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臣风流-第4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丙吉脊椎不大好,不能久坐。

    程墨道:“这个容易,待臣送他一只软椅,坐上去如卧在榻上,腰就不会痛了。”

    丙吉办公,坐的是官帽椅,太硬了,脊椎不好的人,坐这种硬梆梆的椅子。不痛才怪。程墨决定回去画一张现代办公椅的图纸,让匠人制作出来,送他一张,这样一来,丙吉的腰痛问题就解决了。

    “大哥!”刘询无奈看他。

    程墨笑了。

    大将军府,霍显回府,立即派人请霍光过去。霍光一看她的样子,大吃一惊,道:“这是怎么了?”

    霍显添油加醋把在北安王府被婢女撞倒,程墨不仅没有扶她起来,反而让仆妇抬她出府,把她丢在府门口的事说了。

    霍光越听脸色越难看,半晌才道:“五郎真这么做?涵儿呢,她知不知道?”

    “难道我还会说假?程五郎实在可恶,当初我就说嘛,不应该把涵儿嫁给他,现在看来,我说得没错。涵儿更伤我的心,不知被他灌了什么迷魂汤,不仅不帮我,反而向着他说话。夫君,这女儿我们白养了。”

    霍光不相信程墨会做这种事,更不相信自小乖巧孝顺的女儿会得知母亲被人撞倒而全然不顾。他思忖半晌,道:“我们去北安王府一趟。”

    “我不去,要去你去。”霍显赌气道。她回府,立即让收拾行李的婢女赶紧把衣裳挂回原处,发誓以后打死也不去北安王府了,这个女儿,就当她没生过。

    霍光耐心道:“若是五郎存心不理你,我自然要教训他,若是涵儿不孝,更不应该放任不管。非去不可。”

    他说到做到,立即吩咐更衣,霍显气鼓鼓地道:“要去你去,反正我不去。”

    “夫人。”霍光耐心劝说,劝了半天,霍光总算勉强同意去一趟。

    霍书涵得报父母到来,赶紧让赵雨菲诸姐妹代她迎接,为免引起不必要的争吵,苏妙华避开,回院了。

    霍光见女儿气色尚好,又看了外孙、外孙女,道:“长得像你。”

    “那当然。”霍显轻哼。

    霍书涵让乳娘把孩子抱下去,道:“父亲可是为母亲被撞一事而来?这事普管家还在查,定然会给母亲一个交待。”

    霍光道:“你母亲怎会跟一个婢女计较?只是你这府里,怎能这样没规矩?”

    霍书涵略思忖,哪会不明白母亲总是没完没了地絮叨,惹程墨厌了,婢女会凭空消失,想必是他使的障眼法。可是真相无法和父母分说,只好道:“父亲说哪里话,母亲虽不和婢女计较,这婢女却也留不得。”

    是这个理。霍光道:“五郎呢?”

    霍书涵道:“进宫谢恩了。”

    刘询赏的东西摆在大厅里,霍显看后,嫌弃地道:“这些东西也送得出手?”

    皇帝赏赐,哪有一件差的?东西还真是好东西,不过霍显心情不好,看什么都不顺眼,霍书涵自不会和她计较。待她去上茅厕,霍光道:“你母亲脾气不好,你担待些。”

    “父亲。”霍书涵颇为意外,道:“您不是来兴师问罪的吗?”

    “傻孩子,你母亲的脾气,我会不知道?”霍光拍拍女儿的手臂,轻声道。自从女儿的亲事定下来后,霍显没少吹枕边风说程墨的坏话,他早就习惯了。

    父女俩相视一笑,温馨无限。

第754章 表态() 
程墨告辞出宫,刘询站在东殿门槛边,目送他远去,眼里是满满意的无奈。最近朝中多事,偏偏丙吉腰疾发作,强撑病体办公,奏折还是越积越多。要是程墨肯多分担一些,就好了。

    小陆子见他望着程墨的背影沉默不语,以为他忌惮程墨,陪着小心道:“陛下,北安王少年得志,难得的是没有猖狂。”

    刘询收回目光,看了他一眼,道:“所以十分难得。朕登基三年了,能不骄不躁的,唯大哥。”

    有几人能下大决心在人生颠峰激流勇退?可他这心志未免太坚决了些,要不是自己苦苦挽留,他早走得没影儿了。刘询苦笑。

    小陆子神色微动,道:“陛下说得是。”

    程墨回府,先去霍书涵院里,一见霍光便行礼道:“岳父。”

    这一年多,霍光深居简出,出府的次数一个手指头都数得过来。他在其位谋其政,觉得政务由自己掌控,理所当然。他有底气,也有自信。他是武帝的托孤大臣,又一手扶持昭帝,在昭帝驾崩后,另立新帝。

    谁有他这样辉煌的功绩?也正因此,发现刘贺行为不端,不宜为君时,他有底气纠正这个错误,重立刘询为帝,哪怕他清楚此举会在史书中留下污点,会成就他权臣的坏名声,也不在乎。

    他退下来这段时间,除了调养,剩下的时间便是读书静思,他有充裕的时间回顾自己的一生,渐渐意识到昭帝对他的忍耐,和刘询对他恭敬得过份。看他不问政事后朝堂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可见刘询并不是如表面上那般不通政务,这个人,隐藏得很深。

    想清楚了,程墨劝他退隐的怨气也就消了。他微笑道:“五郎快快起来。我这次来,有几句话对你说。”

    程墨道:“岳父请到书房叙话。”

    两人在书房坐下,程墨煮水烹茶。霍光道:“你岳母就那个脾气,你别往心里去。她呀,刀子嘴豆腐心。”

    这是代霍显向自己道歉?程墨惊讶,道:“岳父说哪里话,岳母是长辈,我们做小辈的,哪敢有不敬的想法。”

    以你的奸诈,就算有想法,我也死不承认。对这位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权臣,程墨心底忌惮得很,哪敢把他的话当真。

    霍光似乎对他的话很满意,道:“你要闭门谢客到什么时候?”

    程墨没想到他会问这个,道:“我想避避风头,没必要成为众矢之的。”

    “大可不必。大丈夫立于世,想干则干,何必在乎人言?”霍光傲然道:“现在司隶校尉在你手中,乔洁等人又与你交好,你曾为相,手下也有一些人,到这地步,何需畏首畏尾?”

    程墨很想说,我只是想放假,避风头神马的,不过是借口。不过,古人实诚,看样子霍光相信他的话,才会这样劝他。

    他原来的计划,是放假到过完年,活了两世,就没一次过年能轻松的,前世过年得去给某些人拜年,也有很多生意来往的人向他拜年,哪怕是发微信拜年,心也累。穿到这儿更不用说,正月初一得进宫向皇帝拜年,君臣同乐,然后同僚互相拜年走动,唯一一次例外,是在路上,正月初四回京,再次加入拜年大军。

    他想安安静静过个年,然后再开始征程,不行吗?

    看霍光的眼神,答案是肯定的。

    程墨道:“陛下可曾对岳父说过什么?”难不成刘询请霍光劝自己出山?

    小泥炉的水沸了,霍光示意程墨泡茶,道:“听说陛下多次要你回朝,可是你一直没有答应?照我说,大可不必,陛下若是多心的话,就不会封你为北安王了。”

    程墨把一杯茶香四溢的茶放在霍光面前,笑道:“岳父,请用茶。”

    您老人家对刘询太不了解了,他是仁君没错,可一旦涉及皇位,哪个皇帝会心慈手软?前世,程墨偶然在博客上看到一篇文章,说刘询钓鱼执法,在霍光死后,纵容霍显、霍禹,以致他们野心膨胀,最后谋反未成,被灭族。从此,朝政回归皇帝手中。程墨脑中浮现那篇文章的内容。

    霍光道:“我老了,不能再照拂你几位舅兄,你以后对他们多照看一些。”

    “是。”程墨道:“岳父是要为舅兄们请封吗?”

    霍光四个儿子,除了霍禹外,其余三子在昭帝朝时,已封侯,若要请封,只能为霍禹请封了。程墨不清楚他当时为什么没封霍禹,照当时的情形,朝政大权他一言而决,又兼待诏,负责为皇帝拟诏书,要封霍禹为侯,最多知会昭帝一声便行。

    霍光道:“那倒不用。”

    程墨明白了,这是为霍禹的事怪他呢。霍禹和乐圆密谋诬他谋反,他不过让江俊打了他一顿,霍显便不依不饶,霍光倒没什么表示,现在看来,霍光不是没表示,而是在等他表示呢。

    “是,岳父放心。”有些话还是摊开来的好,程墨觉得很有必要解释一下,道:“四舅兄遇袭,司隶校尉曾查过,是一个和四舅兄在萌花馆争风吃醋的嫖/客气不过,请了游侠儿出手,后来那人离开京城,不知去向。”

    霍光叹道:“侠以武乱国,这些人果然留不得。”

    不管霍光相不相信,今天他算是给霍光一个交待。

    朝臣中小范围流传乐圆被程墨派人所杀,霍光也听到传言,叫霍禹过去问,霍禹死不承认和乐圆见过面。今天他来,主要还是担心程墨对霍显有意见,会连着对儿子们也不待见,因此嘱咐一声。

    霍光对帝国的未来有诸多设想,难得有机会和程墨畅谈,当晚夫妻俩在北安王府用了晚饭,饭后翁婿接着谈。程墨清楚,霍光希望他完成自己的心愿。

    临近三更,霍光夫妇才告辞离去。

    霍书涵对程墨道:“父亲已经表态,你以后就别再跟母亲计较了。”

    程墨知道瞒不过她,给她掖了掖被角,道:“好。”

    只要霍显不太过分,他何妨大度一点?

第755章 前程() 
感谢夏夜628投月票。

    在程墨去田庄休闲度假时,帝国第一届科举成功举行,丙吉为会试主考官。从全国各地赶到京城的众多举人中,录取三百名成为进士,并参加殿试,由刘询亲自担任主考官,选出状元、榜眼、探花,以及庶吉士若干名。

    程墨把明清的科举制度提前在这个时代实现了。

    这些天之骄子很快成为一名官员。其中一些人被派到帝国各地担任御史,监察百官。一个个志得意满地离京,踌躇满志奔向光明的前程。其中就有周进,他会试第三十一名,殿试三十名,成绩很不错,此次被派去扬州。

    扬州是产盐地,经济条件非常好。一个没有背景的寒门子弟得以去这么好的地方当御史,那是走了狗屎运了,同年们各种羡慕嫉妒恨。

    周进感激涕零,以实际行动报答皇帝和御史大夫杨敞的赏识,一到扬州,马上明查暗访各级官员,得了不少第一手资料,写了一封长长的奏折,送往京城。

    北安王府的书房,云可向程墨禀报:“陛下收到请立太子的奏折,留中了。要不要问一下小陆子公公,看看是否确有其事?”

    云可会这样禀报,定然是此事极为机密,连司隶校尉也查不出来,只查出有这么一件事,至于何人请立,那就不知道了。而刘询的态度就明确多了,他不同意,要不然不会留中。

    程墨修长的手指轻轻敲在黑檀木几案上,过了一会儿才道:“查一查何人请立。”

    他更关心敢于吃螃蟹的人是谁,有什么目的。如果只是忠君爱国之人所为,不足为虑,怕就怕有心人拿立太子做文章,有所图谋。程墨也打算过年后请立太子,毕竟还有些藩王蠢蠢欲动,这些藩王是太祖子孙,和刘询的血缘关系远了些,想登上帝位,无比艰难。不过难保这些人动心,会用非常手段。不怕贼偷,只怕贼惦记,他还真怕这些宗室对刘询不利,立了太子,也好绝了这些人的念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