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倾危大秦-第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去疾说到这里,眼睛一瞪,盯着郑国,“陛下该不是想为太子和你这个老头家的女儿指婚?”

    冯去疾盯着郑国,眼神一动也不动,要从郑国眼里得到答案。

    郑国矜持一笑,微微点了点头。

    “你要成为陛下的姻亲了?”

    冯去疾这句话没压住,周围人都听到了,皆瞪大眼睛看着这边,两人周围的人皆摇了摇头,以为自己听错了,看着郑国气急败坏的瞪着冯去疾的表情,知道自己绝对没有听错。

    这是大事啊,太子要娶妻,是工部尚书的女儿,这件事成为此次宴会的再一个**。

    皇帝绝对不是简单的为太子安排一场婚事,不出意外的话,这位女子当成为秦国未来的皇后。

第一百六十章 气魄雄浑() 
???转载请注明出处:

    扶苏倒是没听到这边的异动,这次韩信平灭巴蜀,加上新政尤其是商贾发展迅速,这让扶苏极为欣慰。

    此时夜色深沉,月明星稀,除了兴乐宫的一片欢腾的景象,其他各处皆万籁俱寂般,凉风习习,月华如水般洒落在兴乐宫的宴台之上,顿时如碎银铺满一地。

    夜虫奏乐,高低起伏间挑动着扶苏的心绪,扶苏此时既对秦国未来看好,又对时光荏苒感到一丝悲伤,忍不住站起身来,端起酒爵举杯邀月,朗声念道: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百官听到皇帝的声音皆转头望过来,听到扶苏作的第一句,百官皆有意识的不再言语听皇帝作诗。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作到这里,扶苏举起酒爵,说道:“诸位与朕同饮!”

    “为大秦贺,为陛下贺!”冯去疾也被扶苏的诗中愁得不得了的情绪感染,尤其是扶苏那句“去日苦多”让这位年迈的老丞相深有感触。

    “为大秦贺,为陛下贺!”百官也皆跟着喊道,然后满饮一爵。

    扶苏身边的侍从忙帮扶苏再次添满酒水,扶苏从象征皇帝尊贵的高台上缓步走下,继续作道: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百官听到皇帝说我有嘉宾,每个人脸上皆与有荣焉,似乎都认为陛下在说自己。觉得皇帝是在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没人体会到扶苏更深处的意思:

    便是只要有才能的人到朕这里来,朕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让每个人都发挥各自的才能。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作到这里,扶苏深深叹了一口气,众人皆能感觉到皇帝那股浸染于夜色的忧愁之感,不知不觉被扶苏的诗句侵染,也都一个个心绪愁思涌上心头。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作到这里,扶苏又缓步迈上台阶,站在最高处,大声说道: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听到皇帝这一句,在座的人都是在秦国摸爬滚打多年的,自然已经听出皇帝指向性极其明显的信号,便是今日的那封求贤令!

    皇帝此诗歌全篇不到最后一句,众人皆以为皇帝在吟诗作赋,抒发内心愁闷,这些人懂得诗歌的自然没有多少,真正能品味一二的还是那些儒生。

    但是最后一句皇帝喊出之后,众人皆知道皇帝明明白白地在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陛下所用,确切的为众人更是为如今怀才不遇之人点明自己的心声。

    赵基当先站起身来,长长揖了一礼,久久为曾起身,从皇帝那首诗中平复心情之后,赵基对扶苏说道:

    “万古至今,臣从未见君主求贤如陛下者,如今之秦国,在陛下治下,蒸蒸日上,下有如此百官,上有陛下贤明之主,陛下赤诚之心将被天下人知,臣今日断言,陛下求贤之令与今日陛下之诗传遍天下之时,便是秦国网罗天下贤才之日!”

    “如今乱世,天下英雄无过陛下!”蒙恬也站起身来,遥遥敬扶苏一杯。

    “自三皇五帝未有文雄迈可比陛下者,悲凉慷慨,气魄雄豪。臣听陛下之诗,恨不能为陛下竭尽股肱之力,臣必为陛下择天下贤才而用!”

    叔孙通此时却不似往日那般油嘴滑舌的夸赞,而是发自肺腑的称赞皇帝。

    “诸位继续畅饮,明日不耽误政事便好,朕有些乏了,先行回宫!”听着众人的情绪被吊起,扶苏的兴致却是再也提不起来了,便要回宫歇息。

    “臣等恭送陛下!”

    第二日,整个兴乐宫传出两份文书发往全国各地,亦有商贾携带至天下各处,一份便是扶苏的《求贤令》

    另一份便是于这份求贤令同时传颂的那首扶苏在兴乐宫中做的诗。

    这件事先在秦境内扩散完成,此时的酒篷,一个白面书生打扮的男子一字一句的读着扶苏的《求贤令》和那首《短歌行》

    一拍桌子,不顾自己酒量不行,直接满饮了一碗烈酒!

    这人便陈平!

    陈平在项羽处眼见出头无望,项羽根本不可能重用自己,便从楚地逃出,跟随来秦的商贾来到秦国,想要亲自观看了解一下秦国这位皇帝,如果不适合自己,陈平便想着还是不,冒着大风险投靠了吧。

    陈平交友广泛,便在自己朋友商队中充当了一位商人,恰巧赶上了秦国那场大的雪灾。

    见到了扶苏开关中粮仓欲平抑粮价,又安抚商贾,以利许之。

    见到了扶苏携皇后与秦国储君与灾民同食鄙陋吃食,好不避讳皇帝身份,迅速拉拢人心。

    扶苏的这些动作愈发让陈平觉得自己在扶苏这里能得到重用。

    “但是,我先投靠六国叛军的魏军,又投靠了楚国的上将军项羽,若是秦国皇帝扶苏知道之后,轻了会警惕我将我赶走,重了怕是直接将我砍了。”

    这便是陈平徘徊犹豫的原因,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陈平还是按捺住了那股立即投靠的冲动,想要在咸阳静静等待机会。

    没想到这机会来的如此之快!

    “秦国皇帝如今如此求贤,想必是不会在意我的过往,但是如何能走入皇帝眼中呢?”

    陈平从酒篷离开之后,便走边想着此事。

    “不若先面见皇帝身边那些极尽宠信之人,蒙恬、蒙毅、赵基、王离与骑兵的两个都尉似乎皆是扶苏的心腹之人。找谁比较好呢?”

    陈平先将李晋、郑统二人排除,两人虽是皇帝心腹,但是也是在统兵之上,对于推荐自己,怕是没有什么能让皇帝重视的地方。

    “蒙恬、蒙毅、王离皆为秦人,对于我曾侍奉叛军的事情定然比较鄙视,怕是不会对我推荐,那么只有右军师赵基了!”

第一百六十一章 召见陈平() 
???转载请注明出处:

    赵基的府邸,扶苏在咸阳宫不远处,为其新开了一处府宅,这条街上还有两人的府邸,便是丞相冯去疾和皇后娘家王府。

    蒙府并非是扶苏不将其安排在咸阳宫周边,而是蒙府在始皇帝时便不在此,倒是不好搬迁,反正扶苏有意将更为庞大的阿房宫作为之后咸阳乃至秦国的中心,所以此时到不忙着为亲信只臣安排府邸。

    今日赵基府邸门前站着一位俊朗的青年男子,正是昨晚百般思索之后,打算来投靠赵基的陈平,陈平心想着从赵基的门客做起。

    这样自己便能借助赵基慢慢的聚起名势,也更容易进入皇帝的眼中。

    “你是何人?为何在军师府徘徊不去?”赵基的府邸只有一位年迈的老人充当着管家和门卫的作用,扶苏多次提醒赵基多招写人手来负责自己的饮食起居,赵基都以山野呆习惯了,不愿人多吵杂。

    扶苏只好在暗中派了一些精锐武士保护赵基的安全,听到老者的话,陈平慢步走向前,在街道拐角之处,一位身穿普通民众衣服的人也握紧的手中的刀具,向大门慢慢靠拢过来,若是陈平有一丝异动,相信下一步这把刀就会劈在陈平脖子之上。

    “在下有事求见赵军师,烦请老丈帮我通报一声,便说有人携秦之缺漏之处,为秦补缺!”

    陈平倒是十分有礼,礼数都做全了,赵基的管家见陈平举止儒雅,加上陈平本就面容白皙,丰逸俊朗,老者心里便觉得陈平不是恶人,加上陈平说的似乎很有才能的样子,自己听赵军师提起皇帝在招纳贤士,便对陈平说道:

    “哦?你在此稍等,我去通报一声。”

    “哎!”

    老者去了并没有多久,便出来给陈平答复,让其进府。

    陈平走在赵基的府邸中,这位皇帝身边的近臣竟然如此简陋朴素,自己竟然没有看到一个下人,整个院子里只有两只鸡添加了些活力,这让陈平十分诧异。

    作为整个秦国为数不多的深受皇帝宠信的人,简陋至此,陈平心中对此颇不以为然。

    有什么样的地位,就该享受什么样的生活,这都是自己应该得到的,陈平并不认同赵基如此清简的生活。

    陈平进门后,赵基正在拟写着什么东西,见到外面光线一暗,赵基抬起头来,微微眯了眯眼睛才看清这位身材不算高大,但是长相俊美的人。

    赵基开口问道:“你是何人?”

    “我以为秦国顶尖的谋士第一句开口会问我带何方法来助秦国,没想到赵军师也是很俗套的问我是何人。”

    陈平的开场白讯速提起了赵基的兴趣,赵基也是一位心胸广阔之人,倒是不会因为陈平这句话而生气,相反,敢如此说话的人,想必是有些能耐的,赵基也升起了考校陈平的想法。

    “哦?是我俗套了,你是看到陛下那封求贤令来的吧?”

    陈平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赵基微笑着看着他,等他的回答。

    “是也不是,我来秦多时了,看到秦国皇帝的《求贤令》才敢来投靠军师。”

    “才敢?此话何意?”赵基迅速从陈平的话中抓到了重点。

    “陈胜在大泽乡起义,立魏咎为魏王,我当时前往临济投奔魏王。后来项羽与秦军在大河对峙,我从魏王手下走了之后,又去了项羽手下做谋士。”

    陈平没有将自己的来历隐瞒不报,反而坦诚的跟眼前的赵基说出。

    赵基听到陈平的话,目光炯炯的盯着陈平,伸手示意陈平坐下,不但未曾因此而轻视恼怒陈平,反而赵基心中开始思索陈平此人来投效秦国,对秦国的意义,秦国无论此人有没有才能,都要将此人留下。

    赵基考虑不可谓不长远,陈平的经历直接让赵基看到了挖取山东六国人才的标杆,六国未曾受重用,或者还在隐姓埋名做隐士的人,看到秦国皇帝连侍奉过叛军的人都会接纳而用,肯定会造成六国贤士心思活络起来。

    这些人养成一身本领所为何?不正是为了遇到明主之后了,能够得到重用,或者封官拜爵,或者留名史书。

    陈平见到赵基的这份举动和赵基听到自己经历后,竟然没有一丝的诧异神色,倒是在心中对这位秦国皇帝看重能和蒙毅比肩的谋士,又提升了一个档次。

    “自己还是低估眼前这位了。”陈平心中想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