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伐明-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昭云眉头皱起,有些为难的说道:“我今天点了点粮食,大致一算,只怕还能坚持三天,哪怕半饥半饱,也只能坚持五天,再往后如果没有粮食,只能杀牛宰马了。”

刘宣轻轻点了点头,将李旭升招了过来,开口说道:“旭升,今天下午的操练你不用去了,你带上我的亲兵队,叫上陈铁牛,去延长县,董家堡两地侦查敌情。”

“陈铁牛本是官军夜不收,对于官军那一套东西非常了解,一路上你要多听从他的意见,不要任性轻敌,更不要随便与敌人交战。”

“如果官军没能攻下董家堡,我们就袭击延长县,如果官军攻下董家堡,返回了县城,那我们就去董家堡,这一次的侦查万分重要,不能有丝毫闪失。”

李旭升有些兴奋的点了点头,狠狠的拍了拍手心,开口说道:“我晓得了姐夫,你就放心吧,这次我一定能查清敌人的踪迹。”

就在李旭升离开之后,刘宣也有意识的减少了大家的训练时间,等操练结束之后,刘宣将李旭中,赵鲁,杨守义,白富贵等骨干叫到一起,开口说道:“现在的粮食已经不足,仅仅能吃上五天,附近百里之地,有粮食的地方只有县城和董家堡,我们也要早作打算。”

李旭中蓦然点了点头,开口答道:“不管是打县城,还是攻打董家堡,都由你说了算,你让我干啥我就干啥。”

刘宣见李旭中率先支持自己,有些欣慰的点了点头,杨守义白富贵当过官军,见识比寻常农夫的赵鲁强出一些吗,知道刘宣让他们写的那张投名状的厉害,一旦刘宣的那张纸落到官府手中,他们这些签名的人恐怕马上就有不测之祸,那可是诛九族的大罪。

他们的把柄落在刘宣手中,也只好为刘宣效忠,其忠诚度也比流民强出不少。

二人点了点头,也开口答道:“顾守备带兵去董家堡,不知道战果如何,我们只要避开官军大队,出其不意之下,还是有不少胜算的。”

见赵鲁畏缩不前,看来还是惧怕与官军交战。刘宣无奈的叹了口气,开口说道:“我几经让旭升与铁牛兄弟侦查敌情去了,等二人探明白了消息,我们也好再作打算。”

刘宣双眼一瞪,接着狠狠的说道:“这些消息,只有你们这些当官的知道,如果谁敢走漏了消息,弄得大家沸沸扬扬,都不要怪老子心狠手辣,刀子不认人。”

刘宣让众人全部散去,自己一人却暗暗沉思起来。

“自己现在虽然手中有一点实力,但是对天下的大势没有丝毫影响,今年七月,蓟镇,宁远连续发生兵变,十二月,陕西固原也发生兵变2,这三个地方,都是九边重地,叛乱的士兵也是官军的精锐,由于发生了连续的兵变,所以朝廷才无力第一时间镇压起事的饥民。”3

“我现在身处延长县,靠近边防重镇榆林,榆林的边军据说战斗力很强,也算是明军中少有的精锐。”

“固原兵变,三边总督武之望肯定会调集榆林强军平叛,这个时候,王二与王嘉胤也应该汇合,王左挂,王大梁,点灯子也很快举义。”

“王自用、高迎祥也很快从义军中崭露头角,朝廷应该还注意不到我这个小蚂蚁。”

太阳已经慢慢落山,刘宣一边沿着校场漫步,一边思考着这只队伍的未来,因为太过认真,居然忘记了时间的流转,就在刘宣低头沉思之时,只见李旭升骑马赶来,大声叫道:“姐夫,今日幸不辱命,终于探清楚了官军的消息。”

注释1:哈赤,满语的意思就叫野猪皮。

注释2:固原在明代时隶属于陕西省平凉府的散州。到清朝,隶属于甘肃省平庆泾固化道。

注释3:崇祯元年七月二十日蓟门驻军由于饥饿索饷鼓噪,焚抢火药,经多方措处,始解散。

崇祯元年七月二十五日,辽宁宁远军中四川、湖广兵因缺饷四个月,发生兵变,其余十三个营起而应之,缚巡抚毕自肃、总兵官朱梅、通判张世荣、推官苏涵淳于谯楼上。八月初,袁崇焕与兵备副使郭广密谋,诱捕其首恶张正朝、张思顺,斩首十五人,平定了兵变。

明崇祯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固原发生兵变,当时边兵缺饷,士兵乘农民起义爆发之机,一齐造反,劫夺固原州库。哗变士兵多加入农民起义队伍,第二年正月,固原兵攻泾阳、富平三县,执游击李英。

由此可见,在崇祯元年,对于明朝来说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一年,九边精锐因为闹饷连续兵变,陕北饥民因为没有活路,朝廷赈济无力大规模起义,由此可见,明朝的灭亡,核心就在税政,根子上就在收不上税来,衍生出来的表现就是土地兼并。

因为明朝的税收政策,藩王与有功名的官员读书人都是免税的,这些皇族、官僚、士子利用手中的政治权利,大规模兼并土地,蓄养家奴。

这就导致了交税的土地越来越少,自耕农纷纷破产,活不下去的百姓揭竿而起,而朝廷为了镇压农民军起义,只能向更少的自耕农加税,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活不下去的百姓更大规模造反。

这个深层次的原因,才导致了李自成在河南的成功,也是明王朝覆灭的决定性因素。

第二十二章虚实

刘宣见李旭升面带喜色,急忙问道:“可是探清楚了官军的消息,具体过程,你要细细讲来。”

李旭升脸色通红,开口答道:“我们下午兵分两路,我带三个人去董家堡,老陈带七个去了县城,在距离董家堡还有十里之地,我们就下马缓行,只听见董家堡方向一阵阵剧烈的轰鸣,仿佛打雷一般。”

“我悄悄地潜伏过去一看,只见官军操纵着四门精铁炮,不断地轰击城头,这四门铁炮最少也有上千斤,威力十分强劲,不过十轮炮响,就将董家堡堡墙轰塌。”

“虽然下山虎流贼人多势众,但是却远比不上官军兵甲精锐,加上有巨炮助阵,流贼很快败退下来,我见官军大部已经攻入堡墙,才慢慢退了回来。”

“老陈他们去了县城一趟,因为发生了城门口老邓的事情,士卒也有不少人失踪,县城中现在已是守备森严,四门紧闭,禁止百姓自由出入了。”

刘宣点了点头,心中思量了片刻:“现在陕北的形势如此吃紧,陕北王二与巨匪大寇王嘉胤已经汇合,闹出的声势已经很大,日后大名鼎鼎的闯王高迎祥,就是王嘉胤手下的骨干,再过几天,延安府当捕快的张献忠也会加入,这些大字不识的泥腿子,就是日后埋葬大明江山的掘墓人。”1

“榆林镇的精锐边军也因为没有粮饷不能轻动,过上几个月,九边重镇固原边军闹饷叛乱,固原的边军大规模的加入农民起义军中,导致陕北的农民军战斗了大增,三边总督武之望还是靠榆林镇官军镇压了兵变。”

“延长县除了顾世虎的这支守备军,再没有别的正规官军,这时候卫所制度早已经败坏,卫所的军户仿佛不要钱的奴隶一样受到军官、士绅、豪强的欺凌,早已经四处逃散,整个延长所,只怕还找不到一百个青壮,这种军队,远远不能对刘宣起到一点威胁。”

“如今陕北形势吃紧,各地官府都已经有所防备,延长县城守备森严已经印证了这一点,延长县虽然兵力空虚,但是因为城中青壮众多,加上县衙的捕快胥吏,我这里只有一百多个青壮,只怕占不上便宜。”

“董家堡的堡墙已经被攻破损坏,不是一两天能够修复,只是现在官军几乎全部云集在董家堡,如果调不开官军,现在去董家堡也是以卵击石。”

刘宣微微抬头,眼见营中老弱正在排队打饭,心中也有些欣慰。

这十多天,刘宣也慢慢建立一些规章制度,比如排队打饭,建立简单的公共厕所,建造一些简单的武器。

刘宣叹了一口气,自己这支小小的军队,基本上没有多少训练,只能勉强排成阵型,既不会集合,也不会分散,至于迂回、包围、阵型转换这种高要求、高难度的事情,就更不能指望了。

所幸建成了军队的编制,不再是混乱的饥民,对于明朝大部分的军队,也能够勉强一战了。

明末的军队,一般有员额一万,实际上只有兵丁五千,这五千兵丁,可能只有家丁五百,精锐一千,剩下的基本上就是裹挟的饥民。

这些饥民,几乎没有任何训练,就被带上了战场,充当消耗的炮灰,像这种军队,战斗力当然不能指望。

刘宣将李家兄弟,赵鲁,陈铁牛叫来,将李旭升探到的消息仔细道来,然后开口说道:“现在整个延长县,只有董家堡和县城有粮,其他的小村寨,大部分也早已经逃散,沦为流民,即便找到一两个,打开了村寨,也只是杯水车薪,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们的吃饭问题。”

“现在营中已经超过二百人,战兵营也有超过一百三十个兄弟,如果不是宰杀了一头耕牛,今日粮食就已经耗尽。”

“从旭升的情报来看,董家堡容易攻取,但是攻破县城却非常艰难,所以我有一个想法,决定想办法调动官军,然后趁机猛攻董家堡。”

“孙子兵法上说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指望通过造成有利态势去夺取胜利,而不是苛求士兵,能选择人才去适应和利用已形成的有力态势。”

见刘宣说的云里雾里,赵鲁与陈铁牛等没文化不识字的大老粗顿时两眼放光,露出一丝佩服之色。

刘宣一怕双手,开口说道:“想要调动官军,只能假装攻打县城,大明向来是文贵武贱,顾世虎虽然是五品武官,但是在七品县令张云柯面前,也仿佛奴仆一般,如果我们大张旗鼓,假意攻打县城,县令张云柯一定会惊慌失措,到时候,张县令一定会调集大军回援县城。”

见几人没有反对意见,刘宣喝了一口水,润了润喉咙,开口说道:“明日铁牛与旭升一起,带上所有大牲畜,将马术最好的兄弟带上,在牛马后面绑上树枝,大张旗鼓的向县城而去,一路上,凡是遇到的流民,一律裹挟在军中,你们记住,声势弄得越大,我们这次成功的把握就越高。”

“另外,在县城中有人报信求援时,一定要留下几个报信之人,让他将情报传到顾世虎军中,另外骑兵要封锁城门,不要让任何闲人随意出入。”

“一旦顾世虎官军回援,你们马上扔下流民逃跑,再去董家堡与大队汇合,老弱后勤跟在主力后面,一起去董家堡壮壮声势。”

见几人听明白了部署,刘宣接着对李旭升、陈铁牛说道:“你们二人要见机行事,一旦发生意外,要以保全骨干为要。”

刘宣叮嘱了几人几句,然后安排好了一些巡哨之类的杂事,慢慢的走向李昭云帐篷。

李昭云帐篷中,因为女眷众多,声音就有些繁杂,刘宣也无意于偷听女眷说话,于是用了咳嗽了一声,掀开帐篷中厚厚的帘子,开口说道:“不知道李叔在不在。”

李昭云刚刚吃完晚饭,正在一块油石上用力磨刀,见刘宣进来,李昭云放下手中的杂物,将刘宣迎进了帐篷,刘宣见里面女眷众多,于是开口说道:“帐篷里面有些烦闷,我们还是去外面说吧。”

李昭云点了点头,随着刘宣的脚步,慢慢走到了帐篷之外,刘宣挥了挥手,既有些激动,又有些忐忑的说道:“现在粮食吃紧,我已经决定明日攻打董家堡,这一次行动,也不知道吉凶祸福,如果成了,那自然好,如果败了,也不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