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如归隐-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得到消息之后,杨家迅速的被防护的极其严密,三步一岗五哨,足以保证没有任何人能够成功潜入。
  穆滨城在杨家门外徘徊了许久,看到这样的情况,也只能望而却步。他看到杨家无法下手,就转道去县衙,原本是想找出一些罪证。
  免得发生,救兵搬来了,对方不承认罪行,甚至反咬一口的事情。
  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竟然救出了被关押在县衙的沈宣。然后穆滨城就近在县衙的马厩里牵了一匹马,带着沈宣回了大青山村。


第45章 柿子
  这儿安全吗。”吃完饭之后; 沈宣终于开始关心起自己的安全问题。
  穆滨城说; “如果杨家能够一直处于防御状态; 那我们就会很安全。如果不是因为他最后撤回搜查的人手; 我们在县城留下的痕迹太多,以杨文礼多年在洺县经营出的势力; 不出半日; 就一定能找到我们。”
  沈宣问道,“你还想主动出击。”
  穆滨城严肃的点头说; “对。就是主动出击。”
  此时天色早已经全黑了下来,客厅里只点着一盏固定在墙壁上的油灯,所以光线十分昏暗。沈宣和穆滨城分坐在桌子两旁,两条黯淡的影子; 在昏黄的光影里拖得老长。
  穆滨城和沈宣,正在商议接下来的对策。
  这昏暗的灯光,这谈话的紧张气氛,如果有不明所以的村民,从山里出来时,正好从穆滨城他们家门前经过,看到这样一幅情景,一定会觉得他们在密谋做坏事。
  当然穆滨城已经将门关上了; 就算有村民经过; 也不可能看到屋内的情景。
  因为这栋房子修建的十分牢靠,墙壁厚实,关门之后; 在屋内说话,墙外的人,就是将耳朵贴在墙上偷听,都很难听到里面的谈话内容。
  还好气氛没有向着更诡异的方向发展下去。因为琉夏将厨房收拾停当,举着安着三根白蜡烛的烛台出来了。三根蜡烛的光亮,一瞬间就驱散了客厅中的黑暗。
  在这个亮如白昼的环境下,刚才所呈现出的阴翳气氛,全都烟消云散了。
  沈宣看着灯光下千毫毕现的客厅,感慨道,“我们这是在商量如何为民除害,果然还是在这种光明正大的环境里说起来,才更加符合心境。”
  琉夏听了他的话,心想如果非要往自己脸上贴金的话,也可以说,他们是在想为民除害的方法。
  只是整个洺县的人都已经习惯了杨文礼的统治,可能并不需要人为他们除害。
  比如意外死去的那个竹林村的村民,如果他还活着,他甚至非常愿意将自己的女儿献给杨文礼的儿子。
  琉夏觉得沈宣也就是嘴上说说而已,在她看来,现在无论是自己和穆滨城,还是沈宣,跟杨文礼的之间的关系,非常简单明了,就是你死我活。
  没有那么多的如果,也并不需要多么高尚的意义,从自己和穆滨城遇见葛斌开始,就注定了此后发生的一切。
  或许他们的举动,还能顺便解救一个人的性命,就是那个被自己的父亲出卖的可怜少女桃桃。只是现在他们也不知道,桃桃现在是否还有命在,只能祈祷杨文礼暂时顾不上她,让她能够捡回一条性命。
  虽然琉夏也有自己的思量,可是她知道,自己在这件事情能帮忙的地方不多,在不能提出有效建议的时候,她不会轻易发表自己的意见。
  琉夏没有说话,将烛台放好之后,又将提在另一只手上的竹篮放在桌子上。篮子里的东西是穆滨城前天带回来的柿子,点上酒催熟的柿子,现在已经变软可以吃了。
  放下篮子之后,琉夏也坐在桌子旁边,等着听取穆滨城和沈宣商量出一个确定的结果来。
  可穆滨城看到琉夏拿来的柿子,就不再说话,而是拿起篮子里的柿子,小心翼翼的剥皮,等皮剥到一半,才诧异的对沈宣说,“愣着做什么,你也吃啊。”
  末了,还加上一句“自己剥皮。”
  因为此时穆滨城,已经剥好一个柿子,可他自己没有吃,而是将柿子递给琉夏。
  看到这幅景象,沈宣突然觉得自己很傻。他原本还在想,这种时刻谁还有心情吃柿子。而且觉得吃柿子自己剥皮是理所应当的啊。
  琉夏接过柿子,琉夏接过穆滨城递给自己的柿子,动作自然熟练。因为她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互动。琉夏吃了一口橙红色的柿子肉,脸上的表情就显露出笑意,她觉到这柿子个头不大,却非常的甜。
  而这一切看在沈宣眼里,简直就快要批判他们道德败坏了。
  沈宣无数次在心里告诫自己,这两个人跟自己是同一阵营的,这是在别人的家里。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压制住快涌出心腹的酸腐气息。
  到最后,沈宣都快要感谢自己的良好修养了,因为他一直保持着微笑,看到琉夏接过穆滨城剥好的柿子吃,然后又拿出自己的手绢来给穆滨城擦手。
  如果赵大在这里的话,一定会觉得沈宣跟自己同病相怜,因为他曾经也遭受过同样的境遇。
  终于,沈宣忍不住加大声音说,“我们还是继续讨论刚才的事情吧。”
  他现在对于吃柿子,完全没有兴趣。
  沈宣接着说,“如果不是急着为民除害的话,我还是觉得你的的方法太冒险了。我们不是已经在找到证据了吗,不如今晚就走,去运河那儿的军营,跟葛斌他们汇合。等到军队出马,杨家不过是土鸡瓦狗。”
  穆滨城听到他的话,马上想要反驳,只是沈宣不等穆滨城反驳,接着说,“我告述你们一个秘密,你们可千万别传出去。咱们安国的皇帝,最痛恨这些实力雄厚的地方豪强,只要抓到一星半点的把柄,朝廷和军队方面,绝对和全力配合我们的行动。”
  穆滨城无动于衷,他说,“沈大人既然自有主意的话,明天早上就自己走吧。我也按照我自己的想法行事,这样我正好可以帮沈大人吸引杨文礼的注意力。”
  沈宣弱弱的说,“我不会骑马。”
  “那就走路。”穆滨城已经猜透了沈宣的心思,他就是想自己一路护送他去运河口。但是穆滨城觉得自己没有护送他的义务,就他出来,已经是帮人帮到底了。
  看到穆滨城态度坚决,沈宣只能说,“我会骑驴。”
  穆滨城说,“那好,明天早晨,我就到村长家去给你借条驴。”
  听到明天早晨的字眼,沈宣还以为穆滨城改变了主意,有些惊喜道,“你不是说要去骚扰杨家吗,明天早上能回来吗。”
  穆滨城说,“晚上不去,明天上午去。”
  今天晚上的防护肯定非常严格,这时候跑去,就是吃力不讨好。反而明天上午,护卫们紧绷了一夜的神经,肯定会产生松懈。而且经过一晚的熬夜,就算有轮班,肯定也会人困马乏。
  这一夜穆滨城和琉夏依旧相拥而眠,睡得很好。沈宣经过奔波和惊吓的一天,同样很快就在客房睡着了。
  只有杨家,不管是杨文礼,还是他刚刚意外杀人的儿子,甚或是家中的管事奴仆,都是一夜未眠。
  杨文礼这边,也不是没人劝告他,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应该主动出击。
  可是不管是在刘威口中,还是在县衙看守沈宣,被石子打伤的三个人,都从在证明,说要杀自己儿子的人,是一个万中无一的高手。
  对独生儿子太过在意,关心则乱,还有就是出于一个年老者的谨慎,杨文礼不想出现任何意外,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死守。


第46章 惊喜
  次日清晨; 沈宣就骑着村长的驴子; 独自上路了。
  他穿着穆滨城借给他的粗布麻衣; 远远看去; 就是一个骑着驴子的农家子,这样走在路上就不会引起太多的关注。
  虽然破绽还是很明显; 比如沈宣过于细嫩的皮肉; 比如他一开口说话,就能听出跟本地口音不同。
  但是这些破绽都需要近距离接触才能发现; 所以就连沈宣本人也没有太过担心。
  只是当穆滨城去向村长借驴子的时候,村长立刻就发现了沈宣的异常,他说,“这位公子身上这件衣服是穆小子的吧; 有点长了。我们家猛子的身量跟你差不多,不如让他借一套衣服给你穿吧。”
  沈宣拒绝了村长的好意,并且从身上掏出一两银子来给村长,“银子您拿着,就当是这头驴的租金。”
  其实沈宣身上的钱也不多,衙役们抓住他的时候,就收过他的身,将他身上的钱包口袋都收走了。
  也许是有点久病成医的意思; 因为沈宣刚去京城; 出去逛街的时候,就被人偷过钱袋。此后他自己的贵重东西,都是贴身缝在衣服里; 以此来保证安全。
  因为任命书被缝在衣服里的原因,他才能保住自己的任命书,还有一点为数不多的钱财。
  衙役们在拿走沈宣的荷包口袋的的时候,也是万没想到,一个堂堂县太爷,竟然会像一个村妇一样,将贵重的东西缝在衣服里。
  村长拒绝了沈宣的银子,说是对穆滨城很放心,只是叮嘱他说,“别让这牲口太累着了,隔两个时辰就让它去吃草。”
  村长虽然没有收沈宣的银子,可是沈宣看到自己手里的银子,心中却是感慨万千。他想起了自己无辜惨死的书童。因为那任命书和银子,都是书童帮他缝在衣服上的。
  而且沈宣在京城被偷的时候,也幸好还有一半的财物放在书童身上,否则他在京城就要饿死了。
  虽然最后没有饿死,也将他累的半死,沈宣还记得,那是他跟自己的书童一起度过的一段艰苦时光。
  因为钱不够花,书童去给人抗米,最后就连沈宣都只能去找活儿干。
  幸好沈宣因为字写的不错,勉强找到一份抄书的活计,不用干体力活儿。
  因为那份抄书的工作,可能沈宣真的要感谢那个小偷。以沈宣的学识和年纪,想要得中同进士,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是因为抄书,让他阅读到了很多往年得中进士之人的文章。要知道,科考近在眼前,还有什么比上两届得中之人的文章选辑,卖的更好的书。
  直到上考场的时候,沈宣对于这些文章的熟悉程度,简直已经到了厌烦的程度。因为他在五个月的时间,抄了整整两百本文选,每抄一本,他能获得二十文钱,勉强够他和书童两天的食宿费。
  如果不是因为抄书,如果自己还有一点闲钱的话,沈宣觉得他可能也会买一本那样的文选来看。不过他相信自己一定不会看的那样透彻,仔细。
  真正到了考试的时候,沈宣才觉察出,将那些文选背的滚瓜烂熟的好处。虽然很可耻,但是他可以借鉴引用前人的观点。其实以他的阅历,对考试题目的见解本来就不深刻,但是东拼西凑之下,竟然也能写出一篇能看得过眼的文章,再加上引用一些华美的词句,最终成就了沈宣的同进士身份。
  可能因为沈宣写的文章中,大量的观点并非出于自己的感悟,终究还是有些生涩,在加上之前就有人提及,又显得不太新鲜,所以沈宣最后所得的名次实在很低。
  在最后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中,沈宣只得了一个倒数第五名。
  说起殿试,就实在没什么好说的了。因为沈宣根本没有见过皇帝,在会试中,他取得贡士的名次就很靠后。在参加殿试的时候,他的位置被安排在大殿之外的广场上。
  也许是因为紧张,那一天的记忆,在他的脑海里有些模糊。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