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伐明-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许刘勇的运气倒霉到了极点,他胯下的战马居然也被流矢射中。

战马倒毙,直接将刘勇摔倒在地,脑袋磕碰到坚硬的石板上面,刘勇只觉得脑袋一沉,脑海中传来一阵沉沉的睡意,顿时马上休克过去,昏迷不醒。

李旭升见战况出现了神转折,也不想麾下的士兵再有伤亡,他马上大声喊道:“降者不杀,降者不杀,谁敢负隅顽抗,定斩不饶。”

“投降之人,不株连家小,家中的田产银钱,也能一同保存。”

见李旭升想要招降这股官军,骑兵营的战士也全部呐喊:“降者不杀,降者不杀,谁敢负隅顽抗,定斩不饶。”

“投降之人,不株连家小,家中的田产银钱,也能一同保存。”

虽然骑兵营死伤了不少士卒,与这股官兵也算结下了仇怨,但是刘宣军中军法严明,眼见统军的李旭升想要纳降,骑兵营也只能听从严令。

况且这股官军骁勇耐战,如果顽抗下去,也不知道会死伤多少兄弟,如果能平安招降,也能省下了一场苦战。

失去了主将刘勇,刘勇麾下的家丁也有些手足无措。他们抵抗到现在,千余家丁只剩下了五六百人,伤亡了超过一半士卒,这支注定战败的军队已经处于溃散的边缘。

听见流贼想要招降,不少刘勇家丁纷纷放下手中的兵器,跪倒在一旁。

毕竟这些家丁与刘家绑到一起,都是延安城本地人。像这些本地士兵,妻儿老小全在城内,为了保全妻儿老小,这些士兵几乎全部放下了兵器。

就连刘勇随身的死硬之人,在听到李旭升承诺不伤刘勇性命后,也全部放下了兵器,成为了投降的俘虏。

等刘宣率领大部分步兵增援上来后,战斗已经彻底结束,刘宣第二次充当了一次大看客。在主力部队中,第四第五两营步兵几乎没打什么仗,就以胜利者的身份进入延安城。

今天本来能多更一章的,但是作者看见不少书友说情节太慢,于是删除了大半章,只能一更了,希望大家见谅。

第九十一章善后

刘宣攻破延安府之后,马上派遣军队占领了县衙、府库城门等各处要地,封锁了延安附近的要道,收缴了官军俘虏的兵器,派兵将这些俘虏关押在城关营寨中。

延安作为延绥地区人口最多的城池,是延绥地区数一数二的根本重地,仅仅肤施县内的人口已经差不多有万户,壮丁超过了万人。城中的官绅更是足有几百户,以刘宣抄家发财的本领,攻破一个延安,只怕又能大大的扩军。

刘宣攻破延安后,并没有让所有的军队入城,反而在城外城关营寨中驻扎了不少军队。他之所以这样做,一来可以看押俘虏,二来也可以减少军队士卒扰民。

偌大的延安城,城内仅仅驻扎着刘宣的亲兵三百人,李旭升骑兵营五百人,张虎成第二营七百余人,加上伤员、工匠、中军后勤等闲杂人员,加起来也只有不到两千人。

攻破延安城后,这一回刘宣大大的发了一笔横财,仅仅最重要的铁甲,就缴获了超过八百领。其中包括刘勇麾下骑兵铁甲三百,棉甲一百,张芳麾下棉甲、齐腰甲、锁子甲等各种铁甲三百五十多领,另外的杂军,也缴获了铁甲百余领。

张芳之所以有如此多的铁甲,也是因为张应昌特殊的安排,张应昌兵败之后,已经知道朝廷必定会追究,所以他将所有的铠甲全部调拨入张芳麾下,然后发动自己背后的各种关系,尽全力保住了张芳,为自己留下了退路,正因为这个原因,张芳麾下的装备才会如此奢侈。

而张芳本人善于钻营,不善于带兵打仗,这一次更是将张应昌的家底彻底败干净,就连他自己,也是兵败身死留下骂名。

多出了八百领铁甲,刘宣麾下的甲兵数量马上多了一倍,实力也立刻大增。

听闻刘宣缴获了不少铠甲,各营的营官哨长纷纷赶来,争先恐后的示好掌管后勤的李昭云,想要多分一些铠甲。

这一次缴获的铠甲数量极大,李昭云也不敢做主,只能让刘宣自己拿主意。手中发了一大笔横财,刘宣也难得大方了一回,他调拨了上百领甲胄进入自己的亲兵哨,将这个三百多人的大编制亲兵哨组成了一支铁甲军。

然后他将缴获自刘勇的三百领铁甲全部拨入骑兵营,用来奖励立下首功的李旭升。

剩下的铁甲,被刘宣分散到各支步兵营,总的来说,因为张虎成第二营损伤惨重,这一次稍微多分了一些,第二营的铁甲,本来数量就多,这一次分下来,铁甲兵的数量也超过了三百人。

城内俘虏的官兵超过了两千多人,剩下的一部分应该见机不秒,换上衣服躲入百姓之中。这些俘虏的官兵,除了刘勇的家丁族人外,剩下的士卒也都是张应昌选拔的精锐,也算是能战的九边精兵。对于这些精锐边军,刘宣也想一次性招降,有了这些边军加入,刘宣军中的战斗力也肯定会提升不少。

现在刘宣的军中,有过从军经历的士卒就有不少,仅仅营官一级,就有白旺,张虎成,杨四宝三人,就连以前的骑兵营营官石勇,也是出身于边军。

至于这些士兵在官军中形成的兵油子习气,刘宣自认为应该能够纠正。

一支军队,只要赏罚公正,处事公平,加上身先士卒的带头作用,肯定能改变这些边军。

这些明朝的军队,在后来投降清军后,只要能发出了饷银,做到战场上有限的赏罚公平,战斗力也马上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清朝多尔衮、顺治两代统治者,就是靠着这些投降绿林兵,打败了郑成功、李定国、李来亨、张煌言等英雄名将,坐稳了中原大地的大好山河。

刘宣攻破延安后,马上清点了府库,府库中的财物不算很多,银子只有两千两,大部分还是延绥巡抚岳和声带来犒赏三军的饷银,粮食也只有千余石。但是刘宣本人却一点儿也不扫兴,明朝之时,民间的财富远胜于朝廷,这些寄生在明朝下面的官绅,各个富得流油,如果将所有的银子钱粮都搜刮出来,一个延安城,只怕能得到不下于五万两白银,十万石军粮。

当年刘宣仅仅攻破一个董家堡,就缴获了差不多上万两白银。虽然董家堡情况比较特殊,董文生已经是四品京官,远不是寻常乡绅可以比拟,但是延安府所有的官绅加起来,所得物资肯定十倍于董家堡。

等刘宣处理了这些杂事,只见孙登急匆匆的赶来,悄悄地在刘宣耳边说道:“刚刚城内有人想要收殓延绥巡抚岳和声的尸身。”

刘宣条件反射的说道:“不准,岳和声抗拒义军,是冥顽不灵之辈,尸体挂上城头暴晒三日,然后丢出城去寻地淹埋,用来警告那些抗拒我们的士绅。”

孙登尽管没有考中秀才,但是多少也算是当时的读书人,对于岳和声宁死不降、不惧刀兵,以年老文弱之躯亲自督军、死于军阵的气节也非常佩服,他也不想岳和声死后尸身遭到践踏,更不想刘宣从此失去士人之心。

孙登因为怕死,已经写过咒骂崇祯皇帝的话,可以说彻底失去了退路,成为刘宣这支军队的死忠。他本来科场失意,怎么也考不中秀才功名,对朝廷自然没有多少忠诚。

在孙登看来,想要成就大业,必须善待士绅,只要士绅归心,定鼎天下就容易许多。

孙登的想法本来没错,但是明朝的士绅已经烂到骨子里,靠着这种人夺天下,将来也是一个大号的满清。况且官僚士绅都是极为短视的现实主义者,如果没有极端强大的力量,他们也不会舍弃朝廷,投靠刘宣这个流贼草寇。

如果刘宣以后有了王霸之基,也许还会与士绅阶级有所妥协,也许还会拉拢一下读书人。但是刘宣现在只是一个流贼头领,哪怕花上十二分功夫,也丝毫不起作用。

所以,刘宣从来不做这种无用功。而将岳和声的脑袋挂在延安城,反而能威慑对自己图谋不轨之人。

第九十二章撤职

时间过得很开,刘宣攻入延安府已经三日,这三日来,刘宣每日忙的脚不沾地。他不许大部分士卒驻扎在繁华的延安城内,自己就必须要亲自进入军营,每日安抚军心。

打完这一仗,军中也有许多杂事,不少作战勇敢的士卒需要提拔,还有一些不合格的军官却需要撤职。比如已经成为哨长的白富贵,白富贵算是最早投靠刘宣的老人,也是刘宣的亲信之人,但是他的能力很快就跟不上刘宣大军的发展速度,这一次与刘勇夜间作战,白富贵就表现的非常差劲。

白富贵本来就是一个普通的边军,一直没有表现出任何带兵打仗的才能。他只是靠着资历老、投降早,才能为一哨之长,在刘宣军中占有一席之地。

这一次作战,白富贵虽然没有落荒而逃,但是却惊慌失措、连续丧失了几次宝贵的战机,以他本人的能力,根本不适合成为领兵打仗之人。

刘宣的军中,像白富贵这种靠着资历吃饭的人还有一些。其中陈铁牛在投降刘宣以前是边军夜不收,也算有些能力,担任哨长还算合格,杨守义此人就差一些,他就算比白富贵强一些,也强不到那里去,担任一哨之长已经勉为其难了,这样的例子,还有最早投靠刘宣的流民头领赵鲁,但是赵鲁颇有勇力,表现应该也强过了杨守义。

尽管这些人能力不够,唯一的优点就是对刘宣的忠诚,但是这样的人,刘宣也必定会重用,因为他身边几乎没有多少得力之人,只能提拔任用这些平庸而忠心的属下。

毕竟对于刘宣来说,能力不够,可以在战争中慢慢培养,只要经过多年征战,这些人还是能成长为合格的军官。但是一个心怀怨望,对刘宣这个集体三心二意之人,却是一个定时炸弹,随时都能败坏大好的局面。

这一次攻克延安城,刘宣军中没有损失一个哨长以上的军官,也算是比较顺利。自从离开延长县之后,刘宣处斩了王登高,阵亡了史太岁,在前不久,更是阵亡了骁勇善战的骑兵营营官石勇。从延长县起兵跟随刘宣的将佐,一时间多有凋零。

所幸刘宣发展的很快,无论文武,还是发现了不少人才,仅仅军中哨长以上的军官,就新提拔了赵弘、路恭、梁绍、石龙等人。就连在延川县大名鼎鼎混天王张应金部,更是前来投靠,为刘宣带来了不少新的人才。

哪怕是队官一级,也已经出了不少优秀人物,比如王双喜、张效仁、廖狗儿等人。

眼见自己麾下人才不断地涌现,实力也逐渐的壮大,刘宣心中也有了几分笑意,对于白富贵的渎职带来的阴郁也轻松了一些。

这几天,刘宣将白富贵免职,但是却留了他一条小命,毕竟白富贵只是不称职,而不是胆小怕死临阵脱逃。

刘宣处置了白富贵,马上提拔了表现出色的路恭,至于白富贵,被刘宣打发去了后备营充任队官。毕竟白富贵已经经过了一年多历练,怎么也算一个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兵,担任后备营队官虽然地位大大的降低,远远比不上从前,却能物尽其用,为刘宣训练一些新兵。

刘宣还清点了官军所有的府库,处斩了三家最恶劣的官绅,收缴了八千两白银。有了这批银子,刘宣从以前的库存中支取了四千两,凑足了一万多两银子犒赏三军。

其中骑兵营夺得首功,每人赏银五两,什长队官翻倍,哨官再翻倍,到了营官李旭升,更是一次性赏银上百两,阵亡的士卒,也有十两的烧埋银,仅仅一个骑兵营的犒赏,就超过了三千五百两白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