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倾危大秦-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蒙毅并未想到此事的关键,扶苏便继续说道:“君上的诏书与制令,都会经由赵高之手,加盖印玺后,方会发布。”

    蒙毅觉得始皇帝威严之下,任何人不敢做出出格之事,赵高虽然得宠,但是绝不敢违逆始皇帝意愿,但是,若是始皇帝不在了呢,始皇帝痴迷于长生,其他人可不觉得真的有长生,扶苏几句话让蒙毅意识到了潜伏的危机,自己经手赵高案件,按律当斩,自己判决的结果,赵高得赦,可难免结下仇怨,赵高一旦得权,极大可能会在政局上与蒙氏对立。

    虽然始皇帝想独揽大权,不容其他人威胁到他的至高地位,但是明眼人都能看的出,始皇帝有意令忠信的蒙家,辅佐扶苏,只是现在被长生诱惑迷住双眼,不曾敲定帝国下一任接班人,以致国无储君。

    扶苏看到蒙毅若有所思的样子,相信这位被始皇帝甚为宠信的谋士被自己点破后,已经有所察觉。便要起身告辞。

    “上卿,三日之后,我将北上监军,是否有话带给蒙将军?”

    蒙毅也忙不迭起身,“我与兄长常有书信来往,倒是不必劳烦公子。”

    “甚好,扶苏今日便不再叨扰”。

    走到门口时,扶苏又转过身,若有所指的对蒙毅小声说了句:“上卿,赵高为胡亥老师,胡亥自幼跟随其学律令。”说完便转身走出蒙府。

    蒙毅却愣住,想着扶苏最后一句话的意味。国无储君则国本不定,交接必出动荡,加上胡亥年幼,始皇帝爱之,这写都会被外界理解为始皇帝是否有其他想法。想到这里,蒙毅不禁出了一身冷汗。

    赵高已为敌人,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真的出现公子扶苏所说的情况,继任皇帝不是扶苏,而是其他人,那么为了政治需要,绝不会留下一个被指认辅佐皇长子的家族存在,并且这个家族又是举足轻重的,那么蒙家,蒙毅盯着扶苏走的方向。

    这位帝国的顶尖谋士,微眯的眼充满冷酷。

第3章 扶苏之妻() 
离开蒙府后,扶苏坐在马车上,心中想着今日与蒙毅的对话。

    以蒙毅的政治远见与谋略,相信他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题外之意,扶苏想起后世《红楼梦》中那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话。

    现在自己与蒙氏正是这样休戚与共的关系,自己北上长城,远离权力中枢,很难在朝局中利用自己对历史先见的优势进行博弈。

    这就需要有能说的上话的人,帮助自己从中斡旋,是自己不至于不明朝中事,现在已经不是如当年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了。

    而是自己一旦远离中枢,就会被赵高、李斯合谋而杀,只能希望这次蒙毅可以时刻警觉到个中危机。

    仅仅依靠于蒙毅是不行的,万一如历史正常发生一般,我还是难以反抗,接下来要做其他打算了。

    扶苏在思考今日对话的同时,蒙毅送走扶苏之后,同样也在思考今日的对话。

    今日扶苏给蒙毅的印象还是有些不一样,蒙毅往日所见扶苏,因在秦国法家环境中长大,形成了坚毅务实的性格。

    但是对于政治方面,其实还是略显稚嫩,后来始皇帝令儒生淳于越为扶苏老师。

    应该是给予厚望,希望扶苏可以不忘法家务实传统,又能懂得六国对于儒家思想的固化,儒法皆识,才能更好地治理这个骤然武力聚合在一起的帝国,扶苏便也有了儒家思想所影响的那一面。

    今日谈话,蒙毅发现扶苏似乎并非印象中那个对政治并无深见的公子,他对于帝国潜在危机的敏感,比自己这个常伴始皇帝左右的人看的还要透彻。

    知道先跟自己点明同属关系,暗示今后对蒙氏的倚重,又点明跟赵高得矛盾,以前小看他了,看了看门外的方向,自语道:”蒙氏当兴么?”

    扶苏回来之后,思索着历史上始皇帝最后一次出游的情况,似乎是在自己去上郡监军之后,始皇帝三十七年,也就是公元前210年十月,始皇帝开始他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东巡。

    似乎在前一年,发生了两起谶语事件,一次是东郡坠星事件,有人刻字“始皇帝死而地分”。

    另一次是使者从关东走夜路经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壁,传达给滈(hào)池水神说“今年祖龙死”。

    这两次事件,对始皇帝第五次东巡有一定推动因素。

    自从博浪沙刺杀事件发生后,始皇帝并未熄灭东巡的意图,说明始皇帝并非怕死,而是心中应有老之将至的危机感。

    从前的扶苏,数次直言相谏,与始皇帝政见似有相悖,留下了“仁懦”的印象,与赵高“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

    士”的评价不符,扶苏仁懦,其他诸子年幼不堪大任,让始皇帝忧患帝国未来,痴迷于长生之事,数次被骗仍不清醒。

    “这两次谶语事件,快要发生,六国遗族刺杀始皇帝不成,开始走攻心之策,用谶语事件来加重始皇帝“恶言死”的心态,使之一方面更痴迷于求长生,另一方面希望诱始皇帝出咸阳刺杀之,那么这些事情,要怎么样引起始皇帝的注意?”

    吱~

    门被打开,一位身着黑色华服,身材窈窕,秀眉微皱的女子踏入房内。

    “君子,葭给你带来了一些糕点吃食,身体舒服些了没,昨晚为何紧闭房门,不让任何人进来呢?”

    扶苏这才看清身前这位端庄秀雅的女子,突然意识到,扶苏是有妻子的,而且妻子还不是普通人,正是名将王翦之孙,王贲之女王葭。

    扶苏想到:“别人穿越都是光棍一个,我穿越过来还有个貌美文雅的媳妇儿,老天爷待我不薄,扶苏在心里给您倒茶了。”

    想着想着扶苏嘴角不自觉的笑了起来,恰好被王葭看到,她也随之笑了起来,“君子今天心情似乎好了很多呀,北上与蒙将军对抗匈奴,其实未尝不是君子锻炼自己的好机会呀,你不必牵挂我与子婴。”

    扶苏笑容突然僵在脸上,王葭的话让他意识到,自己还有个倒霉儿子。。。。,这到底算还是不算接盘侠呢,想到这里,扶苏真想把刚才心里给老天爷倒得茶换成白开水。

    算了,这也不是接盘吧,毕竟现在这身体也是自己了,自我安慰了一波,扶苏想开了很多。并且从原来扶苏的记忆中知晓自己这位妻子不但端庄大方,而且还颇有智慧,平时扶苏也时常与她商讨一些难以拿捏的事情。

    “君子?”

    “嗯?”扶苏回过神来,想到刚才王葭说的话,便接道:“我其实也知君上心意,只是我昨日所忧思的并非因为北去上郡,而是秦朝基业。”

    王葭不解道:“如今四海一平,君上威慑下,六国之人皆服,君子何忧?”

    “越是平静的环境越发潜藏巨大的危机,皇帝一统,设置博士,本欲同化七国文化,但是山东六国儒生采取消极对抗方式,终至君上耐心尽失,下令焚书,坑杀儒生术士,现如今秦已失去士人之心,反秦情绪必然更加激烈。”

    王葭走过来坐在扶苏身旁,看着扶苏说到:“还是君子思谋深远,那可有安抚的好办法?”

    “办法自然有,但是君上志得意满,虽然也是在探索治国之策,但是已经不如以前更具耐心与清醒。

    如今更加激进,是不会再向六国士人低头了。我如今又前往上郡北,与咸阳距离甚远,脱离政治中心,对我十分不利。”

    “君子今日去蒙府便是为此事么?”

    扶苏点了点头,“不得不未雨绸缪,如今我被调离咸阳,这对外界是什么信号,他们会有各自的理解,公子那么多,很多人可能会蠢蠢欲动。”

    “需要我去王家请教一下父亲么?”王葭问到。

    “这样也好,明日你去跟姻伯商讨一下我走之后的对策,我要去见一下御史大夫,要把能够拉拢的人团结起来,多一分保障。”

    王葭笑了笑,“那便明日再说,你先吃点东西。”

    扶苏近距离看到王葭的笑容,突然心动,“东西先不吃了,我们今日早点睡觉吧。”

    王葭看着扶苏的样子,脸色一红。

第4章 御史大夫() 
翌日,扶苏一早便出门,方向正是御史冯劫的府邸。

    记得东郡流星坠落后,始皇帝听闻有人刻“始皇帝死而地分”的谶语之后,派出御史,一家一户的搜问,并没有人认罪,于是把居住在那块石头周围的人全部抓来杀了,然后焚毁了那块陨石。

    冯劫和冯去疾正是当今御史大夫未来右相,李斯是在始皇帝三十四年封相,而冯去疾则是在始皇帝三十七年也就是第五次东巡前,冯去疾身居右相。

    始皇帝第五次东巡时,留守咸阳的正是右相冯去疾。历史上冯氏二人因劝谏秦二世停止大兴土木,与民休息,被秦二世降罪入狱,不堪受辱而自杀。

    “扶苏不日将要离开咸阳去上郡,今日冒昧叨扰御史,御史丞,还请勿怪”。

    “公子言重了,公子为天下黔首与士人,敢于直言相谏,可见仁勇。”

    听右相冯去疾说完这句话,扶苏心中确认,冯氏二人,确实对于始皇帝大兴土木心有意见,只是始皇帝现在志得意满,足己不问。

    二人慑与始皇帝威严,不敢直言相谏,毕竟现在不像是唐宋时期,言官狠狠的怼皇帝恶行恶政不会被降罪

    相反,正是忠义的表现,若是因谏言而死,那真是要流传青史,尤为光耀。

    始皇帝时代自然不行,你虽然可以谏言,但是把祖龙惹怒了,罢官是小,人头落地也不是不可能,这时候他们可还没有以死相谏流芳青史的价值观。

    确认了冯氏二人的态度,接下来谈话就好进行了。

    “扶苏不敢称仁勇,实在是帝国一统之后,表面上安然无事,实则危机四伏,君上如今纵然因为威势可以震慑其中欲为乱者,但是靠震慑,不能保证长久有效。右相身居百官之手,自然对于黔首的生活状况有所了解”。

    冯去疾笑而道:“如今天下初定,六国黔首心尚不在秦,骤然严法苛之,施压过大,恐动摇帝国根基”。

    “不错,君上大兴土木营造宫殿,北方匈奴直接威胁国都安全,蒙将军戍边数年,修缮赵燕秦旧长城,修建新长城,以御匈奴,黔首恐不能支撑,如今坑杀儒生术士于咸阳,天下震怖,畏于君上威势,不敢轻举妄动,心中必然十分抵触,我甚是担心,只希望君上可以听进去扶苏之言“。

    冯氏父子对扶苏遥遥拱手,冯劫开口道:“正如扶苏公子所言,如今确是应该与民休息,恢复国力,待国力强盛,我大秦军队自然可以平灭匈奴,到时候再营造象征帝国中枢威严的宫殿也恰为合适”。

    “我已经触怒君上,一时之间君上怕是不会改变主意,扶苏此次来,正是要与御史和御史丞商讨一些能够稍减黔首负担之策,左相李斯目光着眼于六国和秦国文化的统一,怕是不能分心其他”。

    冯氏二人听到扶苏提到李斯,眼神片刻交流,瞬即移开,冯去疾多年从政经验敏锐的感觉到,扶苏这次登门释放着不寻常的信号,没有去找始皇帝更倚仗的李斯,显然是在示好御史和御史丞。冯去疾倒是想看看扶苏能说出什么利民之策,便顺着扶苏话说:“扶苏公子请说。”

    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