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劫-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王相信,苏学士的这篇文章一定能够传遍京师,今天能够先睹为快,真是幸事。以后还请学士多多教诲小儿,务必让他专心读圣贤书。”

    王爷此言已经向苏洵表明了,我不管事情真相如何,这篇幅文章就是你苏洵自己写的文章,以后自然是你苏洵得到名声。

    希望你不要将小王爷的事情讲出去,当然以后你也还要认真地教小王爷,让他能够学有所成。

    苏洵自然懂得这些意思,他也不是那等非常迂腐之人,当即向岳阳王告辞:“多谢王爷成全之德,苏洵以后一定尽心竭力,好好教导小王爷,不负王爷一遍苦心。”

    几天之后,苏洵的这篇文章就传遍了京城,并迅速地被全国各地的读书书人争读,一时汴京纸贵。苏洵的大名也为更多的人知晓了。

    虽然王爷做出了如此决定,但是他还是将此事告知了王妃,让她暗暗问问小王爷赵宸有没有此事,因为他的心中不但好奇,而且震惊。

    一直以来,自己的儿子虽然表现出非常聪明,但都是用在了玩闹方面,学习上虽然记忆力超群,但却是没有耐心的,更没有用上多少心思。

    不过王妃听说后倒是特别高兴,因为她一直都认为自己的孩子不是那种纨绔子弟,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

    再说赵宸早已在第二天苏洵前来时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心中也是暗自得意,这可以说是自己穿越来到宋代以后做的第一件大事。

    在接下来的几个老师中,李格非和朱孝先因为是他心目中的两个才女李清照和朱淑真的父亲,而格外被他尊敬有加。

    只有那个李邦彦,因为是潘仁美的门生,又在金沙滩事件中帮助潘仁美残害了杨家,致使杨家父子惨死,杨七郎更是被活活射杀,所以赵宸不太喜欢他。

    但是现在他却想要试一试,看能不能凭借自己的力量使他改变自己的一些思想,这样将来说不定还能起到奇兵的作用。

    这一天,又轮到李邦彦授课了。

    李邦彦今天上的正是论语中的君子一篇,当他在前面讲得眉飞色舞的时候,赵宸却在下面做着小动作。

    李邦彦看到这种情况,心中不由得火起。要说这小王爷听课,从来就是这样,半听半玩的。

    以前他也没有发过火,但今天不知道怎么回事,李邦彦没有忍住心中的怒火,一下子就爆发了出来。

    “小王爷,难道你不知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吗?虽然你身份尊贵,一生下来就是小王爷,但是将来的事情谁又说得清楚呢?你不知道像我们这些贫寒人家出生的人,能够通过读圣贤书做到今天这一步有多难呢?”

第26章 智与不智(2)() 
赵宸心中想到,我还以为你是泥人做的不会发火生气呢?今天机会来了,我一定要好好地开导开导他。

    “老师,我听说你是因为得到了潘太师的尝识这才鱼跃龙门的,是吗?”

    “太师对下官有再造之恩,若非他老人家,我现在还在家中寒窗苦读呢?”

    “老师,我想问问什么是圣贤书?”

    “当然是孔孟之道了。孔孟心系天下,情忧黎民,故而发自苦之急呼,要以仁政治天下,给千万百姓以幸福的生活,所以我们为官者要学习孔孟之道。”

    “老师认为孔孟之道的精义是什么呢?”

    “自然是仁义礼智信了。”

    “老师,何为仁义礼智信呢?”

    “仁者,人二也。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

    仁者,易也。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

    何谓义(义)?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

    古字义,离不开我,用我身上的王去辨别是非,在人家需要时,及时出手,帮人家一两下,即为义。

    何谓礼(礼)?礼者,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因此敬人即为礼。

    古之礼,示人如弯曲的谷物也。只有结满谷物的谷穗才会弯下头,礼之精要在于曲。

    何谓智?智者,知道日常的东西也。把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就叫智。观一叶而知秋,道不远人即为此。

    何谓信?信者,人言也。远古时没有纸,经验技能均靠言传身教。那时的人纯真朴素,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故而真实可靠。”

    “那么老师,我们读圣贤书是为了什么呢?”

    “读圣贤书,可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端正了,可以完善自我修养,然后家庭整顿有序;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安定繁荣;国家安定繁荣了,然后天下平定。”

    “那如果没有能够得到治国者的重用呢?”

    “因此古人又有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总之就像范丞相大人在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所说的‘处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应该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教师此言甚有道理,然而世间事又岂能尽如人意。无论孔孟之道学得再好,有时候也抵不过人情二字。”赵宸故做感叹。

    李邦彦听了此话,双目异彩连连,这哪里是一个五岁孩子能够发出的感叹,简直就是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才有的睿语。

    “小王爷,此言何解呀?”

    他故意想要考一考,看他确是有感而发,还是只是从别人的书上看到的。

    “弟子敢问老师,老师熟读圣贤之书,当一心报效朝廷,为国效力,是也不是?”

    “此言甚是。为师虽然才疏学浅,但一心为国,忠心耿耿,天地可鉴。”

    “老师深受潘太师大恩,此恩也不能不报,是也不是?”

    “的确如你所说,太师但有差遣,为师也是万死不辞的。”

    “唉。”赵宸故意发出了一声长长的叹息。

    “小王爷何故叹息呀?”

    李邦彦似乎也感觉到了赵宸的问话中好象有某种深意,但一时细想又察觉不到。

    “老师虽然有恩必报,甚让学生佩服,但也让学生叹息老师的不智。”

    李邦彦听了一时不解,心中有点不愉快地追问:“为师有何不智之处呢?”

    “请问老师,潘太师若有事差遣,你做是不做?”

    “当然该做了。”

    “谬矣谬矣,难道老师连什么事情也不问就一定会做吗?”

    “此话何意?”

    “若是太师要你做的是损害国家损害大宋黎民的事,老师也会去做吗?”

    “太师怎么会有如此要求呀?”

    “这就是老师你不智之处所在呀。太师虽然身份尊贵,但他也是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是人就会有心中的私欲的。如果太师为了一已之私欲,而要你做出损害他人、损害国家的事情来。你做还是不做?”

    “这种事情当然不应该做了,但是太师他不会这么做吧?”

    “老师慧眼,难道也不知道如今朝廷的局面吗?哪朝哪代没有朝廷重臣争权夺利的事情发生,只是学生不忍老师卷入其中,将来落下个助纣为虐的奸臣佞臣之名。”

    李邦彦立即陷入了沉思之中,以前他一直把太师当做自己的再生父母,认为太师但有所命,必定赴荡蹈火,再所不辞。

第27章 杨家儿郎(1)() 
但是今天听到这个小王爷一席话,不仅让他开始思考这件事情了。是呀,自己是应该感激太师,应该为太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可是正如小王爷所说,如果事情涉及了朝堂之上的争权夺利,如果事情影响到国家黎民,那还该不该做呀。

    读书人当以天下为先,以个人感情为后,即使要向太师报恩,也有很多方法,而不能够言听计从不分青红皂白地盲从。

    想到这些,李邦彦不觉冷汗淋漓,一身湿透,因为如果没有小王爷的点醒,那么他将来说不定就会像以前那样对太师言听计从,最后完全可能做出损损国家人民利益的事情来。

    “小王爷,李邦彦受教了。”

    他恭恭敬敬地向赵宸道谢,从此心中再也不敢小看这个孩子了。而且,这件事情一直记在他的心中,并没有向别人说起,直到十三年后的那一天,他才发现这个小王爷真的是不同凡响。

    此后,赵宸虽然在学习方面还是和以前一样,但是偶尔冒出一两句话来,就让几个贵为学士的读书人惊讶不已。

    所以,他们也不再向以前那样严格管理他了,而且再也没有向岳阳王告过状了,让小赵宸的日子又好过了一些。

    这天,岳阳王散朝之后,回家时路经翰林院,苏洵、李格非、朱孝先和李邦彦都同时在那里等到着他。

    “参见岳阳王。”

    “几位学士大人,是不是小儿近来又惹你们生气了。唉,你们也知道他的那个脾气,还请各位大人见谅才是。”

    “不不不,王爷,小王爷近来学习颇为用功,不再调皮了。”苏洵急忙说道。

    “是呀,小王爷近一段时间以来懂事了很多的,功课完成得也很好,是李某未尝一见的天纵之才呀。”李邦彦也连忙说明。

    “对,对,对。”李格非和朱孝先都在一旁咐和。

    “几位大人谬赞了,小儿年纪还小,还请众位大人尽心教他,不使之成为那不学无术之辈才好。”

    “这是自然,我们自当竭尽全力。”

    “几位大人还有其他事情吧?”

    “正是如此,王爷也知道,秋试将近,我们都奉命要到四处州县督促考试,所以这近一两个月时间就不能为小王爷上课了。”

    “对呀,是有此事。你们看,我都老糊涂了,把这事给忘了。这也没有关系,你们给他把功课布置好,我让王妃督促他每天完成功课,等待你们回来时才检查,不知这样可好。”

    “王爷安排得很周全,我们也是这样想的。”

    “好,有劳众位大人了。”

    “王爷不必客气,这是我们的荣幸。”

    当赵宸知道这些以后,高兴得在母亲面前翻了好几个空翻,乐得他大叫:“太好了,以后我就可以每天到处去玩了。”

    “你呀,不要高兴得太早了。要知道,你父王让你的四个老师都组你留下了功课的,每天都要检查这些功课,所以你还是要每天老老实实地学习。”

    “母亲大人,是不是只要我的功课没有问题,我就可以每天自己去玩呀。”

    “当然,只要你能把功课要学好。”

    “那就没有问题了,母亲,你以后就等着每天晚上检查我的功课吧。”

    “这孩子,你真的行吗?”

    “当然,也不看我是谁。”

    “哦,那你是谁呀?这些了不起。”

    “哦不,我还没有说完,我是说呀也不看看我是谁的儿子。”

    接下来几天,每天赵宸都在王府中跑上跑下,一会儿去厨房看那些大事厨师们做菜,一会儿去演武场看那些侍卫们练功,一会儿又和那些丫头们玩笑一阵,总之就是不见他读书学习。

    可是,每天晚上王爷和王妃一起考察他的功课,他不但能够把老师安排的内容倒背如流,还能举一反三,说得滔滔不绝。

    这可真是令王爷和王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