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翻转吧,坏女人-第1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上数场大战,粮草物资的支出都不是一个小数目,还要赈济颖川,袁术担心他们不会同意此事。

    “主公所言,我认同!”袁涣想了想,当先第一个同意下来。

    “我军今年数次出征,花费粮草巨大,但也不是没有收获,从荆州得到的补偿,加上从陈留获得的物资,还是填补了一些空虚。加上今年交州的产出喜人,如今财政状况因该有所缓解。如今天下形势不明,各路诸侯拥兵自重,我军军卒数量守卫越来越大的地盘已经捉襟见肘,是需要补充一批士卒。”

    “新召的士卒训练不易,若不经过战争,损失惨重对我扬州打击巨大,是不可忍受的,现在紧一紧,换取以后的轻松,还是有利的。”袁涣说完,望向了刘邈。

    “禀楚王,丞相之言没有谬误。今年得到交州的物资,我军财政已经缓解,现在官员的俸禄都已发下,北方颖川的赈济粮草也分配完成,府库还有余粮,足够增兵北进。”刘邈见袁涣望着自己,也把府库的情况说了一下。

    见其余两人都说完了,太尉贾诩知道该自己了,于是站了出来,道:“军队方面也没问题。新编入伍的预备兵员状态不错,而将领方面也没什么问题。征北将军纪灵并未有命令在身,越骑校尉赵云闲置,水军中的甘宁已经适应了水军,南方对百越的战事平歇,徐晃、太史慈等人也没什么事情,可参与北方战事。”

    “嗯!好,就这么样吧!”听了贾诩的话,袁术同意下来。

    “如此,且去准备30000大军北上的用度。这次以纪灵为主将,并越骑校尉赵云、长水校尉徐晃,领军北上辅助征北将军一同征讨陶谦。至于太史慈吗,让他去征北将军帐下听用。对了传令郭嘉,让他时刻注意下邳局势,有人敢跳出来,由他自作决断,不用再上报了。”想了想,袁术发出了军令。

    那郭嘉的思过期已经过去了,如今重新回到了卫尉的位置。想到下邳的复杂局势,文聘大军一走,肯定会有人重新跳出来,正是该他发挥的时候,于是袁术也把他带上,

    几人听袁术有了计较,没有多说什么,领命而去,顿时书房内就剩下了袁术一个人。

    起身伸了个懒腰,袁术敲了敲腰部。这些年虽然都是跪坐,但他对跪坐一事心理上还是适应不过来,时间一长就腰酸背痛。

    “楚王!王妃求见!”刚动了几下腰,门外就传来了守卫的声音。

    “让她进来!”袁术一听是自己的妻子求见,也没在意,让陈氏自己进来。

    “夫君,忙完了吗?这是我新熬制的鸡汤,你尝尝味道怎么样?”就听陈氏进来后,说了一句话,走到了矮桌旁边放下了一个食盒。

    最近袁耀被袁术着令与曹操嫡女结亲,陈氏非常高兴。虽然袁耀十分不乐意,但是她却知道这是袁术在心里承认了袁耀的世子地位,以后袁术的家业就要靠袁耀继承,所以最近三天两头的陈氏就会跑来变着样打听袁耀的事情。

    昨天袁术并未去她的院中,看来她是等不及了。袁术见陈氏端着碗过来,接过碗,喝了一口,然后训斥道:“不要老想其他的,好好做自己的事情。耀儿已经入了汝南,要去祭拜先祖,要不了多久就会回来。你先回去吧!东西放这儿,我还有事要忙!”

    被袁术训斥了几句,陈氏摆出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走了,可袁术知道,她更是高兴。

    早年,袁耀就跟着袁逢,颇得袁逢的真传,加上有袁术任命的郭嘉不时提点,成长很快,加上性格方面与袁术差不多,谨慎而又果敢有主见,袁术早就考虑过正式宣布他的世子身份。这些年都没这么做,也是想看看他的忍耐度。不过还好,袁耀能忍,面对联姻,没有抱怨,反而安然接受,已经合格了。

    “看来是时候确定接班人了!”望着手中的汤,想到臣下的暗中斗争,袁术做下了决定。

第247章 进逼东海() 
袁术的军令执行速度极快,第二天清早,在各个部门的主要人员便接受到了王令,开始执行军令。

    被点到的主要作战将领中,甘宁远在武进,无法及时与其余人沟通。但袁术的王令中,甘宁所部只不过是作为辅助军队,因此稍微迟疑一点也没有问题。

    其余的太史慈、徐晃之流,则本身就已经从南方调了回来,倒是不用特意用秘密渠道传达消息。

    太史慈刚到扬州的时候已经伤重,要不是扬州医疗条件比其他地方要好得多,这个著名的战将就身死在一个犄角旮嗒里了。

    对于刘备暗地里使用这等手段欲要谋害于他,太史慈倒是没多少愤怒。怪也只怪他太史慈没有注意其中的门门道道。但是刘备心狠手辣,想要取他母亲性命一事,让太史慈耿耿于怀。

    到了扬州之后,太史慈便一扫以前的傲气,在军中细心学习,不断向人请教。加上他为人义气,很得军中将校喜爱。

    也正是太史慈的上进,得到了贾诩的赏识,贾诩才会将他派遣到南方,参与对百越的作战。至于为什么不把太史慈派到北方,贾诩也有自己的计较。

    参加北方之战的都是袁术军中积年的老将,新面孔也是立下重大功劳的人。以太史慈这种新投的将领,一没资历,二没身份,很难在这些人中脱颖而出。

    好在贾诩的推测是正确的。北方战事结束之后,获取的功绩并不耀眼,参加的将领各个发挥平凡,甚至连郭嘉这样的人还被构陷获了处罚,可想而知情况的复杂程度。

    南方不似北方,百越人实力薄弱,楚军处于碾压的状态,加上百越复叛,袁术下的乃是绝杀令,只要参战就不用顾忌其他的事情。因此这次南下,新人中表现最为耀眼的就是太史慈与蒋钦二人。

    蒋钦得以升任偏将军,潘璋接替他成了南部的水军督都。而太史慈,则以一个近乎白身的身份,成为了一个杂号校尉,来了个连升数级,让贾诩面子上好看多了。

    得知自己被袁术钦点前去征北将军麾下听用,太史慈非常高兴,接到王令后,回家看望了老母亲,立刻便取了文书,前往北方。

    12月初,袁术麾下纪灵复带30000大军从九江郡的义成县入淮河,然后沿着淮河支流直上谯郡,进入谯郡涡河河内,沿河北上。

    得知袁术军又有大动作,刚与刘备结盟,心底稍安的陶谦顿时又紧张起来。与刘备结盟之后,陶谦的心放在工作上的时候少了很多,能够安心的养病,病情减轻了不少,可如今又一次得知袁术军的异动,陶谦觉得自己的病更重了。

    从扬州传来的消息,那袁术军从淮河支流涡水北上,行进目的并不明确,但是陶谦知道,袁术军的动作肯定是针对徐州的。

    从扬州入徐州有数条道路。一边是广陵郡内,一边是下邳境内,最后就是从谯郡直接入彭国,直逼东海。

    广陵郡过于巨大,境内道路不便,加上无水路之利,从广陵北上会很耽误工夫。而下邳已经有袁术军的大军在那里,从下邳入徐州,效果并不好,那么唯一速度又快,效果又好的,无异是谯郡的这一条。

    只要袁术大军到达城父,便可立即转道官道,东进相县,一路花费的时间并不多,快则十余日,慢则数十天,即可挥兵进入彭国境内。

    以彭国的力量,袁术军即可长驱直入,威胁东海国西面地区。这时候,文聘大军也可夺取骆马湖,从而渡湖威胁东海国腹地。

    那么要防住袁术军攻势,最为主要的地点就是沂水边上,骆马湖盼的司吾一地。好在因为司吾地理位置特殊,易守难攻,先前的文聘大军并未冒险攻取此地。现在这个地方正处于陶谦的控制之下。

    除了司吾,另外一个陶谦特别注重的防守地点良成早就处于陶谦的控制之中。笮融战败之后,陶谦收拢了他的败军,在良成搭建防御设施。这个地方正好可以与司吾一起组成犄角,从而防备袁术的大军。

    至于另一路的袁军,陶谦倒是不准备阻止,反正现在他兵微将寡,根本没有实力对彭国进行支援,只能放任他们自己自力更生。

    彭国丢了,不是还有兰陵吗?想起兰陵,陶谦又是一阵心痛。要不是曹豹这个草包,精锐尽数折损在兰陵,他陶谦会落得现在这样?只能眼睁睁看着敌人挥兵在自己的地盘上耀武扬威。

    “只要能守住只要能守住”想到只要能守住良成与司吾一定的时间,刘备即可击败北部的阙宣,从而救援于他,陶谦便安下心。

    “来人!”用尽全身力气,陶谦呼喊了一句,声音幽幽传出,刚好足够外间侍奉的人听到。

    “使君,有什么吩咐?”外间立刻传来了一个婢女的声响,随即那个婢女睡眼惺忪的跑到了陶谦床前。

    “去传奏曹前来。”陶谦见已经有人过来,吩咐道。

    “诺!”那婢女也知道事情紧急,现在大家都盯着陶谦的令,她这个随身服侍的差事还是大夫人安排的,专门负责探听消息。如今陶谦找奏曹,肯定是有大事发生。于是应了一声,连忙跑了出去。

    不一会儿,徐州奏曹便到了。看到站在窗前的奏曹,陶谦沉默了一会儿道:“速去传令陈登,让他领8000兵马支援司吾与良成,二地军队归他统帅,务必拖住袁术军!”

    那奏曹还以为陶谦要决定下接班人,没想到却是这个事情,眼中闪过一丝失望,然后立刻领命退了出去。

    “15000的士卒,防守这两地应该够了吧!”想到自己麾下如今就只有20000的大军,舍去了15000人,徐州已经空虚无比,陶谦只能抱以好的希望。感觉着有些疲惫,陶谦闭上眼,开始休息。

    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在家中想着该如何在政局上压倒糜竺的陈登便接到了陶谦的军令。

    看到陶谦让自己作为主将,领兵南下驻防二地,陈登先前的忧虑一扫而空。只要这次事情办得好,他陈登就不用怕糜竺了。

    也许陶谦也正是因为糜竺是刘备的马前卒,所以才决定将军队放到陈登的手中,以此来制衡糜竺,至于曹豹,新败之将,而且是大败,领军出征必不是考虑的对象。

    接到了陶谦的军令,陈登并未耽搁。他知道袁术军已经在整军,不日就会北上攻取东海国,威胁郯城。

    如今东海南面的屏障只有良成、司吾两个地方,这两地易守难攻,又可相互支援,绝对不能有失,不然丢了两地中的一个,袁术军即可一马平川的直扑东海。

    郯城因先前防御笮融,经过数年的翻修,城墙高大,粮草丰沛,加上因为笮融的原因,南方逃难北上的百姓多就近定居,良成人口非常多。只要发出动员令,让城内青壮协助防守,支撑数月乃至数年都没有什么问题。

    最令陈登放心不过的乃是良成绝好的地形条件,西临沂水,城池正好出寨沂水拐角的地方,这样城池两面都是茫茫沂水,敌军攻城绝不会选这两边,所以要防守的也不过是另外的两边罢了。

    同样,司吾一地也是地形独特,因骆马湖水产丰富,司吾傍水而建,天然的优势就摆在那里。敌军攻击司吾,要么绕城而走,要么就是进行水上登陆,但据陈登得知,袁术军的水军似乎并没有动作。

    即便袁术军水军有动作,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