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伐明-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县令沈振逃走,延川县中的灵魂人物就是王琼,王琼一死,守军的士气马上一衰。

就在这时,攻击东南两堵城墙的李旭升,张虎成两个步卒营纷纷登城。

延川县城中守军,主要精力已经被李旭中营吸引,没想到李旭升、张虎成两营更加善战,一时轻敌之下,被李张二营全力一击,登上城头。

眼见登上城头的士卒越来越多,守城的士兵抵抗越来越弱,刘宣脸上终于露出几分笑意,神色也轻松了几分。

在李旭升、张虎成、张五斗、白旺等勇将攻击之下,延川县城终于低下高昂的头颅,李旭升第一营最为精锐,第一个打开了延川县的城门。

眼见城门洞开、大局已定,刘宣即刻传令,让早已经准备多时的骑兵营迅速进城,肃清抵抗的残兵。

身处硝烟弥漫的战场,眼中到处都是折断的长矛刀剑,随处可见的尸首散落在城墙内外,这些尸首,穿着各种破烂不堪的衣服,几乎很难一一分辨。

从这些尸首的分布规模上看,就能大致知道战场的各种情况,城墙外的尸体,几乎绝大部分都是刘宣麾下的士卒,而城头上则是犬牙交错、互有伤亡,到了县城里面,沿路上倒毙的尸身,几乎都是城中的守军,伤口之处也大部分都在背后,可以肯定是杀伤的溃兵。

刘宣下令让各营把守四门,骑兵营全部出去,以队为单位,分散的探查延川县四周的的军情,附带追击那些逃出城外的延川士绅。

刘宣吩咐后备营结合老弱,让他们辨认尸首、照顾伤兵,将己方战死的士卒全部寻一处密地掩埋,墓地不立牌位,不做标记,以免官军破坏。

然后让随行的书记官,将战死的士卒登记在册,将墓地的位置记录在案,以备以后查询祭奠。

等安排好这些杂事,刘宣带领着他麾下的中军,压着那些溃逃的士卒,进入延川县城。

随着刘宣进城,延川县内的抵抗已经结束,城池内的守军早已经丢下兵器,小心的藏在家中。

刘宣让书记官张贴告示,将入城的军纪一一贴在上面,以备延川父老随时随地监督。

入城的军纪主要有这么几条:

第一,不伤及无辜,凡是没有抵抗刘宣的平民百姓,不得伤及无辜,违令处斩。

第二,不准妇孺,如果一旦发现,违令者斩。

第三,不得在城中放火烧房,谁敢放火,一律处斩。

第四,不得杀降,如果发现有杀降现象,重打三十军棍。

第五,不得抢掠,不得私入民宅,违反者重打十军棍。

第六,城中的百姓无令不得出城,尽量不要随便出门,要配合义军的清点搜查,如果谁敢抗拒,定斩不饶。

刘宣这支军队的通告一向通俗易懂,用大白话书写,让老百姓全部能听明白。他让几个伶牙俐齿的士兵,在城中敲锣打鼓,宣传义军的主张,避免他们被城中的官绅蒙蔽。

然后刘宣率领中军,直入延川县衙。延川县衙与延长县衙相差不大,布局几乎一某一样,都是坐北朝南,占地大约二十亩,依次是大堂、二堂、三堂以及周围的厢房。

大堂是县令审理案件,处理大事的地方,被刘宣暂时充当中军大帐,二堂是县中官吏办公的地方,也被刘宣占用,让麾下的书记官在此办公,三堂是县令老爷居住的房间,里面的陈设非常华丽,被刘宣用来照顾伤病员。

至于刘宣与麾下士卒的住房,暂时安排在各个厢房中间,这样处理,与延长县时几乎一模一样。

刘宣自从起兵以来,一直能保持艰苦的工作作风,无论吃饭睡觉,都不搞任何特殊化,与士卒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正是因为他这种与士卒同甘苦共患难的表现,获得了麾下将校的真心拥戴。

等先安顿好了伤员,刘宣麾下的中军将校才开始分配自己的房间。

因为刘宣的妻子金娘已经怀胎七个月,身子已经非常不方便,所以刘宣难得徇私了一回,给自己安排了两个宽敞明亮的大房间。

第五十四章休整

金乌西坠,玉兔东升。小小的月牙穿梭在薄云淡雾之间,照在窗台房檐之上,留下一道道斑驳。

因为古代照明的蜡烛灯油价格昂贵,一般人家如果没有要事,夜间轻易不会点灯照明。所以古人夜间几乎没有任何娱乐活动,除了吃饭生孩子之外,就只能早早睡觉。

在延川县衙二堂下面的一间厢房中,几根蜡烛将这间小小的屋子照的透亮。房门外还站着四个值哨的哨兵,他们手持锋利的长刀,身上披着少见的锁子甲,脚下踏着铁网靴,一看就是威武雄壮的勇士。

在大部分将士都安然入睡之际,刘宣却借着烛光,辛苦的翻看着厚厚的一摞文书账册。

一个将军,在战斗圆满结束之后,第一时间并不是要庆祝胜利,而是要清点伤亡,查看缴获。

刘宣之所以到了夜间还不休息,也就是这个原因。因为刘宣培养了不少粗通文墨的书记官,所以大部分后勤杂物已经不需要他劳心费力。

这些书记官学会了使用阿拉伯数字,能简单使用各种数学知识,每次战斗过后,清点伤亡之类的事情已经不用刘宣操心。他们都会将伤亡、缴获等详细情况登记造册,第一时间交给刘宣翻看。

刘宣将这些书册一一仔细观看,脸上露出几分了然之色。

整个延川县城,共有一千八百余户,人口一万一千余人,青壮四千三百。

而这次攻击延川县,城中的四千壮丁大部分都参与守城,共被刘宣杀伤七八百人,从清点下来的尸身上看,共有敌人尸首六百四十三具,已经占据了整个县城青壮的七分之一。

可以这样说,刘宣已经与延川县城中的百姓结下了生死大仇。毕竟这些死去的守军,在城中都有亲人朋友,六百多具尸首,就代表着六百多户与刘宣结下血海深仇的百姓。

与延长县不同,刘宣在攻击延长县中并没有遇到激烈的抵抗,城中丁壮的伤亡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加上刘宣攻克县城后立刻开仓放粮、赈济饥民,所以马上得到了城中百姓的拥戴。

在刘宣离开延长县的时候,几乎超过七成的百姓都抛家弃口,追随他左右。

而延川县的情况却大大的不同,县中青壮死伤惨重,已经与刘宣结下深仇,一般的小恩小惠,根本不可能让百姓放下仇恨,更不可能让百姓彻底倾心。

尽管刘宣刚刚打了胜仗,但是心头却有一种挥之不去的阴霾,他挥了挥手,压下了心中烦躁的情绪,继续翻阅着这些账册。

这次攻城战,刘宣麾下的将士战死八十六人,重伤六十七人,轻伤百余人。这些重伤的士卒,几乎很难幸存下来,轻伤的士卒,因为感染的关系,也有不少人需要闯一闯阎王殿,只有闯过去的士卒,才能平安归队。

着伤亡的二百人中,还包括一个哨长史太岁。刘宣的麾下,加上后备营、骑兵营、炮兵哨、亲兵哨、哨长这一级的骨干还不到二十人,今日攻城之战损失了史太岁,刘宣的心头也一阵沉重,心中也有些莫名的悲愤。

除了史太岁之外,另一个临阵而逃的哨长王登高也被刘宣决定明正典刑、斩首示众。

史太岁哨伤亡惨重,四个队官阵亡两人,重伤一人,勇猛善战的骨干几乎一空。而王登高这个哨溃散而逃,免不了被刘宣大肆清洗,可以说经过这一战,李旭中第三营已经伤筋动骨,彻底失去战斗力了。

今日之战中,俘虏的守军人数较少,只有三百余人,大部分守军都丢下兵刃,逃散回了家中。因为刘宣的严格军令,严令麾下的士卒随意进入民居,所以这些守军才能够幸存。

至于缴获的铁甲,就更加稀少了,经过仔细搜索,还不到三十领。府库中的收获也不算很多,现银已经空空如也,看来早已经犒赏三军,粮食还不足百石,只能算是聊胜于无。

如果从这样看,刘宣打这一仗也有些亏本,不仅与延川县百姓结仇,而且缴获的物资也入不敷出。

但是和大明其他地区一样,延川县中最肥最富的并不是县中的府库,而是城中的各家乡绅。只要这些乡绅还在,刘宣就能刮出大笔的银两、粮草、食盐、布帛等紧俏物资。

刘宣将这些账册一一看完,锤了锤发困的腰肢,看了一眼已经熟睡的金娘,眼中流露出几丝温情的笑意。

金娘已经怀胎七月,身子也越加沉重,因为连日行军赶路,金娘的身子骨早已经劳累不堪。今日天色刚刚昏暗,她就沉沉的睡去,刘宣不愿意打搅金娘的美梦,随便披了一件厚衣服,小声的关上了房门。

尽管已经过了惊蛰,快到春风,但是气候还是非常寒冷,尤其是夜间的温度,还在零下十度左右。刘宣紧了紧身上的衣服,决定巡查一遍营垒。

刘宣刚刚走出了房门,在门口站岗的侍卫亲兵分出两人,默默的跟在刘宣身后,仿佛悄无声息的幽灵。他沿着县衙转了一圈,活动了一下筋骨,正要回去睡觉之时,却遇上了正在查哨的赵鲁。

刘宣摆了摆手,亲切的说道:“原来是赵大哥,咱们兄弟也好久没有唠些家常了,这次深夜巧遇,我俩就好好谈些家常话吧。”

刘宣军中规矩甚严,哨长每日都要轮值查哨,今日恰巧轮到赵鲁。因为有军务在身,赵鲁既不能拒绝刘宣,也不敢贻误军机,脸上也露出几分难为之色。

刘宣一拍脑袋,心中也有几分了然,他快走几步,与赵鲁并驾齐驱,开始说道:“赵大哥腊月娶了娘子,兄弟还讨了一顿酒席,现在三个月过去,不知道怀没怀上?”

赵鲁脸上露出几分羞涩,摸了摸脑袋,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刘宣见赵鲁有些尴尬,于是连忙转过了话题说道:“兄弟刚刚起兵之时,全靠赵大哥鼎力相助,如果没有赵大哥这股流民,兄弟也未必能有今日兵强马壮的局面。”

赵鲁连连摆手,谦虚的说道:“哥哥言重了,以哥哥骁勇善战,多谋善断的本领,即便没有遇到我这平庸之人,也能成就一番事业。”

赵鲁此人算是刘宣最早的一个部下,早期军中的地位还超过李家兄弟,算是刘宣麾下的第二人,但是因为能力一般,渐渐地落后于众人。

在董家堡第一次整编之时,赵鲁就落后一步,只当上了副哨长。所幸在延长县,刘宣麾下大肆扩军,赵鲁才借着这个机会当上了哨长,在赵鲁的心中,刚开始也不免有些埋怨,常常说一些牢骚话,甚至还传到刘宣耳中。

后来见刘宣的实力越来越大、手段越来越狠,直到攻破延长县,斩杀众乡绅之后,赵鲁才算认清了自己,从此彻底对刘宣归心。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刘宣今日碰巧碰上了赵鲁,才向他说出这番话,表示没有忘记当日的恩情。

刘宣察言观色,见赵鲁放下了心结,然后长叹一口气说道:“赵大哥,今日攻破延川县,大伙儿都非常高兴,唯有我自己却非常担心。今日一战,延长百姓死伤惨重,仅仅尸首,有收拢了六百多具,实际的死伤,还要远远超出。”

“这六百多具尸首,代表着延川县城六百多户仇恨我们的人家,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我们自己的亲人死于仇敌之手,寻常的小恩小惠,怎么让人家缓解仇恨。”

“固原兵变已经被彻底平定,榆林镇的精锐官军很快就能赶回,到时候外有官兵进剿,内有百姓仇恨,我们的前路又在何方?每走一步,我都忧虑不堪,慎之又慎。”

“赵大哥,你虽然当上了哨长,却能与麾下的众兄弟打成一片,应该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