大声呵斥,吓的顾世虎慌乱跪倒在地上,连续磕了几个响头,将额头都磕出血来,张云柯见顾世虎狼狈不堪,心中的怒气也稍微消散了一些,况且一会儿还需要顾世虎出力,也不能过于苛待。

张云柯交代了顾世虎几句,与董述坐上小轿,随着顾世虎大军,从延长县城出来。

延长县城以前有延长所,应该有一千一百二十个士兵,但是明末卫所制度败坏,几乎名存实亡,卫所的军田也早已经被世袭的军官,附近的官绅侵占,卫所的士兵成为世代的奴隶,纷纷四处逃散。

现在延长县的士兵都是募集而来,归榆林镇延安参将管辖,顾世虎正是延安参将麾下的守备,麾下共有员额一千二百人。

实际情况,因为文官克扣军饷,再加上武将吃空饷,整个延长守备军,只有官兵七百余人,另外顾世虎麾下还有五十个家丁,这才是延长县守备军中正真的精锐。

顾世虎整顿队伍,向董家堡行军之时,李旭升骑着战马,背上挎着弓箭,腰中挂着雁翎刀,一路上轻轻哼着小曲,脸上充满愉快得意之色。

李旭升在草原出生,性格崇尚自由狂野,在董家堡中,他只能压着性子,为人当牛做马,心中早已经忍耐不住,只是顾忌父母亲人,才勉强熬日子罢了。

如今出了董家堡,李旭升仿佛虎入深山,龙归大海,他稍微露了一手过人的本事,刘宣就将好马让给了他,这更让李旭升心中得意,此事过后,李旭升对刘宣也有了几分好脸色,原谅了刘宣烧毁房屋的莽撞。

就在李旭升优哉游哉之际,十里之外突然传来一阵烟尘,烟尘的方向正是延长县城方向,李旭升勒住战马,爬到高岗之上仔细观察了一番,决定进入前面仔细查看。

李旭升人小胆大,小心的骑着战马,撕下了身上的外套,包在马蹄之上,踏着踮步,小心的朝着烟尘方向而去。

与此同时,对面明军的斥候也纷纷出动,尽管刚刚离开城门,距离延长县还不足五里,但是明军的指挥官顾世虎比较谨慎,还是派出了斥候,开展了战场遮蔽。

第十三章躲避(求收藏,求推荐)

顾世虎带领的这支军队,由他亲自训练而成,他完全依照戚继光兵书《练兵实记》的练兵方法,总共练成一个千总,两个司,五个局,共六百五十人,再加上一个旗的斥候,不到七百人。

明朝中后期的大军事家戚继光继承中国古典的什伍制,创立了名震天下的戚家军,其编制为五人为伍,两伍一队,外加火兵一人,队长一人,共十二人。

队也是戚家军中最小的战术编制,通常组成鸳鸯阵,能够作战,四队一哨,外加哨长一人,共四十九人。

一般来说,三到四个哨组成一个局,三个局组成一个司,两个司一部,三部为一营,如果顾世虎这只队伍能够足额,应该能编一部九百余人,但是顾世虎军中缺额很多,只能编了一个满员司,共七百余人。

顾世虎军中骑兵很少,除了自己的五十个家丁外,只编了一个小旗三十七人,这些骑兵全部受过较好的训练,大部分时间能够收到饷银,在战争时用来充当斥候探哨。

至于顾世虎的家丁,全部充当顾世虎的亲兵,是军中最精锐的士兵,这些士兵,朝廷并不发粮饷,全靠顾世虎克扣军饷搜刮钱粮自己养活。

顾世虎带上大军,出了延长县城,向董家堡急速行军,麾下的斥候也分散开来,这些斥候两三人一组,分成十五组,四散而去。

李旭升耳目聪慧,目力过人,远远地望见了两个斥候快速奔来,再也不敢怠慢,决定马上回去报信,李旭升不紧不慢的调转马头,向后面退去。

就在李旭升调转马头之时,顾世虎军中的两位斥候也发现了李旭升。

两人发现李旭升骑着好马,身上带着兵刃,也以为李旭升是贼寇派来的探子,纷纷勒住战马,仔细观察起来。

两人见李旭升年纪不大,胯下骑着一匹少见的良马,身上还没有披甲,只以为李旭升是一个乳臭味干的软柿子,两人能当斥候,在官军中也算勇士,当然不会畏惧一个少年贼寇,两人骑着战马,不紧不慢的跟在李旭升后面。

李旭升见甩不脱二人,心中顿时起了几分怒气,他用力一踢马腹,战马迅速奔行了几步,绕过了一处山梁。

后面的两位斥候见李旭升加速,怕跟丢了敌人,也纷纷快马加鞭,向李旭升方向疾驰而来。

这两位斥候到了山梁转弯之处,骑马的速度也慢了几分,心中也稍微有些戒备,但还是决定继续追下去,因为两人身上都穿着齐腰甲,并不是十分害怕李旭升手中的猎弓。

明军中的甲胄种类不少,除了皮甲之外,还有纸甲,铁甲,而铁甲中,使用最多的还是齐腰甲,锁子甲,绵甲,山纹甲,两人身上穿着铁甲,自然不会害怕拿着猎弓的李旭升。

两人刚过山梁,忽然只见一根羽箭从山腰射来。

原来李旭升转过山梁,就将战马牵上山腰藏起来,自己选了一处险要之地藏好,等斥候快马追来之时,射出了隐蔽致命的一箭。

一般来说,拉力一石的弓箭射程在百米之内,稍微比鸟铳远一些,李旭升使用的猎弓虽然也是精工细作,但是受限于材料,拉力只有七斗,射程也远远比不上军中所用的弓箭,大约只有四五十步(7o米)左右。

两位斥候到了险要之地,心中也有些警惕,眼见羽箭射来,纷纷拔出了腰刀,准备遮挡羽箭,这一枚羽箭虽然短小,但是速度一点也不慢,再加上李旭升的箭矢从高处射下,力道也更加强劲。

李旭升距离两个还斥候不到三十步,更何况从高处射下羽箭,这一支羽箭的力量也十分充足,不亚于拉力一石的强弓劲弩。

羽箭仿佛闪电,直接从一个斥候脖子上穿过,喷出一股一尺多长的血箭。。

这位斥候刚刚拔出了雁翎刀,准备拨开箭矢,但是反应还是慢了半拍,在军阵之上,哪怕有一丝失误,就需要用血的代价偿还,两人见李旭升没有披甲,还是一个刚刚长成的少年,心中存了几分轻视之意,马上就付出了代价,死于非命。

另一位斥候心中惊惧,还没有反应过来,只见两枚羽箭先后射来,其中一枚羽箭正中铁盔,将铁盔射落在地,另一枚羽箭射中马缰,将马缰射成两段。

活下来的这个斥候心中比较精细,知道遇上了罕见的神射手,有这样本事的神射手,使用弓箭最少也有七八年,还需要一定的天赋加上刻苦训练。

这样的神射手,哪怕在辽东建奴,塞外蒙古等蛮夷军中,也算是少见的精锐,只要有这一手箭术,哪怕在最强横精锐的八旗军中,也毫无压力能成为后金白甲兵,

而在整个延长县守备营中,有这样的箭术的军士,也只有顾世虎的两三位家丁。

这位斥候名也算是聪明伶俐,知道李旭升打算抓活口,想要留他一条小命,要不然李旭升也不会故意射落铁盔,射断马缰威慑他。

于是他迅速滚下马来,连连磕头叫道:“大王饶命,小人家中上有老母高堂,下有妇孺幼子,小人愿降,小人愿降,还望大王手下留情,活命之恩永生难忘。”

这位顾世虎军中的斥候,没有任何节操,就投降了李旭升,李旭升心中暗暗得意,但是却不敢有一丝小心,李旭升让他脱下盔甲,用身上的衣服将自己双手捆绑起来,才从山腰走了出来。

李旭升将死去的斥候的衣物全部剥下包好,将俘虏的斥候绑在马背上,甲胄杂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