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伐明-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四宝见夜色退散,现在已经勉强看清楚了前面的道路,马上让麾下的士卒查看地形,走出了这一片平缓的山地。

黄河以东的山西省,虽然在中华文明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地理条件却算不得很好。整个山西省中,向来有九山一田之说,境内的太行山、太岳山、吕梁山、中条山、五台山、恒山等大型山脉将山西省分割的支离破碎,除了大同、太原、临汾等少数盆地外,山西省其他地区都算是贫瘠落后的荒山野岭。

在农业文明时代,虽然山西省地势险要,对于华北大平原有居高临下的态势,但是因为产粮区很少,山西与陕西一样都算是贫瘠的行省。

刘宗敏虽然有些看不惯杨四宝,但是军中等级森严,过了黄河之后,他还要乖乖服从杨四宝的军令。

刘宣之所以放心二人一起过河,故意将互相看不顺眼的两员勇将弄到一起,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经过一年多相处,他对杨四宝也算比较了解,杨四宝虽然外表粗俗,但是内心却相当精细。过河后他当上了主将,为了完成任务,他肯定不会因私废公,故意刁难刘宗敏个人。

而历史上的刘宗敏,能成为李自成的左膀右臂,肯定不会是一个无谋莽夫,自然应该分得清轻重缓急。加上两人互相有些小矛盾,竞争之下反而更有建功立业之心。

杨四宝一行顺着山沟向前走,终于发现了一处小村庄。这个山村人口不多,看上去只有十几户,杨四宝担心暴露了踪迹,加上需要本地百姓辨认道路,于是派兵围住了小山村。

小山村中的百姓都是一户人家,几十年前才迁徙到这里,村中的百姓都是同宗同族,因为迁徙过来的时间不长,还没有形成太大的贫富差距,所以凝聚力非常强。

因为身处深山,小村经常会遇到盗匪,自然有一套生存的办法。村中的族长见到杨四宝人数众多,知道不是对手,所以痛快的打开了寨门。

杨四宝兵不血刃的占领了这个小村,指了指村中的族长问道:“老先生,你姓甚名谁?”

“此处名名叫叫何地?归哪县管辖?”

“距离清水关渡口有多远?”

杨四宝话如连珠的有一番盘问,让小村族长有些膛目结舌。因为口音的不同,杨四宝说的话小村族长也很难听懂,只知道是像是陕西那边的口音。杨四宝出身于河北,后来常年在陕北活动,口音本来就比较怪,除了熟悉之人,其他人也很难听懂。

虽然陕西山西隔着一到黄河,两边的百姓距离不超过十几里,但是因为交流很少,口音相差非常大。最后还是跟着刘宗敏前来的刘芳亮比较有耐心,他连比划带瞎蒙,终于与这位小村族长成功的沟通。

小村的族长心中也非常害怕,见到这些少见的陕北强盗,因为口音不便,他的心中一直非常紧张,最终还是刘芳亮比较和气,才将杨四宝的话翻译过来。

小村族长吓的哆哆嗦嗦,连续对着杨四宝磕了几个响头说道:“此地名叫孟家寨,小老儿孟广明,归大宁县管辖,距离清水关会峰寨三十余里。”

会峰寨就是清水关渡口对岸的官军营寨,里面的官军人数不多,哪怕经过了山西镇总兵张鸿功加强,现在也只有官兵六百余人。

杨四宝本来就是随口一问,没想到这个叫孟广明的老头居然能回答上来,看来应该是走州过县、见多识广之辈。

他指了指孟广明,一字一句慢慢说道:“本将属于延长刘将军麾下,刘将军拥兵十万,不日将渡过黄河,兵临山西。本将作为先锋,肯定要攻打渡口,接应大军过河。本将初来乍到,不识此地道路,还请老人家带路去会峰寨。为了避免消息泄露,只能将老人家族人全部带在军中,还请老人家不要见怪。此外,等本将打了胜仗,肯定会重重酬谢老人家带路之功。”

杨四宝这一次说的较慢,孟广明终于听了清楚,他听闻杨四宝要将他的族人全部裹挟从贼,顿时汗如雨下,他想要反抗也无异于以卵击石。为了保全家族血脉,他只能与杨四宝合作,充当渡河军队的领路人。

在孟广明这个本地人的带领下,杨四宝一行经过一日艰难行军,终于来到会峰寨下安营扎寨。

杨四宝看了看快要坠落西方的太阳,也没有挑灯夜战的打算,他趁着天明,派出几名信使,坐着随身携带的羊皮筏子,向清水关对岸的友军报信。

今天周一,在求一求推荐收藏伐明

———————————————————————————————

第一百一十章渡河三

第一百一十一章渡河四

早在杨四宝等人渡河之初,刘宣等人就经过了多次讨论,决定主力在清水关渡口渡河。

清水关虽然是民间渡口,各方面条件比不上延水关渡口,但是对岸守军人数也较少,只有六百余人,只要杨四宝能牵制住会峰寨的守军,刘宣主力就能快速的渡河。而延水关渡口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军渡,算是官军重点把守的要地,守卫渡口的官军人数众多,足有一千余人。以杨四宝他们的兵力,未必能牵制住延水关官军。

尽管黄河水流湍急,但是杨四宝派来送信的信使都是水性最好之人,他们乘坐着羊皮筏子,顺流而下飘过了黄河,虽然也有运气不好之人死于黄河水中,但是还是有两个人安全渡过了黄河。

两名死士过了黄河,多走了十几里冤枉路,直到深夜子时才回到了清水关大营,见到了刘宣本人。

清水关大营中,现在驻扎着第一营、第二营、第三营、第四营、第八营五个步兵营,加上骑兵第二营,炮兵营大部,刘宣随身的亲兵,还有一部分后勤人员,总兵力超过六千五百人。

而延水关留守的兵力,只有骑兵一营,步兵三营大约三千余人。此外延水关外面,还有刘宣麾下所有的中军老营,如果算上这些老弱妇孺,刘宣留在延水关的人马足有两万余人。

刘宣收到杨四宝的来信,定下了明日清晨全军渡河的决心,他没有再次与杨四宝等人联络,他相信大军渡河之时,杨四宝一定会竭尽全力,牵制对岸渡口的官军。

第二日太阳刚刚露头,刘宣全军吃罢早饭,全军拔营而出,众将士整装待戈。

三通鼓响,众人纷纷乘坐渡船,在船工的号子声中,上百艘大小渡船全部开动,朝着黄河对岸划去。

杨四宝虽然一夜未睡,但是却仍然神采奕奕,他听见对岸的号角声,马上整队列阵,朝着渡口旁边的会峰寨进攻。

会峰寨的守军昨夜已经发现了杨四宝等人,但是因为天色已晚,才没有任何行动。

没想到等第二日天一亮,寨下的贼军居然里应外合,配合对面的流贼一起渡河。会峰寨虽然人数较少,但是寨中的火炮却一点儿不少,而且这些火炮都是最近三十年铸造的千斤重炮,这种千斤重炮,发射的弹丸重达十几斤,只要一炮打中渡船,几乎马上就是船毁人亡的局面。这种千斤重的重炮,整个会峰寨中足有二十多门,每门重炮负责操炮的士兵,都不下于十人。

会峰寨的官军见情况紧急,只好不得不分兵,除了炮手负责装填发炮外,剩下的士卒全部上阵,严密把手山寨寨门,用来应对杨四宝这支精兵。

杨四宝将三百多战士排成五排,队列中间的士卒都是训练已久的火铳兵,两翼的士卒都是身高体壮的长矛手刀盾兵。最后一排的士卒全部都是张五斗指挥的神射手。

这一次杨四宝这支渡河部队,是一支将星云集的精华部队。除了杨四宝、刘宗敏两员猛将外,还包括了全军精华的哨长张五斗、赵弘二人,再加上李自成第八营的骨干哨长刘芳亮,这支不足四百人的军队,营一级主官就有三人,哨长一级军官也有二人。

因为充实了不少军官指挥,这支小规模的精兵更加如臂指使。他们迅速的列成阵型,朝着会峰寨杀来。与此同时,会峰寨的二十多门重炮也纷纷开火,开始轰击率军渡河的刘宣大军。

会峰寨易守难攻,通向寨门的道路非常狭窄,只能并行三五人,可以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杨四宝虽然列阵而来,但是却几乎不能起丝毫作用,反而因为阵型密集,被官军的虎蹲炮杀伤多人。

会峰寨的炮声仿若神雷,每一轮炮响,杨四宝都会眉头一紧。这一轮轮的炮响,带走的都是杨四宝等人麾下兄弟的生命,眼见攻打寨门的选锋再一次退下,杨四宝心中发狠,决定亲自上阵。

就在杨四宝皮甲上阵时,张五斗上前几步拦住了杨四宝。张五斗仔细观察了一些地形,背起了一捆绳索,利用长长的绳索,准备爬上一块突出的巨石。

巨石突出的地方大约七尺,高居十余丈的悬崖之上。张五斗试验了几次,才利用绳索爬上了巨石。张五斗放下了绳索,吊上了自己宝贝的强弓硬弩,他连续张弓搭箭,利用良好的视角,居高临下的射出了十几支重箭。

张五斗站在巨石上,虽然威风凛凛不可一世,杀伤了十几名官军,还射杀了官军把总。但是他身处没有任何遮蔽的巨石上,也是官军的活靶子,官军对张五斗恨之入骨,纷纷举起手中的弓箭鸟铳,朝着没有躲藏之处的张五斗射去。

为了救援身处危险中的张五斗,杨四宝情急之下,身披两层重甲,率先越过狭窄的通道,朝着会峰寨寨门杀去。

指挥长矛手的刘宗敏带队几次,都没有打下寨门。此时看见张五斗、杨四宝二人如此骁勇,顿时起了争强好胜之心,他身披铁甲,抱着一捆长矛,上前奔跑了几步,将手中的长矛仿佛投射标枪一样投射出去。

刘宗敏力大无穷,他在的手下,每一根长矛都能飞过五十步的距离,射入官军营寨之中。刘宗敏投射的长矛,虽然不如张五斗射箭射的准,但是对官军造成的威慑,却是远远超过张五斗。

毕竟被这种长达七尺的标枪射中,立马就是穿肠肚烂的局面。刘宗敏后面的刘芳亮,担心刘宗敏遇险,情急之下也奋勇向前,跟上了刘宗敏的脚步,手持盾牌掩护刘宗敏。

会峰寨的官军被张五斗刘宗敏劈头盖脸的一顿打击,顷刻间死伤十多人,其中还包括一名指挥作战的把总。

就在官军慌乱愣神之际,杨四宝、刘宗敏、刘芳亮等勇士已经翻越过了寨门,他们杀散了把守寨门的官军,终于打开了至关重要的大门。

寨门一被打开,杨四宝麾下的披甲兵纷纷攻入营寨,他们刚刚整理好了队形,只见官军居然放弃了至关重要的营寨,沿着一条小路逃出了会峰寨。

杨四宝带领麾下的精兵,也不理溃逃的官军,继续向上冲杀,杀到了安放重炮的炮垒。他迅速的斩杀了不少开炮的炮手,成功的控制住了营寨中的炮兵。

没有了重炮的危险,刘宣麾下的大军在没有后患,他迅速地乘坐着各种渡船,来回摆渡了几次,成功的将主力渡过了黄河。

刘宣刚刚渡河,马上整顿了一下队伍,没有丝毫休整,大军迅速的向延水关渡口杀去,接应延水关渡口的大军。伐明

———————————————————————————————

第一百一十一章渡河四

第一章全军过江

刘宣主力过河之后,除了留下一个哨士卒看守渡口,保护营寨中安放的大炮外。剩下的士卒甚至没来得及休整,就马上出兵前往延水关渡口接应老弱。

像刘宣这种带着老弱行军打仗的军队,虽然靠着老弱牵制,能够勉强控制住士卒的军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